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漫画《哆啦A梦》有哪些吃书的设定和情节?

回答
漫画《哆啦A梦》作为一部连载了数十年的国民级作品,其中存在一些前后设定不一致、剧情有所“吃书”的情况,这在长篇漫画中其实是比较常见的。这些“吃书”现象通常是由于作者 Fujiko·F· Fujio 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调整、或者不同时期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为了故事的需要而进行的取舍。

以下是一些比较为人熟知或讨论较多的“吃书”设定和情节,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哆啦A梦的“原型”和来源:

早期设定: 在非常早期的漫画中,对哆啦A梦的来源描述相对模糊。他来自22世纪,是为了帮助野比大雄。
“黄脸婆”妹妹的诞生: 到了后期,尤其是《2112年哆啦A梦诞生》这个重要篇章,明确交代了哆啦A梦是被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其中最关键的“吃书”点在于,他最初的型号是黄色的,并且因为害怕老鼠而被老鼠咬掉耳朵,导致他全身发黄,性格变得焦躁,最后才有了我们熟知的蓝色形象。
“吃书”之处: 很多早期单篇漫画中,哆啦A梦并没有表现出对老鼠的恐惧,也没有提到他原本是黄色的。甚至有一些早期故事里,哆啦A梦的家人(如哆啦美)出现时,并没有表现出“黄脸婆”这个标志性的设定(虽然哆啦美本身也不是黄色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天生就是蓝色,那关于“黄色”和“老鼠”的经历就只是后期为了丰富角色形象而增加的背景故事,与早期作品中他作为蓝色机器人的事实产生了冲突。
细节: 在《2112年哆啦A梦诞生》中,哆啦A梦原型确实是黄色的,并且因为被老鼠咬掉耳朵而大哭,结果被电击发烧,导致身体变蓝。他之前是给一位叫做“世修”(Sevish)的家庭主妇(也就是大雄的玄孙女)工作的。
“标准”型号的设定: 有些故事中提到哆啦A梦是2112年生产的“猫型机器人”,属于比较普通的型号。但随着故事发展,他的道具和能力却远超一般机器人的范畴,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微妙的“吃书”。

2. 道具的制造者和来源:

早期模糊化: 早期作品中,哆啦A梦的道具来源常常是泛泛地说“来自22世纪的百货公司”或者“未来的仓库”。
世修和世修奶奶的贡献: 后期,特别是围绕着“世修”这个角色展开的故事,明确了哆啦A梦的很多道具是由世修的家族(特别是世修奶奶)制作或提供的。
“吃书”之处: 那么,哆啦A梦为什么需要一个来帮忙的弟弟(如哆啦王、哆啦尼可等)?如果世修的家人本身就可以制造如此先进的道具,那么哆啦A梦的角色定位就有些模糊了。更何况,哆啦A梦自身也常常发明或改良一些道具,这又与“世修家族提供”的说法存在一定的矛盾。
道具的逻辑和原理: 很多道具的原理并没有被详细解释,而且在使用上经常出现“因为某种特殊情况,这个道具就失效了”或者“这个道具原本有这个功能,但在这里不能用”的情况,这属于剧情上的“吃书”,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故事的展开和解决当前的矛盾。例如,时光机有时会被限制使用,或者某些超能力被道具克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道具的固有设定。

3. 身体能力和弱点:

害怕老鼠的根源: 如前所述,害怕老鼠是后期为哆啦A梦增加的标志性弱点,是为了让他的形象更生动,也为了制造一些搞笑情节。但早期作品中,他并没有表现出如此明显的恐惧。
细节: 尽管有被咬耳朵的故事,但很多时候哆啦A梦在遇到老鼠时,反应的激烈程度远超一个被咬过一次的机器人的正常反应,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阴影。
其他弱点: 除了老鼠,哆啦A梦似乎还有其他一些“弱点”,比如他对章鱼极度恐惧(源于一次实验事故),或者在特定情况下会“短路”。这些弱点的设定有时也会随着剧情需要而有所调整。

