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华、北大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哪个好?

回答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简称WUSTL)都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但它们在定位、优势学科、文化以及学术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哪个“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目标、专业兴趣、学习偏好以及对学校文化的期望。

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1. 地位与声誉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定位: 中国顶尖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摇篮”。在工程、计算机科学、建筑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声誉: 在中国大陆享有“仅次于北大”的顶级声誉,尤其在科技和工程领域是当之无愧的翘楚。国际排名通常也位于世界前列,与世界一流大学齐名。
特点: 培养了大量在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定位: 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中国思想文化中心”。在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等领域具有无可撼动的优势。
声誉: 与清华大学并称“清北”,是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在人文、社科、医学、理学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特点: 培养了众多在学术、政治、文化、法律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WUSTL)
定位: 美国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以其严谨的学术、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强大的研究实力而闻名。虽然名字中有“华盛顿”,但它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无关。
声誉: 在美国本土享有极高的声誉,通常被认为是全美顶尖的1020所大学之一,与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的顶尖院校(如哈佛、斯坦福、MIT)在整体水平和入学竞争力上非常接近。
特点: 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小班教学、注重与教授互动)和前沿的科学研究著称。

2. 学术优势与专业选择

清华大学:
优势学科:
工程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这些学科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顶尖的竞争力。
理学类: 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实力也非常雄厚。
建筑学: 享誉世界。
经济管理类: 尤其是其商学院,国际认可度很高。
培养模式: 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与中国产业界的联系紧密,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水平非常高。

北京大学:
优势学科:
人文社科类: 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这些领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领导者。
理学类: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领域也处于世界前沿。
医学: 北大医学部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
经济学与金融学: 尤其在近些年发展迅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培养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强调理论深度和学术研究。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优势学科:
人文社科: 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在全美享有盛誉。
理学: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实力突出。
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虽然不如清华在传统工程领域那样全面领先,但其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如生物医学工程)也处于全美顶尖行列,且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
商学: Olin Business School是全美顶尖的商学院之一,MBA和本科项目都很出色。
医学与医疗保健: WUSTL的医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和附属的BJC HealthCare是世界级的医疗研究和临床机构,其生物医学研究是其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建筑与艺术: 其Sam Fox School of Design & Visual Arts也提供高质量的建筑、艺术和音乐教育。
培养模式: 强调小班教学、教授与学生的紧密互动、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机会。非常重视本科生的体验和培养,提供大量的研究项目和实习机会。

3. 学术风格与学习环境

清华大学:
学术风格: 严谨、务实、注重效率。学习强度大,课程设置紧凑,对学生要求很高。学科交叉融合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仍以学科专业性为重。
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学术氛围浓厚,竞争激烈。学生通常非常勤奋,目标明确。

北京大学:
学术风格: 鼓励自由探索、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学术氛围更加开放、多元,鼓励跨学科交流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习环境: 校园富有历史底蕴,学术氛围自由、活跃,思想碰撞频繁。学生群体非常优秀,但同时也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学术风格: 非常注重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小班教学是其一大特色,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授交流和参与研究。学术要求高,但同时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领导力。跨学科研究和合作非常普遍。
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优美且富有现代感,被评为全美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师生比例高,学生有机会获得丰富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指导。学校氛围相对融洽,合作精神较强,但学术压力依然存在。

4. 国际化程度与留学前景

清华大学:
国际化: 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与世界众多顶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项目(交换生、双学位等)。部分专业有英文授课项目。
留学前景: 毕业生在国际顶尖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的比例非常高,特别是在工程、计算机、物理等领域。国内就业市场对清华毕业生的需求量极大,且认可度极高。

北京大学:
国际化: 同样非常重视国际化,与全球顶尖大学有广泛的合作。在人文、社科领域,北大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机会也十分丰富。
留学前景: 毕业生在人文社科、法律、经济、金融等领域继续深造的比例非常高,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去欧美名校攻读研究生。在国内,北大毕业生在学术界、政府部门、文化领域等拥有极强的竞争力。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国际化: 作为一所美国顶尖大学,其本身就拥有高度的国际化环境。校园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多元的文化体验。学校也非常鼓励学生参与国际项目。
留学前景: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WUSTL是一个直接进入美国顶尖教育体系的绝佳选择。其毕业生在学术界、金融、科技、咨询等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在美国本土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度都很高。

