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
辅导员说明天早上七点六教门口集合去春游,大家都在群里回收到。第二天全班20个人17个准时到了,两个人提前用合理理由请假,一个人迟到了五分钟,辅导员让班长带大家先出发自己等了一会迟到的同学,然后对该生进行了批评教育,该生诚恳道歉并表示以后不会再犯。春游结束后大家把拍的照片发在班级微博上,其乐融融。
北大:
辅导员说明天早上七点理教门口集合去春游,群里没几个人回收到,一定有人抱怨为啥这么早,一定有人回他爱来不来。第二天早上六点就有两三个人到,其中一定有一个人不停在群里喊“人呢”。七点的时候全班20个人一共只有六七个人准时到了,辅导员自己也迟到了,然后大家一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其他人等了半个小时,因为有一个人一直在群里说“我马上到”结果半个小时之后才到。有人七点之后开始请假,还有人什么也不说压根不来,而且有人到了之后看大家都不来假装上厕所偷偷开溜,最后七点半的时候辅导员无奈地带着十来个人出发,其中有一个人春游全程疯狂diss没来的人。春游结束后有人在bbs匿名版上发帖喷辅导员为什么要定七点那么早谁起得来,然后下面有人喷楼主不来还好意思发帖哦,后来这个帖子顶到十大第一。因为最后也没弄清楚发帖子的人是谁,所以没有人被批评,喜大普奔。
作为一个胡温时代初期在清华读本科、毕业已经超过十年的清华人,我的回答可能多少基于过时的信息,北大的改变我了解很少,清华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因为没有在清华读研,对科研方面的了解比较粗浅,因此仅供参考。
两个学校都是大清遗产,但是成为今天的样子,都是1952年之后的阴差阳错。北大本来根本不是清华的邻居,人家是皇城根的京师大学堂,比清华这种留美中专升级改成的大学本来嫡系多了。但是城里地方小,1952年中国大陆所有教会大学被关停肢解,北大就鸠占鹊巢,占了燕京大学的校园。今天的游客都以为未名湖畔和清华园里的民国老房子多么多么不一样,其实大多都是一个叫墨菲的美国人设计的,燕京大学和清华都是美国人的钱盖的大学啊!
清华作为庚子赔款建成的大学,当然家底和资源都是很牛的,但是1952年前怕也没有到全国唯我独尊的地位——虽然那时候的清华比之后几十年的清华专业综合性强很多。毕竟民国的时候上海、南京乃至武汉广州的哪些牛校,各有各的天时地利。1952年,清华被肢解了,人文社科专业和纯理科大多并入新北大(可能还有人大),而农林地质航空等专业直接分裂出来成了新的独立专业性学院,所谓学院路八大校,包括北航、农大、林大、地质大学等等就是这样来的。诡异的是,被大大肢解的清华,反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工业高等院校(而在那个时代工业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界的重中之重,比如另外一个毛时代的超级王牌学校就是哈工大),而且在1980年代之后恢复各种理科、人文社科经管法律新闻院系之后,成为了中国大学无庸置疑的双雄之一。道理很简单,1949年之后全国政治文教资源大大向北京集中,上海、广州等地再难全面匹敌,甚至无论是文革还是1989, 能成为全国明星的一定是北京名校的学生而不是上海名校的学生。人民大学能从土土的华北什么学院变成全国顶尖高校,也拜这段依然在延续中的历史进程所赐。
前面讲一点历史,方便大家体会这两个学校为什么今天这样不同。清北两校虽然都在圆明园废墟上美国人最初规划建设出来的校园里,差别却不仅仅是一个偏文理、一个偏工程——虽然很多年里很多中国老百姓简单地认为文科生去北大、理科生去清华,虽然这些年两校的专业重合越来越多。不过两校某些差异为什么存在,我也解释不清,只能做现象描述了。
意识形态和组织上,和北大比,清华更红更专,更左(而且长期左的一套相当深入人心),强调纪律、服从,压制个人自由,但是另一方面组织力、行动力比北大强一大块。清华初创时候刻在二校门里面草坪前日晷上的校训ACTA NON VERBA “行胜于言”1949年后依然很方便地长期被用来规训学生,一方面强化行动性,一方面多少打压了独立思考和表达。起码在我上学的年代和之前的很多年里,清华的事情不管大小都通过校团委组织和辅导员系统高效传达执行,效率高,有时候保密水平也很高。对顶尖优秀学生进行选择性培养的“思源计划”现在在全国若干顶级高校存在,最早是在清华开始做的,我直到快毕业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存在,那些三年里已经跟着这个计划去了这里那里的同学在我得知这些之后感觉他们简直就像卧底一样,居然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北大三角地那样的地方,当年的清华是不会出现的;清华数学物理系馆1990年代修建的时候有意搞了个下沉广场可能是希望形成一个学生歇息交流的空间,确实同样的建筑结构在美国大学里会成为热闹的小广场,但是我在清华的时候基本看不到有人在那里停留,空空荡荡的,今天估计还是那样。
