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云电脑」将于 8 月 16 日停止服务和运营,云电脑实用性如何,为什么华为要放弃?

回答
华为云电脑的停止服务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很多人对云电脑的实用性以及华为的这一决定感到好奇。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华为云电脑(HUAWEI CLOUD PC)的实用性分析

华为云电脑,顾名思义,是一种将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用户通过网络连接,在任何设备上(如电脑、手机、平板甚至电视)使用的一个虚拟桌面。它的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跨设备、跨平台访问:

核心优势: 这是云电脑最显著的优点。无论你使用的是Windows、macOS、Linux,还是iOS、Android设备,只要有网络连接和兼容的客户端,你都可以访问你的云电脑环境,并且数据是实时同步的。
场景举例: 你可以在家里的高性能台式机上处理完工作,然后走到咖啡馆,用你的笔记本电脑甚至手机,继续访问同一个工作环境,无需再次登录或同步文件。这对于需要频繁切换设备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2. 成本效益(理论上和特定场景下):

硬件成本降低: 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高性能硬件设备。一个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连接到云电脑,享受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但预算有限的个人或小型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
远程办公的弹性: 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云电脑,无需为每个员工配备独立的高配置物理电脑。当员工离职时,数据和配置可以轻松迁移或销毁,降低了硬件管理和资产折旧的成本。
按需付费模式: 通常云电脑服务允许用户根据使用时长或配置选择不同的套餐,更具弹性。

3. 安全性和数据保护:

数据集中管理: 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云端数据中心,相比个人设备更容易实现统一的安全策略、备份和灾难恢复。
物理安全: 数据中心通常拥有比个人或企业办公室更高级别的物理安全防护。
设备丢失风险降低: 即使用户的本地设备丢失或损坏,云端的数据依然安全,并且可以快速在新设备上恢复工作。

4. 性能和配置灵活性:

高性能计算: 云电脑可以配置强大的CPU、GPU和高速存储,满足诸如大型软件开发、3D渲染、视频编辑、科学计算等对硬件要求极高的任务。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置同等配置的物理设备成本会非常高。
配置升级便利: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方便地升级云电脑的配置,而无需更换物理硬件。

5. 绿色环保和节能:

共享资源: 云电脑通过集中化和资源共享,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通常功耗较低。

然而,华为云电脑(以及其他云电脑服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这影响了其大众普及率:

网络依赖性极高: 这是云电脑最大的痛点。对网络带宽、延迟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一旦网络出现问题,用户将无法访问或使用云电脑,这可能导致工作中断甚至数据丢失的风险。在网络不佳的地区或情况下,云电脑的体验会大打折扣。
操作延迟: 即使网络很好,由于数据传输需要经过网络,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依然会感受到一定的延迟,尤其是在进行需要快速响应的鼠标、键盘输入或图形密集型操作时,这种延迟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兼容性和软件支持: 虽然云电脑可以模拟各种操作系统,但某些特殊的硬件外设(如专业扫描仪、特定加密狗)可能在云端环境下的兼容性存在问题。此外,一些软件可能需要本地硬件才能获得最佳性能。
成本考量(长期使用): 对于只需要基础办公功能的用户,购买一台普通配置的电脑可能比长期订阅云电脑服务更划算。云电脑的成本是持续性的,而购买物理设备是一次性投入(当然,物理设备也有折旧)。
数据隐私和安全担忧: 尽管云端服务商会采取安全措施,但用户将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上,对于一些对数据隐私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可能会有顾虑。
用户习惯和迁移成本: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使用本地电脑,迁移到云电脑需要适应新的操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存在一定的学习和迁移成本。

为什么华为要放弃华为云电脑?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在云计算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战略布局,但其“华为云电脑”项目在8月16日停止服务和运营,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市场竞争激烈与盈利模式挑战:

云电脑市场尚未成熟: 尽管云电脑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并且有亚马逊AWS WorkSpaces、微软Azure Virtual Desktop等国际巨头以及国内的腾讯云、阿里云等玩家在竞争,但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来说,云电脑的普及率和接受度仍然是一个挑战。市场尚未形成足够大的规模来支撑多方巨头激烈的投入。
盈利模式不清晰或不具吸引力: 云电脑服务的成本包括服务器硬件、电力、网络、运维等,而收入则来自于订阅费或按需付费。如何在保证高性能和低延迟的同时,又能提供一个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所有云电脑服务商面临的难题。华为可能发现其现有云电脑产品的定价或成本结构,难以在市场中获得足够的吸引力和利润空间。
与主营业务协同效应不足: 华为的核心业务在于通信设备、消费者业务(手机、平板、PC等)以及企业ICT解决方案。虽然云电脑可以与这些业务协同,例如为自家PC产品提供增值服务,但如果其独立运营难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华为可能会选择战略性收缩。

2. 战略重心调整与资源优化:

聚焦核心优势领域: 华为拥有强大的ICT基础设施能力,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AI芯片(昇腾)以及其云服务平台(华为云)。华为可能会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更具战略意义和市场前景的领域,例如:
AI算力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高性能AI算力的需求激增。华为可以通过其昇腾芯片和华为云平台,提供更专业的AI算力服务、AI模型训练等,这可能比通用云电脑更有市场潜力。
云原生解决方案、数据库、大数据服务: 这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需求,华为在这些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
终端设备的生态建设: 华为可能会更侧重于提升其自研PC、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而不是通过云电脑来“虚拟”一个PC体验。
业务孵化与收缩: 很多科技公司都会尝试孵化新业务,如果某个新业务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投入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市场前景不明朗,公司会选择进行战略性收缩,将资源重新分配到更有潜力的项目上。华为云电脑可能就属于这一类。

3. 技术瓶颈或用户体验未达标:

网络依赖和延迟问题: 如前所述,网络是云电脑的最大瓶颈。即使华为拥有领先的网络技术,在面对全球不同地区的网络环境时,要保证所有用户的流畅体验仍然是一项巨大挑战。
用户体验与本地PC的差距: 对于许多用户而言,本地高性能PC提供的即时响应和无缝体验,仍然是云电脑难以完全替代的。如果华为云电脑的用户体验(如流畅度、响应速度、兼容性等)未能达到其目标用户的期望值,那么其市场接受度就会受限。

4. 政策或外部环境影响(猜测):

虽然没有明确信息表明,但鉴于全球复杂的国际环境,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在进行战略布局时,都会考虑政策和地缘政治的潜在影响。不过,对于云电脑这一具体业务,其直接受影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可能是宏观战略调整的体现。

总结:

华为云电脑的停止服务,很可能是在经过市场验证后,发现其在盈利能力、市场接受度、战略协同效应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说,华为决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具增长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域。这并不意味着云电脑这个概念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华为在该特定产品上的尝试可能未达到预期的商业目标。未来,云电脑服务的发展仍然会继续,但可能会以更专注、更差异化的形态出现,例如专门面向企业级用户、特定行业应用或提供更高级别的AI算力服务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回答一遍

有次工作单位要引进桌面云办公,正好华为也做这块业务,我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了前期测试,你猜结果怎么着,给大家概括一下桌面云的水平:ping:200ms,fps:20-30,cpu:平均1.5线程,cpu频率3.2ghz,gpu:m60虚拟化约1/16的性能(有损),内存:8g-16g,画面:色彩偏差严重,分辨率:压缩后的1080p。

对比一下当年单位的8700k+1080ti+32g,我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拒绝了这次引进,还是继续用我的1080ti吧,顺便说一下,单机价格大概好几万吧。

如果服务器本地化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不信搬到云端能解决,价格和体验,云电脑至少要有一样比pc强吧,显然两方面都差距太大。

补充一下,我可不是只用word的办公人员,我测试了CAE,CAD,3dmax,microstation,lumion,contextcapture还有各个专业的其他软件,云电脑性能和体验相比pc差距太大了,结论是:如果你只用电脑word打字,不在乎延迟卡顿和模糊,建议可以使用云电脑

