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大学为什么在全球排名比北大、清华还高?香港大学比北大、清华好在哪里?三者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回答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在全球排名上常常高于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PKU)和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THU),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三所大学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理解这些差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香港大学在全球排名高于北大、清华的原因分析

全球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的评估体系,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虽然具体排名会因不同排名机构(如QS, THE, ARWU等)而异,但香港大学在全球排名中表现突出,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化程度高:
国际师资和学生比例: 香港大学拥有非常高的国际化师资和学生比例。其教授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大学,学生也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使得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学术交流更加活跃,也更容易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英语授课: 香港大学的绝大多数课程都使用英语授课,这极大地降低了国际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工作门槛,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相比之下,北大和清华虽然也在推进英语授课,但仍以中文授课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国际化程度。
全球合作网络: 香港大学与世界顶尖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学生交换项目、联合研究、双学位项目等,这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2. 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认可度:
高被引论文数量: 香港大学在科研产出和学术影响力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高被引论文方面。其研究成果更容易被国际学术界引用和认可。
学科优势的国际竞争力: 香港大学在某些特定学科领域(如医学、牙科、建筑学、人文社科等)具有世界级的研究实力和声誉,这些学科的国际排名通常非常靠前,整体拉高了学校的排名。
研究经费和资源: 香港大学能够获得充足的政府和企业研究经费,并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这为高水平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教学质量和创新:
小班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与一些大型综合性大学相比,香港大学部分专业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这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香港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领导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投入了较大精力,这些“软技能”的培养也是其毕业生在国际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地理位置和国际都会属性: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香港为香港大学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不仅吸引了国际学生和教师,也带来了丰富的企业合作机会、实习和就业资源。
更开放的环境: 香港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相对更开放,更容易与国际社会接轨,这种环境也反映在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化视野上。

香港大学比北大、清华好在哪里?

“好”是一个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但如果从大学的核心功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看,香港大学在某些方面可能展现出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1. 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体验: 香港大学提供了更为纯粹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和人才,学习英语的熟练度会得到显著提升,也更容易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毕业生。
2. 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环境: 英语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在香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够让学生在语言上达到母语水平,这对于未来在国际学术界或跨国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3. 特定学科的尖端研究: 如前所述,香港大学在医学、牙科、建筑、某些工程领域以及部分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声誉可能高于北大清华在这些领域的平均水平。其研究成果更容易获得国际认可。
4. 校友网络和国际就业导向: 香港大学的校友遍布全球各地,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拥有强大的国际校友网络。其毕业生更容易进入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或在海外深造,就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三者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为了更清晰地对比,我们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列出:

香港大学 (HKU)

优势:

高度国际化: 师资和学生国际化程度高,全英语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研究实力强劲(尤其在特定领域): 在医学、牙科、建筑、部分工程学科以及一些人文社科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声誉。
学术声誉和全球认可度: 在国际排名中表现优异,被全球学术界广泛认可。
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 依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全球企业联系紧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校友网络国际化: 校友遍布全球,尤其在亚洲地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劣势:

学科覆盖面相对较窄: 与大陆顶尖综合性大学相比,在某些学科门类(如一些传统工科、农学、医学的某些专科等)的设置可能不如北大、清华全面。
学费较高: 对于内地学生而言,香港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通常高于北大、清华。
对内地文化和政治环境的感知差异: 对于一些习惯了内地社会环境的学生来说,香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能会有适应的挑战。
部分学科的深度和历史积淀可能不如北大、清华: 尽管某些领域研究顶尖,但对于一些学科的整体性、长期性积淀和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的研究深度,北大、清华可能更有优势。

北京大学 (PKU)

优势:

中国大陆人文社科的最高学府: 在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领域拥有深厚的底蕴、顶尖的师资和卓越的研究成果。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具有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创性地位,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精神和文化传统。
扎实的中国本土研究和影响力: 在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影响力。
中国精英教育的代表: 培养了大量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
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学科广度: 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非常全面,在很多学科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对较低的学费和生活费: 相较于香港大学,对内地学生来说经济负担较轻。

劣势:

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提升,但相较于香港大学,在国际师资、学生比例、英语授课比例等方面仍有差距。
学术成果的国际认可度(整体而言): 虽然在某些领域成果斐然,但整体学术成果的国际引用率和影响力与香港大学相比可能略显不足,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交叉学科领域。
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一些学科领域,可能仍存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性和创新性培养方面有提升空间。
就业导向的国际化程度: 虽然毕业生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但主要就业市场还是在中国内地,直接进入国际顶尖企业或机构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少于港大毕业生。

清华大学 (THU)

优势:

中国大陆工科和工程学的“黄埔军校”: 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建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和研究水平。
与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 其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具有极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和影响力。
强大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培养了大量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在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校友网络在中国内地极其强大: 在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拥有极高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
国际化努力显著: 近年来在国际化方面投入巨大,吸引了更多国际学生和教师,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劣势:

人文社科相对较弱: 尽管也在大力发展人文社科,但其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北大相比仍有差距。
国际化程度与港大有差距: 与港大相比,在师资和学生国际化比例、英语授课比例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学术成果的国际认可度(整体而言): 在工科领域国际认可度很高,但在其他领域可能不如港大或北大(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整体表现突出。
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虽然工程教育体系完善,但在一些需要跨学科融合和人文素养培养的方面,可能不如更侧重博雅教育的大学。

总结

香港大学在全球排名上之所以常领先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高度的国际化水平、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术环境、以及在特定学科领域卓越的国际研究声誉和影响力。这些因素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产出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研究成果,并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毕业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大学就绝对“好于”北大或清华。北大和清华在中国本土的地位和影响力是香港大学无法比拟的。

北大在人文社科和基础科学的底蕴和深度,以及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研究,是其核心优势。
清华在工程技术和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选择哪所大学,最终取决于个人的学业目标、职业规划、对学术环境的偏好以及对文化适应性的考量。如果目标是追求最纯粹的国际化学术体验、在特定领域(如医学、建筑等)追求世界顶尖研究,并且能适应高昂的学费和不同的文化环境,香港大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如果希望在中国本土深耕,尤其是在人文社科或工程技术领域,并希望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北大和清华则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冠促使我反思。我现在在海外工作,2020年初我们担心父母,接着,父母担心我们。那时看报道常常看哭。后来我发现有的国家并没有从中国的经验中学习。即使他们知道武汉封城了,他们好像没有意识到,武汉所付的代价,中国所付的代价,很多很多人付出的努力。这些在外媒似乎都不怎么被深入报道。如果他们不知道勇士们付出的努力,普通人的克制,他们又怎么可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能控制住新冠?

这世界有多样性。对于一个体量大的地方,这种多样性更丰富。希望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真诚的尊重。希望我们能实事求是。不要为一些名词而争论,而是看事物的实质是什么。

////////////////////////////////////////////////////////////////////////////////////////////

为香港感到悲哀。我在港大就读,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仍然相信香港的很多大学老师是很专业的,很多同学是友好的,学校整体的氛围是好的。但是,我毕竟离开香港好几年了,不太了解现在的情况。当时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

想想过去这些年,我家乡的发展,我和我的朋辈的发展,还有比我们更年轻一些的朋友们的发展,真是让人感叹。现在从大陆到海外留学工作的人很多。如果没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和比较开放的政策,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可惜在有些人眼中,似乎中国大陆仍然代表封闭,落后。中国绝非完美,问题很多。但这么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可能用单一的脸谱化描述就能讲的清楚的。中国这么大,这么丰富而复杂,即使有人在某时某地有所见闻,又怎么敢说完全了解中国呢?

我实在没有想到,似乎现在有些香港年轻人已经把中国脸谱化了。可悲!

