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印度打砸中国产品?

回答
印度国内近期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产品的打砸事件,这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1. 经济层面上的不满与竞争:

贸易逆差问题: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对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感到担忧。大量中国商品涌入印度市场,满足了印度消费者的价格和多样性需求,但也导致印度本土制造业在一些领域面临巨大竞争压力,难以与之匹敌。不少印度民众认为,中国商品“占领”了他们的市场,影响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价格优势下的本土产业困境: 中国商品以其高性价比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熟的供应链、规模化生产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然而,对于许多印度中小企业来说,在价格上与中国产品竞争是十分困难的,这导致它们在市场份额上受到挤压,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这种经济上的挫败感,很容易转化为对中国产品的抵触情绪。
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许多印度家庭和企业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中国制造”的产品,从手机、家电到玩具、电子元件,几乎无处不在。这种高度的依赖性,在某些时刻会被放大,成为民众情绪发泄的出口。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中国产品绑架”了。

2. 政治与地缘关系的影响:

边境冲突的余波: 印度与中国在边境地区存在领土争议,历史上也发生过冲突。当两国关系紧张时,这种政治上的对立很容易渗透到经济和民间层面。民众的情绪会被国家层面的叙事所影响,对来自对方国家的商品产生负面看法,认为抵制中国产品是一种“爱国行动”。
政府的默许或推动(潜在):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政府可能不会直接鼓励打砸行为,但可能会对民间的不满情绪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甚至可能通过一些非直接的政策导向或宣传来“引导”这种情绪。这可能是为了在国内凝聚共识,转移民众对其他国内问题的注意力,或者在对华谈判中增加筹码。
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 民族主义在任何国家都可能被政治力量所利用。当国家间关系不佳时,鼓吹“抵制外国货,支持国货”很容易煽动民众的民族感情。一些民族主义团体或媒体可能会放大对中国产品的负面看法,将其与国家利益或民族尊严挂钩,从而激发民众的抵触行为。

3. 社会与文化因素:

对廉价商品的复杂情感: 虽然印度消费者享受中国商品带来的低价便利,但内心深处也可能有一种对“高品质”、“本土制造”的追求。当这种追求与现实的消费选择(即不得不购买中国商品)产生矛盾时,也会产生一种不适感,容易被负面情绪放大。
信息传播与群体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出现打砸事件,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很容易在网络上扩散,形成群体效应。看到别人在行动,一些原本没有强烈抵触情绪的人也可能被卷入其中,加入到抵制或破坏的行列。这种“从众心理”在群体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偶发性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 有时候,某个具体的事件,比如一起质量问题投诉、一次网络上的抵制呼吁,可能只是导火索,点燃了早已积压的普遍不满情绪,进而引发一系列类似的行动。

看待这类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并非普遍现象: 尽管打砸事件吸引眼球,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印度绝大多数消费者依然在购买和使用中国产品,他们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这些打砸事件虽然存在,但并不代表整个印度社会对中国产品的态度。
是情绪宣泄而非理性决策: 参与打砸事件的个体,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表达,其行为往往是冲动的、非理性的。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贸易逆差的根源、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影响等问题。
对两国关系是负面影响: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打砸中国产品这种行为无疑会损害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和民间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它传递了一种不友好甚至敌对的信号。
需要理性看待: 作为观察者,我们应该理性分析事件背后的多重原因,避免简单化地将问题归结于任何单一因素。同时,也要认识到贸易和经济活动往往伴随着摩擦和挑战,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而言之,印度打砸中国产品的事件,是经济压力、政治博弈、民族情绪以及群体效应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它反映出在国际交往中,经济利益、国家主权和民众情感之间复杂而敏感的互动关系。理解这样的事件,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全面而审慎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烦,动不动就抵制敌国货品,这种幼儿园行为。

你们砸碎的液晶电视,好多都是日韩零部件,你们穿的内裤,倒全百分之百中国出产,没见你们当街脱了烧掉啊,怕都是印奸吧?