5. 文化与生活

清华大学:
文化: 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校风严谨,集体主义精神较强。学生组织活动丰富,但整体节奏较快,竞争压力大。
生活: 校园生活相对规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等活动较多。位于北京,可以体验中国首都的文化和发展。

北京大学:
文化: 鼓励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其学术精神的体现。校园文化更加开放,学生社团和学术讲座非常丰富,思想交流活跃。
生活: 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定的学业压力。身处北京,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文化: 学校氛围相对轻松但学术要求严格。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体育、艺术、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校园文化相对更具包容性和国际化。
生活: 位于圣路易斯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但节奏相对较慢的美国中西部城市。校园环境优美,生活成本相对美国东海岸或西海岸的顶尖大学(如哈佛、斯坦福)要低一些。学生可以体验典型的美国大学生活,同时接触到美国中西部的文化。

6. 入学难度与成本

清华大学 & 北京大学:
入学难度: 入学竞争极其激烈,通常需要在中国高考中取得顶尖的成绩。对于国际学生,也要求有非常优秀的学术背景和标准化考试成绩。
成本: 公立大学学费相对较低,但住宿、生活费也需要考虑。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入学难度: 入学申请也非常有竞争力,虽然不需要高考成绩,但需要SAT/ACT、AP成绩、优秀的申请文书、推荐信和课外活动等。其录取率极低,是美国最难录取的大学之一。
成本: 作为一所顶尖私立大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都相对较高。但学校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特别是对于学术表现优秀的学生。

总结与选择建议

如果你是理工科背景,且希望在中国接受顶尖的工程或计算机科学教育,并计划在中国或亚洲地区发展,那么清华大学是极佳的选择。 它能为你提供扎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职业前景以及在中国科技界的人脉。

如果你在人文、社会科学或基础科学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在中国培养深厚的学术功底、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并对中国国内的学术界、文化界或政府部门有志向,那么北京大学是你的首选。 它能为你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让你在思想的海洋中遨游。

如果你希望接受美国顶尖大学的教育,特别是在生物医学、经济学、商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并且希望获得在美国或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学位,同时能接受相对高昂的学费(并有争取奖学金的可能),那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选择。 它能为你提供小班教学、紧密的师生关系、前沿的研究机会以及一个更国际化的学习和生活体验。WUSTL的优势在于其“小而精”,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实力甚至可以媲美常春藤盟校。

最终的选择取决于:

1. 你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 你想学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长期职业目标在哪里?
2. 你对学习环境和学术风格的偏好: 你喜欢严谨高效还是自由探索?你更看重理论还是实践?
3. 你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期望: 你更想体验中国式精英教育还是美式精英教育?你对学习地点(北京 vs. 圣路易斯)有何偏好?
4. 你的经济能力和对奖学金的需求: 私立大学的成本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三所大学都是世界级的学府,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代表着极高的学术水准和发展潜力。最“好”的学校,是那个最适合你发展的学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北大本科,在美国读了master之后在纽约工作已经第四年了。清北同学怎么也得认识成百上千了,美本中国人也认识了得有几十或者百来个了,所以认为还是有一定发言权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比较“哪个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比较某一学科的科研实力,直接去查学科排名或者影响因子即可,我相信结果肯定是有些WUSTL好、有些清北好;如果比较在中国人心中的认可度,肯定是清北好得不要太多,如果是比较在美国人/世界其他国家人心目中的认可度,是wustl好,这些都是没什么用的废话。我相信大部分人关心的,或者题主想知道的不是这些,而是下面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能从中选一个读我的本科,选哪一所对我来说发展前景更好?

