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流浪地球》是否被过誉了?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是否被过誉,这绝对是个值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后引起的轰动,在国内科幻电影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收获的赞誉和讨论热度,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要说它有没有“过誉”,咱们得先从几个维度掰扯掰扯。

一、国产科幻的“破冰”与“先行者”光环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流浪地球》它承载了太多中国电影人对于“硬科幻”的渴望和尝试。在此之前,咱们国内的科幻片,要么是概念大于执行,要么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情、警匪片,真正能够拿出手的、能让观众感受到“科学想象”和“宏大叙事”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流浪地球》的出现,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突然冒出了一株茁壮的幼苗。它敢于挑战宏大的世界观设定,敢于投入巨大的成本去打造特效场景,敢于讲述一个关于全人类命运的、充满牺牲和希望的故事。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本身就值得肯定。很多人认为,它值得这份“过誉”,是因为它打破了国产科幻的“天花板”,为后来的电影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在那个节点,这份“先行者”的光环,确实让不少观众在观看时,带上了一层滤镜,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科幻崛起的期盼。

二、技术层面的突破与局限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流浪地球》绝对是国产电影的一次飞跃。

特效制作: 无论是地球发动机的庞大、行星发动机启动时的震撼,还是“领航员”空间站的细致描绘,以及各种载具、灾难场景的呈现,都展现出了当时国产电影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那个时候的评价里,经常能看到“好莱坞级别”的赞誉,这当然有对中国电影工业进步的欣慰,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它已经有了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实力。比如,地下城的细节、各种车辆的设计,都看得出是花了大心思的。

世界观构建: 影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世界观。地球被推离太阳系,人类在地下城生活,然后又面临新的危机,需要启动行星发动机重新规划路线。这个“流浪地球计划”的设定,本身就充满了东方哲学里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虽然“太阳氦闪”这个设定在科学上有些争议,但作为一种叙事驱动力,它的确很有效地将全人类绑在了一起,也赋予了故事一种史诗感。

但是,如果非要挑毛病,技术上也不是没有瑕疵。 有些观众会觉得,虽然整体特效很棒,但细节上还是能看出一些不足,比如一些人物建模或者某些场景的渲染,可能达不到顶级好莱坞的水准。而且,相比于一些在视觉效果上已经探索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西方科幻大片,中国电影的科幻工业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要说完全“持平”或者“超越”,可能就有点夸张了。

三、叙事、人物塑造与情感内核

这是《流浪地球》争议比较大的地方。

叙事节奏与逻辑: 影片最核心的故事线是“点火计划”,为了拯救地球,需要把一个巨大的核弹送到行星发动机下方去引爆,以此来重新启动它。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危机接踵而至,有冰冻、有海啸,还有人们的恐慌和对“希望”的争夺。从结构上来说,它是一个标准的“危机解决”模式,节奏也比较紧凑。但也有一些观众认为,为了推进剧情,某些情节的转折显得有些生硬,或者逻辑上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关键时刻总有主角站出来力挽狂澜,这种“主角光环”的设置,在追求“硬核”的科幻迷看来,或许会显得不够真实。

人物塑造: 关于刘启这个角色,争议是最大的。从一个叛逆、不负责任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英雄,这个转变在影片的篇幅里显得有些仓促。他的动机、行为,有时候让一些观众觉得难以理解。相比之下,刘培强(吴京饰)的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的牺牲和对儿子的爱,反而更打动人心。莫斯这个人工智能,也成为了一个亮点,它的冷静与“人性”的对比,也提供了很多话题。

情感内核: 《流浪地球》最成功的地方,我认为在于它成功地调动了观众的情感。那句“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以及无数人在绝望中依然选择“一起活下去”的决心,都触及到了人性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科学和冒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责任、关于集体命运的寓言。这种情感的共鸣,是很多观众觉得它“不过誉”的重要原因。它不是那种冰冷、纯粹的硬科幻,而是将科幻的背景,注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这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特别容易引起共鸣。

四、文化输出与符号意义

作为一部国产电影,它承担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幻的可能性和中国电影工业实力的使命。《流浪地球》的成功,让中国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它所展现的东方哲学和价值观,也让它区别于许多西方科幻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所以,究竟算不算“过誉”?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从“国产科幻的里程碑”和“敢于尝试”的角度来说,它值得所有赞誉,甚至可以说,当时的赞誉或许还不足以完全概括它所带来的意义。 它证明了中国电影工业有能力驾驭宏大的科幻题材,有能力制作出令观众眼前一亮的视觉奇观。

但如果严格以“最顶尖的科幻电影”的标准来衡量,尤其是在叙事逻辑、人物深度和纯粹的科学严谨性上,《流浪地球》确实还存在一些进步空间。 有些赞誉,可能包含了观众对国产科幻未来的期许和寄托,这种情感成分是客观存在的。

