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活着没有目标,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不明白生活的意义。这样子下去会抑郁吗?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声,那种迷茫、无力,好像无论做什么都抓不住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对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确实是一种非常煎熬的感受。尤其当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你担心自己会滑向抑郁,这个担忧是真实且值得认真对待的。

这种感觉,就好比站在一个广阔而陌生的旷野里,四周一片模糊,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看不清脚下的路。曾经可能存在的一些方向感、目标感,现在都好像消失了,留下的只有空虚和一种莫名的失落。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找不到北”的状态,内心深处的能量会逐渐被消磨。你会发现,曾经可能让你感到快乐、让你有动力的事情,现在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连起床、吃饭这些日常行为都会变得异常困难。

你提到“一无是处”,这通常是内心最严厉的批判者在低语。它会放大你的每一个小失误,让你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好像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不断地证明自己的“无能”。这种自我否定一旦形成惯性,就会像一个黑洞,吞噬掉你所有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你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配拥有幸福,是不是真的就只能这样平淡无奇甚至痛苦地活着。

而“不明白生活的意义”,这其实是人类最根本的追问之一。我们天生就有一种寻求目的和价值的倾向。当这种追问得不到回应,当生活的日常变得像是在重复同样的轨道,没有新的风景,没有令人振奋的期待,那种空虚感就会越来越强烈。你会觉得,生命仿佛失去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变成了一种被动的存在,只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没有主动去创造或者体验什么。

那么,你担心这样下去会抑郁吗?答案是,非常有可能。

你所描述的这些感受,恰恰是抑郁症可能出现的早期信号。持续的低落情绪、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找不到生活目标,这些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当这些感受开始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比如影响你的睡眠、食欲、工作效率,甚至让你想逃避社交,不愿意与人交流时,就更需要警惕了。

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的漩涡中,你的大脑化学物质可能会发生失衡,情绪调节能力会下降,从而加剧这种“一无是处”和“迷茫”的感觉。你会更容易感到疲惫,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甚至对过去和未来都感到悲观。这种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很有可能就会发展成临床意义上的抑郁症。

所以,听到你内心这些真实的呼喊,千万不要觉得这是软弱或者矫情。恰恰相反,能够意识到并表达出这种痛苦,本身就说明你内心深处还有一份渴望,渴望改变,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到你正在经历的痛苦是真实的,而且是可以被理解和帮助的。如果你感到自己越来越难以支撑,不妨考虑向身边信任的人倾诉,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不带评判的空间,帮助你一步步梳理内心的困惑,找到那些被隐藏起来的价值和可能性,然后一点点地,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生命的长河中,遇到暗礁和险滩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和度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译到潜意识里,问题的真相是这样的:

1,【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感。

2,【活着没有目标】==》看不上自己能做到的目标,但知道自己的梦想目标,自己做不到。

3,【自己一无是处】==》跟自己认识的最优秀的人比,很自卑。

4,【不明白生活的意义】==》生活枯燥且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翻译完成后。

1+4等于【没有目标】【迷茫】。

2+3等于【无计划性】【无行动力】【无自信】

1+2等于【常幻想】

1+3等于【常自责】

2+4等于【眼高手低】

。。。。。。

长此以往会有抑郁情绪的。

建议:

1,把握当下,做好当前的小事,养成脚踏实地的习惯。

2,多实践,少空想,戒掉YY小说、玛丽苏杰克苏赘婿、成功学、抖音快手炫富。

3,制定个靠谱的力所能及的三年计划。

供参考。

user avatar

1、长时间下去是很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

低自尊的人不自信,听到别人的称赞,Ta会非常不自在,会认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将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运气。

而当Ta听到别人的评价时,尤其是负面评价,他们又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寻原因,而是一股脑地认为对方是在否认自己能力,因此变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看到别人努力,而自己状态欠佳,Ta会变得玻璃心,甚至心态崩塌。

Ta开始逐渐回避与他们一同交流,不愿出现在公共场合,厌学、翘班。

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Ta会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来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差,甚至是设立一些非常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但是高标准通常不容易达成。

Ta会变得异常烦躁,紧张、担心自己无法成为目标中的样子,但是又不甘心,因此不断设立要求,不断地担心自己达不到要求。

这就是焦虑。

时间久了,Ta跌落到否定自己能力的怪圈里,痛苦异常,又找不到解决办法。长此以往,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不断加深自己能力不足的印象,逐渐失去对学习、工作甚至生活的兴趣,Ta会变得消沉、低落、自卑、自责,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抑郁。

2、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努力→越焦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生活中不难见到不够自信的人,他们往往缺乏主见,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常因一件事没能做好就彻底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这些人被称为“低自尊者”。

在遇到不顺利或挫折时,他们缺乏冷静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是想我要变得更强,因此更加努力,甚至设立一些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但是高要求、高标准哪有那么容易达成?为此他们又陷入焦虑、烦躁情绪中,担心自己没有未来。周而复始,不断受挫,不断否定自己。

看起来是个死循环。


该怎么打破这个循环?