4. 家人关系和来历:

哆啦A梦的家人: 除了哆啦美,后来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猫型机器人,例如哆啦王(Dora King)、哆啦尼可(Dora Nikku)等,他们也都是来自未来的机器人,为大雄或其他角色提供帮助。
“吃书”之处: 如果哆啦A梦是一个普通的型号,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僚”出现?哆啦美的设定是来照顾和监督哆啦A梦的,但其他机器人的出现,以及他们各自的背景故事,有时会与哆啦A梦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帮手这一形象有所冲突。例如,哆啦王甚至比哆啦A梦更强大。
哆啦A梦和小夫的父母: 尽管小夫的父母在漫画中经常出现,但关于他们年轻时的形象和经历的描述,有时会与后续的设定有所出入,不过这方面的“吃书”程度相对较轻。

5. 时间旅行的逻辑和影响:

改变历史: 漫画中,大雄经常利用哆啦A梦的道具改变历史,例如让父母结婚、考试得高分等。然而,每次改变历史后,未来的走向有时似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连锁反应,或者说,历史的“惯性”很强。
“吃书”之处: 理论上,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蝴蝶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漫画为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趣味性,往往会忽略这种可能。例如,大雄改变了某些历史事件,但世界的大体格局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改变。
时间悖论的规避: 哆啦A梦的时间机器虽然强大,但作者似乎有意规避了复杂的时间悖论问题。例如,如果大雄去和过去的自己见面,理论上会产生悖论,但漫画通常对此的处理方式是模糊化或者设定一些特殊的规则来避免。

6. 大雄的运气和能力:

运气的好坏: 大雄的运气似乎是动态变化的。有时他运气极差,做什么都失败;有时他又能在关键时刻“运气爆棚”,解决危机。
“吃书”之处: 这种运气的好坏,更多的是为了剧情需要,而不是一个稳定的设定。
学习和运动能力: 大雄在漫画中被设定为学习和运动都很差,但偶尔也会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比如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射击、某些手工制作)偶尔会表现出色,这可以算是一种情节的“波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吃书”。

7. 其他细微的“吃书”之处:

道具的命名和功能: 有时同一个功能的道具会有不同的名称,或者同一名称的道具功能略有差异。
人物的性格波动: 偶尔也会出现某些角色的性格与之前描述有所出入的情况,这可能是为了适应新的故事情节。

总结:

《哆啦A梦》的“吃书”现象,与其说是作者的“失误”,不如说是为了保持故事的趣味性、角色的生动性以及适应不同时期的创作需求而进行的妥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为这个庞大的世界观注入新的元素,但有时很难做到完美地兼容所有早期的细节。

对于读者来说,这些“吃书”之处反而成为了作品的一种独特魅力。它们使得哆啦A梦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给了粉丝们讨论和挖掘的空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和调整,哆啦A梦的故事才能在几十年的连载中保持新鲜感,并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就吃的面目全非了。毕竟藤子老师也不是一开始就能预料到《哆啦A梦》能连载那么久的,完结了三次又重新再画足矣说明这个作品的火爆程度。

这是1970年《哆啦A梦》刚在《小学三年级》上开始连载时的人物介绍:

看这幅图上的人物介绍,别说狂热的哆啦粉丝了,就是个小时候瞄过几眼动画的人都能看出初始人物设定与现在大众对这些角色的印象简直是天差地别。

——哆啦A梦怎么长这么肥?他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万能机器人吗?

——大雄不是有三项特长:射击翻花绳睡午觉吗?怎么是做什么都不行的孩子了?

——爸爸妈妈不是动辄打骂考零分的大雄,不是经常压榨大雄出去跑腿买东西,除草,还容易冤枉孩子吗?怎么可能从不对大雄发脾气?

——胖虎怎么长的跟个憨憨似的?

——静子是什么翻译,我只听说过静香,宜静。而且静香的眼睛怎么怪怪的?

