问题

如何看待为数不少的聊天宝用户短信邀请通讯录好友后遭移动停机?

回答
“聊天宝”的用户因为通过短信邀请通讯录好友而被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停机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不少人感到疑惑和不解。这件事说起来也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事情的起因是“聊天宝”的推广机制。 很多新上线的APP为了快速获客,都会设计一套邀请机制,通常是用户可以邀请自己的通讯录好友来使用这款APP,成功邀请后用户可能会获得奖励(比如现金、积分等)。“聊天宝”当时也是采用了类似的策略,鼓励用户通过短信邀请自己的朋友下载和使用。

那么,为什么会引发“停机”这样的严重后果呢?这背后牵扯到电信运营商的管理规定以及短信发送的规范。

1. 运营商对短信发送的管控。 中国的通信运营商对短信的发送是有严格管控的,尤其是针对批量、自动化、营销类的短信。这是为了防止垃圾短信、诈骗短信泛滥,维护正常的通信秩序和用户体验。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和规则来识别和限制异常的短信发送行为。

2. 通讯录邀请短信的性质。 当用户将自己的通讯录导入APP,然后APP批量地向这些通讯录中的号码发送短信时,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这很容易被识别为“批量发送短信”。即使是用户主动发起的邀请,但如果数量庞大、频率过高,就可能触碰到运营商的风控阈值。

3. “邀请”与“营销推广”的界限模糊。 虽然用户是出于“邀请”的目的,但从运营商的系统识别逻辑来看,这种大规模的、带有APP下载链接的短信,很大程度上就被归类为“营销推广类短信”。而很多用户在没有明确收到运营商营销短信许可的情况下,就被这样“招呼”了,运营商为了保护用户免受骚扰,自然要进行限制。

4. “骚扰”与“诈骗”的误判。 有时候,如果APP的推广文案不够规范,或者发送的频率太高,运营商的系统可能会将其误判为“骚扰短信”甚至“诈骗短信”。尤其是当同一个用户短时间内发送了大量的类似短信,很容易触发运营商的风险预警机制。

5. 用户账号的“正常使用”定义。 运营商在用户办理手机卡时,会约定用户账号的正常使用范围。如果你大批量地通过短信发送信息,即使是“邀请”,也可能被认为超出了个人正常使用范畴,转向了商业推广或类似行为,这与运营商的套餐规定可能不符。

具体到“聊天宝”的案例,我理解有几个关键点:

批量发送的规模。 很多用户可能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通讯录都导入了,然后APP就自动(或者半自动地)给通讯录里的所有人都发了短信。如果通讯录里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号码,这一下子发出去,确实很“壮观”。
运营商的风控策略。 运营商的风控系统是基于算法和规则的,它会监测账号的短信发送量、频率、接收对象等多个维度。一旦达到某个设定的阈值,系统就会自动启动保护措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暂时停机,以防止更大的风险发生。
用户体验的忽视。 从用户角度看,我只是邀请我的朋友,怎么就被停机了?这是因为APP在设计推广机制的时候,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运营商的管控规则以及被邀请人的实际接受程度。很多用户可能并不想收到这样的邀请短信,而APP却不加区分地发给了所有人。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 其实国内对于通过电信网络发送信息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都对信息的传播有规定。未经用户同意,大规模发送营销信息,本身就可能存在合规问题。

所以,这件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APP推广模式与现有通信监管规则之间产生摩擦的案例。

对于“聊天宝”来说, 这种推广方式虽然来钱快,但风险太高,缺乏对用户和运营商规则的尊重,最终损害了用户体验和自身品牌形象。
对于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来说, 它们需要维护正常的通信秩序,保护用户不受骚扰,所以采取了相对严厉的管控措施,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引起了用户的反感。
对于用户来说, 参与这类邀请活动时,确实也应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所警惕,比如了解一下APP的推广方式是否合规,以及自己发送短信的量级会不会过大。

