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小丑》(Joker)(2019)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片段?

回答
《小丑》(Joker)(2019)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让你惊声尖叫,不如说它是在你脑海里悄悄埋下一颗种子,然后看着它生根发芽,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令人不安的后劲。那些“细思极恐”的片段,往往不是直接的恐怖画面,而是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揭示了人性深处某种黑暗的可能性,或者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尖锐的拷问。

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觉得“细思极恐”的,莫过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亚瑟笑的背后,是无法停止的痛苦与失控:

电影最标志性的,也是最令人不安的一点,就是亚瑟那无法控制的、撕心裂肺的笑。起初,我们只是觉得他可怜,一种生理上的疾病让他无法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情绪,反而爆发出生理上的“笑”。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你渐渐会发现,这种笑,与其说是生理疾病,不如说是他压抑、痛苦、愤怒、绝望等所有负面情绪的一种扭曲的释放。

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 这种笑,是他唯一能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尽管这沟通是如此的混乱和骇人。 他越是痛苦,越是想压抑,笑得就越厉害。这就像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失灵,他内心的伤痕累累,外化成了一种荒诞的、失控的表达。

想想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压力,但我们有正常的渠道去宣泄。亚瑟呢?他尝试过,他努力想融入社会,想成为一个好人,想带给别人快乐,结果呢?每一次的善意都被误解,每一次的努力都被嘲笑。他的笑,就像是对这个残酷世界的无声呐喊,是一种无力反抗的绝望。

而最可怕的是,当他开始享受这种“失控”时,那种笑容,从痛苦的折磨,慢慢变成了一种带有嘲讽和蔑视的武器。他的笑不再是生理反应,而是他内心对世界的报复。他从一个被欺凌的弱者,变成了一个用荒诞来攻击世界的“小丑”。这种转变,让我觉得, 如果一个人的痛苦到了极致,也许“失控”反而是他唯一的自由。 这简直是对我们社会如何对待边缘人群,如何制造“怪物”的一种血淋淋的讽论。

2. “好人”的定义,在混乱中模糊不清:

电影中,亚瑟身边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对他好,有的对他差。但最让人觉得“细思极恐”的是, “好人”和“坏人”的界限,在这种混乱的社会背景下,变得异常模糊。

比如,亚瑟的同事兰德尔。他可以说是亚瑟“朋友”般的存在,但当他拿到那笔钱,并且为了自保,选择把亚瑟的劣质枪支栽赃给亚瑟时,兰德尔的“好”在哪里?他看似是亚瑟的搭档,却在关键时刻牺牲了亚瑟。这让人怀疑,他的“友谊”究竟有多少是真的?

再比如,他试图联系他认为的“父亲”托马斯·韦恩。托马斯·韦恩是哥谭市的富商,是很多人眼中的“拯救者”。但亚瑟越是追寻,越是发现托马斯·韦恩表象下的虚伪和冷漠。他口口声声说要拯救哥谭,但对亚瑟这样的底层人物,却充满了蔑视。他甚至在日记里称亚瑟为“我引以为耻的儿子”,将自己的过错推卸得一干二净。

最让我不安的是, 当亚瑟终于有机会“报复”这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时,他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让一部分哥谭市民感受到了“释放”。 那些穿着小丑服的暴徒,他们并不是因为亚瑟的“理念”而行动,而是因为亚瑟的暴行,释放了他们压抑已久的愤怒和不满。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让他们可以合法宣泄的“借口”或“符号”。

这不禁让人思考: 当一个社会让大部分人感到被压迫和被忽视时,那么制造混乱和暴力,会不会反而成为一种“解脱”? 那些我们认为的“好人”,是否也曾在大大小小的妥协和虚伪中,成为制造“亚瑟”的帮凶?

3. 真实的记忆,还是虚幻的慰藉?