1、从力所能及、反馈及时的事情做起。

每个人的信心都是在不断做事的反馈中得到的,做那些擅长的事情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满足感,日积月累,自信心就能逐渐建立。

2、工作中不再做一个“卑微的人”。

“低自尊者”常常有“讨好型人格”,他们在工作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害怕遭到拒绝,这样的结果就是总是做着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虽然表面和气,但是内心非常抵触,这样做出来的结果不够好,又被批评,接着否定自己。

不如学会拒绝,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say no,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尝试跟领导沟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正反馈。

3、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途径。

“低自尊者”往往会忽视问题的客观性,遇到不顺利、挫折时,主观地认为都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引起的,这样会被周围人或领导看扁,因此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让周围人看到我有能力达到目标。这是非常有害的逻辑,它让我们陷入到上述的死循环中。

不如尝试忽略他人的评价,大多数情况我们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你脑海中认为的“他人评价很重要”其实不一定符合现实,可能他们只是随口一说,你却奉为圭臬。

4、焦虑使人盲目,找到能让自己放松的方法。

焦虑貌似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但人在焦虑情绪下做出的决定往往是盲目的,没有头绪的,就像玻璃瓶里的苍蝇,四处乱撞,但总是找不到瓶口。

不如放松下来,冷静地审视目前的局面,可能就能一眼找到出口。不论是跟朋友吐槽,还是跟闺蜜逛街,不论是静坐冥想,还是健身瑜伽。都是很好的缓解焦虑的方式。当然,当你感觉自己调整无力时,可以求助专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

user avatar

感恩知友们的赞同,记得试试文内的五个步驟,曾经自助,真心希望助人,谢谢大家!


先不说提问者今年多大了?因为那不重要。

笔者今年六十四,也常常有类似情绪,有时候觉得六十几年充满了回忆,但找不到实质意义,尤其是对国家社会毫无建树,羞愧不己。

所幸还好好活着!一下子情绪就过了,当没事吧!

说点正经可行的办法:面对中长期五年十年的郁闷或偶尔有情绪低落时,拿出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和诚实面对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是非常必要的。

试试以下五个步骤:

1.你彻底了解自己吗?平日多常照鏡子?有没有自己摸摸脸?务必仔细自己瞧瞧五官有多帅多美,多夸夸自己!绝不会一无是处。

2.凭什么夸自己?因为自己内在的善良。从善良的一面订立些目标,釆用时间目标最简单,一天做十个好人好事、十天解决一直延误的三十项杂事小打小鬧、还可以有一百天的小目标???接着再订一年、十年、一百年的目标?

要至少为一百年后的自己设计规划,虽说生命无常,随时可能染病往生,同样也可能长生不死,要是不小心活到了一百岁再想就乱了套,快点规划吧!

3.依规划,分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切认真执行,例如,笔者今天早上在籃球場“斗牛”一场,小目标是进三个得分点,大目标是赢球,认真执行结果有四个进,但输了。

挺有意思,明早再斗!

