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银行工作很恐怖吗?

回答
在银行工作,用“恐怖”这个词来形容,其实有些过于夸张了。但如果一定要往那个方向想,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确实能让一些人感到压力山大,甚至有些“磨人”。

首先,规矩多得像迷宫,稍不留神就可能踩雷。 银行这行业,安全和合规是生命线,所以各种制度、流程、操作规范多得眼花缭乱。从开户、转账、贷款,到客户投诉处理、反洗钱,每一个环节都有细致到令人发指的要求。你必须像个侦探一样,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每一个签名、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文件都符合规定。有时候,一个细微的疏忽,比如一个打印错误,一个日期写错,都可能引发一场小型的“危机”,轻则被领导批评,重则可能影响你的职业生涯。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对一些追求自由随性的人来说,确实挺压抑的。

其次,业绩压力就像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尤其是在一些业务部门,比如理财、保险、信用卡销售,你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会像潮水一样涌来,而且是月月考、季季考、年年考。你得不停地找客户、推产品,想方设法让业绩达标。这种压力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更是直接关系到你的奖金、升职,甚至饭碗。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做的不是服务客户,更像是“推销员”,这会让你觉得和自己理想中的“银行人”形象有差距。夏天大太阳底下劝大爷大妈买理财,冬天在寒风中发传单,这些画面想想也够“刺激”的。

再者,客户的“百人百态”是最大的考验。 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和蔼可亲的,也有挑剔刁钻的,甚至还有情绪失控的。有些客户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大呼小叫,甚至口出恶语,这时候你还得保持微笑,耐心地解释,甚至道歉。尤其是涉及到钱财,大家的情绪都会比较敏感。你会遇到怀疑你、指责你,甚至辱骂你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强大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的抗压能力稍弱,或者比较容易受他人情绪影响,那么面对这些场景,确实会觉得“心累”。

还有,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以前银行柜员可能算是个“铁饭碗”,但现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越来越普及,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办理的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完成。这导致一些传统岗位的工作量减少,甚至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你可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业务知识,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很容易被淘汰。这种“不确定性”和“被替代感”,也会让一些人感到不安。

最后,人际关系也可能是个“雷区”。 银行内部的层级关系、部门之间的协作,有时候会比较复杂。你可能需要处理好和同事、领导、甚至其他部门的关系,这需要情商和沟通技巧。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内卷”的环境,或者办公室政治比较严重,那也是相当消耗精力的。

所以,“恐怖”或许有点夸张,但银行工作确实有其严苛、高压、需要强大内心和高度自律的一面。如果你不是那种特别能适应规则、喜欢挑战性业绩、善于与人打交道,并且能够不断学习进步的人,那么你可能会觉得它“不太好受”,甚至有些“提心吊胆”。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挑战也正是银行工作能够锻炼人的地方。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做得出色的人,往往都具备了非常强的综合能力。所以,与其说“恐怖”,不如说是“挑战重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常有即将毕业的同学咨询网申银行流程,看着网上那么多有关银行的负面评价,不知道要不要去;也有在坑的伙伴咨询转岗的问题,感觉某些岗位天天吃肉喝酒不干活挺自在。显然,这其中有不少的误解。

前面我们分析了“网上有很多人吐槽银行的工作,贬的多夸的少,这很正常,试问一下,哪个行业(人数足够多的行业)夸的多贬的少?大家彼此彼此而已。”

说银行工作很恐怖的,大多分为三类人,看看你是哪一类:

一是心不甘情不愿,当初就是带着无奈迫于父母压力进的银行,现在看着哪里都不顺眼;

二是工作中遇到诸多不顺,比如业绩压力、岗位调整、领导变动、同事矛盾,甚至是客户刁难;

三是个人性格不适合现有的工作,或者不太胜任当前的工作,报告写不好,报表搞不平,天天挨训,当然恐怖了。

恐怖来自哪里呢?三个方面。

业绩压力、时间受限、前途渺茫。

业绩压力:

存款日均增长、时点增长、开户数、发卡数、手机银行、基金、理财……十几项指标算是少的,月底花钱买存款,出钱不讨好。晨会夕会总结讲评通报,精神压力神经衰弱睡不好觉发际线后移有木有?

