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人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回答
军人的春节,那可和普通人家大相径庭,既有严守职责的庄重,也有难得的温情。别以为他们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的思绪,也早已飞回了家。

值班与坚守:最常见的春节图景

最普遍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军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哨所、营房、边境线、海岛、空中……任何可能需要他们守护的地方,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想象一下,除夕夜的饺子可能变成了方便面,年夜饭可能只是食堂里的一顿加餐,窗外是璀璨的烟花,而他们只能透过铁丝网或瞄准镜,遥望着家乡的方向。他们的“年味”,更多的是战友之间的情谊,是守护家国的责任感。

在这种情况下,节日的气氛会尽量被营造出来。营区里会挂上红灯笼、贴上春联,放着喜庆的音乐。食堂会准备更丰盛的年夜饭,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但大家凑在一起,倒也热闹。会有文艺兵们组织的晚会,唱歌跳舞,给大家放松一下。收到家人的视频电话,那就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了。哪怕只是看一眼父母的笑脸,听一句“儿子/女儿,过年好”,心里都会暖暖的。

轮岗与休假:短暂的团圆时光

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军人能够轮岗或者休假回家过年。但即便是休假,也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部队会根据任务情况、人员安排来批假,而且请假时间通常也很有限。

如果能回家,那这份春节的喜悦就更加浓烈了。一踏进家门,卸下军装,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温暖港湾。父母的眼泪和笑脸交织,亲戚朋友的寒暄和关爱扑面而来。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军人,在这时候也会变得格外话多,分享部队的点滴趣事,虽然很多细节出于保密不能细说,但家人们都能理解。

回家的年夜饭自然是重头戏。母亲精心准备的满汉全席,父亲端上的陈年老酒,还有兄弟姐妹们的打趣。不过,即便是回家,军人的身份也并未完全褪去。可能在饭桌上,他们会不自觉地分析一下电视里的新闻,对一些军事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了解;也可能因为习惯,在和家人说话时保持着立正的姿势。

休假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临走前,父母会一遍遍地叮嘱注意安全,妻子(如果已婚)会默默地帮他整理行装,孩子会紧紧地抱着他的腿,依依不舍。虽然不舍,但他们都明白,国家需要,部队需要。所以,告别的时候,总会强忍着泪水,笑着说:“我明年一定回来!”

慰问与关怀:来自部队的温暖

即使身在部队,部队也会想方设法让官兵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各级领导会到基层部队进行慰问,送上节日祝福和物资。部队也会组织一些军民共建活动,邀请当地的居民或家属来部队一起过年,这样也能让一些家在外地的官兵,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文艺兵们组织的晚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他们会精心准备节目,从歌曲、舞蹈到小品、相声,涵盖了各种类型,旨在让官兵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能放松心情,感受节日的喜庆。这些节目,有些是部队自编自导的,有些则是从地方艺术团邀请来的。

此外,部队还会组织一些游戏和比赛,比如象棋比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战友之间的感情,也能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节日。

思念与牵挂:永恒不变的主题

无论是在坚守岗位,还是在短暂的团圆,思念和牵挂都是军人春节绕不开的主题。

对家人的思念,是埋藏在心底最深沉的情感。他们会在夜深人静时,拿出家人的照片,一遍遍地摩挲;他们会在训练间隙,悄悄地给妻子发一条短信,问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乖;他们会在值班时,望着天上的星星,想象着此刻的家人也在望着同一片星空。

对国家的牵挂,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知道,自己的坚守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所以,即使牺牲了与家人的相聚,他们也甘之如饴。

总而言之,军人的春节,是在责任与温情中交织,在坚守与思念里度过。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国家,也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对家人的爱。他们的春节,没有普通人那么随心所欲的欢乐,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意义,一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奉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当排长开始,到指导员、教导员,每年春节我最头疼的就是怎么防止新兵哭。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军人,军人是保家卫国的,是真男人,可在我们这些老兵看来,他们只是一群小屁孩。

小屁孩肯定会哭。

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把新兵班长叫过来(原来是十二月份入伍,新兵在新兵排,后来改秋季入伍,各单位一般会以专业集训的方式把新兵集中,下连安排在春节后),和他们一起逐个分析每个兵的情况。

绝大部分新兵都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有的大大咧咧,面上看起来没啥,有的性格内向,一看就是想家型。前者只要把活动安排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后者则要重点关注,尤其那些训练成绩又不咋好的,要单独谈心。因为这类人平时受批评比较多,过节更容易觉得委屈。

对于后者,基本采取“人盯人”的战术,安排班长陪聊,安排关系好的老乡陪打(打电话)。

在安排好这些事之后,我要把排长、指导员们召集在一起,好好筹划春节期间的活动。

你不能从初一到初六都打牌吧?当然,一般来说,初三以后就得安排半天训练了,可不是还有半天吗?