对此,我的答案并不复杂:如果你想长期在中国大陆发展,尤其是假如你想从政,毫无疑问选清北;如果想在香港或者美国发展,应该选wustl. 在大陆发展选清北这个不用我多解释,我主要想阐述一下选wustl是为什么。我认识很多top30-50的美本同学,说实话,这些人里有相当一部分论专业水平、数理水平,如果当初去高考,恐怕上一本都困难。但是凡是这些人中比较上进的,在美本度过四年之后都有了非常不错的出路,譬如有的去了高盛摩根的HK IBD,有的申到了JD后来在美国做律师,有的做学术,申到了Harvard/Stanford的商科或者理工科博士,甚至其中一些博士成功在美国顶级大学拿到了教职。这些成就,如果他们当初没有读美本,而是去了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国内大学,是绝对做不到的。可能在某个比较菜的一本读完书去当个月薪几千的银行柜员就顶天了。

但是为什么读美本会有这么大的帮助?我认为有四个原因,我想从不重要的先开始说。

先说第四个原因:对于中产阶层的孩子,美国的工作机会本身就比大陆的机会有经济优势。无论原因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比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各行业的领军公司大多在美国。试想你是个金融系学生,如果你只在国内找工作,然后你去了本地最好的投资银行——中金。但如果你在美国找工作,你去了纽约最好的投资银行,那你去的是高盛。同样是个尽力去了本地最好投行的学生,但高盛就是比中金牛逼多了,所以差距就形成了。一般来说清北同学除非出国读研究生否则是不会被美帝机构直接招聘的,但美国的大多数行业,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在招聘应届生时都是偏好本科毕业生胜过master毕业生,所以读清北的话,你就失去了美本同学能得到的大量机会。而且由于中美在经济和国际地位上的天然差距,美本学生在中国能受到的认可远高于中国学校在美国收到的认可。以香港投行为例,香港本身属于中国,投行做的业务大部分都是大陆业务,但相比于招聘中国本科的学生,却仍然更爱招聘美本。就我所知,对于大陆应届本科生,香港九大行非清北复交金融系是绝对不要的;但对于美本应届生,top50以内都有机会,而且还不卡专业。每年都有九大行IBD里某一家没要清北学生的,但是九大行某一年一个美本都不招的情况似乎从未发生过。

第三个原因:美本对学生的服务的确更加周到,学费不是白交的。先不说美国学校更人性化+民主的各类政策等等,单论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也远远超过清北,一般学校或者学院的career center会定期约学生聊天,催促找工作进度,或者邮件发送各种内推机会。还会专门开讲座教写简历、教networking、教写linkedin、教面试..... 对于想做学术深造的学生机会也更多。如果你是个家里有矿不用找工作的大佬,这些当然对你没用,但说实话大部分名校学生都是普通人,最终都是要找工作的(教职也是工作的一种),所以这些帮助都至关重要。反正在北大我只知道光华有这种career center,搞得也就那样。学校有个官方的职业发展网站,上面挂着一些破破烂烂无人问津的posting. 有些人戏称曰,美本毕业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可以直接就业了;而国内本科毕业生只是半个社会人,不再补个研究生很难直接适应职场,我认为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还是我之前说的那些,在我看来刚读本科时个人能力考一本都费劲的学生,其中比较上进的那些人,从美本四年读完之后,论英语、论交流能力、谈吐、见识、视野等等,别说普通一本院校的国内毕业生,在同龄的北大毕业生里也绝对排得上前列(虽然其中很多人的数理功底依然呈现一种无可挽救的状态... 但是不搞相关领域的话who cares)。我没读过美本,不知道美本的培养模式到底有哪些更具体的做法,但这种蜕变在我看来是非常震撼的。

