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二战期间革新派官僚指的是什么?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革新派官僚”:一场改写日本命运的激进尝试

在日本近现代史的迷雾中,有一个群体虽然不是战场上的硝烟主力,却对那个动荡年代的日本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就是所谓的“革新派官僚”。这些人并非来自军队,也非垄断财阀的核心,而是活跃于政府部门,以改造日本社会、重塑国家体制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官僚。他们的出现,是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后,面对西方挑战和国内矛盾激化时,一次试图摆脱旧有束缚、加速现代化的激进尝试。

要理解“革新派官僚”,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当时日本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明治维新虽然成功地将日本从封建锁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其成果并非均匀分布,社会贫富差距、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以及对西方列强的深深戒备,都潜伏在繁荣的表象之下。特别是到了20世纪初,日本的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旧有的家族制度、武士道精神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显得摇摇欲坠。同时,随着国力上升,日本的对外野心也日益膨胀,渴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

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里,“革新派官僚”应运而生。他们大多出身于良好的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一部分人在欧美留学过,深谙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然而,他们与那些全盘西化的崇洋媚外者不同,他们身上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他们认为,日本虽然在器物和技术上已经赶超了西方,但在思想、制度、国民精神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半成品”的国家。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例如贫富差距、阶级斗争、唯利是图——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会侵蚀日本固有的“精神价值”。

因此,“革新派官僚”的核心诉求,在于“国家改造”,他们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强化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整体的“革新”。他们的思想来源十分驳杂,既有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借鉴,也有对某些社会主义思潮的吸收,但最根本的,是他们对一个强大、统一、具有独特东方精神的日本的憧憬。

具体来看,他们的“革新”体现在几个方面:

经济领域的国家主义干预: 他们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会滋生垄断,造成社会不公。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应该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引导产业发展,甚至通过国有化或半国有化的方式,来保障国家整体利益。例如,在一些重要的基础产业,如电力、铁路、矿业等领域,他们积极推动国家控制,以服务于国家战略。他们也对财阀的过度扩张感到不满,认为应该限制其权力,防止其威胁国家稳定。
社会领域的“国民精神”重塑: 他们深信,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国民的精神。他们批评当时日本社会存在的“颓废”、“个人主义”,以及对西方物质文明的盲目崇拜。他们主张恢复和弘扬日本传统的“集体主义”、“忠诚”、“牺牲”等价值观,将其与现代国家建设相结合。他们常常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来灌输一种“一君万民”的观念,强调天皇在国家统一和精神象征中的核心地位。
政治体制的“效率”与“纯洁”: 他们对当时议会政治的低效、党派斗争的混乱感到厌倦,认为这种体制无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他们倾向于强化行政部门的权力,甚至对军部的一些激进主张抱有同情。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倡导建立一个更具权威性、更少党派色彩的“精英治理”模式。

“革新派官僚”在历史上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和主张。但共同点是,他们都对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困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并且都相信可以通过国家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时间线上看,他们的活动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显露,在30年代,随着日本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对外扩张的加剧,他们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许多重要的政策,特别是涉及到经济控制、资源动员、以及宣传思想等领域,都带有他们的鲜明印记。他们与一些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契合点,都倾向于强硬的对外政策和国内的国家主义改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然而,必须认识到,“革新派官僚”并非全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直接制造者。他们的初衷,很多是希望在保障国家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国家层面的改革。但他们的激进思想、对国家力量的过度依赖,以及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排斥,却为军国主义的侵蚀提供了思想温床。当他们的改革目标与军部的对外扩张野心相结合时,这种“革新”便滑向了破坏性的方向。

到了二战后期,随着日本战败的临近,“革新派官僚”的许多主张也显露出其局限性。他们对国家机器的过度信任,对个人自由的忽视,以及在经济上的不切实际的规划,都未能挽救日本走向灭亡的命运。战后,随着日本的重建,许多“革新派官僚”的思想和组织都被否定,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国家主义也受到了深刻的批判。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革新派官僚”视为“历史罪人”。他们是那个时代日本社会复杂矛盾的产物,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尽管他们的路径最终走向了错误的方向。研究“革新派官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二战时期日本政治、经济、思想的运作机制,以及那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和动荡。他们的故事,是关于理想主义如何可能被误用,以及在国家转型时期,个人选择与历史洪流如何交织的复杂叙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句话总结版:是指1937年以后,日本国会里出现了一批愿意给军部当舔狗的官员。