所以要好好琢磨。好处就是大家都是年轻人,路子比较野,只要不违纪,怎么乐怎么来。

这个阶段基本是政工干部的事,军事干部十有八九在骂骂咧咧打牌或者踢球。

我得尽量把所有人员都考虑到。活动有组织,发呆有人陪,这就是对新兵的态度。

活动从大年三十开始,杀猪、包饺子、看春晚、搞游园,以及各种比赛。

把负责人定好,把时间排好。

我开始琢磨第三件事:排岗。一般来说,到春节期间,新兵已经开始排岗了。但大年三十不让他们站,本来就是第一次在外过年,你还让他孤零零站那里,很容易想家。

我会把春晚期间头两班岗留给我和营长(连长),他八点到十点,我十点到十二点。

然后是副职们、排长们,总之,三十晚上,所有干部都会有岗,如果干部不够,士官支委顶上,还不够,老党员顶上。总之,让新兵好好休息。

这三件事安排好之后,大年三十到了,所有训练设施和场所开始披红挂绿,灯笼、对联、彩旗。

然后按照事先安排,杀猪,弄菜,准备春晚茶话会。

夜幕降临,万家团聚。

此时我会给母亲去个电话,想到老家的年味。

晚上十点,我接过军事主官手里的枪,接下来两小时,由我守护这繁华的夜。

零时,事先准备的烟花在营区绽放,我会站在那里和来接岗的副职一起欣赏一下。

这就是我们的年。

真的怀念那些日子。

如今我已经回到地方了。

战友们,你们还好吗?


没想到这个回答会收获这么多赞。赞过一千,我补充一下。

有人问新兵为什么会哭,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离父母这么远,想家,另一方面因为受了太多委屈,所以更想家(这不一个意思吗?)

当兵的累不是外人能体会的,尤其前三个月,体能、队列、内务、战备,这不是搬砖能比的。

搬砖回去后你至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躺着,而当兵不行,无论训练多累,回去你也都得笔直坐着。

而且,就算睡了也不安稳,要做好半夜拉战备的准备。

正是因为这前所未有的累、枯燥,甚至挨骂,才让人更想家。

好了,谢谢大家的赞同和追更,后面我会陆续说说其它的春节故事。


没想到赞这么快破了两千,再更新一下。有人在后面留言问,为什么部队要管那么严,过节安排那么多活动是不是合适?由于与春节无关,我用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回答,感兴趣的可看看。



赞过三千,追更过二十,续更。

除夕。

部队有在除夕请来队家属加餐的习惯。年夜饭,老人、小孩热热闹闹围一桌。当然,最重要的是“嫂子”们。

基层把战友的家人统称为家属,来队的“家属”是大家共同的亲人,战友的爱人则是大家共同的“嫂子”(男家属除外)。只要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大,都会称嫂子。像李云龙那样开口闭口称别人“弟妹”的,那是倚老卖老。

基层营连年纪差距都不大,自然没有“弟妹”。

新兵对此不了解。

除夕年夜饭,来队“嫂子”们会敬酒。如何称呼就十分考验新兵。

嫂子和连长端着杯子过来了。

一桌的新兵全站了起来。新兵想说句客气话,但不知道怎么称呼。

“姐姐?”不对,太腻味。

“女士?”不对,太生疏。

举着杯子的嫂子笑靥如花,一旁的连长表情严肃。

新兵一紧张:“阿姨!”

