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烦,动不动就抵制敌国货品,这种幼儿园行为。
你们砸碎的液晶电视,好多都是日韩零部件,你们穿的内裤,倒全百分之百中国出产,没见你们当街脱了烧掉啊,怕都是印奸吧?
几年前中国激烈的抵制日货,背景是什么?不可说不可说
印度这一轮也是一样,可以放开了分析。
如何看待有些印度人打砸中国商品?其实,应该考虑如何把中国产品变得不那么“中国化”。
因为这个问题,我自己看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牙膏牙刷肥皂洗头水全都是美国品牌,名字都还挺中国,海飞丝,高露洁,佳洁士,空调是三菱,其实都是在中国生产,渗透率相当高,也并非没有本地品牌竞争。
有时候,人们都忘记了每一种品牌最初的国家来源。四十多年前海飞丝就进入中国,使用这个品牌的人,如今都快退休了,谁不准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美国品牌。
所以呢,印度有些人打砸中国产品,固然可以笑话它们本国有些产品竞争力不够,但是中国产品也需要以此为契机,想想如何在生产出更有世界气质/世界品牌的产品。
民族品牌固然值得骄傲,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民族品牌并不一定要传递“民族的文化信息”,而仅仅是一种当代的商品。
这就跟当代艺术似的,它自有一套存在的逻辑,很难说,一定有“中国的当代艺术”,“印度的当代艺术”。商品也一样,归根到底,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很有可能仅仅因为它是适合市场价格和功能需要的商品性质,而不是背后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品牌。
如何看待印度有些人打砸中国商品,对全世界人民也是一种提问。现实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总是有人要打砸外国产品,但是最终发现,即便生活中可以减少外国商品,但是文化上呢?思想上呢?教科书内容上呢?世界就是由地球上的一切存在所组成,但凡有点雄心的国家和人民,谁也无法自外,谁也没真的打算自外。
都是以刺激为动力,把自己做强做大,并思考什么才算是做强做大。
谢邀。
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这姿态与我国热血青年当年抵制日货时如出一辙。
其实印度国内不少明白人都理性看待这事儿,和咱们当年一样,长期来看,不太影响现在日系车和Muji在华销售,印度一样,将中国各路手机捧上天,Tiktok被禁想办法翻墙用。
印度本身目前工业化程度之低,没有生产替代许多中国产品的能力。其对中国商品刚需不少,反倒中国对印度制造一点不依赖。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他都是废话,空话和吹牛。
抓马的阶段过去,该干嘛干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