////////////////////////////////////////////////////////////////////////////////////////////

如果说我觉得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我觉得是1 不要有太严重的层级架构和官僚气息,说白了就是不要搞官大一级压死人 2 更尊重人的价值。无论是偏远地区的人,还是弱势群体,比如有残障的人。

不论别人怎么说,中国会继续发展。会更好。

///////////////////原答案如下/////////////////////////////////////////////////////////////

省理科第八考进的清华,第一学期参加香港大学在清华新生中的招生考试,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港大。

我在清华只读了第一年,主要就是上专业课和很多英语课(因为港大是全英文教学,所以港大和清华协商,给我们要去港大的同学开了很多英文课)。

在香港大学读了四年,因为是双学位。中间去美国交换了一个学期。

我简单讲讲我的感受。

1. 第一年我在清华修的课,有线性代数,微积分,政治经济学,等等。教我们的,有已经有很多教学经验的老师,也有还在读博士的。有的老师很愿意教学生,但是无奈班太大,他还要带好几个大班的课程,所以他跟我说答疑时很难讲得细。我理解。老师精力确实有限。

这件事情我印象很深。是读微积分的时候,有一些地方不明白,找老师答疑。老师跟我说他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因为他当时好像带了三个系的微积分的课程。我们学院当时上微积分,是两三百人的大课。如果要给三个这样的大班上课,一定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我能够理解老师。

2. 在港大,我的大部分同学不如我在清华的同学勤奋,在聪明程度上也不如。但是,我确实有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奋的同学。因为他们就是有这种热情。而且有的同学真的是太优秀了,无论是对人的真诚,英文能力,眼界,真的是很优秀。后来我发现这种同学也是香港的有名中学毕业的,比如拔萃,皇仁。

3. 在港大,我去找老师问问题,一般老师都能有时间给我解答。助教中也有很耐心解答问题的。当然也有一般的助教。这可能和系里给老师在教学上的工作量安排,和助教的工作量安排,相对比较合理,有关系。

4. 眼界。香港的大学基本都鼓励学生去外面交换,开阔眼界。内地的大学现在应该也是这样了吧?

5. 公平。奖学金的信息在学校的网站都是公开的。可以申请。我已经有全额奖学金了,但因为我成绩好,所以我还可以拿到别的奖学金。没有因为我是内地学生就歧视我。都是照着规矩来。反倒是我的高中同学,在北大读书的,跟我讲过他在竞争奖学金时碰到的事情。

6. 实习和就业。我的大部分港大同学都是本科毕业直接工作了。因为本科毕业就已经可以找到蛮好的工作了,所以他们很多也不会想读硕士。其实现在香港的很多一年的硕士项目,主要是在大陆读了大学的同学去读的。很多人希望读了硕士在香港找工作,或者以此为跳板继续出国读书。不过在香港,理科和工科的同学要找到非常对口的工作,有挑战。我的一些朋友有的是换了地方才找到本专业的工作的。有的就不做专业了。

至于和我一起从大陆到香港的同学,有志于学术的,继续读博士的,有人去了普林斯顿,有人去了哥伦比亚,有人去了沃顿商学院。一方面是港大的平台(老师,资源),另外主要是同学自己就很厉害。

7. 自由。选课的自由。不需要上什么思修毛概(我不是说思修毛概不需要学,而是说要怎么学。这个在后面谈)。我们专业课很多,但我还是可以选修初级德文,意大利文化,艺术欣赏。(有一个回复吐糟港大通选课,我估计答主没有好好看过通选课的列表。) 本科毕业的那个夏天去Perugia做language exchange study,趁这个机会每个周末去意大利各地玩。用的是我日常节约下来的奖学金和之前暑期实习的工资。读书的自由。大家可以表达真实的想法。自己也有时间去想想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而不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做某事而做某事。

最后,讲一下我为什么去港大。当年我不太了解港大。除了奖学金,除了发现其他被选上的人也都是尖子(比如北京理科高考第二)而且他们很聪明地早已经查了很多关于港大的资料,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

当我在清华参加港大的考试时,分笔试和面试。面试有两轮。后来我才知道第一轮面试时,面试我的人是当时港大人文学院的院长。那时候我不知道他是谁。就是觉得面试的老师是真正在跟我交谈,想要多了解我,不是在居高临下的审查我。我还记得当时我有个英文单词不会说,我就用另外的方法来描述那个词的意思,然后老师猜到了那个词。也没嫌弃我词汇量小。面试开始我还有些紧张,但是跟他谈着谈着就放松了。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面试,更像是交谈。

我喜欢这种被平等对待,被尊重的感觉。

////////////////////////////////////////////////////////////////////////////////////