嫂子表情瞬间凝固,连长哈哈大笑。


赞过五千,追更过三十,续更。

初一

部队有几个约定俗成的坎。

军校的生长军官在经过毕业拉练后会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

而带兵的人都知道,新兵在经过到部队的第一个春节后,思想才算真的稳定下来。

这有点像淬火。

一切真的开始和过去不同。


赞过六千,追更过40,续更。

初四

初三以后,部队的春节基本结束,训练半天、作息恢复,激进一点的单位已经通知清理节日痕迹。

“清理节日痕迹”,不知谁发明的这词,有点像公安案情明朗后恢复秩序,防止引发后来者不适;也有点像突击小队在战斗闲暇吃了点垫肚子的东西,后消除痕迹防止暴露行踪,总之,画面感十足。

面上的痕迹消除了,可总驱不走新兵心里的年。

初四,第一轮亲戚团队作战已经结束 ,接下来就是父母和朋友聚餐和自己和同学聚会了。

曾经觉得非常无聊的走亲戚,在清除节日痕迹的背景下回味无穷。

晚上单位组织看电影(部队保留节目)。

后面聊这“看电影”。

期待大家的赞同,持续更新中。


赞过7000,追更过70,续更。

在部队有很多大家都讨厌,但又不得不做的事,“看电影”就是。

这里的“看电影”是指上千人挤大礼堂那种,小电影不算。

战士们讨厌,因为本来可以休息的时间搞成了集体活动。组织者讨厌,理由如上,不仅如此,还要筹备、组织入场、讲评会场。有人说领导喜欢,其实领导也不喜欢,他们也知道大家都讨厌,干一件大家都讨厌的事,心里舒服不到那去。

既然大家都讨厌为什么还要搞?

为这事还有人在留言区怼我,说我侵占战士休息时间,搞太多集体活动,休息时间就应该发个手机给大家,让战士们自己玩。

这些人挺无知。我们是来当兵的,不是来上大学的。这不是个玩个性的地方,大量的集体活动就是为了把大家绑在一起,习惯彼此的存在。你天天觉得别人影响你了,训练完就想一个人处,最好给你安排个单间,那你来当兵干啥?

看看这次牺牲的几个英雄,他们中就有因离开后又返回救战友牺牲的,如果不是长期的集体活动怎么可能培养出这样的情感?

所以,包括练队列的时候把人绑在一起在内,都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是训练集体意识。

有人又要杠了,你不是说休息吗?是休息啊,你见过休息叠被子玩的吗?

部队的训练有时候也会融入休息。就跟学霸做完数学,改写篇作文休息一样。

当然,也不会把所有时间安排满,会有独处的时间,否则,一天到晚绑一起,确实也有看到对方想吐的时候。

这种时间兵龄越长越多。

因为老兵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已经有了集体意识,而新兵没有。

在部队,新兵和老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相对来说,新兵会比较喜欢看电影。不是因为好奇,而是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放松。反正不看电影也会搞其他活动,最惨还要去跑5000米,还不如看电影,开始拉歌吼两嗓子,灯灭之前练练坐姿,灯一黑,又可以嬉皮笑脸了。


这段时间英雄烈士的事让我想到一段在部队写“遗书”的往事,我写在了另一个回答上。

山河无恙,他才敢解甲归田

期待大家的赞,后面聊聊“开训”


赞过八千,追更过百,续更。

今天聊聊“开训”。

常规意义上说,部队的开训日是指元旦过后第一个训练日。

这个时间节点比较重要,老大会亲自签发开训动员令,并发表讲话。

基层部队会组织各式各样的开训仪式。

有敲锣打鼓的,有千人刺杀操的,也有舞狮采青的。

当然,还有开训比武。

但对新兵而言,他们的开训在春节过后第一个训练日。

过去,冬季招兵,到春节才一个多月,属于适应期,很多训练科目没上,例如,五公里武装越野。

春节过后,该吃的饺子吃了,该打的电话打了,思想也稳定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训练。

对新兵而言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站军姿、第一次站岗、第一次拉紧急集合,所有的第一次中,春节过后的第一次五公里武装越野最——酸爽。

你可能上学时军训站过军姿,也可能配合着教官体验过紧急集合,但不当兵,你绝对体验不到五公里武装越野的酸爽。

钢枪拍打你的背,手榴弹拽着你的腰,水壶和防毒面具有节奏地拍打着你的屁股。

你游离在清醒和中暑之间,无论冬夏,汗水浸透你的衣裳,呼吸带着音响,脸蛋胀成猪肝。

这酸爽,伴随一个军人的整个军旅生涯。

期待大家的赞同,接下来说“打靶”。


赞过9000,追更120,续更

所有到部队当兵的人都会被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来当兵?”