具体解释版:随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本法西斯军部认为要想赢下战争,就必须凝聚日本国内一切力量,并将其投入到战争机器里面。

但是日本政界、财界对此非常不满,因为这等于是军人们完完全全骑到了自己脸上。熟悉日本历史的朋友估计知道,日本历史的政坛一直是帮派林立非常严重,外战外行内斗内行。虽然1936年的226事变里军部就已经跳脸输出了一波,明着告诉他们与自己作对就是死路一条,但此时的1937年仍然有不少政客和财阀非常厌恶军部阻碍自己赚钱的行为,毕竟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嘛。

不过这些政客与财阀也不是上下一条心,其中有不少人后来主动当了军部的舔狗,开始鼓吹起军部的“国家総動員法案”与“電力国家管理法案”,换而言之就是认可了军部对国家经济的控制。

军部大喜过望,表扬他们是大大滴良民,称之为“革新官僚”(かくしんかんりょう)。

随后军部把这些愿意与自己合作的官员全部召集在一起,单独成立了企划院,专门负责制定战争期间日本国内的统一经济政策。

这帮革新官僚里出名的人有很多,比如宫崎正义。当然宫崎正义或许各位并不熟悉,但是一说他的朋友石原莞尔,这下大家心里就都有数了。

没错,就是那个一手策划了918、提出要以战养战、用温水煮青蛙缓慢吞掉中国、最后在东京审判上百变狡辩被判无罪的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的很多政策就是他朋友宫崎正义帮着他制定的。

