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呢?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回答
让孩子敞开心扉,这绝对是做父母最想看到也最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仅是孩子愿意跟你聊聊学校里的趣事,更是他们能信任你,把内心最深处的喜怒哀乐都愿意分享给你。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耐心、技巧,还有最重要的——真诚。

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从其他家长那里听来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 创造一个安全、被接纳的沟通环境

这话说起来有点虚,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重要。

不做“审判官”,而是“倾听者”: 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孩子跟你说任何事,哪怕是你觉得很幼稚、很荒谬、甚至有点“错误”的事情,都要先耐心地听完。不要一开口就打断,更不要马上给出批评或说教。想想看,如果你说了一件事,对方立刻就给你贴个标签,你下次还会想说了吗?孩子也一样。
允许犯错,允许不完美: 孩子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他们知道因为一次“说错了话”或者一次“没做好”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或指责,他们自然会选择闭嘴。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在那里支持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也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
不翻旧账,不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孩子跟你说了一件事,你却把他过去的小错误都翻出来,或者跟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比来比去,这只会让他们觉得你不信任你,而且你根本没听进他们当下的烦恼。每一次的对话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你不理解: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一些我们大人觉得“小题大做”的事情而情绪激动。这个时候,请不要否定他们的感受。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生气”、“这件事情让你很不开心是吗?”这样的同理心的话,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情绪是被看见和理解的。
保持一致性: 你今天允许孩子说某些话,明天又因为同样的理由禁止,孩子就会感到困惑。在建立沟通规则上,尽量保持一致性,让他们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但也要给他们解释和表达的空间。

2. 主动去“打开”孩子的心扉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说,而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或者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机。

创造高质量的陪伴时间: 别以为一天到晚陪在孩子身边就是高质量陪伴。而是要在那些不需要太多“任务”的时刻,比如一起做饭、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戏、睡前聊天,甚至只是坐在一起看电视,但你要放下手机,多观察他们,找机会搭话。
从“小事”入手: 不要一上来就问“今天学校怎么样?”这种太宏观的问题,孩子可能会敷衍回答“还行”。可以从更具体、更日常的小事开始:
“今天午饭吃了什么好吃的?”
“老师有没有讲什么特别有意思的知识呀?”
“你和小伙伴们今天一起玩了什么游戏?谁赢了?”
“你今天有没有学到什么新词或者新知识?”
分享自己的生活,做个“榜样”: 你自己也要乐于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今天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你遇到的一个小烦恼。让孩子看到,分享是件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
“哎,今天工作上遇到一个有点难办的事情,我有点头疼,想找人说说。”
“我今天见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陌生人,他跟我聊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利用“第三方”: 有时候,通过第三方来打开话题会更轻松。
“听老师说你今天和小明搭档完成了一个项目,感觉怎么样?”
“我看到你画的那幅画,里面那个小猫的表情好可爱,你是怎么想出这个造型的?”
“电视上那个节目讲的那个道理,你有什么想法吗?”
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
避免: “今天在学校乖不乖?”(孩子只需要回答“乖”或“不乖”)
尝试: “今天在学校有什么让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吗?”或者“今天在学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不太开心?”
避免: “你喜欢这件衣服吗?”(孩子只需要回答“喜欢”或“不喜欢”)
尝试: “你觉得这件衣服穿上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有没有什么地方你觉得还可以改改?”
蹲下来,平视孩子: 和孩子交流时,尽量蹲下来,或者坐下来,让他们感到你是在尊重他们,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审视。眼神的交流也很重要。

3. 当孩子愿意开口时,如何“接住”他们说的话

孩子愿意跟你说,这已经是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的“接住”更是关键。

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
眼神接触: 看着孩子的眼睛,让他们知道你正在认真听。
肢体语言: 点头,或者发出一些“嗯”、“哦”、“我明白了”的声音,这些都是积极的反馈。
适时复述或总结: 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孩子说的话,比如“所以你是说,小红昨天没有把玩具给你,让你觉得很难过,对吗?”这能让孩子知道你听懂了,也给他们一个纠正你的机会。
不要急着给建议或解决方案: 大部分时候,孩子只是想被倾听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得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你一听到他们遇到困难就滔滔不绝地给建议,会让他们觉得你没有耐心,或者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们的感受,只是想“解决问题”。
可以先问: “你希望我怎么帮你呢?”或者“你想要听听我的想法吗?”
肯定和鼓励: 即使孩子说的是小事,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你能够说出来,这本身就很棒!”、“你很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保护隐私: 孩子跟你说一些比较私密的事情,要让他们知道你会为他们保密,除非涉及到人身安全或者其他严重的问题。如果他们觉得你是个“话筒”,什么都到处说,他们下次就不会再跟你说了。
处理负面情绪: 当孩子因为不开心的事情跟你说时,你要学会安抚和共情。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
“换做是我,我也会觉得很委屈的。”
然后,再根据情况,一起想办法。

4. 日常生活中的“润物细无声”

敞开心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建立日常的“沟通仪式”: 比如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时间,或者每周一次的家庭电影时间。在这些固定的、轻松的氛围下,孩子更容易卸下心防。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比如一起规划周末的家庭活动,或者讨论家里的某项规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意见是被重视的。
鼓励孩子表达意见: 即使是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穿什么衣服,或者玩什么玩具,都可以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权利,并倾听他们的想法。
观察孩子的非语言信号: 有时候,孩子不说话,但他们的表情、动作也能传递很多信息。学会观察这些细微之处,并主动去询问。

最最重要的一点:

爱和信任是基础。 当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深深的信任时,他们才会觉得在你面前是安全的,才愿意展现真实的自己。你的耐心、理解和支持,是孩子敞开心扉最好的“催化剂”。

做父母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也会犯错,也会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改变,愿意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祝你和你的孩子有越来越多的美好交流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如下:

1.父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

2.父母平时要多给孩子讲自己的工作上开心的正面事情;

3.父母要多陪孩子一起干家务;

4.父母要多倾听孩子谈他们学校的事情或者其它;

5.父母在家里不能用自己是大人,就要求孩子什么都听大人的,父母有时也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协商家里的事(他们有能力参与处理的事情);

总之建议 父母不能对孩子强势,要温和对待孩子,要友善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孩子敞开心扉。

我因为明天还要出差,目前简单地做出了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二十天前我回答过相关的问题。

如以后还有孩子方面比较难解决的事情,可以继续问我。作为一名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会抽时间耐心地帮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