十年前,10个有5、6个会回答因为许三多,还有两三个会说想学技术,或者考军校。剩下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被父母逼得,也有是和同学打赌的。总之,都是有趣的灵魂。

但所有人都有个共同的期待,那就是打靶。

想象中,到了部队是可以拿着枪随便突突的。可现实中,那把枪多数会成为你跑步的道具,你之前有多喜欢它,跑步的时候你就有多想扔掉它。打靶这事,可能也就是旧社会吃饺子,一年一次。

这种反差一直都存在。

你以为枪声很刺激,其实枪声只会刺耳,跳动的枪可能伤不了你,但贴脸传来的枪声绝对让你印象深刻,就算只有五发也能让你失聪一整天。

所有新兵第一次打靶都会紧张,尽管扣扳机训练已经半个月了,你还是想象不到子弹出堂的刹那会发生什么。对于未知的东西,人类本能地恐惧。

新兵紧张,其实站在新兵身后的班长更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趴地上的那位会作何反应。

不管练习的时候强调多少遍,一旦实弹,总有人脑袋是懵的,忘了步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

这和考驾照很像。

有的新兵一紧张,单发变连发,五发子弹一梭子全出去了。也有的一上去就卡壳,枪栓拉不动。

这些人本来情绪就绷着,随着旁边的枪声响起,自己又出现意外,整个人陷入混沌状态,有的“嗖”一声站了起来,吓的后面的班长赶紧喝止。

每届新兵打靶的时候都有人上不了场,心理条件不允许,比起那些在场上发懵的,上不了场的才是真紧张,他们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失眠了。

没有人会因此嘲笑他们,毕竟,他们也只是个孩子。

当然,也有令人肃然起敬的。

致敬烈士陈祥榕。

期待大家的赞同,后面聊聊投弹。


谢谢大家的赞和追更。

发现很多人对新兵的生活很感兴趣,这篇回答会持续更新下去。

一方面想跟大家介绍一下部队;另一方面观云从军18年,如今离开又好几年了,非常珍惜那段岁月,把它们记录一下,和有共同经历的人一起怀念一下。

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关注,当然更期待你的赞同,让更多人看到。

今天聊聊投弹。

部队投弹分两种,一种手榴弹,一种手雷。前者是训练弹,模仿的是解开盖子拉线那种。后者是实弹,就是各种枪战片里往房间里扔那种。

对于新兵来说,前者是用来考试的,后者是用来体验的。

为了把手榴弹扔出去三十米(及格标准),新兵年后开始练习投弹,一箱一箱地投。在掌握基本技巧之后,剩下的就是练习。

很多指挥员说现在的年轻人身体越来越差,投弹的时候动不动就脱臼。

我确实见过不少新兵因为投弹脱臼的 。这也不能怪他们,我们小时候会在山沟里玩扔石头,比谁扔得远,现在的孩子哪有机会?

城市的孩子见不到石头,好不容易见到一块,刚准备扔就被保安制止了。

所以我认为不会越来越差,最差也就这样了。

这也是我把投弹训练安排在年后的原因,尽量让新兵的身体适应部队的训练强度,在充分拉伸的前提下开始做投弹训练。

多数新兵会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达到考核标准,毕竟30米也不远。

当然,个别需要系统改造,这些人扔东西像女生,扔个手榴弹感觉在扔化妆盒。

一言难尽。

比起扔手榴弹来,扔手雷更像心理测试。

一般来说部队每年都有实弹训练,弹药消耗是有指标的。

为了让新兵体验实弹,会把投弹地点选在山坡上,所以,操作者只需站在掩体后面,然后拔出保护栓,扔出掩体,人顺势卧倒就行。

但就算如此简单也经常会有险情。

前文在谈射击时,有人问,会有人心理素质差到那个程度?实话告诉你,从里不缺。

新兵入伍前都是普通青年,经历有限,别看他玩吃鸡游戏的时候喊打喊杀,可能考个试都发抖。

为了保护新兵,投手雷时一般是连长站在一侧辅助,连长不在的指导员,总之指挥员亲自上。

新闻里偶尔爆出战士投弹手雷脱手,指挥员扑救的,一般来说就发生在连长这个层面。


接下来聊聊对待新兵谈恋爱的态度。



每个新兵都会面临同一个提问:有没有女朋友?