总的来说,这件事提醒了大家,在享受互联网便利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背后规则和合规性的问题。APP开发者在设计推广活动时,应该更加谨慎,选择对用户和通信环境都友好的方式;用户在参与时,也要保持一定的理性,不要被短暂的利益冲昏头脑。这种大规模的通讯录邀请短信,确实触碰了运营商的红线,导致了不少用户账号被停用,这是一种为了快速获客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聊天宝就是打了个擦边球。因为中移动的和飞信业务推广全面输给微信,现在群众普遍不知道和飞信业务。

罗永浩和中国移动根本就没什么“合作”,就是用了个和飞信的接口而已。聊天宝的这个注册和拉人模块就是和飞信换了个皮。

罗说的什么“我们跟移动谈了,你发给移动号码,移动给你免了短信费,发给其他号码,一条收你1分钱”,听起来很像是中移动和罗真的有什么协议,但实际上这个就是和飞信业务的标准收费:


①移动手机号注册登录的和飞信,给任何移动号码(包括第三方1705号段等)发送短信、超级短信完全免费,给联通或电信号码(包括第三方的1700、1709、171等号段)发送短信、超级短信每条收费0.01元。全都没有数量限制。


而且罗包装出的什么“显示1065让人觉得是骗子,我们设计成显示本机号码,这样就显得跟真人一样”听着好像真是产品设计,实际上是因为和飞信发出的短信本来就只能显示成本机号码。

罗这个聊天宝的拉新短信功能,就是替用户开通了一个和飞信业务,然后走和飞信通道发了短信出去而已,跟移动根本不存在啥合作。所以用户用这个发了营销短信就会被移动依法当成诈骗封号,而移动那边也根本没听说过自己跟啥聊天宝合作了。

user avatar

买房时留了电话,号码被中介卖了又卖,总是接到骚扰电话,咨询中国移动如何举报骚扰电话或者短信,移动客服回复如下,希望对各位有用:

尊敬的客户您好,骚扰电话短信举报方式:短信中输入“被举报号码*骚扰电话内容”发送到10086999,发送和接收都是免费的。


给罗老师比心

user avatar

更新:

报复成功,我已跑路——罗





————以下为1月19日原始回答————



我建议各位锤黑还是不要回答这个问题,趟这趟浑水了。这明显不是什么看热闹的时候,在狂欢的过程中,你们都没有意识到……



这就是

罗老师的

血腥报复啊


罗老师在子弹短信的时候已经看透了,他对正在使用子弹短信的用户感到绝望

啊,这千疮百孔的世界

几千万的下载数据

几百万的激活注册

几十万的日活用户

罗老师盯着后台数据

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罗老师看出来了,这里面愿意注册使用的,大多数都是锤粉,而且大多数都是那些只看不买的锤粉!!

哪怕注册的用户,有5%的人购买了锤子手机。

罗老师都不至于还不上供应商的钱

罗老师都不至于被堵在门口挂横幅

罗老师都不至于被网易新闻吊着锤

罗老师他……

罗老师心里很憔悴,他血腥报复的小本本已经快写不下了。

工匠精神苦苦的支撑着他的信念,他摸了摸打包盒,炒面依旧是滚烫的,如同他内心的愤怒一般。

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资金全部抽走,带上能带上的技术人员,断然的离开了锤子公司。

他虽然已经做足了气势,但他还需要一个障眼法,一个可以让很多明眼人不那么容易发现的障眼法……

他现在知道了,锤粉里大多都是吸血鬼,都是下一次一定支持,都是只看不买的相声粉…………


他要让这些贪婪的、抠门的、可恶的、只爱听单口相声的、不买手机的人,一个一个都尝一尝他的炒面!


尝一尝那添加致死量的罗永牌血腥报复的炒面!!!(破音)


只要用几分钱的蝇头小利,把那些曾经的锤粉重新召来,用一个聊天能挣钱的噱头,甚至让他们拉好友,展开连坐制度级的血腥报复!!


你以为什么叫做“和中国移动”的深度合作?这就叫深度合作,一个可以血腥报复,精准获得手机信息并把手机强制停机的超深度合作。停机之后,锤粉将孤立无援!


这还只是罗老师的第一步,剩下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难得碰上个跟工作相关的锤子科技相关的问题,我来答我来答!