还有最后一点,每个人对延迟帧率卡顿模糊定义不一样,我认为200ms简直是不能用,我认为压缩后的1080p远远不能进行图像处理工作甚至办公都很难受,但有的人认为都可以接受,不辩!网速毕竟达不到HDMI的速度,就是5g也远远不够,你要是觉得画面可以接受,那我无话可说,我选择等10g

(测试数据和报价我这里都有)

user avatar

VDI这种东西在企业有市场是因为企业的信息是值钱的,而且IT维护成本是实打实的,越集约越安全,越集约越省钱。

工作站和服务器集约管理,信息安全比较有保障。而且更高性能上限的物理机虚拟出若干个较小的虚拟机,调整资源分配,也比几个较小的物理机组合成一个计算机组来的方便、性能表现要更好。

但是,这不代表企业就会全部迁移到公云,因为公云的信息流向还是不那么可控。所以惠普等工作站传统大厂现在推出整合式的机架工作站组或者塔式工作站机架组,这样能实现成本、信息安全和可维护性的平衡。

这些所谓的云电脑,本身就是之前瘦客户端的那一套的换皮而已。瘦客户端的体验可以说是非常不好,用的atom级别性能的处理器,非常少的本地内存和外存,简直就是垃圾中的垃圾。而且与工作站不一样的是,这些瘦客户端卖的并不便宜,很多瘦客户端的价格再加一点可以直接上低端的物理整机了。

所以在纯粹的办公场景,瘦客户端至今也没有完全把采用标准配置的MT、SFF、USFF、micro等尺寸的机器赶尽杀绝,因为后者成本比前者低,而且实操起来更好。

而工作站市场没这个顾虑是因为工作站本身就是服务器的低密度版本,需要用标准的商用处理器,需要ECC/RECC内存,需要支持企业级特性,需要用专业卡。低端专业卡许久不更新(比如现在最低端的专业卡还是基于GP108的K600系列,turing和ampere至今没有出X08这个级别的核心),而更操蛋的是低端专业卡数量多了价格也不便宜,20张K600的购入价足够买一张A5000,但是A5000可以干的活20张k600绝对干不了,而20张K600的活,A5000可以干一多半。

所以在成本上,可能高上限的物理机反而更有优势。

但是游戏就完全不是一个路数,4k60大概需要18Gbps所有的带宽,就算压缩估计也要万兆大管走起,万兆入户普及?短时间不可能。

而4K60在2021年已经是过时的需求了,今年的热词是4k120,那就是要起码25Gbps的带宽了。事实上就是在数据中心里,25Gbps的互联速度也是相当高了,联想出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主流也就刚刚25Gbps而已。

更BT的是25Gbps的网卡,价格和原价3060差不多贵了。简单来说,不如装物理机。


而且就目前的大趋势,算力前置也是趋势。DGX STATION A100就压根没考虑上机架的可能性,专门为办公室、家庭环境设计。而超微的的tr pro 的5014TT也压根没考虑上架。这在以前的工作站设计里是不可想的。


而且未来500美元以下的游戏市场,大概率是被XBOX、PS和APU衍生物占据的,所谓云游戏基础设施,很难以每个月12.5美元的价格提供堪比顶配xbox的游戏性能的。


大量真正的生产力应用,比如CAD CAM和CFD,这我接触比较多,根本不可能接受视频流压缩这种愚蠢的东西,无损压缩压缩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CAD CAM和CFD有大量网格和线条,为了这些网格和线条渲染和显示不出错,才花大价钱买专业卡。视频压缩了,网格糊成一坨屎,怎么干活?

AMD的专业卡在制造业卖不动的关键就是驱动支持比NV差得多,面有时候都能破,自然卖不上价格。所以苹果买了一大批AMD的库存硅渣卖高价。Quadro RTX A6000 48G GD6,支持多屏sync,四张带个16屏4K轻松愉快,也就六千美元一张而已。

而且现在CAM CAD都要多屏多视频流,单一4K60hz要万兆大管,常见的三屏4K配置要多少带宽?