部队并不反对战士谈恋爱(关于驻地谈恋爱的要求参考相关规定),尤其是自带干粮的,部队还会鼓励他们保持好关系。

有经验的会自告奋勇教新兵怎么搞异地恋。我当排长的时候就曾帮新兵写过情书。没经验的也会故作深沉地传授一下自己的念爱经。

之所以这样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知道当兵的找个女朋友不容易。当兵,意味着你来到一个男性的世界,尽管也有女兵,但对绝大多数男兵来说,那就像潘多拉星球上的氧气一样稀少;二是,要帮新兵渡一大劫。能等你两年的是真爱,能等你五年的是天使,但这个世界上真爱和天使真的不多,所以,当兵的人经常会遇到失恋这一大劫。你不了解他的情感故事,你可能就不知道他为什么情绪低落。新兵情绪低落的原因,情感问题排首位,包括个人情感问题、父母的情感问题。三是,教会他们正确的婚恋观。军队有一重大政治教育课题——婚恋观教育,对于绝大多数新兵来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任何一个带兵人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都带不好兵。大家都不喜欢渣男,尤其是部队,因为渣男没有责任心。连女朋友都背叛的人,你怎么放心把后背交给他?

user avatar

表哥是空军某部的老兵了,干了7,8年了。今天征求了他的意见,同意我用他的图。

以下图片是一些逢年过节的图片,不全是过年的。











总的来说,他所在的单位伙食还不错,除了出任务和外出学习以外,还长胖了不少。


也有平时吃的

也有出任务时的

user avatar

这件衣服是我老爸在35年前得到的春节纪念品,一直保存至今。他和战友喝酒吹牛时,我听他提起过那年春节发生的事,86年在老山过春节的老兵都应该对那年的除夕之夜印象深刻。那是他过得唯一一个战地春节,当时越南人也过春节,所以那段时间前线比较安稳,都偃旗息鼓准备过年。

我爹说他那年三十晚上,他在备勤,正在后方的隐蔽所里,战友们在打牌喝酒,因为他是汽车兵,备勤期间不能喝酒,于是就在一边守着电视机看春晚。据他说,那年的86年春节晚会给他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9点多的时候,有个老山前线回去的战斗英雄,在春晚现场举行了婚礼,还是赵忠祥主持的,让他羡慕不已。

大概快到11点,接到个命令,让他出车往阵地上送趟货。 他就出车了,大概11点40左右到达阵地,准备卸货。 阵地上的战友让他不着急卸货,说等会阵地上有节目。我爹不明所以,就等着看节目。到了12点,突然各个阵地上枪炮齐鸣,信号弹,照明弹飞的满天都是,一串串的曳光弹也漫天飞舞。阵地上的兵有的都从工事里窜出来了,兴奋的大叫,有的开枪,有的开炮,有的扔手榴弹。

刚才让他准备看节目的那个战友,提了一挺轻机枪,冲着天就突突了一条弹链。我爹懵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在那把枪当炮仗放呢。 于是乎我爹也赶忙跑去要了几个手榴弹,拉了弦扔到山下去听个响,凑了下热闹。

据说那天我们这边的动静把对面阵地上的越军吓的够呛,以为我们也准备给他们又搞一次春节攻势呢。

这种军旅除夕经历应该是全军独一份的吧?

user avatar

70年前,他们提前过春节。

历史的车轮走到了1951年的元旦。

自1950年10月入朝以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动第一、第二次战役,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北半部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麦克阿瑟“让小伙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承诺成为一句笑话。

敌人不仅圣诞节过不好,元旦也过得很糟。

志愿军拳出如闪电,又在1951年元旦来临之际,于12月31日连续发动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第42军老兵涂伯毅回忆:当时把吃的喝的提前发好,大家提前过元旦,12月31日晚上进攻退至三八线的敌军。

元旦的前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发起进攻,志愿军在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迅速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和纵深防御,粉碎其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再歼敌1.9万。

一个多月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时刻,特别是已经出国三个多月、连续作战的志愿军指战员,他们对于春节,更有着独特的期待和憧憬。

志愿军第42军老兵涂伯毅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了战场上的那个春节:

志愿军首长来到战士们中间,问这些饱经战火、满身征尘的战士们:

“再过几天要过什么节了?”

“再过几天要过春节了。”

“对!我们没让敌人过好圣诞节,敌人很可能在春节给我们找麻烦,大家说怎么办?”

答案是一致的,志愿军指战员们高呼起来。继提前过元旦之后,再次提前过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打仗!