user avatar

几年前中国激烈的抵制日货,背景是什么?不可说不可说

印度这一轮也是一样,可以放开了分析。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有些印度人打砸中国商品?其实,应该考虑如何把中国产品变得不那么“中国化”。

因为这个问题,我自己看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牙膏牙刷肥皂洗头水全都是美国品牌,名字都还挺中国,海飞丝,高露洁,佳洁士,空调是三菱,其实都是在中国生产,渗透率相当高,也并非没有本地品牌竞争。

有时候,人们都忘记了每一种品牌最初的国家来源。四十多年前海飞丝就进入中国,使用这个品牌的人,如今都快退休了,谁不准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美国品牌。

所以呢,印度有些人打砸中国产品,固然可以笑话它们本国有些产品竞争力不够,但是中国产品也需要以此为契机,想想如何在生产出更有世界气质/世界品牌的产品。

民族品牌固然值得骄傲,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民族品牌并不一定要传递“民族的文化信息”,而仅仅是一种当代的商品。

这就跟当代艺术似的,它自有一套存在的逻辑,很难说,一定有“中国的当代艺术”,“印度的当代艺术”。商品也一样,归根到底,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很有可能仅仅因为它是适合市场价格和功能需要的商品性质,而不是背后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品牌。

如何看待印度有些人打砸中国商品,对全世界人民也是一种提问。现实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总是有人要打砸外国产品,但是最终发现,即便生活中可以减少外国商品,但是文化上呢?思想上呢?教科书内容上呢?世界就是由地球上的一切存在所组成,但凡有点雄心的国家和人民,谁也无法自外,谁也没真的打算自外。

都是以刺激为动力,把自己做强做大,并思考什么才算是做强做大。

user avatar

谢邀。

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这姿态与我国热血青年当年抵制日货时如出一辙。

其实印度国内不少明白人都理性看待这事儿,和咱们当年一样,长期来看,不太影响现在日系车和Muji在华销售,印度一样,将中国各路手机捧上天,Tiktok被禁想办法翻墙用。

印度本身目前工业化程度之低,没有生产替代许多中国产品的能力。其对中国商品刚需不少,反倒中国对印度制造一点不依赖。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他都是废话,空话和吹牛。