关于思修和毛概的问题在评论里引起很多讨论啊!其实我不介意自己去读资本论,同时我也想读动物农庄,我想多读一些事实和不同的观点,然后再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不太喜欢让别人把观点塞到我的脑袋里。

在香港,修一门商学院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刚开始的课上老师在台上走来走去,问我们,What is Theory? 当时我很烦他。现在我觉得这个老师问得太好了,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一下什么叫做理论,而不是立即把什么供求关系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其实什么是供求关系理论,自己看书也能明白。

当我体会到他这个问题的意义时,我才发现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是把很多理论当做事实来学的。理论,和事实,这两者是不同的。

我再举一些例子。

为什么欧美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完全不可能种植咖啡,但是他们那么喜欢喝咖啡?并且欧美超市的咖啡价格并不高?咖啡的定价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环境保护是有必要,但是当谈到征收碳排放税的时候,是向生产那些产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征税,还是也要考虑使用那些产品的人?比如一个国家在生产产品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碳排放,但是这些产品都是供出口,是别的国家的人在使用,那碳排放税应该如何分担?什么叫做公平?

////////////////////////////////////////////////////////////////////////////////////

有个高票答案中说,香港大学通选课,没有罗马史,艺术概论这样的课。说都是什么香港本土文化相关的课程。那个答案不能粘贴。我就想问问答主,你可能是没有好好查通选课的课程列表吧?你是哪年读的港大啊?难道港大一方面鼓励同学去交换,一方面把通选课本土化了?

我是上过罗马史,艺术概论这类课的啊!给我们上意大利文化课程的老师,还是当时意大利驻香港领事馆的文化参赞,Luigi Laudanna先生。他每次讲课都充满热情,让你感到他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我学妹上西班牙文化和饮食的通选课,那门课的老师还邀请中环正宗西班牙餐厅的老板来,并且带真正西班牙菜给他们吃!我当时可真羡慕她!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港大的通选课,人文类的。2009-2010学年度的。供大家参考。

Broadening Courses Syllabuses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ww4.hku.hk/pubunit/drc

这个文档,标的页码p.1197-p.1211, 都是Y打头的选修课,人文方面的。除了人文学院,别的学院应该也有给全校各专业的人的选修课。我摘录几门课

YEDU0007. A taste of Chinese opera (3 credits) 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化哦。

Chinese Opera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traditional branc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HKSAR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respect of our students, our society as well as our country.
The course will be a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study and hands on workshops for students of any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is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rt of China. Knowledge of Chinese Opera is wide and deep.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 order to initiate students' interes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study: themes, characters, scripts, lines, songs, music, movement, stage, costume and Chinese culture.

YJMS0002. Media literac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3 credits)
YPHI0007. Morality, metaphysic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philosophy through film (3 credits)
YSWK0006. Knowing the unknown: an introduction to death, dying and bereavement (3 credits)
YSRP0001. Stress, depression and suicide (3 credits)
YPHI0006. Ethical dilemmas in the modern world (3 credits)

YLAN0005. An introduction to France and the francophone world (3 credits)
This course offers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France through a range of key aspects, such as 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its people, customs and popular culture, its institutions and society. These aspects will be discussed in relation with important current issues facing the country, as well as France’s position today within the European framework and its standing in the world today. In addition, the course will undertake a broad exploration of the French-speaking world (la Francophonie), a community of nat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here French is widely spoken.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his variety of distinct realities united by a single language, we shall also investigate the no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how these notions structure our own life and our way of thinking about other cultures.
Note: This course is not available to BA and BCogSc students.

YLAN0002. Italy and the wider European framework (3 credits)
This course is articulated on some significant moments:
The Past:
(1) Rome and its empire: Rome and its role in the spreading of Christianity; Rome as 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re of the ancient world; (2) Italy meeting and departure point: the great Renaissance courts as international crossroads, the maritime replublics, the great voyages of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the crusades; (3) Italy in the conflicts of the XIX century: the rising in Europe of the national states, the unification of Italy, Mazzini and the dream of a united Europe.
The Near Past:
(1) The XX century: Italy and the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he two world wars to the European Union (EU); (2) the Italian stages in the building up of the EU; (3) the XXI century.