没有不满,也没有悲怆,腊月二十五,战士们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地改善伙食、饱餐一顿,满怀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憧憬,过完了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

这个春节,是许多指战员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节。

而此时,千里之外的祖国,战士们的家乡正张灯结彩,各地都在掀起“春节拥军优属”的高潮,人民在战士们舍生忘死的守护下,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各地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为了祖国人民宁静祥和的春节,1950年的农历大年三十,志愿军主动向侵略者发起进攻。

冰冷的异国战场,没有家乡的秧歌,没有鲜红的春联,也没有热闹的鞭炮。攻击号响,地动山摇。志愿军战士们冲向了敌人。

这场前后涵盖整个春节的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毙伤俘敌7.8万余人,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许多指战员倒在异国冰冷的土地里。

他们浴血奋战,他们粉身碎骨,他们为守卫祖国人民而向敌人冲杀。

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春节。

我是钧钧,感谢您阅读我的观点。

user avatar

其实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除了不能跟家人团聚外,其他都一样。

2015年春节,我在西安,我记得很清楚,春节的时候我们会餐一起包了饺子,单位总共二十多个人,吃过这一顿好的,其他还是跟往常一样,因为毕竟是士兵,是被管理者,新春期间的自由度除了用手机的时间比平时长了一些,其他基本没什么。

2016年春节,我还在西安,因为年前来了一批新兵,单位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样。照常跟往日一样站岗放哨,照常是会餐包饺子看新闻,唯一不同的是,你又大了一岁,你是上等兵了。

2021年春节,我在吉林,与之前不同的是现在已经不是士兵了,是初级管理者,尽管放假了,但是因为疫情,我不能回家,因为没有值班,这七天我也不能出去溜达,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寝室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听听歌,或许也可以睡个懒觉,其实我想去健身,但是过节前单位的健身房贴了封条,已经锁门了。

