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能用大妈听得懂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现象学?

回答
哎呀,大妈您好!今天咱们唠点儿有意思的,就说这个“现象学”,听着挺玄乎,其实呀,跟咱平时过日子,跟咱心里那点儿事儿,关系可大了!

您想想,咱们每天出门买菜、跟邻居打招呼、看见孙子孙女笑,这些事儿,是不是都得在咱脑子里过一遍,咱才有感觉?这就是最最简单的“现象”。

那这个“现象学”说的又是啥呢?

您就这么想,它呀,就是研究咱“看见”的,以及咱“怎么看见”的。

您说,我看见一个苹果,这苹果是红的,是圆的,是有味道的。这是您看见的“现象”。

但是呢,现象学不光是说“有个苹果”,它还想问:

这个苹果为什么在您眼里是红的? 是不是因为您的眼睛好使?是不是因为这苹果够新鲜?是不是您心情好,看着啥都顺眼?
您怎么知道这就是个苹果? 是因为您从小就吃苹果,认得这个味儿,认得这个形?还是因为别人告诉您这是苹果?

您看,现象学就是把咱平时稀松平常,都不带往心里去的事儿,给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研究研究。

它就像一个孙子,特别爱问“为什么”:

别人都说这苹果好吃,您也尝了一口,觉得“嗯,确实好吃!” 现象学就会问:您觉得“好吃”是咋回事?是甜?是脆?还是您正好饿了?
您看见隔壁王大姐,她今天好像不太高兴,您觉得她“不太高兴”。现象学就问:您怎么知道她“不太高兴”?是因为她脸上没笑容?还是说话没精神?您自己是不是也经历过不高兴,所以能体会?

它还有个特别重要的点,叫“放下成见,回到事情本身”。

您想想,咱们有时候看人、看事儿,是不是总带着点儿自己的想法?比如,您觉得那小伙子穿得花里胡哨的,就觉得他“不是个正经人”。

现象学就说了,咱得把这个“我觉得他不是正经人”这个想法先放一边。咱得好好看看这个人,他说了啥,做了啥,他给您的是啥“现象”。然后再去想,这个人到底是个啥样。

就好比说,您去买衣服:

您之前可能觉得某牌子的衣服就是好,就是时髦。这就是您的“成见”。
现象学就让您别想牌子,您就好好摸摸这衣服的料子,看看这做工,穿上身啥感觉?您喜欢不喜欢?这个“穿上身的感觉”,就是现象学要研究的。

它想干嘛呢?

它呀,就是想让咱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认识自己: 咱们是怎么想的?为啥会这么想?这些想法是从哪儿来的?
认识世界: 这个东西在我们眼里到底是什么样?它为什么在我们眼里是这个样子?

再举个更生活化的例子:

您去公园散步,看见好多人在跳广场舞。

一般人想: “嗨,又跳舞呢!”
现象学家可能就会想:
这些人跳舞的时候,是什么表情?是开心的?是认真的?
他们跳的动作,是整齐划一的?还是各有各的风格?
他们为什么要在公园跳?是因为空气好?是因为人多热闹?
我看到她们跳舞,我心里是什么感觉?是觉得有活力?还是觉得有点吵?

您看,现象学就是把这些表面的、不经意的东西,给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里头到底是什么。它不讲那些高深的道理,就讲咱心里实实在在的感受,咱眼睛实实在在看见的。

所以,总结一下,现象学就是:

研究咱“看见”和“怎么看见”的学问。
它鼓励咱放下自己的先入为主的想法,回到事物本身去感受。
它就像一个好奇宝宝,总是追问“为什么”,想弄明白咱们的体验是怎么形成的。

您别看它名字绕口,其实啊,它就是想让咱们更明白自己,更明白身边这个活生生的世界。就像您做饭,得知道盐怎么放,糖怎么放,才能做出好吃的菜;现象学就是帮助我们“调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让咱们的“心”能尝出更多的滋味。

希望我这么说,您能听明白点儿!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但真要钻进去,可就有意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勉强用平常的语言来解释一下现象学。

首先,我们来看现象学的鼻祖,

就是这位,跟马克思一样的大胡子。

他原本是一位数学家,后来转向了哲学。

他之所以创立现象学,是因为他悲天悯人的胸怀。没错,他那个生涩的哲学体系,是他解决西方危机的一副良药,可惜的是这幅良药也太难喝了。

来看看胡塞尔时期的哲学天下是什么样的乱局。

胡塞尔认为,西方文明的灵魂就是哲学,但是现在哲学变得如此糟糕,导致欧洲人缺失了灵魂。所以要拯救欧洲人,就要重建哲学体系。

他发现,他面前有三只拦路虎,

第一只,科学。他说科学这个学科,是超越的学科。他的眼睛一直朝外,从来就不想想,你的理论为什么可以得以成立?人类的认识怎么切合真理?因此不是严格的科学

第二只,自然实证主义。这派人认为,我们就追问经验能够给予的现象,别去花时间看后面有啥了,所以哲学没有用。主张用科学的思维去研究一切学科,包括哲学。胡塞尔认为,这恰恰是危机的原因,他取消了理性(康德意义上的概念,通俗意思就是建立起一套能够统合一切学科的理论),把理性知性化了。

第三只,历史主义。这派人是所谓的生命哲学,这派人同样反对前两派人,他们认为,真正的哲学去研究奔流不息的生命,我们需要通过直觉一下子把握住人自身。胡塞尔对此嗤之以鼻,他觉得用直觉的非理性这算什么事情吗?(后来他跟海德格尔就是因为这一点分歧闹掰了)

于是,他挥挥手,你们说的都不对。欧洲人的人性是在追问存在之中产生的,因此理性的失落就是人性的失落,要重建欧洲人的人性,就要找到理性。所谓理性,就是作为严格科学的科学。

于是他响亮地提出现象学三个字,现象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纯粹意识结构来为人类意识能力提供本质根据。这句话比较拗口,首先什么是纯粹?