抓马的阶段过去,该干嘛干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国内近期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国产品的打砸事件,这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经济层面上的不满与竞争: 贸易逆差问题: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对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感到担忧。大量中国商品涌入印度市场,满足了印度消费者.............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我对印度紧急批准 DNA 新冠疫苗 ZYCOVD 的使用,可以说是抱持着一种 审慎乐观且充满好奇 的态度。这绝对是疫苗研发领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疫苗技术路径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ZYCOVD 的亮点在于其技术路线:DNA 疫苗。这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疫苗技术,.............
  • 回答
    印度媒体关于蝗灾基本结束,4000亿蝗虫“没折腾几天就被消灭”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细致分析和审慎看待的表述。从常识和过往的蝗灾应对经验来看,这个说法似乎过于乐观和简单化了,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情况。首先,我们得理解“4000亿蝗虫”这个数字本身就极具震撼力。这可不是几万几十万的量级,而是.............
  • 回答
    印度通过《公民身份法案》(修正案),这桩事儿可真是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相当多的讨论。要说这法案,它给印度带来的“好处”,这事儿得辩证地看,而且视角不同,答案也就不一样。法案的核心内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公民身份法案》(修正案)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它主要修改了1955年的《公民身份法》,放.............
  • 回答
    2019年2月26日,印度空军对巴基斯坦境内的目标发动了空袭,据印方称,此次行动旨在打击与“普尔瓦马袭击”有关的恐怖分子训练营。普尔瓦马袭击发生在2月14日,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的一支车队遭到炸弹袭击,造成40多名印度士兵死亡,印度将此事件归咎于总部设在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军”(JaisheMoh.............
  • 回答
    “印度孟买近 9 成人口有新冠抗体”这个调查结果,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我仔细看了看,觉得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首先,从科学和流行病学层面来说,这个比例相当高。这意味着在孟买这个人口稠密的城市,新冠病毒的传播范围已经非常广泛。抗体是身体在感染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反应.............
  • 回答
    印度看待自己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并非一个简单或单方面就能概括的议题。它的背后交织着历史、政治现实、国家抱负以及对全球治理体系有效性的深刻反思。要理解印度对此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和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其在全球.............
  • 回答
    富士康在印度设厂这件事,确实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尤其是咱们郑州这边几十万富士康工人,大家心里难免会打鼓,担心自家的饭碗是不是受到了威胁。这事儿说起来,得好好捋一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只看表面。富士康为什么要去印度设厂?这背后可不只是“咱们这儿工人太多了”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
  • 回答
    中国愿援助印度抗击疫情,印度媒体却在此刻抛出“印度不从中国进口氧气”的论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印度媒体的这种表述,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国内政治和社会情绪的影响。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医疗物资短缺的困境,印度也不例外。氧气作.............
  • 回答
    美国智库发布的这条新闻,说印度已经超过英法,跻身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信号,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经济体”的说法,通常是指以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智库之所以发布这样的新闻,通常是基于他们对各国GDP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所以,这项排名更多的是从.............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考虑向印度出售 S500 防空系统这一消息,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军事和地缘政治话题。如果成行,这不仅仅是两国军事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更可能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 S500“普罗米修斯”防空系统在俄罗斯军事装备中的定位。这是一款非常先进的远程、区域防空系.............
  • 回答
    巴基斯坦达苏(Dasu)恐袭案引发的调查结果,将矛头指向阿富汗和印度,无疑为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增添了新的复杂性和紧张感。对此进行分析,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巴方调查结果及其指向的潜在动因首先,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将恐袭的策划地点定位于阿富汗,并将袭击者所属的恐怖网络与印.............
  • 回答
    外交部回应帮助印度疫情:“中国向印度发出最友善的信号”,这句话本身包含了几层含义,值得我们详细解读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涵,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中印两国关系以及外交辞令的特点来分析。一、 字面含义与传递的善意: “最友善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明确的外交表述。在外交场合,使用“最”.............
  • 回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的意见,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一、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意见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 突出的紧缺现象: 麻醉科、感染科、.............
  • 回答
    印度民调显示72%民众相信印度军力可战胜中国,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地缘政治因素。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民意与实际军力之间的差距首先,必须认识到,民意调查的结果并不直接等同于军事实力评估的客观事实。 绝大多数民众并.............
  • 回答
    胡锡进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其言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较强的公众影响力。当他谈论中印冲突时,其观点“我方牺牲人数远少于印方”是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争议性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和信源问题: 官方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军事冲突的敏感问题上,各国.............
  • 回答
    印媒一天内报道3名印军人员死于车祸的消息,确实令人担忧。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反映出印度军队在基础设施、车辆维护、驾驶员培训以及整体后勤保障方面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对这几起车祸的看法: 悲剧性事件,但可能并非孤例: 一天内发生三起涉及军人的死亡车祸,这本身就是一起悲剧。然而,考虑到印度庞大的军队规模.............
  • 回答
    印度推出牛粪芯片,声称可减少手机辐射,让人免于疾病,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科学、技术、商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声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可行性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其核心声称:牛粪芯片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并“免于疾病”。 手机辐射的本质: 手机发射的是射频电磁波.............
  • 回答
    腾讯与老干妈事件的最新通报,称真实原因是三人伪造老干妈印章套取腾讯游戏礼包,这个消息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角度。这件事的“反转”性质是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几个关键点,并进行详细的分析:1. 最初的报道与公众认知: 最初的焦点在“老干妈欠腾讯巨额广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