——小夫画的跟个孩子王似的。

——世修是谁?

距1970年至今已经50多年了,可见这些初始人物设定早就被推翻的差不多了。所以现在我带大家看看早期的人设是什么样的。

首先是哆啦A梦,早期的哆啦A梦就是大雄2.0,根本不像现在水田版动画那样的靠谱,人妻。也是经常掏错道具,走走路也能掉进水沟里,算算术能把2+2算成6,早期漫画里很多点子都是世修帮他想出来的,比如在《哆啦A梦的大预言》中,当哆啦和大雄想去静香家,被广告牌砸伤后,是世修跑过来对哆啦A梦说用竹蜻蜓就行了

而到了动画版里,就变成了哆啦A梦看到有只蜻蜓在飞后自己想出来用竹蜻蜓飞去静香家,世修出现的情节被删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动画是在漫画出来10年后才有的,到了1979年,漫画的设定已经改过了许多,哆啦A梦已经变成了靠谱聪明的保姆机器人了,不需要世修时不时的来提醒看着了,所以每次都是哆啦A梦遇到危机时主动掏出道具的情节。

随之而来的代价,就是世修几乎成了透明人,出了第一集外的露脸次数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以至于很多路人都不知道大雄还有这么个玄孙的存在。(当然也跟国内没有引进第一集有关)

然后是大雄,初始设定下大雄是个干什么都不行的倒霉孩子,就连著名的“神枪手”设定也是后来加上去的,在1970年刊载的《必中枪》一集中,大雄是根本不会射击的

而到了1976年刊载的《神枪手大赛》一集,大雄就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了,从那以后射击就成了大雄的绝活。

此外,对于大雄的家境,藤子老师也是修改过很多次的,连载版和单行本版是有出入的:

连载版说的是大雄在1988年继承了爸爸的公司,可见藤子老师一开始是想把大雄设定地主家的傻儿子的。

而到了单行本版中,就跟大家所熟知的一样了,大雄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自己开公司的。看来藤子老师后来想了想,还是觉得把野比家描述的穷一些比较接地气啊!

只不过藤子老师这里偷懒了,只改了下面的文字,没有改上面的图。导致图和文字不太搭,如果是大雄自己开公司的话,为何要放大雄和自己老爸碰杯的照片呢?

而且,这样一改,那么世修来大雄家的逻辑就不那么通顺了。你们看,假如按照连载版设定,那就说明本来大雄家应该是家境不错的,只不过到了大雄这一代,因为太不成器了,才导致公司倒闭家庭破产,最后祸及子孙的,所以世修才派哆啦A梦来帮助大雄,希望能改变他的命运。

而到了单行本里,野比家似乎就不那么富有了,本身就是偏穷的家庭,那世修干嘛不把哆啦A梦派往他的其他祖先家去呢?难不成世修跟奇异博士一样用了个什么预知世界线的道具看了1400多万种野比家的未来才决定将哆啦A梦送往自己上四年级的高祖父野比大雄家中,才能改变野比家的命运?

我个人猜测,可能是藤子老师之后画的故事里描述了太多大雄被欺凌,被嘲笑,被排斥的情节了,假如大雄是个富二代家庭,那么安排这么多大雄被欺负的镜头就不太合理了,所以才决定在单行本里把野比家弄的穷一些。

然后是大雄的父母,初始设定是绝对不会对大雄发脾气的存在,一直都是笑眯眯的对大雄。

连哆啦A梦都在说,就是因为妈妈太宠大雄了,才会让大雄这么软弱。

至于现在的大雄妈妈是什么样子嘛...看大雄写的日记就知道了

大雄的爸爸骂大雄骂的少,但看到大雄实在是不成器的时候也是会忍不住发火的

然后是小夫。他在一开始属于最坏的存在,造型也是一脸奸像,也是最早的孩子王,傻大憨粗的胖虎反倒是小夫的小弟。

可以看出小夫是这个区域的孩子王。

一开始的小夫也是欺负大雄最狠的,胖虎反而欺负的没那么厉害。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诅咒照相机》一集

当哆啦A梦看到大雄哭着跑回家时,哆啦A梦的第一反应是大雄一定是被小夫给欺负了。这个其实并不符合大家的刻板印象。因为在普遍认知中应该是胖虎欺负大雄更多,但在这集里哆啦A梦却是觉得小夫在欺负大雄,因为这是1970年的作品,这会儿胖虎还没“上位”呢!