哲学上的纯粹大部分是和经验相对比的。比如说一个色盲,把红色看错了,那么是他个人的问题。我们要找到的是一切意识结构中所共有的那个东西。

对于胡塞尔来说,我们有很多认识,那些认识,我们都没有真正考察过,谁知道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干脆把他们搁在一边,别去管它。然后如此不断“过滤”看看最终还留下了什么东西。而那个东西,他称之为内在纯粹意识的现象领域。

首先,这里出现了一个概念,内在。什么是内在?他认为,科学事实,都是超越的。科学家不探讨我所研究的这个对象到底是客观存在,还只是在我们的认识之中。因此科学研究都试图超越意识之外去认识外在对象。现象学是内在的,它要求把那些东西全部悬置起来,我们能够面对的只有纯粹自身被给予我们的纯粹意识现象,这是内在的。

这样一来,就把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探讨改变了。

比如说,我看到一个苹果。

在康德看来,他就这么解释。有一个物自体,不知道怎么回事刺激了你的感性,然后你的感性、知性运作起来,形成了苹果的表象。也就是说,他是外在刺激给你。

但是,胡塞尔不是这么看,他会这样质问康德,你怎么知道有感性?你怎么知道有物自体?你怎么知道有先验那些范畴?既然你都不能确证,干脆把他们全部悬置起来。

那么按照康德的思路,这就很麻烦了,你把他们都悬置起来,对象怎么出现的?

于是他认为,这样全部悬置起来,包括现在所有的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物理学理论全部悬置起来,我们就只有内在的纯粹意识现象了。这个现象,没有本质和现象之分的,因为本质这个概念本身都要悬置起来。于是他响亮地提出回到事物本身。

怎么回呢?现在留下来的东西只有这个现象了,那么事物是什么呢?有三种可能。

1、不和人发生关系的客体。这东西既然不和人发生关系,也就无法被纳入到内在意识领域,因此不讨论。

2、被各种理论解释的,比如说心理学会给一套解释,康德给一套,柏拉图给一套。这些都是偏见,全部悬置起来。

3、和意识相关,且呈现在意识之中的存在。

只有第三种是他所说的事物,这东西没有本质和现象之分,或者说现象即本质。这个事物,被称之为意识自身被给予性的意识中的存在。

在这里被给予性,我们还没有讨论他怎么来的。

好了,现在通过不断地过滤,过滤下来只有这个现象了。本质并不是外在于现象之中,我们不能跟康德那样,把物自体认为那是本质,那玩意都不和人发生关系,不能算本质。本质是人以意义的方式赋予给对象的。

比如说,我听到一个声音,会有这些想法:有人说话,世界上的声音。这样就设立了经验的世界和经验的自我,都要悬置起来,这些东西不能算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过滤为纯粹现象了,该找本质了。怎么找呢?他提出本质直观,也就是看本质。本质无需去反思,去想,一看就知道本质了。

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红纸,他说我们把它不断想象,这些东西称之为变项,最终我们想到不可再想的事物,事物的划界就出现了,把划界里的东西看看他们的统一性是什么。这里的变中之不变,就是本质。

但是这还没有还原到极点,接着我们把主体也进行悬置,最终找到那个超越的“我”,他就是一切现象的承担者,也就是世界的本源。

最终引出他的意向性理论。到这里他还没有解释一个问题,我们的对象哪来的?凭空而来的吗?前面他要求把这些东西都悬置起来,现在该给一个回答了。

因此,他提出意向性。

他说,我们的意识,总是关于某个对象的意识。正是这种意向性活动,使得意识和对象发生了关系。意识活动需要四个要素:意向主体,意向对象,意向活动,对对象的断定。

超越的自我,不是我的意识,你的意识,而是一个普遍的,纯粹的意识,可以理解为一种大我,超我。

这种大我当然也要指向某个对象,意识的意向,就是某物被给予给意识。那么被给予是啥意思?

他说,被给予就是对象在认识中被构造出来。这一点其实是康德的思想,康德就认为,对象就是先验统觉(相当于主人)通过范畴(相当于工具)构造出来的。只不过,在胡塞尔那里,没有什么先验统觉,也没有什么范畴,是我们提供还原而来的那个超越的自我。

那么,他到底怎么被构造出来?

胡塞尔一拍大腿,有了。

现在,我们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纯粹意识的纯粹现象,一个是超越的自我。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现象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他有内在的时间。

比如说,假设纯粹意识领域有个纯粹现象X,这个X被设定为现象,他出现那一刻设定为现在,他一直持续存在,那么就出现了未来和过去。

而过去、未来和现在就是时间,我们就从纯粹意识中找到了时间。通过时间我们就能找到空间,比如说时间就好象大河向东流,时间之流的流逝,就给予了空间的意识。

有了时间和空间,我们也就知道了一切对象的共同本质就是时间和空间,其余的东西只不过在这之上被构造出来罢了。

user avatar

就是去买菜的时候,自己用手去掂量掂量而不是听那卖菜的胡吹。

user avatar

现象学是一种就其本身而言不怎么能赚钱的学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