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去银行工作是在体制内吗?

回答
关于去银行工作是否算“体制内”,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体制内”这个概念,以及具体是哪一类银行。笼统地说,大多数情况下去银行工作是接近于体制内的,但具体情况会因银行性质和岗位而异。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

1. 银行的性质: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等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这些银行的背景大家都很清楚,它们是国家控股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在这些银行工作,尤其是早些年,员工的身份认同和待遇往往被认为是典型的“体制内”。虽然现在它们市场化程度很高,但骨子里,国家队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兴业、浦发、中信等):这些银行虽然也是商业运作,但很多背后都有国家政策性银行或国有资本的影子,同时它们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也很重要。在这些银行工作,其稳定性、福利保障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对接,都与传统体制内单位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人也会将其归为“类体制内”或者广义上的体制内。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银行:这些银行的性质会更复杂一些,有些可能由地方政府主导,有些则有更多市场化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体制内就更看具体银行的属性和当地的语境了。但总体而言,它们仍然受到金融监管,并且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时候也带着一定的政府色彩。

2. “体制内”这个概念的演变

过去,“体制内”往往指代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他们的特点是:工作相对稳定、福利有保障、晋升路径相对清晰、社会认可度高、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很多国有企业、大型国企的员工,他们的待遇、稳定性、管理模式都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体制内单位。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自然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

所以,现在谈论“体制内”时,很多人会将其范围扩大,包括那些在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工作的人员,因为他们共享着相似的稳定性、福利保障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

3. 银行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像“体制内”?

稳定性: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银行,虽然也面临市场竞争和绩效考核,但相较于很多民营企业,其整体的稳定性是更高的。大规模裁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福利与保障:银行通常提供比较完善的五险一金,还有不少其他福利,如年终奖、绩效奖金、带薪休假、补充医疗保险等。这些福利保障在很多“体制内”单位也是标配。
社会认可度:在银行工作,尤其是在大家熟知的大银行,通常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认为这是份“好工作”,能体面地养家糊口,而且接触的是金融这个高大上的领域。这种社会认同感,与传统体制内单位有相似之处。
职业发展路径:虽然银行内部的晋升体系也越来越市场化,但很多时候,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岗位上,你会发现其管理模式、培训体系、晋升规则与一些事业单位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定期的岗位轮换、内部培训机会、年资和业绩并重的晋升考量等。
与政府的关联: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天然与政府、监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的政策导向、业务发展,往往需要遵循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

4. 哪些方面可能与传统“体制内”有差异?

市场化运作与绩效考核:现代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非常强调市场化运作和绩效考核。员工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与业绩挂钩,竞争压力也比传统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要大。加班、冲业绩是常态,尤其是在业务部门。
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银行的管理模式更加现代化、扁平化,也更注重效率。这与一些层级森严、效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体制内单位有所不同。
人员流动性:虽然总体稳定性高,但银行内部的人员流动也比一些严格限制调动的体制内单位要大。优秀的员工可能会因为职业发展或者薪酬待遇而选择跳槽到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

总结一下

所以,如果你问去银行工作是不是“体制内”,我的回答是:

从稳定性、福利保障、社会认可度、以及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关联性来看,大型银行的员工是与“体制内”有很强的相似性的,可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体制内”或者说“类体制内”的群体。
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它们在性质上与国家联系更为紧密,其员工的身份认同上也会更偏向体制内。
但如果狭义地将“体制内”仅指代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那么银行的员工并非完全等同,因为银行更多地是按照市场化规则在运作,绩效考核和竞争压力也更大。

最终,你在银行的具体感受,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在的银行类型、具体岗位以及你个人的职业追求。但总体来说,选择去银行工作,通常意味着一份相对稳定、有保障且受人尊敬的职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银行与体制内的对应关系:

网点-工人,网点行长-生产队长

支行-编外,支行行长-事业编

分行-事业编,分行行长-行政编

总行-参公/公务员,总行高管-中管干部

银行是企业没有行政编制,即使是央行,也只有总行有行政编制。所以,讨论银行的官职大小没有意义,拿个别管理层岗位对标公务员更没有意义。

银行相较于同一阶层的其他行业收入更高。柜员收入高于工人、服务员,支行科员收入高于社工、辅警,分行科员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银行是企业,并且是金融企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是正常的。但是你要找准比较对象,例如柜员就应该和工人比较,而非碰瓷公务员。