YLAN0006. Living in the land of the midnight sun –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Scandinavia (3 credits)
An introduction to Scandinavia—Sweden, Denmark, Norway, Finland, and Iceland—through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Course will explore features common to Scandinavia as a whole as well as aspects unique to each country, Sino-Scandinavian relations, and draw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contrasting lifestyles of Scandinavia and Hong Kong. Students will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a region famous for balancing the demands of an advanced and highly competitive economy with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omprehensive social welfare systems.
Topics (common to all four Scandinavian countries) will include:
Viking Era and Early Christianity, Religious reforms and wars, Emergence of nationalism and democracy, Scandinavia during WW1 and WW2, Popular Movements.
Political systems/current political debates/trends.
Construc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and its role in the 21st century, comparison to Hong Kong.
Culture in Scandinavia, including Scandinavian influences on world culture, Scandinavian literary giants and Scandinavian film.
Scandinavia and China through history and current relations.

香港人是有国际视野的,是愿意学习各地的长处的,是愿意让各个地方的人在香港安居乐业的。

我认识的很多从大陆去读书的同学,都留在香港工作了。

////////////////////////////////////////////////////////////

我也不知道很多人怎么火气很大。

贴个新闻大家自己看。

不识字的港大院士:做了44年的底层保洁员,她得到了最大的尊敬

港大的中文官网上信息也挺多的

嗯,不过要说到校园,我还是比较喜欢香港科技大学

另外,从我读书的经历而言,我觉得在香港读书,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主要只是学业上的,也比较简单。

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这么大,多有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学,挺好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是挺好的大学。清华,北大,中科大,也都是挺好的(看了一个清华评选特奖时同学们的演讲,很赞)。还有好大学,就不都列出来了。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搞得谁压倒谁才过瘾似的。

百花争艳,不美吗?

user avatar

东京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清华应该选择成为明治时期的东京帝国大学。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出现在我主页上,没有一个靠谱的答案,我就来挖个坟讨论一下。

回到根本问题上,大学排名是怎么排的呢?



Times高等教育,根据13项表现来打分,加权计算平局得分,然后按这个平均值排名。

包括:

Our 13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grouped into five areas:

  • Teaching(教学):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教学环境)(30%)
  • Research(研究): volume(量), income(收入) and reputation(名气) (30%)
  • Citations(论文被引用次数): research influence(研究影响力) (30%)
  • Industry income(工业收入): innovation(创造力) (2.5%)
  • International outlook(国际方面概况): staff, students and research(国际人员和研究的数量) (7.5%).

这些数据一般由大学本身提供,并通过Z值统一量化。




那么,香港大学为啥比北大清华排名靠前呢?

港大的数据如下:

而北大清华的数据如下:
可见,三所学校研究教学相差都不大,最大区别在于工业收入和国际影响力。

北大清华的工业收入都是爆表的。。。可惜这个项目权重只占2.5%

相比之下,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港大外籍人员显然高于北大清华,国际影响力近乎北大清华两倍,而这个项目权重7.5%。

此外,港大的研究分值也略高于两所国内顶尖。

港大因此位列于北大清华之前。


那么世界排名第一的加州理工大学评分又是怎样的呢?


当然,不同机构的排名方法不同,结果也就有所偏差,这个我不能负责。

例如USNews的最新排名,北大就把港大甩后面去了。

不过总体上说,这三家各有所长,差距并不是非常大。


大概就是这样。



ps。

最近知乎被大量营销软文清洗,不堪入目。

还是挖坟比较保险。

user avatar

来挖个坟,现在是2017年8月21日。目前港大在几乎所有的排行榜上排名都不如清华北大高了,随便举几个例子。

ARWU 2017,清华48,北大71,港大101-150。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7

QS 2018, 清华25,北大38,港大26。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US News 2018,清华64,北大65,港大109。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Times 2017,清华35,北大29,港大43。Time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Reputation Ranking 2017,清华14,北大17,港大39。Times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这些排名标准不一,Times重教学/名气,ARUW重科研,QS比较综合。但是不管怎么排,清华北大都是占优势的。而且还在迅速上升中。

从排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对于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有一定的滞后性。

现在再看几年前的大学排名,以及那时大家罗列的港大排名高的理由,唏嘘不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