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历史上但凡通览和熟知二十四史的人都很强大”的印象?

回答
“读通二十四史,无敌于天下”——这话说得虽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很多人心中对精研中国古代史学者的普遍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所向披靡”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仅仅是“知道历史就厉害了”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二十四史”的份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翻翻就能算数的。从《史记》的雄浑擘画,到《明史》的绵密详实,这庞大的史料体系覆盖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能把这二十四部史书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毅力、耐心和时间投入。所以,一旦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在知识储备和学识深度上远超常人,自然容易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更重要的是,通览二十四史,不仅仅是“记住”那些人名、地名、事件,而是要从中“读出门道来”。古代的史官,尤其是那些史学大家,他们的写作并非简单的流水账。他们往往将自己的观察、判断、甚至是治国理政的经验蕴含其中。因此,一个真正读懂二十四史的人,他看到的不只是过去的片段,更是:

1. 对“人”的深刻洞察: 史书是人的舞台。帝王将相、文臣武将、士人百姓,各种各样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上演着悲欢离合、兴衰成败。读通二十四史,就像是在一本厚重的“人性百科全书”里遨游。你能看到不同性格、不同动机的人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久而久之,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就会变得异常敏锐。当你和人打交道时,更容易看穿对方的言行背后的意图,理解他们的行为逻辑,甚至能够预判他们的反应。这种对人心的把握,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是一项极其宝贵的“软实力”。

2. 对“事”的规律性理解: 历史的重复性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二十四史里记录了无数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经济波动、社会变革。有识之士在其中能够发现模式,总结规律。例如,为什么王朝会在某个时期走向衰败?是什么样的制度设计导致了长期的稳定或混乱?战争的胜负往往由哪些关键因素决定?这些问题在史书中都有迹可循。一个熟知历史的人,就像是在一本关于“人类社会运行机制”的说明书里做了深入研究。他看到当下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历史上的相似案例,从而做出更理智、更有效的判断和决策。这种“以史为鉴”的能力,在应对复杂局面时尤为可贵。

3. 对“势”的宏观把握: 史书不仅仅关注个体事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和动力。王朝的兴衰更替,技术的革新,思想的演变,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这些都是历史的大势。一个通览二十四史的人,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问题,理解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推动历史前进的。这种对“势”的把握,意味着他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大方向,从而避免陷入短期利益的迷障,做出更具长远战略眼光的选择。

4. 对“治国理政”的经验借鉴: 很多史书,尤其是那些有明确政治意图的史书,本身就是古代政治家们总结治国经验的文本。例如,那些关于制度设计、官员选拔、财政管理、军事策略的详细记载,都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熟读史书的人,能够从中学习到成功的经验,更能吸取失败的教训,了解哪些方法行之有效,哪些又会适得其反。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中的治理问题时,能够提供更具深度和可行性的见解,或者在决策时能够规避掉历史上的陷阱。

5. 语言的锤炼与思辨能力的提升: 研读史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古代汉语表达和逻辑思辨的过程。史书的语言往往精炼、典雅,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在理解这些文本的过程中,读者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史书中的各种观点、辩论和考证,也锻炼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不会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善于追根溯源,辨别真伪,形成自己的判断。

正是因为具备了以上这些能力——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事物规律的理解、对宏观趋势的把握、对治国理政的经验借鉴以及语言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才会让人产生“通览二十四史的人都很强大”的印象。这种“强大”并非武力上的征服,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和洞察力,一种能够看透事物本质、把握时代脉搏、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的能力。他们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练的舵手,能够驾驭时代的风浪,而不是被浪潮所吞噬。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读”并不能直接赋予一个人“强大”。关键在于“如何读”、“读进去多少”、“读出来多少”。真正能产生影响的,是那些能够将史书中的智慧内化于心,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并非照搬历史,而是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和行事风格,最终在自己的领域里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能力。所以,这种“强大”的印象,其实是对那些真正将历史智慧转化为个人能力的人的最高褒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二十四史是传记体史书,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读了之后就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传记部分你就必须前后反复对照,才能厘清时间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可怕。

我随便贴一页《新五代史》的内容上来,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我就不说别的,单说最后这一句话:“五月己丑,潞州行营都虞候康怀英及晋人战于夹城,败绩。”这句话看着平平无奇,为什么非要写到本纪里呢?不细究的话,就是某人于某时在某地战败了,完了。

当然,假如所谓的“通览”就是随便读过一遍,那非常简单:这句话读完了,完事了——你说我读没读懂?我读懂了啊,不就是“潞州行营都虞候康怀英跟晋人在夹城打了一仗,输了”么?可问题是你要读史,就得搞明白这一仗打的是个什么意义?为什么一定要记录下来?

