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然界的雌性动物没有“妇科疾病”?

回答
要说自然界的雌性动物有没有“妇科疾病”,这得先弄清楚咱们说的“妇科疾病”是个什么概念。在人类语境下,“妇科疾病”通常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生的病变,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内分泌失调等等。这些疾病往往与复杂的生理周期、怀孕、分娩以及一些环境、生活方式的因素紧密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严格意义上讲,咱们人类定义的那一套“妇科疾病”的谱系,确实在非人类动物身上不太可能完全套用。但咱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没有妇科疾病”。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有的是生殖系统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状况,这些状况的病因、表现和后果,可能与人类的妇科疾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

1. 生殖系统的生理基础与差异:

发情周期与排卵: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许多其他动物的雌性都有周期性的发情期,这期间生殖系统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为受孕做准备。这个周期本身就包含了荷尔蒙的剧烈波动,这就有可能带来一些与荷尔蒙相关的生理失调。比如,一些动物可能会出现排卵障碍、发情异常(过长、过短、不发情)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生殖系统问题,虽然不一定是我们熟悉的“疾病”。
受孕与妊娠: 怀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受精卵着床到胎儿发育,再到分娩,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错。比如,出现不孕不育、流产、死胎、难产等情况。这些在动物身上也普遍存在,它们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遗传缺陷、感染、营养不良、环境压力等等。我们能观察到动物难产而死,这显然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状况,和人类的难产有相似之处。
繁殖策略的差异: 动物的繁殖策略多种多样。有些动物一年只繁殖一次,有些一年多次;有些是卵生,有些是胎生;有些是群居,有些是独居。这些差异导致了它们的生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各有侧重。比如,一些需要经历多次怀孕和哺乳的动物,可能更容易出现乳腺相关的健康问题,这也可以算在广义的“妇科”范畴内。

2. 感染与炎症:

生殖道感染: 就像人类一样,动物的生殖道也可能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侵袭,导致感染和炎症。比如,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等,在很多动物身上都可以被观察到。这些感染可能来源于环境中的病原体,也可能是在交配过程中传播。我们常看到实验室的动物研究报告中提到动物的生殖道感染,这已经是很明确的“疾病”了。
免疫系统: 动物的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免疫力下降时,生殖道就更容易发生感染。同时,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本身,比如分娩后的子宫修复期,也可能是一个容易受到感染的时期。

3. 肿瘤与囊肿:

生殖器官肿瘤: 卵巢癌、子宫肌瘤、乳腺肿瘤等在某些动物身上也会发生。尤其是一些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品种,或者生活在受污染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更容易出现这类疾病。例如,狗狗的乳腺肿瘤发生率就比较高,这与它们长期以来被作为宠物饲养,生活方式和环境可能与野生状态有所不同有关。
囊肿: 卵巢囊肿、子宫囊肿等情况在动物身上也并不少见,这可能与荷尔蒙分泌失调或生殖道的异常发育有关。

4. 内分泌与代谢问题:

荷尔蒙失衡: 前面提到了发情周期,它本身就依赖于复杂的内分泌调控。任何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因素,比如环境毒素、长期的应激、营养不均衡,都可能导致荷尔蒙失衡,进而影响生殖功能。比如,一些动物可能出现卵巢功能衰退过早,或者雌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这些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殖系统问题。

5. 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为因素: 尤其是在家养动物或圈养动物身上,不良的生活条件,比如不科学的喂养、缺乏运动、过度的繁殖或不繁殖,都可能诱发生殖系统疾病。例如,一些家养的猫狗,如果长期不生育,某些生殖器官的疾病发病率反而可能升高。
环境污染: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影响动物的生殖系统功能,导致发育异常或生殖能力下降。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产生“没有妇科疾病”的误解?