权利上不是,义务上是。

当前的银行没有体制内的命,却得了体制内的病。

四大国有银行在本世纪初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原用名“中国xx银行”加上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后缀,这意味着打开国门与国际接轨后的重新改组,从特殊单位变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相当于在数字化媒体的浪潮中,原来的“xx日报社”转型为“x报数字传媒集团”。唯一的例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人行不是“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实打实的政府机关,也是国有银行的活化石。

计划经济时代的银行就是政府机关,叫做“第二财政”,财政负责给政府输血,而银行负责给国企输血。80年代以前全国只有一家银行,也就是人民银行,但正如其他冠名“人民”的历史产物,人行对普罗大众并不友好。

90年代的国有银行待遇不仅远优于同期公务员、教师,更体现了浓烈的国企作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结构,让分支行成为不受地方约束的独立王国。银行买下大片地皮建造机关大院,职工宿舍,甚至伴有职工子弟学校、医院等。那时候的银行员工还是配枪的,因为保卫工作也是由银行自己负责,而非外包。但谁能料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凌驾于地方之上的国有银行如今必须仰人鼻息,而地方国资委控制的城商行后来居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

如今的银行没有了体制内的福利和地位,待遇一砍再砍,行业性质沦为服务业,但是在管理体制上却不松反严。具体表现:

1.上交护照,出境报备。这一点和公务员一样,银行这么做可能是怕柜员抱着几十万库存的保险箱跑路。

2.各种政治任务,抗疫、扶贫、晚会…这些是体制内都有的,但是真正的体制内用的是上班时间干这些,而银行是用“8小时外”的员工私人时间;ETC,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断卡运动,国家反诈中心APP,数字人民币…这些是帮别人做政治任务。