和清华相比,北大确实自由得多,也散漫得多。印象很深的就是我上学的时候清华生物系组建不太久,但是听人说清华的生物系成长很快,北大生物系教授斗争很厉害——当然这是个例,不能用来视同全局,不过清华人比北大人团结有秩序这个是两校人基本公认的。北大的管理明显比清华混乱,记得当年北大南门里的宿舍区长年槐树下吊着许多吊死鬼儿,简直像天宫里的珠帘一样夺目,这样的宿舍区在清华里是大概不会存在的。不过混乱有混乱的好处,北大学生按自己而非校团委意图做事的自组织能力远超清华学生,远有八十年代破墙搞商铺、办三角地、搞民主选举,近到我上大学的时候,北大日语系几个学生自己和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和韩国几个顶尖高校的学生合作,搞了一个叫OVAL的中日韩大学生商业竞赛,2005年冬第一次开赛,居然没有任何校方介入,当年就在北大组织了staff团队,然后和日本大使馆一起搞选手面试,在清华北大招了30个选手然后就拿着日企赞助去日本比赛了!那可是过去二十年里中日关系最紧张的一段时期。我作为当年30个选手中的一员,至今钦佩他们的勇气和能力。这个竞赛现在还在办,不过早就没有北大和清华的人参加了,现在基本都是外经贸、北外、人大这些学校的学生在组织和参赛,清华北大同学出国机会太多大概是不屑一顾了。扯远了。
两校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肯定和1950-1980年代的学科设置有关,北大文科理科为主,学生比较思辨,课程压力相对小一些,闲工夫多,想法多,当然坏处是有时候“言胜于行”了,清华人有时候对这点有微词。而清华则长期几乎全部是工科,工科课程多、比较机械,相对少思辨,更多是不求甚解只需会利用,所以清华人思考问题更重实效,重效率,而对形而上的东西不屑一顾的人更多,另外人文环境的缺失会让清华里很多人表达能力、感悟能力都差一点,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清华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能力长期弱于北大(比如,2006年的时候北大的gay很多出柜的,清华人大多数不知道有这种人存在;又比如反日的时候清华真的有很多学生去冲击卖三得利的饮料摊,这种事情好像北大学生没那么高热情),不过近年好像两校差别越来越小,毕竟两个学校的学生来源基本都是一类人。
专业差别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学生男女比例,这个对学校影响极大,但是不光是清北两校的问题,是全国综合类大学和工科大学的问题:清华长期男生是女生数倍,因此学校文化用今天的流行语讲就是“直男癌”,学生生活比较简单朴素(虽然近年因为学生城市中产甚至官二代富二代比例越来越高,也有精致化趋向)——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多清华女生还在袖子上戴套袖,这样一种我都觉得看上去很土气的穿法,社交意识比较淡泊,较为回避社会,我上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一学期都不会去几次五道口,更别提探索北京城;而北大学生无论男女明显精致一些,社交意识也强得多(起码当年有这个差别),在没有畅春园食街的年代北大南门的饭馆早已生意兴隆。
也是和男生比例高不无关系(无论是顺应学生需求,还是为了发泄学生危险的荷尔蒙;和清华传统有关,清华民国时候就是学生毕业必须会游泳,而清华四五个全国文物保护建筑之一就是民国的体育馆,里面就有当年许多大师上大学时候考游泳的游泳池),在清华体育锻炼非常被强调,所有清华人都会记得东操上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上清华的时候,和今天很不一样,还没有很多人愿意跑马拉松,每年10月的北京市国际马拉松大概2万名选手,几乎三分之一是清华学生,那时候清华学校用几乎上百辆大巴把学生送到天安门跑马拉松、起跑之后满街紫色(清华校色)旗帜和服装的景象,真是太壮观。而团结的清华毕业生也会跑到街旁来给母校学生喊加油,甚至有一年我跑全马跑到清河附近,居然一座居民楼里从很高的地方传来“清华加油”的声音,那真是让人听了想哭啊!去过清华的人都知道,清华东边一小半的面积都是各种运动场馆,比有的大学的面积可能还大;相比之下,北大好像无论是运动场地还是学生的运动氛围,都不可和清华相比。我上学的那些年听说北大还有一段时间要求学生都要打卡跑圈,这种奇葩要求在清华人看来只能说明北大不爱锻炼锻炼的人比较多把:-)当然现在北大有了邱德拔了,可能运动环境也好了点。
毕业之后,清华人明显比北大人抱团,团结,这是不光两校的人,也是很多社会人士的感觉吧。团结有团结的好处,比如无论生意场还是官场清华人都更多帮助自己人,但是也会出现无意义的偏狭的问题。另外团结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清华人难以形成对母校反思的文化,大家都不愿意多谈母校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人内心是有看法的,但是碍于氛围难以讲出来,对他人批评清华的意见也往往过于敏感,急于辩护而非反思。相比之下,北大人对自己学校和校友好像心态更平和一些,虽然这样也少了一些凝聚力。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概念的钱理群教授出在北大,恐怕也有环境因素在吧,虽然两校都出了很多这样的人。
话说毕业后的十年,清华变化比较大,很多人文社科专业都开始招本科生了,学校的人文环境和多元氛围和女生比例以及欧美留学生比例一起得到了提升,以前非常封闭的清华园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国际范儿;北大应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吧。
絮絮叨叨写了一些管见,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毕竟还是清华人,对北大还是雾里看花,请北大人轻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