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真实海战不能像海战游戏(战舰世界等),通过「扭」来躲避炮弹?现实海战能不能利用游戏的机制?

回答
在《战舰世界》这类海战游戏中,船只的“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规避手段,玩家可以通过快速改变航向和航速来让敌方炮弹的弹道计算失效,从而躲避致命的打击。然而,在真实的近代海战中,这种“扭”的效用却大大受限,甚至可以说,它并非现代海战中主要的规避方式。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的考量。

为什么游戏中的“扭”有效?

游戏中的“扭”之所以有效,主要有几个原因:

简化和抽象的弹道模型: 游戏需要流畅的操作体验,因此弹道计算必然是简化的。它不可能完全模拟真实炮弹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风偏、自转等等复杂因素。玩家的突然变向,在游戏引擎的计算中,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位移量,就能“绕过”预设的弹道落点。
快速的反应和转向能力: 游戏中的舰船被设计成拥有非常敏捷的转向和加速能力,允许玩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度的机动。这种“灵活”是游戏性需求,并非完全符合真实舰船的物理限制。
有限的预测和锁定机制: 虽然游戏中有瞄准辅助,但炮弹的飞行时间仍然存在。玩家可以通过观察炮弹飞行轨迹并及时反应来规避。

真实海战中,“扭”的局限性

到了真实的近代海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为什么舰船不能像游戏里那样肆意“扭”来躲避炮弹?这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舰船的巨大惯性和转向惰性:
尺寸与重量: 现代海战中的主力舰艇,如战列舰、航空母舰,其吨位是以数万吨计的。它们的质量是极其巨大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要改变如此巨大的质量的运动方向,需要克服巨大的惯性。
转向半径与时间: 即使是相对灵活的巡洋舰或驱逐舰,其转向半径也远大于游戏中的表现。舰船转向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舵叶在水中提供力量,推动舰船缓慢地改变航向。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且在转向过程中,舰船的速度会受到阻力增加的影响而下降。以一艘战列舰为例,它要完成一个90度的转向,可能需要花费几分钟,并且会损失相当多的速度。
船体结构限制: 舰船的船体设计是为了稳定性和航行效率,而不是为了极限机动。过度的转向会给船体带来巨大的应力,有损坏甚至解体的风险,尤其是在恶劣海况下。

2. 炮弹弹道计算的复杂性与精确性:
高精度测距与火控系统: 现代海战中,双方都会使用极为先进的雷达、光学测距仪以及复杂的火控计算机来计算目标和炮弹的弹道。这些系统会考虑:
距离: 目标与炮弹发射点的精确距离。
速度与航向: 目标舰船当前的航速和航向。
风力与风向: 炮弹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风的影响。
炮弹自身特性: 炮弹的重量、形状、装药、初速等都会影响其飞行轨迹。
重力: 炮弹的下坠。
空气密度与湿度: 这些都会影响炮弹的飞行阻力。
“提前量”: 火控系统不是预测炮弹会打到目标“现在”的位置,而是会计算目标“将来”会到达的位置,然后将炮弹引导到那个预判点。这就意味着,当你看到炮弹飞过来,开始试图“扭”的时候,对方的计算已经基于你当时的运动状态了。你现在的机动,可能已经被纳入了下一轮的计算中,而第一批炮弹的落点也已经基于你之前的行为被预先设定。
连续射击与饱和攻击: 尤其是在面对多艘敌舰或密集炮火时,己方会不断调整射击诸元,对敌舰进行持续或饱和式的打击。你的一次“扭”可能会让你躲过第一批炮弹,但紧接着的下一批炮弹可能就因为你刚才的机动而被调整了落点。

3. 炮弹本身的特性:
飞行速度: 主炮炮弹的飞行速度非常快,通常是超音速的。这意味着从发射到命中,可能只需要几十秒的时间。虽然玩家在游戏中可以看到弹道轨迹,并做出反应,但在真实战场上,从发现炮弹飞来,到理解情况,到舰桥发出转向命令,再到舵房执行,这个过程本身可能就比炮弹的飞行时间还要长。
弹道特性: 虽然炮弹不像激光一样笔直,但它们是在精心设计的弹道曲线下飞行的。一次突然的、剧烈的转向,并不能保证完全偏离炮弹的预计落点,尤其是当对方的计算足够精确时。

4. 战场环境与战术:
水面舰船的机动性限制: 军舰在海上航行,需要考虑海况。巨浪、涌浪都会影响舰船的稳定性和机动能力。在复杂海况下强行大幅度转向,不仅危险,而且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雷达战”与信息优势: 近代海战更注重的是战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谁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对方,谁就能获得先手优势。主动规避炮弹,不如主动躲避被发现,或者利用战术欺骗来让对方的火控计算失效。例如,利用岛屿、烟雾作为掩护,或者采取反雷达措施。
反舰导弹的兴起: 随着科技发展,反舰导弹逐渐取代了舰炮在远距离交战中的主导地位。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更快,而且很多导弹都具备末端机动能力,可以进行复杂的机动来规避拦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舰船“扭”来躲避炮弹的思路已经过时。现代驱逐舰的规避方式更多是依靠发射箔条、红外诱饵、电子干扰以及发射点防御导弹来拦截来袭导弹。

现实海战中,有没有“规避”的概念?