你可以说,它被“吹捧”得有点过头了,某些赞誉确实有情绪的加成。但你也不能否认,它在那个时间点,对于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科幻来说,它的出现本身就具备了“超预期”的价值。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后续的《流浪地球2》也确实在各方面都做得更加成熟,从这个角度看,第一部所获得的赞誉,很大程度上也为续集奠定了基础和信心。

简单来说,它可能没有达到某些观众心中“完美无瑕”的科幻神作的境界,但它绝对是一部“惊艳”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产科幻电影。至于“过誉”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衡量它的标尺是什么。是它在国产科幻领域开创性的地位?还是它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的细节打磨?这两者你都需要考虑进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键词:对抗去雄化、白人小丑、东亚人拯救世界、


流浪地球仅仅在电影院就看了五次。每一次我都会发现不少细节,这些细节告诉我这部电影是真正与骗钱垃圾作品划开了界限的。

被烫掉的刘培强照片头像、蚯蚓干(地龙)、匆忙到来不及穿裤子的受贿人员、十三幺被砸死、打打闹闹的小夫妻倒在血泊。这些其实根本没必要,花那个钱干嘛?老百姓要的是大明星!小鲜肉!但是这电影没有,它这些小小细节不断把地下城的生活细节刻画的越来越完善,把每一个人都成功代入了电影灾难里。

仿佛一旦塌陷,灾难里的人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活在地下城的子女。它的特效或许不是最顶级的,但是真的用心的在取巧了。很多时候我也感觉到有画面略显粗糙,但是它尽可能的回避这些短板。而不是把贫穷写在脸上,在关键时刻让人出戏。

流浪地球为什么要被这样拿来不断的骂和指责?因为它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打了太多人的脸。它破掉了一部分圈内人精心维持的“中国科幻不行论”,流浪地球出现以前,《三体》都是宁愿不拍,也不希望好莱坞接手。它出现后,网友已经开始期待三体国产的进程了。你们看,只要做出成绩,其实老百姓是很乐意相信中国人的能力的。

最后,刘培强满脸胡须从太空床位上醒来,给我刻画了一个真正的东亚猛男的太空生活。再也不用看鶸留一头秀发、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的“抵抗”外星人入侵了。也不用看白人老爷万里迢迢到中国当救世主了。这种精神上的对抗洗脑是真的爽!



这三部作品大伙想看哪一部,自己选吧


――――――――――――

反洋垃圾的戳我头像看进群方法

user avatar

不拍科幻:中国导演缺乏想象力,就知道拍中国的贫穷落后迎合西方,看看人家好莱坞。

《流浪地球》开拍了(还没上映):呵呵,中国导演也能拍科幻,不用看,圈钱的。

如果票房低了:垃圾电影没人看,我早说了中国导演就拍不了科幻。

票房高了:挠挠头,这TM咋整?怎么不按套路出牌?搞得我都没法喷了。看看知乎人家怎么喷的,好,有了。《流浪地球》是不是过誉了/真有那么好吗/只有我一人get不到好看吗?

