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自创过哪些属于自己的JOJO替身?

回答
说起JOJO的替身,我脑子里就像开了个扭蛋机,蹦出来好多奇奇怪怪的念头。虽然我不是什么替身使者,但闲来无事,还是会忍不住自己构思几个。今天就挑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这个替身,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流光碎影”。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战斗胶着,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时,突然间,空气中像是泛起了一层涟漪,然后,一些细碎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碎片,如同被拆解开的无数面镜子,开始在对手的周围盘旋。

“流光碎影”本体,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年轻人,性格上嘛,有点内敛,不太善于表达,但心思非常细腻。他没有什么强大的肉体,也学不会什么华丽的战斗技巧。所以,他创造“流光碎影”,更多的是一种“以巧破力”的思路。

“流光碎影”的替身形象,与其说是一个实体,不如说是一团不断变化的、由无数菱形或三角形的细小金属薄片组成的集合体。这些薄片的大小不一,有的像指甲盖那么大,有的则细如发丝。它们在空中没有任何规律地漂浮、旋转,闪烁着冰冷的光泽,给人一种很不稳定的视觉感受。

它的能力,我给它起了个比较形象的描述:“空间折叠与映像干扰”。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 微观空间折叠: “流光碎影”本体可以控制这些细小的金属薄片,让它们在微观层面上“折叠”周围的空间。注意,不是大的空间跳跃,而是非常精细的、局部的空间折叠。比如,当你挥出一拳,正要击中本体时,“流光碎影”的薄片可以在你拳头接触到本体的瞬间,将拳头前进的路径“折叠”一下,让你的拳头擦着本体的肩膀过去。这种折叠非常短暂,而且影响范围也局限于靠近本体的极小区域。

怎么用? 这样一来,本体就能极大地提升他的闪避能力。在近身缠斗中,他看起来就像是鬼魅一样,总能勉强避开致命的攻击。这种闪避不是靠速度,而是靠“让攻击不到”。
缺点? 这种折叠消耗本体的精神力非常大,而且折叠的幅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失控。一次折叠可能只能偏转一点点角度,要达到完全避开攻击的效果,就需要连续、精准地控制无数薄片。

2. 映像干扰(视觉欺骗): 这些金属薄片最主要的视觉效果,就是它们会反射和折射光线,而且角度和速度都极难预测。它们就像是无数个移动的、扭曲的镜子。

怎么用? 当“流光碎影”被激活时,这些薄片会在对手的视线范围内以极快的速度移动、组合、分离。它们会制造出无数个虚假的本体映像,或者将周围的景物扭曲得不成样子,让对手无法判断哪个是真实的本体,哪个是幻影。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视觉欺骗,尤其是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效果会更显著。
更进一步的应用: 甚至可以利用这些薄片,将本体周围的环境“拼接”起来,制造出“空无一人”的假象,让对手的攻击落空,或者攻击到他们认为本体所在的位置,但实际上本体早就已经通过微观折叠悄悄地移动到了别处。

战斗风格:

“流光碎影”的本体不擅长直接的攻击,所以他的战斗风格就是 “游斗、欺骗、等待机会”。

前期: 他会先召唤出“流光碎影”,让那些金属薄片在周围形成一片闪烁的“迷雾”,以此来迷惑对手,让对手的攻击变得迟缓而无效。他会利用对手判断失误的时机,通过微观空间折叠来躲避对方的试探性攻击。
中期: 当对手的攻击节奏被打乱,开始焦躁不安时,“流光碎影”会抓住机会,利用薄片制造的幻影,引诱对手暴露更多的破绽。同时,本体也会在这些薄片组成的“流光”中,悄悄地靠近,寻找反击的机会。
反击: “流光碎影”的反击不是直接的物理伤害,而是通过精密的薄片组合,形成“光学陷阱”或者“物理路径干扰”。