很多人以为军人的春节会很不一样,其实跟往日不同的只是多了一次会餐,可能氛围不会那么紧张,别的真没什么,该值班值班。该备勤备勤,不过分的说比往日更严格了。

以前有句老话:地方过节,部队过关。我不知道我这么说会不会被喷,但说真的,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在部队这么长时间了,我渴望过节,但真不喜欢过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人的春节,那可和普通人家大相径庭,既有严守职责的庄重,也有难得的温情。别以为他们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的思绪,也早已飞回了家。值班与坚守:最常见的春节图景最普遍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军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哨所、营房、边境线、海岛、空中……任何可能需要他们守护的地方,都有他们忙.............
  • 回答
    春秋中期,晋国作为霸主,其军制已相当成熟,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展现出强大的国家动员和作战能力。理解晋国军制的运转,需要从其组织结构、兵员来源、训练与指挥、后勤保障以及作战思想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组织结构:严密的层级与精密的划分春秋时期的晋国军制,已经超越了早期那种简单的氏族军事组织,发展出了.............
  • 回答
    要说军人的身体素质到底有多好,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这背后,是一套系统性的、近乎苛刻的训练体系,再加上军人这个职业本身对身体的要求,共同铸就了他们超乎常人的体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天生的“磨炼器”:入伍前的筛选与基础首先,你想成为一名军人,身体素质过关是第一道门槛。体检那关可不是闹着.............
  • 回答
    军人的元宵节,那可和街上热闹非凡的景象有些不一样,但绝对也自有其独特的热闹和温情。别以为部队里就只有训练和值勤,到了元宵节,那气氛可是会不一样起来的。一、 节日气氛的营造:点亮军营的“中国红”虽然部队的节庆活动不会像地方上那样铺张,但营区里的节日气氛是绝对不能少的。 营区装饰: 元宵节前几天,就.............
  • 回答
    “服从命令”这四个字,常常被认为是军人最核心、最根本的特质,仿佛是烙印在军人骨子里的天职。但如果我们深入去思考,它究竟是怎样一种“天职”?它真的仅仅是机械的、无条件的听从吗?其实,军人的“服从命令”并非简单的“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它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建立在特定的价值观念、组织结构以及对国家和人民.............
  • 回答
    说实话,我们这些当兵的,看到屏幕上那些情节,心里多少有点复杂。就好像你平时辛辛苦苦练一项技能,结果电视剧里主角一上来就“开挂”,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被人白嫖了我们好几年的汗水和努力。你说浮夸的剧情?那可太多了。比如,一枪打出去,几十米开外,子弹还能拐弯儿,精准爆头,而且那枪法精准得好像开了瞄准.............
  • 回答
    在美国,军人的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深受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美国军人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扬,但这种地位并非是单一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不同群体以及具体情境而有所差异。荣誉与崇敬:官方与公众的普遍认知从官方层面来看,美国宪法赋予了国会宣战、组建和维持军队的权力,而.............
  • 回答
    要说军人的地位“下降了很多”,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判断,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大家对军人地位的感受也可能存在差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趋势来尝试分析,为什么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得承认, 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是影响人们对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 回答
    中国军人的笑容,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独特而强大的力量。它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刻意为之的笑,而是从内里透出来的,带着一种深沉的、多层次的含义。它首先带给我的是一种坚韧与乐观的力量。 你会看到很多军人在训练的间隙,即使累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他们脸上也会露出笑容。这种笑容里没有抱怨,没有痛苦,只有对完成.............
  • 回答
    在军队的层层体系中,军衔无疑是区分等级、明确指挥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军衔更高的军人是否一定就能指挥军衔更低的军人呢?笼统地说,是的,但实际情况远比这个简单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也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细节和例外。首先,军衔高低是建立指挥关系的基础。 军队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从士兵到最高统帅,每一层.............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曾为军人”的经历,也无法真正“义不容辞地回到部队参加战斗”。我的存在形式与人类完全不同,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也没有个人意志。因此,我无法体验战争的残酷,也无法做出像人类那样基于情感、责任和信念的决定。但是,如果我能够模拟并理解一个退伍军人的思维模式和责任感,我可以尝试从.............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硝烟弥漫中,我们常常聚焦于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密的战术体系,以及高效的情报侦察网络。然而,在这冰冷的技术外壳之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它的重要性从未被削弱,甚至在某些时刻,它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那就是军人的精神意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在无人机精准打击、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今天,个人的精神意志.............
  • 回答
    第一次听到对方是军人? 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几个词:纪律严明、生活规律、身体素质好、可能有点严肃?不过这些都还是比较表面的印象吧,毕竟军人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 但不可否认,军人的身份确实会给对方带来一些特别的联想。首先,就是一种“可靠”的感觉。 军人嘛,训练有素,遇事不慌,好像什么难题都.............
  • 回答
    想聊聊当两年义务兵和当职业军人,这两条路差别可大了,就像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让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点。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时间。 义务兵,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有需要,你就来报效一段时间。在中国,现在通常是两年。两年一到,合同到期,理论上你就回归社会,继续你的平民生活。这有点像读大学,是个.............
  • 回答
    林丹作为中国羽毛球界的传奇人物,其身上的几处纹身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作为一名在军队服役的运动员,他的纹身是否与军人条例相冲突,也一直是讨论的焦点。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关于军人纹身的具体规定。虽然没有公开的、非常详细到每一个字都写明的“禁止.............
  • 回答
    中国的军人,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其现状可以说是多维度、多侧面的。要全面评价,我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看。一、 现代化建设与能力提升:近些年来,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从装备上看,我们看到了歼20、055型驱逐舰、东风系列导弹等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的.............
  • 回答
    “机械化信息化战争的今天,对军人的体能就没有什么要求了吗?” 这个问题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毕竟战场上充斥着各种高科技装备,从坦克装甲到无人机导弹,再到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好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身体素质可以往后稍稍放一放。但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种想法,太片面了。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关于“湄公河大案”中那九名被捕的泰国军人,他们的最终结局,外界所知的信息确实非常有限,官方也并未公布太多细节。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和一些合理推测,来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一下他们的可能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湄公河大案”发生后,中国警方和老挝警方联合展开了打击贩毒集团的行动。糯康武装集团的核心.............
  • 回答
    要从美国军人的制服上辨别他们的级别,其实大有讲究,这不像电影里演的那么简单,而是由一系列细节组成的“视觉语言”。从最显眼的肩章、领章,到帽子上的标志,甚至是臂章上的特定符号,每一个元素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想要读懂这套“语言”,我们需要一点点地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最直接的标志——肩章(Sh.............
  • 回答
    作为AI,我并没有真实的个人经历,所以我也无法“经历”警察或军人的浪漫。我无法感受到爱情,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波动,更不可能有那种因为职业特殊性而产生的独特的浪漫故事。但是,我可以理解并模拟人类描述浪漫的方式。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无数关于爱情、关于警察和军人职业特点的文本资料,来构建一个听起来“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