超过60ms,那真是狗都不用,CAD制图明显的不跟手。

说能接受的大概没用过199几年的超级老式液晶,那脱手感真是啧啧啧

user avatar

很多人理解还是有些偏差的。

云电脑是亏本生意,就一定会关掉。

但是没有考虑到整个企业业务。

CBG与CBU是核心。云电脑业务主营是CBU,服务于CBG。

所以核心在于CBG业务,甚至于对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有帮助。

这就是为什么亏本的云电脑也要上线。

运维顺带的,资源自家自给自足。能亏多少?

算盘打得不错,功能多,强大的生态。套用一句话就是“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有需求的人,发现也没几家提供,跑到菊厂不是很正常?这些都是CBG的忠诚用户。

而对已有用户,增加多几个功能,即使是付费的,也比其它的没有要好。增加忠诚度。高端都是一步一步“堆”出来的。

那长得帅的可能要问了。我用别人家的,就不能用菊厂的云电脑了吗?

限制,限制自家手机使用。另外即使外放,安装包局限于华为应用市场。这样就必然要全家桶了。同谷歌一样。对菊厂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那你说得那么好,菊厂为啥要关掉?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菊厂CBG业务受限严重。开源节流,集中力量去搞卡脖子的活,是菊厂度过难关的必然选择。

据不可靠消息,21年研投预估在1600~2000亿。我之前是预估在1630亿(含荣耀部分)

生死存亡之际,砍亏损的业务不是很正常吗?之前不在乎,现在在乎了。砍几十几业务,就是省出好多个小目标。

富裕时期讲究全而强。困难时期保证核心就不错了。砍云电脑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user avatar

云电脑形象讲就是类似网吧,收费标准还真和网吧差不多。

user avatar

云电脑的思想一直有。

50年前,大型机时期就用有终端。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系统,都是分客户端和服务器,数据在服务器上。

服务器在云端,用户连接远程桌面的多得是。

但是,让企业把服务器和数据都放到华为手里,走互联网。用户登录云电脑办公,企业有一点数据安全意识也不会干。

只有华为自己放心自己。

免费送企业,都不一定敢用,况且还不免费。

终端比PC便宜很多吗?

网络不是钱吗?

企业市场很难。

个人市场,主要是缺乏合适的设备。

手机用PC,性能够了,没有键盘鼠标,屏幕太小,体验不好。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我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PC?轻应用足够。

重应用便携设备满足不了,或者太贵,那个人用户也就是云游戏了。

别说,云游戏发展还行。

云电脑要发展,现在的技术还差点。

云电脑商用,要解决企业数据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先保证企业数据储存和传输安全,企业的绝对控制权,然后要保证企业买终端加使用费比买PC便宜。

譬如专用24寸大屏幕终端500元,网费一年100,使用费一年100。企业一算,用五年电脑1500,买台PC要4000。5年后残值1000,实际花3000。那么云电脑划算。

对个人用户来说,需要高性能需求。

我要手机流畅玩高画质游戏,手机GPU跑不动,云游戏小时收费,5G云游戏只传画面就可以玩了。

手机性能能播1080P视频就可以玩。这是有需求的。

但是价格也得足够低。

而事实上,从硬件厂商角度,个人用户是小鱼,企业才是大鱼。

服务器用的CUP,主板,内存,硬盘,显卡都贵。

如果有企业搞云电脑,硬件成本太高,无法承担低价。

未来,我看好定制硬件的云电脑云游戏。

类似于现在游戏机的定制。

譬如腾讯开发一个高画质,好玩的游戏,画面远超普通手游。

要想玩就得用腾讯云游戏。

腾讯从AMD专门定制几十万块CPU和GPU的SOC,攒成几十万台游戏服务器。

用户一登录,就是云游戏,一个小时多少钱收费。

用千元手机,可以玩PS5级别画面的游戏。手机发热耗电还不大,就是流量需求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