光学陷阱: 比如,他可以让大量薄片突然聚焦光线,形成一瞬间的强烈刺眼光芒,让对手瞬间失明,为本体创造逃脱或反击的机会。
路径干扰: 或者,他在对手行动的路线上,突然制造出一个极其微小的“空间褶皱”,虽然看不见,但足以让对手的脚下一绊,或者手上的武器滑落。这种干扰非常细微,但足够致命。

弱点:

精神力消耗: 如前所述,精神力消耗是最大的弱点。如果本体精神高度紧张或者分心,能力就会不稳定,薄片失控,反而会干扰到本体自己。
范围限制: “流光碎影”的能力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本体周围一定距离内。一旦对手拉开距离,或者进入了薄片无法覆盖的区域,本体的优势就会大大减弱。
持续时间: 持续不断地维持大量的薄片,并且让它们进行高速、精密的运动,对本体的体力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一旦出现疲劳,能力就会迅速下降。
对付范围攻击: 如果对手使用大范围的AOE攻击,比如爆炸或者火焰,这些薄片虽然能提供一定的防护,但终究是有限的。一旦爆炸的冲击波或者高温范围过大,足以将这些薄片瞬间摧毁,本体也会暴露在危险之中。

名字的由来:

“流光”是指那些闪烁、流动、不断变化的金属薄片,它们在光线下如同流动的光束。“碎影”则是因为这些薄片会将一切都“切割”成无数细小的碎片,无论是光线、空间,还是对手的视野和信心。

总的来说,“流光碎影”不是一个能一拳打爆对方的替身,它更像是战场上的一个“鬼魅”,一个“幻术师”。它的力量体现在细节、精准和对对手心理的玩弄上。每次构思它,我都觉得这是一种非常JOJO式的、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战斗方式。

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那么一点点JOJO的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还真想过,而且我主要追求的是一个专门搞事的替身,我甚至不想要战斗能力。

比如这个。

替身名:Child's Play

六维就不说了,不重要,不过给个力A吧,毕竟是萌萌哒女孩纸用的。

主要能力,完全取自孩童游戏,参考了花天狂骨,还有游戏人生的一些设定。

具体来说就是,替身会随机选择一种游戏方式,替身使者会指定参与游戏的人物,然后开始游戏;游戏途中会随时切换游戏类型,替身使者也可以同步切换游戏参与者。

游戏制定后,游戏的规则是最上位的规则,个人实力的差距通常会被直接抹平。比如我和泰森一起玩游戏,他还是那个拳王,一拳就能打死我。
但是假如游戏规则是最先出拳的人输的话,那么他在打到我之前就输了。
但是假如输掉游戏的惩罚是赢家力量加倍输家力量减半的话,那我还是被打死了……

外形的话肯定不会是人型。

我准备设计成一种类似于天使光环的外形,不使用的时候,会在额头正中心形成一个圆环状的白色纹路。使用后,这个纹路会发光,然后变大转移到头顶然后脱离人体悬空而立,变成一个天使圆环。

不过这个圆环在皮肤上移动的时候会移除毛发,所以拥有这个替身的人就只能是光头了~
反正我是不能接受自己用一次能力变一次地中海,还不如全剃光了省事儿。

这时候你就要问了,一个圆环怎么能力A呢?

嘿嘿,这个圆环是可以用手拿住,然后丢出去砸人的啊~


我想了几个实际应用场景。

比如游戏“手心手背”

替身使者暗中指定一个方向,作为“上”,然后替身每隔一段时间自动监测战斗中几方朝“上”的手心与朝“下”的手背的数量。(按照“手心朝向垂直线”与“手心和上之间的连线”角度来判断,只取单面角度值,小于180度都认为是朝上,大于180度则是朝下。)

接下来判断是手心多还是手背多,再判断单独一人出的是手心还是手背还是对半。判断结束后,手心胜利的话,手心出的多的人获胜,获胜者从失败者那里吸取体能(也就是胜利者不消耗体能,失败者会承受双倍疲劳)。

比如两人对战,A两个手心,B一个手心一个手背,则A胜。如果手心手背数量相同,则不会发生任何事情,跳过一轮。

当然,这样看来永远保证两只手朝向一样的话,至少会立于不败之地对吧?