第二个原因:好的资源和教授都集中在美国学校,而且不仅是top几名校,而是非常平均地分布在top50左右的学校里。你在其中哪一所,都有机会抱住业内顶级学阀的大腿,而且这些大佬对本校本科生是非常照顾的,况且由于本地白人对学术有兴趣的少,中国学生稍微努力一点都有机会impress他们。我承认清北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事实上也仅限于理工科。清北的经济金融学研究在世界主流学术圈分文不值,就不提了;虽然理工科成就斐然,但主要还是体现在出现了不少年轻的海归新锐上,论数量和质量不能和美国一流大学相提并论,而且那些能引领本领域、甚至定义了本领域的大学阀基本还是都在欧美。在国内读书时,我常常听到老师讲到一些业内的前沿研究,这些研究在我看来就是不知道哪个天才搞出来的传说级的东西;但在美国读master时,我发现有绝不止一门课的老师,其讲的课里有快一半的参考资料都是他自己的论文,或者他小伙伴的论文,讲自己当初是怎么和哪个哪个小伙伴一起写了这篇该领域的奠基性文章的,那些传说现在就活在你身边,正在给你讲课,你想问大佬他的开创性工作是怎么做的,课下去找他,他就能当闲聊一样地告诉你。所以从教学和学术资源上,美国领先国内实在是太多。而且在美国做科研非常讲究connection,我认识好几个美本商学院学生,各方面都一般,连求导都费劲的那种,因为帮本院的大佬做过RA,大佬一封推荐信给推到top校读商科phd——清北相关专业全院第一都很难申请到的那种大dream school。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和第四点有一定的重合,那就是美国作为最强大经济体,丰富的机会。好多人说美国的社会发展已经高度发达了没什么机会,而国内遍地是机会。其实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事实是美国因为高度发达,给中产的职业机会极多;而国内是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但是能创业成功的人终究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需要的是正常的机会,比如去高盛的机会、去谷歌的机会... 在这方面,美国的机会多得令人发指。北大光华的本科生是全中国大学里最优秀的,那么这些人里最优秀的最终会去哪呢?仔细一了解就知道其实不过如此,最牛逼的寥寥几人去外资PE、次厉害的十来个人去外资IBD(有时还没这么多)、再次的几个去中金或者MBB,再剩下的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这些人去的也都是大陆/香港分公司做国内业务,不可能直接去总部。这是因为北大光华的学生不配去好公司吗?不是的,世界上没多少论学术功底比清北学生更强的学生了;是因为光华学生英语水平不行只能在国内干吗?不见得,我认识的美本中国人拿到纽约大行IBD/S&T的,有不少人的英语并不如光华英语最好的学生说得好。之所以这些学生placement不怎么行,还不是因为这些顶级公司给中国的就这么几个名额而已,它们在大陆和香港的分部就那么一丁点,就算每家都招大陆学生,总共也招不来几十人;美国总部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美本candidate,也不可能有闲心去别的国家招人。但是在美国情况完全不一样,这些top公司的大本营就在美国,还拿金融为例,有很多传说级的公司,Bridgewater, AQR, Neuberger Berman, KKR, Evercore... 各种大陆本科生根本不能想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大陆根本不招人或者只招一两个人。这些金融公司在美国可能每年却会招十多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每个都不差于或者完爆ibd的公司加一起,每年在美国招聘得一两千个应届生。这些公司哪怕想只招哈佛学生都不可能,因为哈佛每年的金融学生都补不上这么多的缺,因为岗位太多,所以top50-80美本的学生如果真的好好准备都非常有机会。而且美国人对学校的看法不同于中国。在国内基本上清北通吃,清北挑剩下的机会才由别的学校学生挑,这是因为国内升学的高考制度给每个人的实力清晰地排了个序,你的实力排位一目了然;但在美国,由于申请制的模糊性加上美国本身的传统,每个学校内部学生的强弱差异都极其巨大,人们并没有那么看重你的本科出身,好公司拒了哈佛学生要了个Georgetown密歇根乃至Brandeis学生绝对是常有的事。所以你在美本,只要努力会有非常多的机会。

当然美本还有一些小优势,比如平均来说英语会比master才出来的学生好一些,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了,最关键的只有一点:你付出同样的努力,在wustl这个级别美本的收获会好于清北;你想去同一个目标,除非这个目标是大国企之类对清北有特殊偏好的地方,否则去了wustl你能更轻松地实现目标。清北就像一个养蛊场,因为国内的资源和机会太少了,你必须死命地惨烈地竞争、竞争到把其他人都击败才能摘取那唯一一个胜利果实。当然,如果你survive了这种竞争,你会历练得非常强大。但是美本就像一个大苹果树,上面晃晃悠悠到处是果实,只要你真的花点力气摇一下,而不是像有的人一样吃喝玩乐开豪车泡妞去,果实可以哗哗掉下来,稍微靠谱的人都能捡到一个半个。当然你既然没有经过激烈竞争,可能就不如角斗场里胜出的清北同学一样那么solid,但考虑到你只是想吃到果子,有苹果树的情况下干嘛要去生死决斗呢?