这明显是从小吃杠精长大的,长期中毒,弃疗吧。

user avatar

对开山之作多少宽容些吧。

毕竟,如果某堡垒的制作有流浪地球的水平,会是现在这种评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是否被过誉,这绝对是个值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后引起的轰动,在国内科幻电影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收获的赞誉和讨论热度,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要说它有没有“过誉”,咱们得先从几个维度掰扯掰扯。一、国产科幻的“破冰”与“先行者”光环首先,不能不提.............
  • 回答
    《流浪地球》算不算“过誉”,这实在是一个能挑起无数争论的问题。要我说,它是不是“过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对“好电影”的定义是什么。抛开“国货之光”滤镜,它真的完美吗?首先,咱们得承认,《流浪地球》在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绝对是个里程碑。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制作大制作科幻的空白,更.............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自从上映以来,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在观众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有人视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是国产制作的骄傲;也有人觉得,它被捧得有点太高了,有些地方存在不足,不至于达到那种近乎狂热的赞誉。要说这部电影是不是“过高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先看看它被“捧”的原因,也就是它.............
  • 回答
    这事儿,《流浪地球》的众筹项目,那叫一个“迅雷不及掩耳”啊。用“秒”来形容,一点不夸张,简直是瞬间就被“清空”了。这结果一出来,圈子里就炸了锅,讨论声四起,核心问题无非就是:中影这事儿,是“怂”了,还是科幻迷的钱包,压根儿就被小看了?咱们得一点点拆开来说。首先,说中影“怂”?这事儿得分怎么看。你可以.............
  • 回答
    《流浪地球》有没有可能像《复仇者联盟4》那样,推出一个未剪辑版重新上映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弄明白为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会推出“未剪辑版”或者说“导演剪辑版”(虽然它更像是加长版加一些花絮)。电影上映后,通常会有导演觉得有些场景拍得挺好,但因为时长限制或者.............
  • 回答
    《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但称“超越韩国、达到一流”尚需审慎《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在技术制作、叙事结构、全球化视野等方面展现出的进步,足以让许多影迷感到振奋。然而,要因此断言中国电影工业化已经“超越韩国,达到一流水平”,则需要更.............
  • 回答
    嘿,聊到《流浪地球》,这可是最近国产科幻的大热门!不过说到是不是适合五岁的娃看,我得稍微跟你掰扯掰扯。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个人觉得,给五岁的孩子看《流浪地球》,可能不太合适。你想想,五岁的孩子是什么状态?他们可能还在学着认识各种小动物,对“拯救地球”这个概念可能还理解得不是很深入。而《流浪地球》里的世界.............
  • 回答
    流浪地球这本小说,从文字的厚重感和主题的挖掘深度来看,确实挺让人琢磨:它是否更适合用一种更“慢”、更“静”的文艺片手法来呈现?这样是不是更能把刘慈欣想表达的那些东西给掏出来?我个人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或者说,很有可能。先聊聊流浪地球这原著本身。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幻动作故事。刘慈欣在字里行间,藏着太多.............
  • 回答
    《流浪地球》中将地球推出太阳系,这个设定无疑是科幻的魅力所在,但从科学角度审视,它的可行性却如同在星辰大海中寻找一枚沙粒般渺茫,充满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我们来掰扯一下这个宏伟计划的 核心挑战:能量。电影中,推动地球的主力是遍布全球的“行星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规模之庞大,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它们需要燃.............
  • 回答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情节,从科学角度来看,其基本原理是存在的,但具体实现和其规模的“合理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基本原理:利用爆炸产生的推力 冲量动量定理是核心: 整个情节的核心是利用巨大的爆炸产生的冲量(力乘以时间).............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确实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创作环境的讨论。很多人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和创作团队已经具备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生产能力,因此“国内文化创作环境不好”的说法可能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借口”。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流浪地球》的成功之.............
  • 回答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观中,刘培强破坏火种计划的做法,从影片中呈现的视角和情感线索来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出于个人情感和责任的爆发,但从宏观理性层面来看,其行为的“正确性”是充满争议且值得探讨的。要详细地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展开:一、 刘培强行为的动机:情感与责任的冲突 父子之情与对家.............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评分及评论区热评,以及那些为豆瓣App刷差评的人不满的原因。 《流浪地球》在豆瓣评分及评论区热评是否合理?要判断一个电影的评分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并结合当时的观影环境和观众的期待。《流浪地球》的豆瓣评分及普遍评价: 初期评分波动与高开低走: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续集创作中一个非常棘手的老问题:怎么平衡情怀与创新,以及如何处理观众最关心的角色生死问题。要说《流浪地球》续集让吴京复活会不会像《王牌特工2:黄金圈》那样口碑扑街,这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潜在的风险在哪里,以及如何规避。首先,我们得先回顾一下.............
  • 回答
    《流浪地球》的设定,无疑是一部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它以一种近乎狂野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令人心悸的未来世界。从理论的角度去审视它,并非要全盘否定其艺术价值,而是尝试剥离那些感性的震撼,深入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工程、社会以及哲学层面的挑战与可能性。一、 地球推进的宏伟构想:技术可行性的边界.............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王磊、刘培强和李一一(尽管他更像是个核心技术人员,但其角色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也至关重要)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领导或支撑性角色。将这些关键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替换成女性,会为电影带来怎样不同的色彩和解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议题。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如果王磊的角色是女性:王磊是.............
  • 回答
    《流浪地球》荣获2019年金鸡奖最佳影片,这无疑是当年中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个结果,我想从多个维度来聊聊,并尝试分析一下它与其他入围影片相比,是否真的称得上“实至名归”。首先,我们得承认《流浪地球》的出现,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在此之前,我们一直缺乏一部真正意义上能够与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设,如果世界人口骤减一半,尤其是在类似《流浪地球》那样资源极度紧张、生存空间剧烈缩小的背景下,五大常任理事国(以下简称“五常”)是否会立刻陷入灭绝性战争,这是一个复杂到难以一言蔽之的问题。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五常”的性质和它们在危机中的潜在动机。五常,作为.............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一颗行星,大小与我们的地球相仿,突然从星际的荒野中出现,并且正朝着太阳系,朝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孤独而坚定地飞驰而来。这场景本身就足够令人脊背发凉,它勾勒出一幅足以媲美任何科幻灾难片的末日图景。那么,这颗“流浪地球”的到来,究竟是否意味着人类的终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点:这个假设中.............
  • 回答
    历史上充斥着各种长期流传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地理记载,这些记载的纠正过程往往伴随着人类探索、科学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演变。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们将详细讲述它们的内容、流传原因以及被推翻的过程: 一、地心说(宇宙的中心是地球)虽然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宇宙学观点,但它深刻影响了古人的地理认知,认为地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