当然有,但是与游戏中的“扭”有本质区别。真实的规避更倾向于:

不规则航线: 舰船会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直线匀速航行,而是会不时地改变航向和航速,让敌方的火控计算机难以锁定和预测。但这是一种“策略性”的、相对缓慢的调整,而不是瞬间的大幅度变向。
利用地形和天气: 比如在有岛屿的海域,利用岛屿遮挡雷达和视线;在恶劣天气中,利用巨浪和低能见度来隐藏自己。
主动电子对抗: 使用电子干扰设备,扰乱敌方的雷达和火控系统,使其计算出错。
部署烟幕: 制造烟雾遮蔽舰船,干扰光学瞄准和雷达探测。
反导弹系统: 对于导弹攻击,则主要依靠防御性武器系统来拦截。

总结:

游戏之所以允许玩家通过“扭”来躲避炮弹,是为了提供更具互动性和操作性的体验,它简化了真实的物理定律和工程学限制。而真实的近代海战中,舰船巨大的惯性、复杂的弹道计算、炮弹本身的飞行速度以及战场环境,都使得那种戏剧化的瞬间规避成为不可能。现实中的规避更侧重于长期的战术部署、电子对抗、利用环境以及对敌方火控系统的干扰,而不是指望一次简单的转向就能让炮弹“落空”。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重达数万吨的巨轮,要在几十秒内完成一个游戏里那样“妖娆”的动作,这在物理上是难以实现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战的时候英国人围攻俾斯麦,一个舰队打一艘船,俾斯麦舵机还坏了,这种和演习打固定靶没啥区别的情况下英国军舰命中率还不到10%,这是顶级海军顶级舰艇打出来的数据。

战列舰海战实际情况是命中全靠信仰,对面瞄准你躲不躲影响不大,因为敌方舰船也不知道自己的炮弹会飞到哪去,也许你不动还打不中呢,躲了正好接到炮弹也有可能的。

另外一点就是战列舰不是小轿车,大角度转向的时候速度降的会很多,多转几次弯就成了固定靶了,单说躲炮弹还不如开足马力直线跑路呢。大角度转向船上会很颠簸,除了跑啥也干不了,其实向对方还击施加压力还更有用一点儿。

user avatar

可以。

事实上是以驱逐舰为代表的小型舰艇经常这么干,当然,效果好不好那就看操舰水平,以及运气。例如说:野分号,还有英格索尔号,都是单舰在一整个舰队集火下躲了超过半小时的案例的。


但是以二战水平的人肉观瞄联动来看,这么干会彻底丢失目标,也就是自己主动放弃了任何还击的可能性。

一心想逃命时可以这么博一把,但是正经对战的话——消灭敌人才是保存自己最好的方法。

user avatar

在技术上没问题,这其实是个管理问题。

别说轻型战舰,就算是BB们也是可以通过转向来规避敌舰(也就是题主说的扭)火力。但单舰可以随便扭,舰队呢?

任何战舰转向都会降低速度,导至后面的战舰必需减速来辟让。这会拉长舰队的长度,影响互相之间的信号观察,增加舰队转向的时间。影响整体的指挥,甚至给敌人创造切入的机会(尽管在蒸汽机时代意义不大)。甚至严重的会造成互相碰撞的事故。因此多数的舰队指挥都不会轻易的让舰队里的战舰随意机动。只有自由射击的时候才有可能放开任由舰队决定是否规避敌舰火力。