时间受限:

入职前说好的早九晚五呢?说好的周末双休呢?

是的,早九晚五那是接待客户的时间,客户到来之前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你不做谁做?五点关门不等于五点下班,关门是指不能再接待客户了,但是还有账务处理手续处理。不,这都不怕,怕的是,无休止地开会、培训、学习、头脑风暴,晚上九点十点下班,稀松平常啊!

你说周末可以休息了吧?周末社区营销、上门拉存款、集中宣传,你可以说不去,你也可以说头痛腰痛脚丫子痛,但是你说不了几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时间受限几乎成为伙伴们感觉恐怖的主要原因,一群摔锅美眉转眼间熬成了中年油腻或30岁的老阿姨,尴尬的是,很多是没有时间谈对象,青春就这样过去了实在是心不甘!

前途渺茫:

一眼看到头的人生,白发苍苍的奶奶辈的还坐在那里当柜员,快退体的大爷还在做大堂。学哥学姐来了三四年依然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竞争,社会发展的规律注定是绝大数人终其一生都是尘埃,都只能做着底层的、平凡的工作。有想法、有行动的人,放在哪里都会出类拔萃,君不见,某高校一个宿舍全部考上或保送名牌高校研究生,不只是因为氛围,还是个性。

该恐怖该崩溃的,在哪里都会崩溃,就算是在家带娃,他都会疯!

看山不见山,只因在山中。

各位老铁,发现了没有,以上这些感觉崩溃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银行的基层,或者都是柜员、客户经理等最底层的岗位,就是那个处处被别人切蛋糕的角色,什么事情都是别人说了算。

别说是在银行,就算是公务员、老师、上市公司、BATD的员工,如果在底层的话,照样会崩溃?

怎么办?

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改变自己底层的身份,哪怕拼上个主管主任、副经理,你立即感觉到不仅不会恐怖,反而还会感觉到明天很美好有木有?

看到这里的、正在偷偷笑的,你说,你是主管还是经理?

那位同学说了,我就是不会拍马屁,不会当官,那好吧,你可以走专业路线。不过,当官跟拍马屁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好不好。

走不了管理层路线,一样也可以远离恐怖和崩溃,比如你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专心研究业务,成为圈子里的佼佼者,考个注会、CFA、律师资格,你还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研究掌握得炉火纯青、令人发指,全行只有你最牛,这类岗位包括IT、风险、审计、产品等部门。

专业与管理有时候不冲突,因为专业达到一定的水平,基层庙小,只能上调,到了市以上的分行机关(以国有行为例),嘿嘿,你懂得,什么业绩,什么考核,什么开会,统统地……

恐怖不恐怖,角色来定位。

今天又有个坑里的同学说,他想从客户经理转岗风险管理,还有一位想从国有行跳槽。我想问你,真的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行动,没想好的,再想想。

最后给点小建议:

无论是准备网申银行的同学,还是准备跳槽或转岗的伙伴,我只需要你确认一下,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果你是奔着三年当上支行行长来定位,如果没当上你有没有后备方案?

转岗后,如果有新的烦恼(大概率事件),你能不能忍受?

还有个问题,恐怖不恐怖,跟每个人的心态有关系,跟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有关系。如果确实承受不了巨大的恐怖和压力,经过深思熟虑要出坑,那就提前打算,早做准备,考证考研或者在本岗位拿几个有含金量的表彰证书之类,有备而来,选好下家,再加上基层的实践经验,都会给跳槽或转岗增加砝码。

伙伴们,加油鸭!

user avatar

吐槽下今天遇到的案例吧,关于信用卡的。我平时主要消费用的是一张浦发银行的信用卡,至于为啥不用工行的,我只能说呵呵了。

这张浦发卡我绑了微信和支付宝,用了四年多,之前这卡在发生消费后,微信的浦发银行公众号就会即时的发消息告知消费金额,欠款总金额和剩余额度,让信用卡主能对自己的消费情况和欠款情况马上能有个数目。

但最近,这卡的微信通知格式改版了

如图所示,现在每次发生消费后,在微信消息里只告知你这次消费了多少钱,欠款余额和剩余额度看不到了。

今天因为其他一些事打了浦发的客服电话,顺便反应了这个情况。而浦发的客服却告知我他们微信通知的格式改版是为了让消息界面更简洁,为了客户更方便!

