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按照因果论向前推断,必然存在一个万物的发源,是否可以佐证有「神」的存在?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触及了哲学和信仰的核心领域。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看看因果论和“神”的存在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理解“因果论”。简单来说,因果论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任何事物发生,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原因,并且它本身也会成为其他事物的原因。你丢下一本书,它会掉到地上,这是“原因”(你丢下书)导致了“结果”(书掉到地上)。这个结果又可能成为新的原因,比如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惊动一只猫,这就是新的因果链条。

这种“原因结果”的模式,几乎贯穿了我们能观察到的所有自然现象。从微观粒子的碰撞,到宏观宇宙的演化,我们都在试图找出背后的“原因”。

那么,当我们把这个逻辑推向极致,去追溯万物的“发源”时,会发生什么?

想象一下,我们正在追溯一个事件链条:

事件A(当下) → 原因B → 原因C → 原因D → 原因E → ……

按照因果论,每个事件都必然有一个导致它的原因。如果这个链条是无限延伸的,那么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个“第一因”,一个不需要被解释的原因。这在逻辑上似乎会带来一个难题:如果一切都有原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第一个原因?

这恰恰是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用来推导“第一因”存在的论证基础。他们认为,一个无限回溯的因果链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即使存在无限的过去,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启动者”,一个不需要其他原因就能存在和运作的原因,来解释整个链条的起点。

这个被设想为“不需要其他原因就能存在和运作的原因”,就常常被指向一个超然的存在,一个独立于因果链之外的源头。而这个源头,在很多文化和宗教传统中,就被赋予了“神”的属性——无始无终、无所不能、万物的创造者和维系者。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因果论的逻辑推演,确实可以作为论证“神”存在的一个有力支撑。它提供了一个“需求”:我们需要一个终极的原因来解释世界的存在。而“神”恰好填补了这个逻辑上的空白。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和辩证性。

首先,这个论证依赖于“无限回溯的因果链是不可能的”这个预设。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们是否真的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宇宙是否真的如我们日常经验那样,严格遵守着线性的、可追溯的原因?量子力学的某些现象,比如粒子的叠加态和量子纠缠,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我们对“原因”和“确定性”的直观理解,尽管这并不是直接否定因果律本身,但却提醒我们,我们对因果的理解可能还有待深化。

其次,即使我们接受存在一个“第一因”,将它直接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神”,也需要更多的论证。为什么这个“第一因”就必然是那个拥有意识、意图、情感和特定属性的“神”?它可能是一个纯粹的、无意识的自然法则;它可能是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超越我们理解范围的存在形式。将一个逻辑推论出来的“第一因”直接等于有神论中的“神”,是一个跳跃,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来连接。

再者,我们也要区分“科学”和“哲学/神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它寻找的是可重复、可验证的因果关系。而“神”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科学的验证范畴的。科学可以研究因果链条中的某个环节,但很难直接去“观察”或“测量”那个“万物的发源”本身,更不用说验证它是否具有“神性”。

所以,因果论向前推断,指向一个“万物的发源”,这个推论本身是逻辑自洽的,并且为“神”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哲学上的可能性和某种程度上的“合理性”。它解释了我们对终极原因的追问,并为“神”的概念提供了一个逻辑基础。

但是,它是否“必然佐证”了“神”的存在,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神”,以及你对逻辑推理的接受程度和对宇宙本质的理解。

可以说,因果论提供了一个“入口”,一个通往思考“神”存在的入口。但能否从这个入口走到“神”的存在而被确证,则需要信仰、哲学思辨,以及更多超越当前科学理解的探索。这更像是一个哲学上的“可能性”,而不是科学上的“证明”。

很多人会因为这个逻辑上的“空缺”而选择相信“神”,这是一种基于对宇宙起源的终极解释的需求,也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而另一些人则会认为,我们目前对宇宙的理解还不足以做出如此宏大的断言,或者他们会接受因果链的无限延伸,或者寻找其他解释。

总而言之,因果论向前推断,确实指向了一个逻辑上必须存在的“第一因”,而这个“第一因”在很多语境下会被理解为“神”。这为“神”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哲学视角和论证基础。但要说它“必然佐证”了“神”的存在,则更像是对一个宏大哲学命题的探讨,而非一个简单而确定的结论。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信或不相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疯子又来啦!