在很多国人眼里,清北就是神一样的学校,我小时候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尤其在知乎上,一大批人相信清北因为生源好、门槛高,所以是顶级的学校,是在世界上被低估了的学校,其他国家的人不认可清北是因为不了解清北生源多好门槛多高,因此让清北成了世界教育机构中被undervalue的遗珠。但是通过这个答案我想提醒诸位的是,事实不是这样,难不等于好;当一个国家能提供的教育资源远比你丰富时,它建立的学校完全可以既没你难、又比你好。当外国人知道在你的国家青少年们要经历如此严酷的竞争和牺牲才能进入好大学、而进入好大学之后又要参与如此激烈的内部竞争和拼杀才能有所成就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对这个好大学的仰慕,而是对你们国家资源匮乏的同情,并且深信在教育资源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诞生出什么一流学府。一个大学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它的平台何在,其次才取决于它的教育质量。这就像衡量一个人站得多高,要先看他站在珠峰上还是平地上,再看他本人的高矮。清北扎根在中国,主要对标的是中国这个经济体,而美国的各大名校对标的是美国,因此想比较这两种高校,先得比较平台,比较哪个平台本身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我相信只有有一天,中国学生不乐意去高盛、大小摩,反而美国学生竞相想加入中金、中信、华泰、工商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中国学生不想移民美国,美国人竞相移民中国时,清北才能真正意义上超过美本——如果世界上的人们在考虑你的学校的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坚定拒绝来你的土地学习生活,那么你土地上的大学对世界又有何吸引力可言呢?以目前的中美国力差距,清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补充一句,我并没有想到这篇回答能得到几百赞,也没有想到还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争议,对此我感到十分惶恐。有些答主指出我的某些细节所说并不全面,我虚心接受,因为我也不是专门研究教学的专业人士,只是从我个人视角出发解读,比如我举的例子大多是和商科有关的,如果问我清北中文系vs.top50美本中文系,我是答不上来的;但有些答主用来反驳的我的论据并不正确,这一点还请读者认清,例如:“美国雇主爱招本科生胜过master是瞎说”——这种说法完全错误,每一个在美国找过工作的人都能理解;“80年代留美的人被当时留在国内的人全面超越了”——这一点我建议提供数据支持,国内的确有一些赶上了前30年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风口、创业成功的人士,但这些人的比例能占多少、是否有参考价值和代表性,是否能把当时未出国人士的平均成就拉动到整体超过出国人士的地步,我个人持保留意见;“题主否认了美本学生的努力,并且片面强调数理功底是评价人的唯一标准”——请去看精神科急诊。还有些答主指出:top50美本的就业并没有我所说的这么好,明明大部分美本学生毕业之后都回国了。对此我提请这种说法的指出者注意:本篇回答在比较读清北和读美本哪个好时,预设了读者的两个前提:1. 学习能力能够上清北,有资格从清北和wustl里选一个;2. 比较上进。——因为我一开始就说了,我是在回答“清北和wustl都能去的话选哪个”的问题呀,不需要额外强调了吧?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我在本行业就认识几个,有的是当初理科竞赛得了奖牌,放弃了清北保送资格来读美本的;有的是大一~大二从清北转学来美本的,这些人里想留美国没留下的一个没有,找到的工作不decent的一个没有,想申请顶级PhD没申到的一个没有。还请反驳前考虑此点。

容我略微重申一下:我的核心观点一言以蔽之,是由于美国与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地位上的天然差距,加上美国成熟商业化的本科教育对学生的一流培养模式,使得读一流美本对学生的value added相比于清北对同一个人的value added高得多,因此财力足够又想出国发展的人无论水平高下都推荐优先考虑比较好的美本。为了论证此观点,我举了几个我认识的、按国内培养标准衡量并不突出,但经过top50美本培养后按世俗观点来看成绩斐然的同学为例,但也造成了一些误解,对本答案的几种典型误读主要同时出现在一位自称“十多年前在被美本录取后玩了一个来月,回去随便考了高考结果超过清华录取线近30分,之后去读了top美本美博并在美国金融界工作N年”,然后莫名其妙地遥祝我近期可别被曼岛银行裁员的匿名答主的答案中,包括但不限于:

  1. 本人看不起美本同学
  2. 本人很傲慢
  3. 本人肯定这些成就的同时,不忘讽刺这些人的数理功底不佳,并因为自己数理好而洋洋得意
  4. 本人在暗示无论多么垃圾的人去了美本都能进高盛
  5. 本人在暗示美本同学都很不努力,靠美本白给的海量资源混饭吃
  6. 本人认为所有去了top50美本的同学当初都考不上清北
  7. 本人作为年过25的人,还洋洋自得地拿自己18岁时的成就说事,并且行文刻薄尖酸,字里行间透露出看不起当初没考北大的美本同学
  8. 本人......

列举到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力感,本来我是想全列举出来并逐条反驳的,但是写完之后我看着这一条条的竟然不知从哪里落笔开始反驳起,因为这些山呼海啸般袭来的错误言论交织在一起,已经形成了一种堪称空灵的境界,由于句句是弱点因而令人不知何处是需当开始击破的最弱点,进而有些不知所措。提出这些言论的这位朋友一上来就以年长者的身份自居,自称“自己早年也是学霸,年龄大于大部分知乎用户”,但后来被评论者发现其实只有30出头,我觉得他可能还是心态比较浮躁,看到我指出美本的不完美之处就忍不住跳脚胡言了,也可以谅解。但因为我没有把认同自己的评论都推荐成精选评论来支持自己的习惯,我也只好在答案里自己亲手给自己辩护了...... 当然把这些误读和本答案摆在一起,本身就足以让人看出有多荒谬了,我是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如果只说一点的话,我想解释一句为何我列举出的都是中学时实力不突出的同学,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认识的脑子正常、中学时就无比突出,后来又去了top美本的同学,后来的发展轨迹大多已经超过了一大部分读者能够合理评判、并客观了解其与同水平陆本同学结果差距的标准,从而难以引起共鸣和思考了,不适合作为案例。不知这种解释是否有说服力?