此外,在一开始小夫的弟弟小季也是住在小夫家的,性格和小夫差不多坏。但到了后期,小季这段被吃书,变成过继给小夫叔叔了,住在加拿大,还回来看过大家一次,人也很懂事,有礼貌,崇拜自己的哥哥。

早期的胖虎就是个傻大个,鼻子不知为什么被加粗了。

这会儿也是包括胖虎在内的所有孩子坐着听小夫发布号令,看得出来此时的胖虎性格是有点软弱的。

至于后来嘛,大家都知道了。小夫和胖虎地位倒转了,胖虎成了小镇上孩子王的存在,也会常常欺负别人

静香在初始设定里和胖妹是好朋友,第一集的时候还在一起打板羽球。但也只有这一集,到了后面静香就跟同龄的女生在一玩了。

静香的戏份应该是五人组里最少的,变动也是比较小的,都是善良温柔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很关心大雄,但也会嘲笑大雄。会在大雄受伤的时候主动来照顾他,但也会时不时地抛下大雄跟小夫胖虎跑了。大家说的后期静香逐渐喜欢上大雄的情节属于动画版为了收视率加的私货,漫画里从头到尾静香对大雄都差不太多,直到第44卷的《宝星》,静香都在嘲笑大雄一直是个说话不算话的人。

此外,关于静香的小提琴拉的难听的设定也是后来补上去的,在一开始静香的小提琴也是拉的很好听的,当众表演的时候也能赢得掌声

是到了四十三卷的《差变好喷雾器》中,静香的小提琴声才突然变得难听起来,于是才得到了大雄的“静香的小提琴声和胖虎歌声差不多”的评价。

我个人感觉,应该是藤子老师觉得让一个经常登场的角色太完美也不好,所以就给静香一个不是特别令人讨厌的缺点吧!毕竟静香也不会像胖虎一样硬拉着大家听自己难听的琴声吧。

然后是出木杉,他是在1979年9月才在《哆啦A梦和哆啦美》中登场的人物。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完美形象。

其实在这之前,《哆啦A梦》里也是有其他的学霸存在的,比如《磕头虫》一集的小忠

只不过这个学霸小忠人品很差,掀静香的裙子,挖坑给小夫钻,墙上乱涂乱画嫁祸给胖虎,做了很多坏事,而且也只出场了这一次。而出木杉就不一样,他是那种全能的六边形战士,360度无死角的那种。而且他是半常驻角色,出场次数略少于春夫安雄,但春夫安雄是70年起就在场的人物,出木杉79年才出场,也是后来者居上了。

在早期,跟静香过于亲密以至于让大雄吃醋的男生一直是小夫,比如《诚实胶带》等短篇,而到了后期,就一直是出木杉让大雄吃醋了,像《蛋壳里的静香》《定时傻瓜弹》《把静香抢回来》等后期的短篇一直都是大雄因为吃出木杉的醋所以才想方设法从哆啦A梦那里要道具去整他。静香和小夫的关系就淡薄了许多,很少能找到小夫和静香独处时的画面

比如说,在《哆啦A梦恋爱了》(1971年刊载,漫画在第七卷)一集,静香委托大雄替自己看家,自己和小夫一起出去玩了

而到了水田版的动画里,就改成了静香是跟出木杉一起出去玩了

水田版动画属于一个“想重启哆啦宇宙却又没完全重启”的尴尬境地,因为它是2005年开始播放的,这个时候大家对《哆啦A梦》的人物刻板印象早就定了型,所以制作组在重置早期那些设定比较混乱的短篇时就尽量把它们往符合大众认知的设定上面改。