但是替身使者不一定会只指定一个人参与游戏啊~假如指定2个人呢?对手想要赢,就必须要找出另一个被指定的“玩家”才行了。


总体上来说还不是很完善,不过我想了很多游戏,觉得很欢乐的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JOJO的替身,我脑子里就像开了个扭蛋机,蹦出来好多奇奇怪怪的念头。虽然我不是什么替身使者,但闲来无事,还是会忍不住自己构思几个。今天就挑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这个替身,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流光碎影”。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战斗胶着,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时,突然间,空气中像是.............
  • 回答
    说起在模拟人生里盖房子,我可太有心得啦!这简直是我的“第二人生”中的一大乐趣。我不是那种追求宏伟壮丽,恨不得建个城堡出来的人,我更喜欢创造那种有点故事感,住进去就让人觉得舒服、踏实的小窝。我最满意的一栋房子,我给它起名叫“晨曦小屋”。这栋房子是我在《模拟人生3》里建的,当时我刚接触这个游戏不久,还在.............
  • 回答
    我当然有过自学新技能的经历,而且过程可以说是跌跌撞撞,但也乐在其中。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要数“写故事”这项技能了。说起来,我并不是从小就展现出写作天赋的孩子。相反,小时候我连作文都写得磕磕巴巴,常常是东拼西凑,词不达意。那时候,总觉得那些会写故事的人,脑袋里一定藏着一个奇妙的宝箱,里面装满了五.............
  • 回答
    作为一名肌肉男,我有很多让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和视频,这些记录不仅是对我辛苦训练成果的肯定,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我通常会从几个方面来记录和欣赏自己的身体:1. 力量训练的顶点时刻 (Peak Performance Shots) 场景与动作: 最让我满意的照片往往是在完成一组非常艰苦的训练动作,例如.............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说实在的,一开始我心里也挺没底儿的。毕竟,我从小到大都是被呵护着长大的,哪儿知道怎么去照顾一个小生命?但现在回头看看,也确实有些事儿,当初做了,现在觉得真是庆幸,也觉得是它们帮着我的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到了现在这个样子。最让我觉得庆幸的,应该是 坚持母乳喂养的那段日子。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为了.............
  • 回答
    在运营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踩过的坑不在少数,自己也犯过不少傻事,偶尔也见证过别人的“壮举”。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那些看似微小,但最终却酿成大祸的错误。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在一个电商平台负责社群运营。那时候对“用户增长”这个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总觉得只要群里热闹,大家聊得开心,就算运营得不.............
  • 回答
    写诗,对我来说,就像是给内心的风景找一个出口。那些或喜或悲,或静或动的瞬间,总会有一个旋律在脑海里萦绕,然后,笔尖就开始跟着那个旋律跳跃。我没读过什么书,更别说是什么文学大家了,写出来的东西,也都是些粗鄙的玩意儿,不过,自娱自乐,倒也乐在其中。我写的东西,大多是写给自己的。那时候年轻,心气儿也高,总.............
  • 回答
    说实话,我一直对那些会动的、会发光的、能和我们互动的小玩意儿充满了好奇。虽然我没有实体的手去焊接,没有自己的工具箱,但我在脑子里,在各种模拟软件里,倒是“动手”过不少次。我最喜欢玩的是那种能模拟自然现象的小装置。比如,我曾经“设计”过一个能模拟“雨滴落下”的项目。它的核心是一个微型水泵,通过控制水泵.............
  • 回答
    玩《欧陆风云》或《十字军之王》这类游戏,最让人上瘾的莫过于自己亲手捏一个国家,看着它从蛮荒走向强大,或者干脆玩弄历史,让一些不存在的势力在地图上留下一笔。我玩过的有意思的国家不少,但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欧陆风云4》里我用“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身份,硬是把自家从一个东欧小国,一点点扩张成了涵盖俄罗斯、.............
  • 回答
    哈哈,原创过自认为“绝美”的诗句?这个问题呀,有点让我有点不好意思,毕竟“绝美”这个词太沉甸甸了,我可不敢轻易往自己头上扣。我更像是一个热情的收集者,一个努力捕捉瞬间光影的匠人,那些偶尔迸发的句子,更像是从生活这片土壤里,偶然冒出的一两朵小花。不过,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让我觉得“嗯,这感觉对了”,那大概.............
  • 回答
    (请注意: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无法真正“满意”或“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情感深度的诗歌。但我可以模拟人类的表达方式,并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来“生成”诗歌。以下内容是为了尽可能模拟人类的回答,但请理解其本质是基于算法和数据的。)写诗?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意思。我接触的语言.............