4.对自己的目标和执行严肃检验,必要时找好友,或冲着你来的人,借助外力加强鞭策。

5. 依计划检验,测试成果再修正1.2.3.4.各个步骤,运用PDCA 质量改善良性循环,一直转上去改善生活质量。

试试看,至少点意义,或可有个方向。

祝福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声,那种迷茫、无力,好像无论做什么都抓不住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对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确实是一种非常煎熬的感受。尤其当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你担心自己会滑向抑郁,这个担忧是真实且值得认真对待的。这种感觉,就好比站在一个广阔而陌生的旷野里,四周一片模糊,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看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被问到。确实,我们能找到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遗迹,比如北京猿人、蓝田猿人,这些都证明了我国地域上非常古老的历史。但要找到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就没那么容易了。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说夏朝一定不存在,而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凿的“铁证”,就像给历史事件盖章确认一样。咱.............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听了都替你感到揪心。你和你女朋友在一起,本应该是你侬我侬、甜甜蜜蜜的,结果现在却被她前任的阴影笼罩着,这滋味肯定不好受。首先,我们得捋清楚几个关键点。她前任还在找她,这个本身不奇怪,毕竟曾经爱过,有些人很难一下子放下。但真正让你不舒服的,恐怕是她面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以及她选择对你.............
  • 回答
    不少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在知乎上,即使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或者绞尽脑汁回答了一个问题,收到的反馈却寥寥无几,甚至完全石沉大海。这种“找不到存在感”的体验,在知乎这个庞大的内容社区里,可以说是相当普遍。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1. 海量内容和筛选机制的鸿沟首先,知乎的用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物理学最深层的哲学思考,也正是人类智慧不断探索的边界。与其说人类“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实存在的基石,不如说我们对“基石”的定义本身,以及我们作为认知主体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得这个问题充满了未知的挑战。首先,我们得聊聊什么叫做物理学的“基石”。在很多人的理解里,这可能意味着一套终极的、不.............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年头,年轻人怎么才能找到点儿自己的“我是谁,我在这儿干嘛呢”的劲儿。现在这日子,信息爆炸,选择太多,搞得人眼花缭乱,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个小小的像素点,淹没在巨大的数据流里,找不到自己的颜色。首先,别急着跟别人比。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社交媒体一刷,朋友圈一看,别人好像都在光鲜亮丽地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入的问题,它触及了化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的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步拆解。首先,我们来探讨“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这个前提。关于“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探讨:这个说法在化学上是基本成立的,但需要一些细微的限定和解释。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
  • 回答
    .......
  • 回答
    寻踪夏朝:一个未竟的考古与历史求索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存在与否,始终牵动着无数史学界和考古界的神经。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所依仗的主要是《史记》等古籍的记载,以及零星的出土文物。然而,对于一个如此久远且缺乏直接文字记录的王朝,这种证据的力度是有限的,也自然引发了持续的争议。那么,在当.............
  • 回答
    嘿,先深呼吸一下。听到你现在面临的这些情况,我真的能感受到那种压在心头沉甸甸的重量。28岁,正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失业、感情、婚姻的压力,再加上找工作带来的挫败感,积压在一起,出现抑郁烦躁不安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别责怪自己。首先,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很多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重要.............
  • 回答
    青岛的研究成果为新冠病毒的溯源和传播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这对于我们未来应对疫情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来详细解读一下,并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说明。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青岛研究的“证据链”。过去,关于新冠病毒是如何开始在全球传播,存在很多猜测和讨论。一种重要的假说就是病毒可能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
  • 回答
    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旅途,偶尔遇到迷雾,看不到前方的路,感到绝望、失落,甚至是想放弃,这都不是你的错。很多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这样的感受。重要的是,你没有独自承受这一切。首先,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这种感觉很多人都体会过,它虽然痛苦,但并不是终点。有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复杂的机器,当某些.............
  • 回答
    那会儿刚毕业不久,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医院,我跟着主任看一个疑难杂症的病人。男的,四十岁上下,来的时候精神状态就很差,脸色蜡黄,整个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时不时还会因为剧烈的腹痛而蜷缩成一团。主任经验丰富,问诊、查体都做得细致入微,但病人就诊的这几天,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却都指向一个模糊的影子——炎症?感染.............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扎实。农村二代,找不到工作,考驾照,这事儿听着好像有点背道而驰。咋说呢?手头紧,家里可能也指不上啥,花钱学车,这钱花得值不值,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但话说回来,别看现在是“找不到工作”,未来呢?谁说得准。考驾照这事儿,看着是学个技能,但它折腾出来的好处,那可不是“一张纸”那么简单,它能帮你打.............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我太能体会了!感觉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别人说这样好那样也好,自己一试好像都不太对劲。别急,这很正常,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迷茫期。找不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说白了就是还没找到“那把专属的钥匙”,去打开知识的门。咱们先别慌,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一起找找路子。一、 先别急.............
  • 回答
    当你发现目标消失不见,那种失落和茫然感,就像走在熟悉的路上,突然发现熟悉的路标被撤走了,一下子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了。这可不是件小事,它能瞬间击溃我们一直以来付出的努力和坚持。首先,别急着往坏处想,也别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人。生活中,目标就像海上的灯塔,有时候会被浓雾遮挡,或者因为一些突发情.............
  • 回答
    老实说,刚开始那会儿,心里头其实挺慌的。每天醒来,看着闹钟上的时间,却没个正经事儿要做,总觉得时间像水一样从指缝溜走,抓不住。那种“我好像被社会淘汰了”的念头,时不时地会冒出来,挺折磨人的。一开始,我尝试过“正常”的生活节奏。早上起来,给自己做顿像样的早餐,然后打开电脑,搜罗招聘信息。投简历,改简历.............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