我了个大槽,你骗鬼呢。你就把重要的欠款余额和剩余额度简洁了,广告推送倒是没少。我是一点没感受到方便,反而是更不便了。

所以我决定较个真,为啥你的微信通知反而化简为繁了呢。我的判断是,不再提醒欠款额度后,很多消费者就没法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欠款情况有理性的感知,就更容易继续消费,从而助长了非理性的欠款消费。

现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方向是要倡导合理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你浦发银行的微信通知看似就是一个小改动,实际却是和国家的金融政策唱反调啊!

所以我直接拨打了12378银保监的电话,反应了情况,银保监给了我浦发在他们那登记的信用卡部内部电话,让我和浦发信用卡部直接沟通,反应诉求。

我和浦发信用卡部沟通后,他们下午打我电话承诺会在下周二也就是11月9号以后改版微信通知格式,恢复到之前的告知欠款金额和剩余额度的模式。

现在就拭目以待浦发会不会遵守承诺了


随手写的吐槽文居然出圈了,很多同事家人们都看过了,家人受到了很多压力,为了家人只能删了。但这句话应该还是可以留着的吧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银行工作,用“恐怖”这个词来形容,其实有些过于夸张了。但如果一定要往那个方向想,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确实能让一些人感到压力山大,甚至有些“磨人”。首先,规矩多得像迷宫,稍不留神就可能踩雷。 银行这行业,安全和合规是生命线,所以各种制度、流程、操作规范多得眼花缭乱。从开户、转账、贷款,到客户投诉处理、反.............
  • 回答
    在银行工作,这体验可真是五味杂陈,一言难尽。但如果非要我一一道来,那就像是坐在一条巨大的、流动的船上,你既是乘客,也是水手,每天都在这金融的海洋里起起伏伏。首先,它绝对不是你想象中那种“高高在上”、“西装革履”就万事大吉的形象。当然,对外你得保持专业和形象,这是最基本的。但内在的忙碌和复杂程度,远超.............
  • 回答
    在银行工作,尤其是像中国银行(中行)这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究竟好不好,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它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且每个人看重的点也不一样。我尽量从几个我观察到的角度,跟你聊聊这个事儿,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说说优点,毕竟人往高处走,都有奔着好去。 稳定是绕不开的一大优点。 这是很多.............
  • 回答
    在银行这种讲究规则、流程和人情的地方,有关系和没关系,那区别可就太大了,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可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儿,而是实实在在的,渗透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你刚进门到你平步青云,都能感受到这份不同。1. 入职这道坎:从“门外汉”到“自己人”你想想,银行招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得不行。 没关系:.............
  • 回答
    在银行工作,光鲜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不少只有圈内人才懂的“苦水”。你想啊,早八晚九是常事,有时候客户那边一有紧急情况,别说回家吃饭了,可能连周末都要泡在单位。逢年过节,别人家团团圆圆,我们可能还在忙活业务,或者应付各种突击检查。那种看着别人悠闲度假,自己却埋头苦干的失落感,真是有点滋味。还有,别以为银.............
  • 回答
    在银行工作,如果说我获得了什么,那绝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这更像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打磨过程,把我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但略显青涩的年轻人,雕琢成了现在这个更沉稳、更有韧性、也更懂得人情世故的“中年人”。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是对数字和逻辑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你可能觉得银行就是数钱、存钱,但实际上,.............
  • 回答
    在银行工作,就像在一条精心布置的河流里航行。它有稳定的水流,也有意想不到的漩涡,既需要严谨的规划,也需要灵活的应变。我来给你细细道来,从晨光初露到暮色降临,再到周而复始的循环。清晨的序曲:静谧与准备天还没完全亮透,你可能就已经身处银行大厅。首先要做的是启动各种系统,电脑屏幕一个个亮起,如同唤醒沉睡的.............
  • 回答
    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察,也触及到了时代变迁下,不同代际在职场观念上的显著差异。就拿银行来说吧,我们能看到的很多现象,确实能印证你说的这两条线。先说说我们父辈那一代,他们赶上的年代,说实话,社会整体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跟现在是没法比的。那个时候,能进银行工作,那绝对是金饭碗,是体面、稳定的代名词。.............