电影后期,亚瑟幻想出他和母亲之间的温情时刻,甚至幻想出他和索菲(那个邻居女孩)之间有一段浪漫的关系。这些幻想,在他本已支离破碎的生活里,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慰藉。

然而,当真相一点点揭开时,我们发现,他记忆中的许多美好,都是他自己编织出来的。他的母亲,实际上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甚至虐待过他的女人。索菲,他只是一个仰慕者,并没有和他发展过任何关系。

最“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 亚瑟开始沉溺于这些虚幻的“真实”。 他宁愿活在自己创造的美好世界里,也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甚至对那个“不存在”的孩子(索菲的孩子)感到愧疚,这说明他的幻想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这让我想到,在信息爆炸、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是不是也在不自觉地构建自己的“信息茧房”,或者用各种方式来逃避现实,寻找虚拟的满足感? 当现实太痛苦,以至于无法承受时,人们是否会选择性地“记住”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虚假现实? 这种对虚假的依赖,以及这种虚假带来的短暂平静,是不是比直接面对痛苦,更令人绝望?

4. 哥谭市的“精神病院”:

电影的开场和结尾,都出现在“阿卡姆精神病院”。亚瑟在这里接受审问,也在这里进行他的“表演”。

最让我觉得不安的是, 哥谭市本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 充斥着腐败、贫富差距、暴力、冷漠和精神上的疾病。当亚瑟被送往这个“病院”时,他只是将这个大环境的病症,更具象化地展现了出来。

当亚瑟在电视节目上,用他那扭曲的逻辑嘲讽主持人时,观众的反应是震惊、愤怒,但也有人跟着笑。当他杀死兰德尔时,也有人鼓掌。这说明, 哥谭市的许多市民,已经对这种“非正常”行为产生了一种病态的认同感,甚至是一种期待。

这就像是一种“同质化”的病态。当一个环境普遍存在精神上的“病症”时,那么“正常”反而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而那些“病症”,最终会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将所有人卷入这场混乱之中。

细细想来,《小丑》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它只是将一个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抛给了观众。那些细节,那些亚瑟脸上转瞬即逝的表情,那些哥谭市昏暗的街角,都如同一个个隐喻,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回响,让我对人性、对社会,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法言说的恐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道不是这个最细思极恐