至于有些朋友说这是一篇留学中介劝人留学的软文,我寻思软文不是好歹得留个链接吗?正所谓是男人就下100层,同理可得是软文一定要留二维码。不然花这么多时间把潜在客户都劝到其他中介了岂不糟糕之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简称WUSTL)都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但它们在定位、优势学科、文化以及学术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哪个“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目标、专业兴趣、学习偏好以及对学校文化的期望。下面我将从多个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北大和清华之间真的爆发“学校间的战斗”,那场面绝对是史诗级的,而且绝非你我能轻易想象的。要分析谁会赢,咱们得跳出传统的武力对抗思维,从它们各自深厚的底蕴和特点出发,来一场“硬核”的较量。首先,得明确这场“战斗”的性质。 咱们就别想成古代那种刀枪相见的战场了。在当今社.............
  • 回答
    北大与清华:两颗璀璨的明珠,各有千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北京大学(北大)和清华大学(清华)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珠。它们如同并蒂莲,屹立于中华大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无数莘莘学子。虽然同根同源,都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使命,但北大与清华在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校园氛围乃至学子气质上,都有着鲜.............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个“人生选择题”里最让人羡慕的难题:高考满分,清华北大怎么选?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里面藏着太多个人喜好、未来规划和甚至一点点“玄学”。首先,得承认,能拿到满分,这已经是站在了中国教育的巅峰。此时的你,脑子够用,学的够扎实,更重要的是,你拥有一张几乎可以让你畅行无阻的“通行证”。.............
  • 回答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两所高等学府,它们的学生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要详细地描述“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选拔的严苛性:筛选出最顶尖的生源 高考分数: 这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清华北大在中国大陆的录取分数线常年位居全国前列,远超其他绝大多数高校。能够进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
  • 回答
    清华和北大,这两所中国顶尖学府,不仅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各种奇思妙想和青春活力的聚集地。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外,它们各自拥有一批非常有意思、甚至可以说是“不务正业”的社团,让校园生活多了不少色彩和惊喜。清华大学:理工科背景下的“不务正业”与人文关怀清华作为理工科强校,你可能会觉得社团也都是围绕着科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谈论清华北大时会提到的一个视角。要说哪个学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多,这真的很难有一个客观的、基于统计的答案,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模糊且带有主观评价的标签。而且,这种标签的贴附,往往跟个人的观察角度、价值判断以及对“精致”和“利己.............
  • 回答
    听到“跨保”这两个字,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画面:一边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庄严的红楼,一边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现代化的建筑群。再联想到北大法硕和清华法硕,这真是一个让无数法学爱好者纠结的选择题。咱们先不谈那些泛泛而谈的“都很强”,我尽量从更具体的角度,聊聊这两个顶尖学府在你心中的分量,以及它们各自能给你带来.............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真正“听到”这些大学的学生在聊什么。但我可以基于对这几所顶尖学府的了解,以及普遍存在的校园话题,来尝试描绘一下他们在吃饭时可能聊到的内容,力求让描述更具象,更贴近真实生活,避免AI刻板的痕迹。想象一下,在清华大学食堂某个热闹的角落,几个工程学院的学生正埋头于他们的饭菜。“哎,你那.............
  • 回答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在全球排名上常常高于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PKU)和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THU),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三所大学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理解这些差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清北和港大的区别,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不光是学校名气,方方面面都挺不一样的。我来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 清华、北大(清北) 在北京,这是中国的心脏,政治、文化中心。校园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历史底蕴深厚。北大的燕园充满了书卷气,是人.............
  • 回答
    在十多年的应试教育生涯里,我接触过不少从清华、北大以及C9高校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身上总有一些相似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并非什么高深的秘诀,而是贯穿始终的学习生活习惯,说起来,这些习惯,也确实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和扎实。这听起来有点废话,但实际上,在我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两个看似不相关但都代表了“成功”的领域:学术成就和财富积累。要回答哪个更难,我们需要分别深入分析它们所涉及的挑战、可能性以及所需的条件。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先分别探讨考上清华北大和开上奔驰大G的难度,然后进行对比。 一、 考上清华北大:学术的巅峰之战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纠结,说实话,放在我身上,我可能也得想个三天三夜。清北本和 Top 30 美本,这哪是简单的二选一啊,这分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在眼前展开。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到底怎么个取舍法,尽量说得透彻点,没有那些冰冰冷冷的机器味儿。先说说“清北本”这四个字.............
  • 回答
    关于京津沪学生进入清北后,成绩和智力是否会显著落后于来自其他录取率极低的省份的考生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避免简单化的结论。这背后涉及教育资源分配、考试制度、学生培养模式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来审视“录取率极低的省份”这一提法。在中国的教育生态中,高考录取.............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就当是咱俩在这儿掏心窝子地聊聊,怎么在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和清华北大(清北)之间做个选择。这可不是小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根本问题: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教育体验?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俩选择,本质上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即便.............
  • 回答
    这是一个让无数家长和学生纠结的经典问题,尤其当“清华、北大”这金字招牌摆在面前,而“UCLA”这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美国顶尖学府也同时抛出橄榄枝时,选择的难度更是呈指数级增长。我们不谈“哪个更好”这种过于笼统的说法,因为“更好”永远是相对的,取决于你最看重什么。选择UCLA还是清北,本质上是在选.............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人生真有这么个岔路口,十八岁的我绝对会陷入一场巨大的纠结。说实话,这两种选项都太有吸引力了,就像在黑暗中突然被投射的两束光,一束是知识的殿堂,一束是物质的沃土,哪一个指向的未来都显得那么光明。让我掰开揉碎了好好说说,十八岁的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又为什么会纠结。选择一:清北录取通知书,实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说实话,这种情况有没有?肯定有。但要说普遍不普遍,或者说大概率会不会,那可能就要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了。首先,咱们得承认,清华北大(简称清北)的男生,他们的起点和眼界确实不一样。能在这样的名校里学习,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是勤奋刻苦到了极致,或者是两者兼备。他们接触到的信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两个完全不同领域但都代表着极高成就的挑战:游戏领域的巅峰和学术领域的顶尖。要详细地对比《王者荣耀》打到“国服最强”和考上清华、北大哪个更难,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定义与门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目标的定义和基本门槛: 《王者荣耀》国服最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