人类的视角: 我们观察和研究动物疾病时,常常不自觉地会套用人类的医学概念。当动物出现的一些生殖系统问题,如果与人类的妇科疾病名称不符,或者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们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联想到“妇科疾病”。
监测的难度: 很多时候,野生动物的生殖系统问题并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和诊断。除非是明显的症状,比如不孕、出血、腹部肿胀,否则很多细微的生理异常可能就被我们忽略了。而对家养动物的监测和诊断,虽然更直接,但也更容易被限制在某些特定品种或常见的疾病上。
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那些患有严重生殖系统疾病、无法正常繁殖的个体,往往会因为无法繁衍后代而被淘汰出局。它们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因为虚弱、无法捕食或躲避天敌而死亡,或者即使能够活下来,也因为无法生育而没有留下后代。这就使得我们观察到的“疾病”样本,可能更多是那些能够忍受疾病或疾病较轻的个体。而那些因严重“妇科疾病”而死的个体,恰恰完成了它们在自然界“被淘汰”的过程,我们也就很难观察到。

所以,与其说自然界的雌性动物没有“妇科疾病”,不如说它们有的是生殖系统相关的、可能包含感染、炎症、肿瘤、功能紊乱等各种病理生理状况。只是这些状况的分类、诊断和称谓,可能与人类的“妇科疾病”不完全相同,而且在自然的筛选下,许多严重的问题可能在我们观察之前就已经被解决了。但如果你在兽医的诊断报告里看到一只母犬得了子宫蓄脓,或者一只母猫得了卵巢囊肿,那它们就毫无疑问地正在遭受着某种意义上的“妇科疾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小瓜皮拉稀的时候在宠物医院就遇见了这么两只——

大胖子,子宫蓄脓,手术治疗,据大夫说下刀的时候一刀下去就是厚厚的一层板油,再一刀下去又是厚厚的一层板油……

九岁老狗,也是子宫蓄脓,刚送来的时候眼看都要不行了,医生已经通知狗主人做最坏打算了,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联系宠物墓地。

然后割出个超大个的球一样的大蓄脓子宫,万幸缓过来了。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它不是在对我叫,睡觉呢,牙卡笼子上了= =|||

我手欠还摸了摸它舌头= =|||

总之自然界中的雌性动物也是会有「妇科疾病」的,不过大多数都活不到发病,发病了也就直接死球了,所以很少为人所知而已。

顺便,雌性猫狗请及时绝育,它们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如果不生育也不绝育就很有可能子宫蓄脓,所以还是割以永治吧= =


特别的——非洲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注意,鬣狗不是狗,它们和猫的亲缘关系都比狗近),雌性鬣狗会忍受一种人们难以想象的「妇科病」……

雌性鬣狗有一条和真丁丁相差无几的假丁丁……这东西本质上是一根超长的阴蒂……

雌性鬣狗的产道和尿道从中穿过,所以它们在交配时必须把这玩意缩回去,而分娩时,胎儿要从这玩意里挤出来……

想象一下,胎儿撕开丁丁挤出来……卧槽绝了……

斯凯丁风评被害啊(捂脸)

由于这种猎奇的结构,大约60%的雌鬣狗第一胎孩子会堵在假丁丁里活活憋死,而大约10%的雌鬣狗本身会因首次分娩而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妇科病」吧= =