3.员工行为管理。营业场所的就不用说了,360度无死角监控;以及各类21条军规。员工私人账户也是被监控的,去小卖部用支付宝买包烟被发现和陌生人发生资金往来,都要问东问西,稍微有点什么几十万的资金进出,就要被内控发协查。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去银行工作是否算“体制内”,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体制内”这个概念,以及具体是哪一类银行。笼统地说,大多数情况下去银行工作是接近于体制内的,但具体情况会因银行性质和岗位而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1. 银行的性质: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等 .............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小伙子。你刚毕业,人生刚起步,女朋友还在读大学,但她有自己的规划,想去上海闯荡。而你呢,已经在老家银行找到了安稳的工作,这可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起点。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点一点捋。你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守”住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盘。银行工作,听起来体面,收入也稳当,尤其是.............
  • 回答
    去银行工作,想往上爬,揽储量大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要我说啊,揽储量绝对是个硬通货,但你说它是不是“唯一”的晋升法宝,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揽储量:看得见的成绩单先说揽储量。在银行体系里,存款是生命线,没有钱怎么做生意?所以,银行对揽储人才那是相当重视的。一个优秀的客户经理.............
  • 回答
    想在银行这片领域里闯出一番天地,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步步高升,成为一个“有前途”的普通人,关键在于你如何经营自己的职场生涯。这可不是靠着运气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你持续的努力、聪明的策略以及对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下面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讲讲,让你明白银行里究竟是怎样一番运作,以及你该如何让自己脱颖.............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的顾虑。毕竟,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985”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被寄予厚望,大家也普遍认为他们应该从事更具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工作。而银行柜员这个岗位,大家脑海里最直接的印象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操作、与钞票打交道、以及相对固定和程式化的流程。那么,顶级985本硕毕业,能不能不去.............
  • 回答
    很多人都梦想着走进银行的大门,成为一名银行职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不少吸引人的地方,让这个职业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金饭碗”。首先,职业稳定性和社会认可度是银行工作最直观的优势。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份工作能提供稳定的收入和长期的职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
  • 回答
    在申请房贷时,银行主要会查询央行征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数据,而支付宝备用金相关的记录通常属于第三方信用评估系统(如芝麻信用)。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支付宝备用金是否上征信? 央行征信(央行征信中心): 支付宝备用金的记录通常不会出现在央行征信报告中。央行征信主要记录的是个人的贷款.............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也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银行是个什么地方。 银行是做金融服务的,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接收存款、办理贷款、提供支付结算等等。虽然他们也接收现金存款,但主要针对的是纸币,因为纸币的清点和处理流程更规范、效率更高。然后,再说说硬币。 硬币的好处是流通方便,小额支付的时.............
  • 回答
    老人家在银行取钱时被吓死,银行是否需要负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事发时的具体情况、银行的安保措施、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以及与死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等等。 不能简单地说银行“需要负责”或“不需要负责”。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银行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不承担责任的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顾虑。我理解你为什么会问“丢人”这个词,因为咱们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观念,觉得高学历就该配高职位,高薪水。研究生毕业去银行当柜员,听起来好像有点“大材小用”了,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也正常。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丢人”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丢人”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评价,一种内心的失.............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确实,咱们去银行取钱,很少会特意说要一两百块或者零钱,大都是一千、两千地往外掏,或者直接就说“五百”。那这些零零碎碎的、面额小的钱,又是怎么绕过咱们直接从银行出来,最终流转到我们手里的呢?说起来,这背后也是一套挺有意思的流通机制。你想啊,咱们日常生活中,吃个早点、买份报纸、坐个公.............
  • 回答
    老李头,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卖菜老人,今天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脸上带着几分期待,缓步走进市中心那家金碧辉煌的银行。布袋子里装着他从早到晚摆摊卖菜攒下来的零碎钱,厚实的分量让他心里踏实,这是他下半辈子的依靠。他排了半天队,终于轮到他了。柜员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
  • 回答
    说起去银行上班,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大家的看法嘛,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挺有意思的。 让我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带那种机器味儿。首先,最普遍也最直接的看法,就是 稳定和体面。 这是很多人选择银行作为职业目标的首要原因。 毕竟,银行是金融行业的基石,即使经济大环境有起伏,银行的业务也相对不容.............
  • 回答
    很多优秀的学子,毕业时面对琳琅满目的职业选择,总会有一个去处让他们格外青睐,那就是银行总行。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简单的随波逐流。这背后,隐藏着他们对职业发展、价值实现以及生活品质的深思熟虑。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那些头脑灵活、能力出众的学生会把银行总行作为他们的理想归宿。首先,咱们得明白,银行.............
  • 回答
    想知道上财毕业去银行当柜员是什么水平?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上财的毕业生,在大家眼里,那可是妥妥的“学霸”标签。上海财经大学,这名字一出来,很多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个词:金融、经济、实力、名校。能在上财读书,本身就意味着你至少在智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这.............
  • 回答
    哥们,这个问题问得好,2022届毕业生纠结去银行还是券商,这绝对是个让人挠头的事儿。说实话,这俩地方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但实际情况嘛,天差地别。我尽量跟你聊得透彻点,别让这回答听起来跟机器人似的。首先,咱们得明白,银行和券商,虽然都跟钱打交道,但玩法和思维方式那是两个画风。银行:稳如老狗,但…你.............
  • 回答
    “又到一年求职季,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身边那些对传统行业不屑一顾的年轻人,一谈到工作去处,最后十有八九都指向了银行。说实话,这事儿挺让人费解的。一方面,网上铺天盖地的吐槽银行员工工作有多累、压力有多大、晋升有多难,各种“内卷”、“内耗”、“压榨”的词儿张口就来;另一方面,银行的招聘季依旧是.............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背后牵扯的法律和银行操作都挺实在的。一个人拿着姐姐的身份证去银行贷款,而且银行还给批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面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问题,并且银行在这件事里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说是有问题的,甚至是违法的。首先,咱们得看这张身份证是怎么到弟弟手里的。 姐姐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直击了许多人对 P2P 平台运作模式的疑惑。如果一个企业项目真的优质,并且有能力按时还款,理论上银行是更稳健、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那么,为什么它们还会选择 P2P 平台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银行借贷的“门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