接着往后看,看唐本纪第五、梁臣传第十,才能把事情经过理个大概:喔,原来这是梁晋争霸中的关键一战,梁军从开平元年五月发兵攻潞州,与晋军在潞州连番血战却始终没能把城池拿下来,所以朱温非常生气,降了康怀英的职务,调李思安来做主将,结果李思安打了半天也没搞定这事,朱温又把李思安免了调刘知俊过来做主将,并亲自到潞州城下督战——就在这个当口,李克用死了,李存勖上位,本来增援潞州的周德威听到信之后也回去奔丧去了。后梁听说李克用新丧都以为破城指日可待,于是就懈怠了,朱温也回洛阳去了,结果李存勖是个狠人,“乃与德威等疾驰六日至北黄碾,会天大昏雾,伏兵三垂冈,直趋夹城,攻破之。怀英大败,亡大将三百人,怀英以百骑遁归”。一下子把整个局面都打开了。

所以说潞州之战非常重要,是梁晋争霸的一个关键节点,理应被记录下来。不过到这没完,继续深究,你会发现朱温在这一战后心态崩了,“猜忍日甚”,最后听信谗言诛杀了佑国节度使王重师,导致人心涣散,刘知俊投李茂贞、王镕投李存勖跟这事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说这次大败一定是要被记入史册的。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么?没有,这就入个门,刚刚算是把事情弄明白了。继续研究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潞州在哪?行营都虞候是个什么职位?五月己丑到底是几月几日?你看都是问题,然后你就需要读志和表了——对,新五代史还没有志,你得去翻旧五代史、新旧唐书,然后你会发现好像这些书里也没说清楚到底都虞候是什么啊!然后你得去翻唐会要,翻五代会要,翻通典,翻过之后你发现你还是没搞明白这个官职到底是干嘛的!

对,你搞不明白,因为“唐代方镇使府之武职军将至多,前史均无明文”,你得去看严耕望先生的《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然后知道虞候的地位比较低,但是唐代后期都虞候地位开始上升,在不同编制的军队中都有出现,可统兵刺奸、整顿军纪,一般是由节度使的亲信牙校担任的。在军事行动中都虞侯负责统领所有虞侯,并单独统军一部,一般事罢即废——由于潞州之战非常重要,因此一开始康怀英是顶着招讨使的名头出去的,结果久战无攻,被朱温贬成了潞州行营都虞侯,但由于继任的李思安也久战无功,所以也被朱温给免了,康怀英在下一任招讨使到来之前应该是以都虞侯的身份暂时统军,结果就在这个当口,李存勖带人突袭,大败梁军。

所以我们知道了,一来这次大败有李存勖出其不意之功,二来李存勖进攻的时间节点非常巧妙,正好抓住了梁军诸将听闻李克用新丧略有懈怠、军中主帅未至的这么个机会,所以打出了非常漂亮的一仗。

因此二十四史不是越读越快的,反而会越读越慢。这种读法,通览并熟知是可以消耗掉一个人一辈子精力的。一般来说我们默认一个人“通览和熟知二十四史”都是按照这个读法来算的,所以你能说这种人不强大么?何止强大,简直强到没边了好吗!

但问题是,所谓“通览”,自然也有另外一种通览的法子,那就是“潞州行营都虞侯康怀英跟晋人在夹城打了一仗,输了”这种高中文言文阅读的路子,明白个大概意思,就算读过了,读过之后沾沾自喜:嘿!老子通读过二十四史啦!