噫……

这本书里虽然没提到鬣狗的奇葩生殖系统,不过也提到了不少类似的奇葩,了解一下=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自然界的雌性动物有没有“妇科疾病”,这得先弄清楚咱们说的“妇科疾病”是个什么概念。在人类语境下,“妇科疾病”通常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生的病变,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内分泌失调等等。这些疾病往往与复杂的生理周期、怀孕、分娩以及一些环境、生活方式的因素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严格意义上讲,咱们人类.............
  • 回答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狮子的社会结构和捕食行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性别分工,其中雌狮挑起捕食的重担,而雄狮则相对较少涉足捕猎活动。这种看似奇特的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策略的考量。1. 体型与力量的差异:狩猎的效率选择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狮子本身在体型和力量上的性别差异。雄狮通常比雌狮体型更大,.............
  • 回答
    自然界中,生物区分公母、雌雄的方式,远不止我们平常熟悉的“长得不一样”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套精巧且多样化的生殖策略,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生命。最核心的区分:生殖细胞的差异从最根本的生物学层面来看,雌雄的区分在于它们产生和提供什么样的生殖细胞。 雄性: 通常产生小而可移动的生殖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行为中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的现象。虽然自然界普遍存在雄性为吸引雌性而展示的模式,但人类社会在这方面确实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甚至是反过来的倾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生物学、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自然界的基本法则:性选择(Sexual Se.............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生命最根本的繁殖机制和演化逻辑。实际上,说自然界生物“要么只有两性,要么没有性别”,这个说法有些过于简化了,但它抓住了自然界中两类主要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让我们来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剥开它背后的演化故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两个概念:“性别”和“生殖方式”。 性别.............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种奇特又至关重要的粒子,它就是中子。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子独自游荡时,它就像一个“孤胆英雄”般难以长久存在,最终会“分崩离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游离态的中子如此“短命”呢?这背后涉及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如果咱们单纯从“自然界里有没有大量游离酒精”这个角度来看,确实,那种像啤酒厂里直接摆在那儿的高浓度酒精,在自然界里是罕见的。大部分我们能接触到的发酵产物,比如熟透的野果,即使有些酒精,浓度也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会被其他风味物质和水分掩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自然界里没有“瓶装”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的用法。我们平时习惯性地说“流浪猫”、“流浪狗”,而不是简单地称它们为“猫”、“狗”,这背后有几个重要的原因: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主人”这个概念的引入,改变了我们看待和定义猫狗的方式。在你提出“猫狗本身只是自然界的动物”这个观点时,是对的。从生物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一个深刻的矛盾,也是我们当前环境问题根源所在。简单地说,自然界之所以降解不了我们生产出来的大部分东西,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的东西在结构、成分和化学性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现有生物和化学过程的“设计”和“处理能力”。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要说金刚石为什么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得从它那与众不同的“骨架”说起。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长成的,而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精密建筑,而且这个建筑极其稳定,想要破坏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咱们得扒一扒金刚石的内部结构。想象一下,一个碳原子就像一个勤劳的工头,它有四个“胳膊”,也就是四个价电子。在金刚石里,每.............
  • 回答
    自然界中,吸血昆虫和动物的普遍存在,绝非偶然,而是漫长演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摸索出的独特生存策略。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生态意义。生存的必需:高效的能量获取首先,我们得明白,对于许多生物来说,血液是极其宝贵且高效的能量来源。血液富含蛋白质、脂肪、铁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了心坎里。我们人类,确实被冠以“万物之灵”的名号,在这颗星球上似乎拥有了无数的优越条件:能创造工具,能思考,能改变环境,甚至还能飞上太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似乎理应站在自然界的顶端,生活无忧无虑,压力什么的,早就被我们甩在身后了。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要骨感得多。当我们褪去那些光鲜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口味”的理解以及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实,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制造出“几乎任何口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是在模拟和重构自然界已有的风味物质,而非凭空创造全新的感官体验。至于为什么不“发明”全新的、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风味,这其中既有科学原理的限制,也有实际操作和.............
  • 回答
    数学中的常数 $e$ 被称为“自然底数”,这并非因为它在自然界中有什么直接的、物理上的对应物,比如一块具体的石头或者一种特定的植物的生长速度。它的“自然”之名,更多的是因为它在数学描述自然现象时出现的频率和重要性,尤其是在连续增长和指数变化的领域。要理解为什么叫“自然底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 $e$.............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趣了,直击了生物进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点。确实,我们看到钢铁那么坚固,又知道铁元素在地球上储量丰富,不禁要问,为什么动物的爪牙不是用钢铁打造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以及生物体如何制造和利用材料来聊聊。首先,生物制造材料的“规矩”和钢铁的“脾气”是两回事。生物体,尤.............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我们对新冠病毒起源和传播机制的一些关键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也许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爆发?”确实,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与各种动物共存是普遍现象。它们就像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一直在那里。但“存在”和“大规模爆发”.............
  • 回答
    自然数的和等于 $1/12$ 的说法,在数学界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话题。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对“和”的理解。在传统的算术和微积分中,自然数的无穷级数 $1 + 2 + 3 + 4 + dots$ 是发散的,也就是说它的和趋向于无穷大,而不是一个有限的数值。然而,在一些更高级的.............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数论中的一些深刻概念。你说“前 N 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约等于 e^N”,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数学猜想,背后隐藏着“詹森猜想”(Jensen's inequality)的影子,但更直接的关联是与数论中的“梅林常数”(Mertens' theorem)紧密相连。让我试着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