以前看到个段子,说那时候日本军部智商有80%是永田铁山的,10%是石原莞尔的,剩下10%是所有军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革新派官僚”:一场改写日本命运的激进尝试在日本近现代史的迷雾中,有一个群体虽然不是战场上的硝烟主力,却对那个动荡年代的日本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就是所谓的“革新派官僚”。这些人并非来自军队,也非垄断财阀的核心,而是活跃于政府部门,以改造日本社会、重塑国家体制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官.............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家整体水平:岛国之殇与地中海之战要衡量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家整体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关乎其经济、科技、工业、政治体制、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国民意识等方方面面。将日本岛置于地中海并与意大利进行比较,则更能凸显其地缘政治的独特性以及实力对比的细微之处。一.............
  • 回答
    理解您的需求,您想寻找一本关于日本二战历史的客观、详实,并且语言风格自然的中文书籍。要写得既客观详细,又避免AI痕迹,最好的方式是结合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人文关怀的温度。在日本二战历史的众多著作中,有一本书籍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以其 严谨的考证、多维度的视角以及引人入胜的叙述 而被广泛.............
  • 回答
    要说二战日本有没有在性能和可靠性上比肩ASH82FN的量产航空发动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ASH82FN作为苏联二战后期一款非常成功的发动机,以其强大的动力输出、良好的可靠性和相对简洁的设计而闻名,是苏联许多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心脏”。要找到一个完全对标的日本发动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
  • 回答
    战火纷飞下的日本:一场改变命运的社会与心理变迁二战的硝烟,如同笼罩在日本列岛上空的阴霾,一点点侵蚀着这个曾经沉浸在崛起之梦中的国度。从欣欣向荣到疲惫不堪,日本国内的景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经济的枯竭,更是社会结构、民众心态乃至生活日常的深刻重塑。最初的狂热与掩盖的忧虑:战争初期,日本民众.............
  • 回答
    要说清楚日本为何会选择偷袭珍珠港,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二战前那几年,那是一个世界格局风起云涌,各国野心膨胀的年代。日本,这个曾经闭关锁国的岛国,在明治维新后像打了鸡血一样崛起,梦想着称霸亚洲,甚至更远的西方世界。首先,咱们得从日本的战略野心说起。日本自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尝到了甜头,觉得武力是解决一切.............
  • 回答
    评价二战期间日本入侵澳大利亚的计划,我们得先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理解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以及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考量。这个计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日本一系列早期军事胜利和对盟军实力判断的基础上,但最终它在执行层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了纸面或初级规划阶段。计划的背景与目标.............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将其简单概括为“一战水平”是过于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日本在战前和战争期间为陆军现代化所做的努力,也低估了一些关键武器的性能。当然,日本陆军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与一些主要作战国相比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的性质和程度需要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军国主义的阴影并非仅笼罩在二战时期的德日两国,历史的长河中,它的身影也曾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以各种面貌展现其侵蚀人心的力量。在近代早期,奥斯曼帝国就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军事扩张倾向。虽然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但军事力量在其维持和扩展版图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苏丹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依仗.............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的财政状况,或者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战败,是一个复杂且日渐恶化的故事,它深刻地反映了国家在军事扩张和全球冲突中的挣扎。起初,日本的经济并非 estaba de mal en peor。在20世纪30年代初,尽管经历了全球经济大萧条,日本相对而言表现得更为稳健。国内的.............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是否有日本人为中国做过好事,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宏观的战争背景和整体的侵略行为,聚焦于个体和群体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具体行为。而且,我们得尽量用一种不那么“官方”或“教科书式”的语言来讲述,仿佛是在听一个老人回忆往事,带着一些个人化的色彩和情感。首先,我们.............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的战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其战略决策失误、经济与资源困境、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最终导致其崩溃的决定性打击。首先,战略上的根本性失误是导致日本走向失败的起点。 1941年偷袭珍珠港,虽然在短期内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为日本.............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空军确实没有大规模、有组织的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原因,而是涉及军事实力、战略考量、技术限制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绝境等多重因素的复杂组合。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空军的实力差距。 技术和装备的严重落后: 尽管中国在抗战前就努力建立空军,但与日本相比,中国空.............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确实有过使用自杀式攻击(特攻,Tokkō)来对抗盟军,特别是美军飞机的记录,但这种战术主要针对的是水面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等大型目标,而非单独的美军轰炸机编队。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的情况:1. 日本特攻战术的背景和主.............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人表现出的强大凝聚力,以及武士道精神对个体行为的深刻影响,确实是历史上一道引人注目的现象。而将这种现象与中国在同一时期的精神信仰状况进行比较,会牵扯出更为复杂和多维度的历史解读。日本的凝聚力与武士道精神的土壤要理解二战期间日本的凝聚力,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武士道精神”这一个标签上。这是一.............
  • 回答
    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的打击绝不仅仅是那两颗改变历史的原子弹。事实上,早在原子弹问世之前,日本就已在美国密集的战略轰炸、海上封锁和军事行动下焦头烂额。可以说,原子弹只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此之前,美国早已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让日本喘不过气的网。战略轰炸:从“火攻”到“无差别”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历史画卷中,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无疑是点燃太平洋战争导火索的关键一环。这一决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美国在长期的战略考量下,对日本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和侵略行为做出的强硬回应。要理解这一举措的背后逻辑,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局势、日本的资源依赖性以及美国的国家利益。日本的石油.............
  • 回答
    看待二战时期的日本民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一概而论。战争对任何国家、任何民众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日本也不例外。要理解他们,需要抛开简单的标签,深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去。一、 被裹挟的“帝国子民”:国民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了现.............
  • 回答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的构成确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除了大量的日本人,也包含了不少朝鲜半岛的居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日本的殖民政策。首先,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被强制或被迫参与侵华战争的朝鲜人和韩国人,并不是出于“自愿”为日本侵略者卖命,而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牺牲品。日本对朝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发人深省的假设,如果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最终被日本完全占领,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其深远程度甚至可能重塑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的世界。让我们尝试梳理一下,这会是一个怎样扭曲和悲惨的世界。一、亚洲的彻底改变:黑暗笼罩的东方首先,我们必须直面最直接的后果: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将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