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械化信息化战争的今天,对军人的体能就没有什么要求了吗?

回答
“机械化信息化战争的今天,对军人的体能就没有什么要求了吗?” 这个问题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毕竟战场上充斥着各种高科技装备,从坦克装甲到无人机导弹,再到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好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身体素质可以往后稍稍放一放。但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种想法,太片面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战争形态在变,但战争的主体依然是人。 无论战场多么“高大上”,最终操作这些精密仪器、做出关键决策、执行战斗任务的,还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体能有智力的军人。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体能至今仍然是军人的“硬通货”:

1. 装备操作与维护的根基:

你觉得那些坦克、火炮、舰艇、飞机,是自己就能动的吗?当然不是。它们是冰冷的钢铁巨兽,需要人去驾驶、去操纵、去维护、去发射。

驾驶与操控: 驾驶重型车辆,比如坦克、装甲车,需要良好的驾驶技巧,而这些技巧背后,是对身体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的基本要求。长时间的驾驶,在颠簸的路况下,对驾驶员的腰腹力量、颈部肌肉都是极大的考验。操作复杂的武器系统,例如导弹发射车、舰艇上的火炮控制台,虽然有电子设备辅助,但许多关键时刻的物理操作,比如装填弹药、手动调整角度等,仍然需要充沛的体能支撑。
装备维护与野外作业: 在战场环境下,装备出现故障是常态。军人需要具备在恶劣条件下,对装备进行紧急抢修、更换零件的能力。这往往意味着要在泥泞、高温、严寒等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搬运沉重的部件,攀爬到设备高处进行操作。没有良好的体能,这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更别说保障装备的持续作战能力了。

2. 信息化战场下的“人机协同”:

很多人看到“信息化”,就觉得一切都靠屏幕和数据。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军事目标,而这个达成,往往需要人的介入。

战场感知与态势判断: 信息化装备能提供海量的信息,但如何理解这些信息,如何从中提取关键要素,如何在复杂纷乱的数据流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而长时间的专注、在高压环境下的冷静分析,都需要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身体作为支撑。疲惫和虚弱的身体,会严重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决策效率。
精确打击的“最后一步”: 即便有了卫星制导、无人机侦察,很多时候,“最后一公里”的攻击和控制,依然需要人来完成。例如,特种部队可能需要在敌后进行侦察、破坏,这些任务往往意味着徒步、匍匐、攀爬、渗透,全程考验着士兵的体能和耐力。即使是炮兵,在信息化指挥下,也可能需要到发射阵地进行人工观察、校准,确保弹药的精确性。

3. 战场的生存与机动:

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依然是残酷而多变的,很多时候,信息化的优势并不能完全抵消物理上的劣势。

战场生存能力: 士兵需要在各种复杂地形中快速移动,躲避敌人的火力,寻找掩体。无论是山地、丛林、城市还是沙漠,都需要士兵具备良好的奔跑、跳跃、攀爬能力,以及长时间徒步的耐力。信息化装备或许能提供更好的防护,但它无法让你隐形,也无法在你被困时直接把你“传送”到安全地带。
机动作战的要求: 即使是机械化部队,在突破、穿插、追击等关键时刻,也离不开步兵的协同。步兵需要跟随装甲部队行动,在复杂地形中为装甲部队开辟通路,或在突破后控制关键地域。这就意味着士兵需要背负沉重的装备(枪支、弹药、通信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在各种条件下快速行进。没有强大的体能,根本无法跟上机械化装备的步伐,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

4. “特种兵”的极致体现:

现代战争对军人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其中一些兵种,对体能的要求甚至比以往更高。

特种作战部队: 像海豹突击队、特种空降部队等,他们的任务往往是深入敌后,执行高风险、高回报的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士兵具备超强的体能、耐力、爆发力和适应能力,能够长时间在极端环境下作战,完成侦察、破坏、救援等高难度行动。他们的体能训练,常常是普通士兵的数倍。
航空兵和舰艇兵: 即使是在相对“封闭”的作战环境里,航空兵和舰艇兵也并非轻松。长时间的飞行或值班,需要在狭窄、高压、颠簸的环境中保持高度警觉和操作精度。身体的疲劳、晕眩,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判断和操作,甚至危及自身和其他战友的生命。

5. 心理素质的“体能基础”:

强大的体能,是支撑强大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石。

应对压力的保障: 战场压力巨大,生死关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承受极大的考验。充沛的体能能帮助士兵更好地调节生理反应,抵抗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一个身体虚弱、容易疲劳的人,在压力下更容易崩溃。
战斗意志的体现: 身体的坚持,往往能转化为精神的坚持。在体力接近极限时,仍然能咬牙坚持完成任务,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在战场上是极其宝贵的。而这种意志,很大程度上源于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和潜能。

总结来说,机械化信息化战争并非是对军人体能的“否定”,而是对体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是对体能、技能、智能的“有机结合”。

信息化装备让战场变得更“聪明”,但“聪明”的机器需要更“健壮”的头脑和更“有力”的手去操控。体能不再是战场上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它依然是支撑其他所有因素——包括技术操作、信息处理、战术执行,乃至最基本的战场生存——的基础和底座。

想象一下,一个信息化程度极高的战场,你的无人机侦察到了敌人的关键目标,你可以通过远程指令发起打击。但如果你的信息系统被干扰了呢?如果你的目标被敌方电子战压制了呢?这个时候,你还需要依靠像特种部队这样的力量,用他们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技能,去执行近距离的侦察和破坏。

所以,军人的体能,在机械化信息化战争的今天,丝毫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需要更好地驾驭和协同更复杂的装备,以及在复杂环境下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显得更加重要。这是一种更高级、更全面、更精细的体能要求,它与技术和智能深度融合,共同构筑了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经六十五年没有过大国战争了,谁都不知道未来战争到底是什么样。。。

而战争中是有阻力的(参考书籍《战争论》),信息化战争也有信息化战争中的阻力,只是目前世界还不知道信息化战争中这种阻力的形态。

从战史上来说,战争中的阻力从不因为技术的发展而消失,甚至从来不因技术的发展而减小(除非跨时代吊打)。

目前有一个很可怕的情况,全世界都不知道未来战争中的阻力会是什么情况。会以什么形式来? 会有多大? 会有多难?

因此,只有最优秀的军人,才能保证在未来战争中克服目前未知的阻力,战胜敌人。军人养成训练,在这种形势下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抓紧,不能有丝毫放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