我在移动以前负责集团短信业务,就是1065开头的短信业务的技术支撑。根据我的判断,这应该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乌龙事件,结果就是凉了。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运营商的群发短信分成两种,一种是1065开头的集团短信,既然是集团短信,顾名思义就是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等企业或者集团的证明才能开通的业务。因为要求严格,所以具体操作比较简单,审核应该也比较宽,只要别涉及敏感词基本都不会被封的;另外一种就是直接用手机号码群发,这种门槛很低(特别以前还没实名制的时候),所以审核相对也比较严一点。

然后我们来想一下几个问题:
1、罗老师说1065开头的短信容易被标记为垃圾短信,所以用原手机号码发,这句话是不是真的?
2、为什么罗老师跟中国移动深度合作,但还会出现这样的事?

好,逐个逐个分析。
1、1065开头的短信容不容易被标记为垃圾短信我上面说了,因为群发短信的资质审核要求严格(需要有企业营业执照等信息,门槛比较高),相比于直接手机号码来发的低门槛,内容审核要求应该是只会低不会高的。所以罗老师这句话是错的。
至于为什么不用办个集团短信业务,用1065开头的发呢,我个人猜测可能因为这两个原因:
1)1065开头的短信发起来跟其他淘宝店群发的一样,没有逼格,看上去就像垃圾短信。
2)1065开头的短信无论怎么打折法,都是要钱的啊..管你罗老师舌绽菊花,我花钱的业务你想白嫖?不可能。
基于第二个原因,天才如罗老师可能是一拍脑袋想到,你们移动不是还有个短信业务现在都没人用了吗,这个白嫖总没问题了吧。然后找南方基地的人一顿忽悠,估计又是以什么开拓市场、联合宣传、以后再还钱等的方式忽悠了南方基地的业务负责人,负责人就糊里糊涂地就给罗老师免费使用了。
2、好了来到第二个问题,再给大家说一些移动公司的运行方式。如果是这么大型,业务又这么敏感(可能涉及到诈骗等短信的群发)的业务的话,不可能只有业务负责人拍脑袋就上的,肯定会找上技术支撑和负责垃圾短信处理的同事一起评估,但是从结果看来显然负责垃圾短信处理的同事没有参与进来,为什么呢?只能说明当时业务负责人对整件事了解不足。为啥不足呢,我们有理由相信是罗老师无(gu)意地误导了业务负责人。

好了,基于以上的猜测,我们来还原一下现场。
罗老师:“我们有个应用想开发个功能,让客户用手机号码给通讯录里的人批量发一下短信,不用逐个逐个点,你看行不。”
负责人:“你那是啥应用,量多少,什么内容。”
罗老师:“就一个跟微信差不多的,也就发几个人,懒得让用户点几次,内容就是逢年过节问候一下什么的,顺便帮你们推广一下,便宜点可以吗?”
负责人:“好吧”

上面这件事,移动有错吗?没有。你说短信是发给通讯录好友,正常人都会觉得是问候短信啊,鬼知道你是拉别人入坑的啊?你拉别人入坑可以,别人也可以举报你啊,收到举报肯定就要处理啊,停机封号什么的,全部按照流程来。
这时候不得不讲一下,罗老师经常忽悠人的一个后果。被忽悠的人不知道真相,对于真实情况会引起的问题,自然默认不会出现,所以也不会给罗老师先声明了。无论是制造业,手机行业还是运营商,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一套玩法,你不尊重别人的玩法自己瞎搞,那中间出现的坑就得自己解决了。这也是罗老师为什么创业以来这么多坑的原因。


补充一下,一个正常的移动员工在正常情况下,是绝对绝对不能,也不敢把用户实名制的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给其他企业的,这是每个员工入职第一课上反复强调的红线,违反了肯定要追究责任,甚至可能坐牢的。至于罗老师怎么得到身份证号的我是真没想明白。

以上所有推断均为我个人猜测,如果与事实有出入,李姐万岁!

最后罗老师别生气,万一你能搞掂这个问题,聊天宝也(不合常理地)大火,那么我们也会
下一次一定支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