user avatar

托马斯韦恩:躲在面具背后执行私刑的懦夫,就是小丑。


布鲁斯韦恩:nmp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丑》(Joker)(2019)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让你惊声尖叫,不如说它是在你脑海里悄悄埋下一颗种子,然后看着它生根发芽,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令人不安的后劲。那些“细思极恐”的片段,往往不是直接的恐怖画面,而是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揭示了人性深处某种黑暗的可能性,或者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实提出了尖.............
  • 回答
    2019年《小丑》这部电影,绝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流水账叙事。它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你多看几眼,总能在色彩、笔触和构图之间发现新的东西。关于这部电影的隐藏细节,我脑子里闪过几个,咱们慢慢聊:Arthur Fleck 的“母亲”——格丽塔·卡森这是我一直觉得特别微妙的一个点。我们都知道,Ar.............
  • 回答
    《小丑》(Joker)这部电影,说实话,自打它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横扫千军,拿到金狮奖之后,我就一直把它放在心里,时不时地拿出来琢磨。我周围的朋友们也是,有人爱得不行,觉得是近十年最牛的电影,有人则觉得晦气得慌,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两种极端的声音,恰恰说明了这部电影的强大之处——它不让你平静,它就.............
  • 回答
    电影《小丑》中的亚瑟·弗莱克,他的人生似乎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网住,每一步都带着沉重的宿命感。但如果我们抛开电影的戏剧性,尝试拨开迷雾,细细审视,或许能发现一些他人生轨迹中可能存在的“岔路口”。首先,我们得承认,亚瑟的起点确实是令人同情。先天性的疾病(强迫性笑),母亲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以及从小遭受的.............
  • 回答
    看完电影《小丑》(Joker)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 DC 漫画的改编,更像是一面照进现实的扭曲镜子,让我在亚瑟·弗莱克的身上看到了太多令人不安的共鸣,也引发了我对“怀揣梦想的你是否因生活逐渐变成了小丑”这个问题的深刻反思。电影带给我的感悟是多层次的: 对社会病态的深刻洞.............
  • 回答
    说实话,提起《小丑回魂2》,我脑子里立刻蹦出来的是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它确实满足了我作为“斯蒂芬·金宇宙”死忠粉的期待,另一方面,又觉得它在某些方面,没能完全达到前作的高度,甚至有点失焦。咱们先从好的地方说起。情怀牌打得响,但这次玩得更大了。前作《小丑回魂》最让人着迷的,就是那帮孩子之间.............
  • 回答
    2017年的《小丑回魂》(It)可以说是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被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或者1990年的迷你剧震撼过的人来说。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但也并非完美无瑕,就像大多数成功翻拍的作品一样,它有自己的亮点和不足。先说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首先,小.............
  • 回答
    《小丑》(Joker)这部电影,我想从一个影迷的角度出发,聊聊它给我带来的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它不是那种看完让你拍案叫绝或者热血沸腾的爆米花电影,更像是一场压抑、沉重却又充满力量的内心剖析。首先,从观感上来说,《小丑》绝对是成功的。它营造出了一种极其真实而又令人不安的哥谭市。那个充斥着贫困、.............
  • 回答
    《小丑》的终极预告,与其说是预告片,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心理剖析。它不像以往那些以动作场面和英雄主义为卖点的超级英雄电影预告片那样,用快节奏的剪辑和激昂的配乐来制造肾上腺素飙升的观感。相反,它像是一段缓缓剥离的洋葱皮,一层层地揭示出亚瑟·弗莱克的内心世界,以及那个即将吞噬一切的“小丑”是如何诞生的.............
  • 回答
    关于《小丑》电影中亚瑟·弗莱克的母亲潘妮的精神状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电影并没有明确地给你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通过亚瑟的视角,以及一些暗示性的细节,让我们自己去判断。我个人觉得,潘妮的状况更像是精神上的脆弱和长期的压抑导致的精神失常,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那种会伤害他人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把电影里的钢铁侠和电影里的“小丑”(指的是诺兰版《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那位疯子)放在一起较量,这画面感就够炸裂的。要说谁能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两位大佬的“技能点”和“装备库”。钢铁侠(托尼·斯塔克): 装甲战衣: 这绝对是核心竞争力。.............
  • 回答
    “莱杰之后无小丑,托马斯之后无火车”——这句关于电影的俗语,在影迷圈里流传甚广,尤其是在讨论那些被视为“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时,更是常被提及。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评价方式,简单粗暴地概括了某个角色在特定演员演绎下的不可替代性,也暗示了后继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得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 “莱.............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到位,也触及了《黑暗骑士》结局最耐人寻味的部分。要说最后是谁“赢了”,其实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理解“赢”。我个人的看法是,蝙蝠侠赢了,但小丑也如愿以偿地达到了他某种意义上的“目的”,所以与其说是谁输谁赢,不如说是双方都实现了各自的核心目标。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小丑不想玩了的那个“不想.............
  • 回答
    .......
  • 回答
    日本电影《小森林》以其清新自然的画风、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摹以及“在自然中找回自我”的主题,深深打动了许多观众。如果您喜欢《小森林》,正在寻找类似风格的电影,那么您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这类电影往往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要素展开: 回归自然,自给自足的生活: 远离城市喧嚣,在乡村或山区,通过自己的双手耕种.............
  • 回答
    评价电影《小羊肖恩》? 这部定格动画电影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尤其是在充斥着各种特效爆炸、剧情狗血的当下。如果要我详细说说,那可有的聊了。首先,它最最核心的魅力,就是那股子纯粹的英式幽默和生活智慧。你看那些羊,肖恩那群,每天的生活就是吃草、睡觉、然后被那个呆萌的农场主(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农场主先生”)管.............
  • 回答
    郭敬明的小说改编电影《小时代》系列,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中一个非常特别且极具争议的存在。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既迎合了特定受众的口味,又饱受主流影评人和观众的批评。1. 背景与定位:时代精神的捕捉与“小镇做题家”的逆反?《小时代》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抓住了201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转型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交现象。当一个人选择“删了所有去看电影《小时代》的好友”,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情绪和考量,绝不是简单的“不喜欢”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这是一种强烈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宣泄。《小时代》这部电影,当年可谓是毁誉参半,但其引发的争议和讨论,绝对是现象级的。它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困惑的现象,尤其是在自己剪辑视频的时候。同样的清晰度,电影文件大小却是自己作品的好几倍,这背后的门道不少。咱们来好好捋一捋,说说电影是怎么做到既清晰又相对“瘦身”的,以及为什么你用会声会影剪辑的20分钟视频会“胖”那么多,而且清晰度还没达到预期。电影是如何做到“又清晰又相对瘦身”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