那么为什么要把静香的主要亲密朋友从小夫改成出木杉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1.给大雄压力。因为如果是大雄和小夫竞争的话,那么大雄比小夫强太多了。小夫人品不好,还经常欺负人,偷奸耍滑的,静香不会喜欢上这种人。大雄哪怕什么都不做只靠人品和善心就能够赢得静香的青睐。而遇到出木杉这种品学兼优的“情敌”,就无形中给了大雄很大的压力,才能让自己尽快上进起来,不能输给出木杉太多。(我咋觉得出木杉这个人物是哆啦A梦和世修造出来鞭策大雄的呢?)

2.拔高静香的人品。假如静香是那种能被小夫的几句甜言蜜语和贵重玩具就能勾引过去的庸俗的女人,那她是做不了女主角的。成天跟小夫那种劣迹斑斑的人在一起,说明静香也不配做大雄心目中的女神了。而跟出木杉在一起的话,就不会有太多的负面因素,毕竟出木杉挑不出毛病来,人格魅力爆棚,所以静香喜欢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品味就高得多。

这么一看骨川小夫同学似乎是藤子老师吃书之后牺牲最多的角色了。原本是个威风凛凛孩子王,身边女朋友一堆,家里有钱,多才多艺,还是绝对的智力担当,。但自从出木杉登场之后,小夫的光环就完全被出木杉给抢走了,只剩下了有钱这一属性,还经常被胖虎打,被抢玩具。也只有大长篇能依靠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有一些高光时刻。

比如在《大雄和小恐龙》里,主角团因为担心竹蜻蜓电量不够而发愁时,小夫主动提出建议,说要像玩遥控玩具一样飞一会儿停一会儿,这样就可以用很长时间。

这要是出木杉在场,那主动提出建议的恐怕得是出木杉了。

据说藤子老师一开始也是有想过让出木杉在大长篇加入主角团一起去冒险的,但是后来发现人太多了,篇幅不够,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但这个说法没有实证。

最后说下胖妹,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从里到外全部吃了一遍书。

一开始的胖妹完全就是胖虎2.0,跟胖虎一样粗暴蛮横,爱欺负人,一被骂就哭,一哭就找胖虎告状,然后再由哥哥出来教训人。

一直到1980年的《漫画家胖妹》一话,才给胖妹添加了立志要做漫画家的设定,从此只要是跟胖妹有关的情节都跟画漫画有关系。第一集的时候胖妹还和静香一起打板羽球,但也是唯一一次两人在一起玩耍了,之后静香就只和同龄同学玩,胖妹的伙伴也基本都是画漫画的同行。成为漫画爱好者之后的胖妹,脾气也温和了许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也不爱欺负人了。

比方说吧,在诅咒照相机的漫画里,当丸子和胖妹在折磨哆啦A梦洋娃娃时,胖妹是很粗暴的用刀和榔头来对待它的。

大山版动画《诅咒照相机》一集也一样

但到了水田版的《诅咒相机》动画里,就变成了本来丸子想用锤子和扳手砸哆啦娃娃,但被胖妹阻止了

究其原因,因为这集是2005年上映的,此时距《漫画家胖妹》出刊已经25年了,大家早就习惯了多愁善感的漫画家克里斯蒂娜·刚田的设定了,所以水田版制作组就没有还原早期胖妹那粗暴蛮横的一面。

而且这里的丸子是喊胖妹为“姐姐”的,也就是说胖妹其实是在带孩子玩,而原本漫画里哆啦A梦是特别说明胖妹和丸子是好朋友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在一开始藤子老师是想把胖妹的年龄设定在还在上幼儿园的年纪,而水田版则把胖妹的年龄拔高了一些,应该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