两者相差不可以道理计。

user avatar

数据结构工程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通二十四史,无敌于天下”——这话说得虽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很多人心中对精研中国古代史学者的普遍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所向披靡”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仅仅是“知道历史就厉害了”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二十四史”的份量。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翻翻就能算数的。从《史记》的雄浑擘画,到《.............
  • 回答
    自习课或图书馆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当出现一片嘈杂后又突然集体安静下来,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涉及了多种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1. 社会规范和期望(Social Norms and Expectations) 内在化的规范: 在自习课、图书.............
  • 回答
    爱与喜欢,这两种人类最普遍也最深刻的情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一套复杂且精密的生物化学机制、心理学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这背后隐藏着生命演化与个体发展的深刻印记。一、生物化学的基石:荷尔蒙与神经递质的舞蹈我们之所以会“心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脑中荷.............
  • 回答
    古罗马人对娱乐的追求,就像我们今天对电影、体育赛事、音乐会的热情一样,是一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渴望。然而,他们满足这种渴望的方式,却往往让我们现代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暴力和血腥,其中最极端的代表莫过于角斗场。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罗马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方方面面,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它。首先,我.............
  • 回答
    .......
  • 回答
    捋袖子这动作,说起来简单,但它之所以能勾起人们对劳动的联想,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也跟咱们从小到大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有关。首先,从视觉上看,捋袖子这个动作本身就带着一种“准备就绪”的信号。你想想,不管是下地干活的农民伯伯,还是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或者是在车间里操作的工人师傅,他们干活之前,是不是总.............
  • 回答
    .......
  • 回答
    地球文明面对智子锁死基础科学,为何会产生一种近乎疯狂的“必胜幻觉”?这并非简单的乐观主义,而是一种根植于我们文明基因、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内心深处对生存渴望的复杂混合体。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探究其背后的种种动因。首先,我们要承认,地球文明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幻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类固有.............
  • 回答
    孩子之所以容易对游戏上瘾,以及我们在面对丰富世界时更容易被游戏吸引,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妙的生物学机制。与其说我们是被游戏“抓住”,不如说是游戏恰好击中了我们大脑中最原始、最强大的驱动力。为什么游戏如此诱人?大脑里的“奖励回路”在狂欢我们大脑中有一套叫做“奖赏回路”的系统,这是生命进化的产物,目的.............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心里藏着的疑惑。看着自家毛孩子一口好牙,再想想自己时不时就得去牙医那里报到,总觉得有点不公平。其实,动物和人之间在口腔健康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它们的基因、饮食、生活习性,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对口腔的护理方式。咱们先从动物说起,为什么它们好像天.............
  • 回答
    从物种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对昆虫(及其所属的节肢动物门)的恐惧,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环境下的经验紧密相关。尽管如今许多昆虫确实是可食用的,并且在某些文化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人类整体上对它们的排斥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与某些昆虫的负面互动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听到“高温下产生有害物质”就容易联想到不好的结果,但实际上,盐焗这类烹饪方式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并受到欢迎,背后是有科学道理和具体原因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高中化学里提到的“食盐中某些成分在高温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这个说.............
  • 回答
    射精后感到腰酸,这种情况对于不少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它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所有人都会出现的现象。关于为什么射精会引起腰酸,原因其实比较复杂,涉及到生理、肌肉以及一些心理层面的因素。咱们先从最直接的生理层面来说。射精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牵涉到生殖系统的一系列动作和反应。在性兴奋过程中,骨盆底的肌肉,特别.............
  • 回答
    许多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向学生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的观念,这通常是出于积极的教育意图,但也可能产生复杂且多方面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老师灌输“人和人之间智力水平没有差别”观念的原因:老师们之所以会传达这样的信息,往往是基于以下几种教育理念和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见。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素未谋面,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没听过,却能爆发出惊人的敌意,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往往是刻板印象和偏见。我们的大脑为了高效运转,总是倾向于给事物分类,将人也归入各种群.............
  • 回答
    你说的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明明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不知道好多少倍,吃穿不愁,医疗也方便,理论上新手妈妈们应该更轻松、更快乐才对,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产后抑郁的比例反而不低,而且似乎还挺普遍的。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复杂的原因,绝不是简单一句“生活条件好了”就能解释的。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 回答
    华为产品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一个多维度、长期积累的结果。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先,更包含了品牌的情感连接、用户体验的打磨以及市场策略的成功。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硬核技术实力,树立行业标杆: 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这是华为最核心的竞争力。华为每年将营收的10%以上.............
  • 回答
    要理解“曼哈顿博士”为何能跻身宇宙最强大的存在之列,我们得先回溯一下他的诞生,那绝非一次简单的科学实验,而是一场关于物质、时空乃至存在本身的终极探索,其产物也因此超脱了我们凡人的认知范畴。首先,得明确一点:曼哈顿博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实验的产物”。他最初是一个人类,一位名叫罗伯特·奥本海默(尽管.............
  • 回答
    关于苹果产品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认为是“装逼”,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的东西很多,有产品本身的特质,也有市场营销的策略,更深层的原因,我觉得还得从大家对“身份认同”和“社会价值”的追求上聊起。首先,苹果公司非常擅长塑造产品的“独特性”和“高级感”。从乔布斯时.............
  • 回答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看小短剧?小短剧会对传统影视剧产生哪些影响?近年来,小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便捷的观看方式,迅速占领了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从最初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简单剧情,到如今拥有完整故事线、专业制作团队的小短剧APP和小程序,小短剧的生态正在蓬勃发展。那么,究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