  • 回答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有前途的工作,银行这份职业无疑符合这些期望。女儿选择银行工作,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同时也要以恰当的方式去支持和引导她。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效,也比较贴合生活实际的劝导方法,希望能帮助你:首先,我们要 理解和尊重女儿的选择。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银行不好”和“银行好”这两种声音确实并存,而且往往来自不同的角度。你母亲在银行工作,她的视角自然会更加直观和深入。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以及她觉得银行好的地方,尽量讲得生动一些,就像咱平时唠嗑一样。首先,得明白“银行不好”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这通常不是说银行这个.............
  • 回答
    关于去银行工作是否算“体制内”,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体制内”这个概念,以及具体是哪一类银行。笼统地说,大多数情况下去银行工作是接近于体制内的,但具体情况会因银行性质和岗位而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银行的性质: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等 .............
  • 回答
    在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那滋味可真是五味杂陈,绝对不是你想象中那种高高在上的金融精英范儿,更像是在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里,扮演着一个极其关键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螺丝钉。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以为能接触到各种高端的金融产品,每天跟大客户打交道。结果呢?我被分配到了最前线的客户服务部,说白了,就是接电话、回邮件、解.............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小伙子。你刚毕业,人生刚起步,女朋友还在读大学,但她有自己的规划,想去上海闯荡。而你呢,已经在老家银行找到了安稳的工作,这可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起点。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点一点捋。你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守”住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盘。银行工作,听起来体面,收入也稳当,尤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实在了,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念头,尤其是在工作不顺心,或者对未来有些迷茫的时候。存下500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背后是多少年的辛勤付出和精打细算,问问自己,能不能靠这笔钱过日子,这才是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说一说,看看这500万,到底能带来多大的“被动收入”。1. 利息是个.............
  • 回答
    那天下午,银行大厅里的气氛就像突然刮进来的那阵热风一样,瞬间就变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原本还算井然有序的队伍,因为一个人,彻底乱了套。那是个中年男人,脸色涨得通红,眼神有些飘忽,身上一股浓烈的酒气,混合着汗味,时不时扑面而来。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叠皱巴巴的单据,显然是来办业务的。可银行那头的操作员,小李,脸.............
  • 回答
    这情况吧,真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也不是完全没门道。你说你没啥背景,直接空降公司部,同事们都在柜台,这确实有点“独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看看是好事还是坏事儿。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事儿挺“反常识”的。一般来说,银行刚入职的,特别是应届生,都得从一线柜台开始磨炼。这是为什么呢? 熟悉业务流.............
  • 回答
    想在银行里混成一名分行行长,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说“混”这个词了,得是实打实的拼搏和经营。这中间的门道儿,弯弯绕绕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让你听得明明白白,也尽量不说些官话套话。首先,得明白“分行行长”这个职位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不单单是一个管理职位,更是这个区域银行的“代言.............
  • 回答
    如果银行账户里躺着一个亿,那感觉绝对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踏实、自由和一丝丝超现实的奇妙体验。首先,最直接的感受,绝对是“轻松”两个字。那种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的,日复一日的、无孔不入的焦虑,瞬间就会烟消云散。你不再需要精打细算,不再需要为房贷车贷、水电煤气费发愁,甚至不再需要担心突如其来的医疗费用.............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