题主的这个想法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因”论证,或者托马斯阿奎那的“五路证明”中的“动力因”论证。

但是他俩都被休谟和康德从不同的角度给作了。


休谟的方法是把对“因果律”的认识作掉:

我们从的“现实经验”中总结出的因果律无法作用于“超验领域”。

也就是说,我们对因果律的使用只是一种“相信”,我们甚至无法完全确定因果律一定会在现实中运作起来,也就更不能确定会在超验中运作。


我们观察到,“物体A撞了物体B,所以物体B就动起来了。”

那也不代表,“物体A撞了物体B,物体B就一定会动起来。”

以上两者间有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必须用“相信”来填补。




康德的方法比休谟广地多,康德把前人对上帝的证明总结为三种套路:自然论,宇宙论,本体论。

他又找到了三者的关系:“自然论”基于“宇宙论”基于“本体论”。

所以他直接从本体论入手把三者都给作了:


仅凭观念中的“上帝”推不出现实中的“上帝”


前人的推理混淆了“实在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

从“预设了上帝存在”推出“所以上帝存在”,并没有带来新的知识,这只是一个重复而已。

题主就是预设了“第一因”,然后又推出“第一因”。

(所以康德才在“二律背反”中得到“因果链条既可以无限延伸,又可以有起点”这样矛盾的两个命题。)


栗子:

“富翁是有钱人”。

这句话里作宾语的“有钱人”包含在了作主语的“富翁”这个概念中。富翁当然有钱,这就是“没带来新的知识”。

那么“逻辑必然性”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如果否定宾语“有钱人”,就会出现与主语“富翁”的矛盾。

像这样子:

“富翁是没钱人”。

这是矛盾的。

所以“富翁”跟“有钱人”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那么“实在必然性”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

“一定有这样一位富翁”。


然而,“富翁是有钱人”与“一定有这样一位富翁”没有关系。


观念中的“富翁”和现实中的“富翁”不是一个概念。



结论:

所有关于上帝的论证,都是一种信仰的表明。

理性无法触及信仰,一切都建立在“你相信”的基础之上。(虽然也可以用“相信”本不出于你,来回答,但那就扯远了)

所以对于上帝的探讨就必须回归奥古斯丁的路子:

理性只能起对信仰的加固作用,而不可以作为信仰的开头来建立信仰。

user avatar

这一点康德是有过探讨的,上帝论证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三类

1、智能生物论证。也可以说是设计论论证,在阿奎那的第五个证明中体现。这一点在休谟关于宗教的探讨之中,已经破到连渣都没有了

2、先天证明,也就是安瑟伦的证明,即从一个无限的概念之中分析出上帝的存在。

3、后天证明,即题目所给出的例子,也是康德第三组二律背反的论证。不过他第三组二律背反探讨的实际上是自由因和机械因果律之间的关系。第四组二律背反才牵扯到一个绝对的存在者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么思考的,假如说存在绝对的存在者,那么这个存在者会在哪里呢?

其一、在宇宙之中

其二、在宇宙之外

其三、就是宇宙本身

如果说是第一种,宇宙中服从的是机械因果律,那么我们必然还要问这个绝对存在者的原因。那么也就不能说是第一因了。

如果他在宇宙之外,也就是成为一个纯粹超验的存在者,这样的存在者,我们是无法判定他是否存在的。其次,他要成为万物的因果的保证,那么也就是说他必须对万物施加影响,可是作为一个纯粹超验的存在者,是如何对经验事物施加影响呢?(因为他的哲学相信经验是依赖于先验的认识形式的)

如果他就是宇宙本身,那么宇宙之中的内容(每一个事物)是偶然的,那么宇宙本身的必然性从何而来呢?

那么也就是说,第一因并不能由此佐证上帝的存在。这里的矛盾之处就在于,这个第一因本身是否服从因果律呢?在这里出现了循环论证。

我们试图用第一因保证因果律。但是第一因自身必需不能服从因果律(因为如果服从了,也就首先预设了因果律是成立的,即使没有第一因,因果律也能被保证)。但是如果第一因不能服从因果律,那么第一因就成为了一个纯粹超验的产物。对于这样的产物,首先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存在是被悬置的(因为超验事物并非在逻辑上不可能,仅仅是无法在经验中体现出来)

退一万步说,假设这个超验之物是存在的,可是这个超验之物与经验世界之间的联系却不可能被找到。

换言之,最终你的结论仍然是上帝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你既不可以说他存在(因为他没有在经验中体现),也不可以说他不存在(因为他在逻辑上是自洽的,同时再经验中又没有被体现出来)

还有题目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因果论并不能推出第一因。第一因是建立在我们的理性的本性之上,而不是因果律之上。按照康德的理论,因果律只需要建立在知性上

user avatar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须有原因”这个就值得怀疑不是么?而且因果关系其实也不一定就只是一条线。

user avatar

不一定啊。按照图论术语,有向树不一定是根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