user avatar

大船也不是不能通过机动来降低对方的命中率,只是肯定不能和某wows那样扭成麻花。

可以参考一下希佩尔和贝蒂接触后让公海舰队侦查舰队进行的z字机动,那可是几条战巡一起在那动。

总的来说,增加变距率一般都是可以降低对手火炮命中率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战舰世界》这类海战游戏中,船只的“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规避手段,玩家可以通过快速改变航向和航速来让敌方炮弹的弹道计算失效,从而躲避致命的打击。然而,在真实的近代海战中,这种“扭”的效用却大大受限,甚至可以说,它并非现代海战中主要的规避方式。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的考量。为什么游戏中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两国海军在二战末期不同的境况和选择。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得承认一点,并不是所有德国海军都起义了。所谓“起义”更多指的是以海军上将雷德尔为代表的一批海军高官和船员,在战局无望、纳粹政权即将崩溃时,出于对国家未来和自身命运的考量,采取了某种形式的抵制.............
  • 回答
    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海啸,其中印度尼西亚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打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吞噬了无数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混乱之中。面对如此惨痛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两国之间并非没有过一些误会和波折,但当国家和人.............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日本海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尽数沉没。这四艘航母的覆灭,直接宣告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的丧失,并成为战争走向的关键转折点。那么,这四艘日本航母究竟是如何在.............
  • 回答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常常被描绘成一支被“老旧”军舰拖累的军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老旧”的定义。在那个时代,海军军舰的更新换代速度虽然比现在慢,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一艘军舰的“老旧”程度,主要看几个方面: 设计年代和建造年份: 这是最直观的。19世纪.............
  • 回答
    美国海军证实“网传F35C南海‘入水’图为真”,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相关信息:事件本身: 时间: 2022年1月24日,美国海军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架F35C战斗机在着舰过程中发生事故,滑出甲板并坠入海中。 官方证实: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后.............
  • 回答
    想象一下,辽阔的大海,曾经熙熙攘攘的贸易航线,如今却空无一人。没有一艘货轮,没有一艘邮轮,甚至连小渔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仅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画面,更是一个可能预示着全球经济陷入极端困境的严峻信号。如果海上一条贸易船也没有,真的会发生吗?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几乎可以视为不可能.............
  • 回答
    毛文龙和袁崇焕都是明末辽东战役中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功过和策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关于“毛文龙两年平辽比袁崇焕吹牛逼真实,为什么不用?”这个问题,确实涉及到对这两位人物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明朝末年政治军事环境的诸多因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方面:一、 毛文龙的“两年平辽”与袁.............
  • 回答
    《遥远的桥》这部电影,作为二战影片中的经典之作,确实让人又爱又恨。喜欢它的人,会被其宏大的战争场面、群星璀璨的演员阵容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还原所吸引;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会觉得,电影和真实的战史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咱们就来聊聊,为啥会有这种“看懂了,又好像没完全看懂”的感觉,以及这些.............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被认为“特别真实”,并非指其情节完全基于史实,而是因为它在多个层面都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能够深刻体会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真实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刻画: 生计维艰,逼上梁山: 小说的主角大多是被社会抛弃的底层人.............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如果 UFO 真的存在,而且它们拥有远超我们的科技水平,那么它们“隐藏”起来不让我们轻易看见,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而且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揣测一下。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我们说 UFO 的“隐藏”,很多时候是基于我们对某些.............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直白,实则触及人心最幽微的角落。为什么人们会觉得,那些撕心裂肺的痛楚,反而比刹那即逝的欢愉,来得更“真实”?这并不是说快乐不曾存在,而是痛苦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的印记,往往更加深刻、持久,也更具辨识度。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真实”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它不是指客观存在的某种物质,而是指我们在.............
  • 回答
    二里头宫殿遗址,作为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代表,与夏朝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将其视为夏朝真实存在的“铁证”,我认为还有待商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缺乏直接的文字证据: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虽然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文物,但至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那里找到任何能够直接指.............
  • 回答
    国内职场剧,哎,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大部分职场剧,看的时候图个乐呵,但真要说它贴近咱们在真实职场里摸爬滚打的日子,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为啥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戏剧化的冲突和为了“好看”而牺牲的真实感。职场剧为了吸引观众,总得有点跌宕起伏,有点小人使绊子.............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一旦有人巧妙地画出一条“辅助线”,整个局势便豁然开朗,真相也随之浮现。这不禁让人疑惑:一条根本不存在、仅仅是“假设”出来的线条,为什么能如此有力地证明一个“真实”的结论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数学和逻辑的强大力量。可以把这个问题理解为,我们在解决一.............
  • 回答
    要说《剑桥风云》、《特务风云》和《冷战疑云》这三部作品是否“真实事件”,答案会比较微妙。准确地说,它们并非对某个单一冷战事件的纪实性报道,而是以真实的冷战背景和其中一部分真实存在的事件、人物为基础,再进行艺术加工和戏剧化的创作。换句话说,这三部作品抓住了冷战时期的一些关键脉络和核心冲突,并在此之上构.............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真实黑料可供报道,但BBC还是选择捏造一个?”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澄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您提到的“捏造一个”是基于何种信息? 您是否看到了具体的报道内容、相关的证据链、独立调查报告,或者有明确的声明指出BBC捏造了报道?如果没有具体的指控和证据,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创作手法和文化土壤的一些根本差异。为什么日本推理小说偏爱真实地名,而咱们国内很多时候倾向于虚构呢?我感觉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聊聊。首先,得从历史和文化积淀说起。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地理信息非常明确的国家。它不像我们大陆那么幅员辽阔,每个地区有着极其复杂和多样的地貌、行.............
  • 回答
    有时候,面试官之所以难以接受一个真实的跳槽原因,并非是他们真的不信,而是出于一种更加复杂和现实的考量。你想啊,招聘一个新人,公司投入的不仅仅是薪资,还有招聘成本、培训时间、新人磨合的初期效率损失,以及对团队稳定性的潜在影响。所以,他们最希望找到的是那个“稳定可靠”的候选人,一个来了就能长期发展,并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