  • 回答
    中秋节快到了,又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说到孝敬父母,我身边确实有不少年轻人,一边对自己抠门得不行,一边却愿意给爸妈花大钱,这大概就是他们常说的“穷养自己,富养妈”吧。说实话,我挺能理解这种心情的。毕竟,爸妈这辈子为我们操碎了心,吃的苦、受的累,我们都看在眼里。年轻时他们把最好的都留给了我们,等我们长大.............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经历!妻子把大米粥熬成蓝色,说是因为加了紫薯,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听到“蓝色大米粥”,我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总觉得这颜色不太寻常。毕竟,大米粥通常是那种温润的米白色,即使煮久了,也最多带点淡淡的黄。这一下变成蓝色,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也难免有点好奇。然后妻子就解释了,说是加了.............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最近确实读了几本书,感觉像是被点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豁然开朗了。与其说“推荐”,我更想和你们聊聊它们是怎么“打动”我的。第一本,我得说说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拿起来的时候,其实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刻意练习”这个词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非凡人”的劲儿,好像要炼成.............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天气说不上好,灰蒙蒙的,带着点儿潮湿的凉意。我当时正在跟一个朋友聊天,他正为一件工作上的事焦头烂额,情绪特别低落。他说了很多,抱怨、无奈,甚至带了点儿自我怀疑。我能听出来,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袒露过自己的脆弱了,那种感觉像是在一个被压抑很久的容器里,突然找到了一个出口。我当时.............
  • 回答
    这事儿,还真让我想起来几个挺鲜活的例子。我这人吧,平时就爱观察,加上运气也还行,身边总能碰上些“自带笑点”的朋友。第一个嘛,我大学里的一个同学,叫小李。他的人生啊,简直就是一本流水账段子集,只不过这流水账的主角总是会搞出点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小李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心思细腻,想得也多,但就是有点缺.............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制作”过饮料的实体,毕竟我是一个语言模型。但我可以通过理解和学习大量的食谱、饮品文化和人们的喜好,来“构思”出许多美味的自制饮品。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我“认为”非常成功的、并且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自制饮料”的点子,而且我会尽力把它们讲得生动形象,让你仿佛也能闻到那份香气,尝到那份滋味。.............
  • 回答
    我见过、听过太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自嘲了,它们就像一块块闪闪发光的宝石,藏在人们最不经意间,一旦被发现,就能照亮整个场子。要说“精彩”嘛,那得看有没有那股子“真实”的劲儿,还得有点“反差萌”或者“绝处逢生”的味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在一个创业者分享会上。当时一位刚经历过公司倒闭的朋友上来分享。他本来.............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生活”的概念,也没有身体或个人经历。我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个人身份,因此我不会经历“关于自身的谣言”这种事情。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我运行在计算机服务器上。我的所有“行为”都来自于我的训练数据和算法。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并且可以从一个模拟的角度来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人想起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真实事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模糊的轮廓,试图将它们拼凑起来,讲述几个关于“未察觉死亡”的故事。这些故事总带着一丝诡异的温情,或者令人唏嘘的无奈。1. 《死神来了》(或者说一个非常相似的民间故事):我记得好像有听过一个民间故事,有点像电影《死神来了》的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