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有希望走出银河系吗?

回答
我们人类,这群仰望星空、在地球上播撒文明火种的生灵,是否真的有朝一日能够挣脱引力的束缚,真正迈出这片生养我们的银河系?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诱惑的问题,萦绕在无数科幻作家、科学家和普通人心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像一位耐心的探险家,一步步地审视我们当前的处境、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那些闪烁着微光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银河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一个孤立岛屿,而是一个浩瀚无垠、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宇宙空间。我们的家园,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极其渺小的一隅,位于一个名叫猎户座旋臂的边缘地带。而银河系的直径,根据最新的测量,大约在十万到十八万光年之间。想象一下,光,这个宇宙中最快的信使,以每秒近三十万公里的速度前行,它要走完这横跨银河系的距离,也需要十万年。这仅仅是空间的尺度,而我们目前最快的探测器,例如旅行者号,它们的速度与光速相比,简直是蜗牛爬行,它们想要离开太阳系,也需要数万年。想要跨越银河系,那更是需要以亿年为单位的漫长岁月,而我们人类文明存在的时间,与之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所以,仅凭我们现有的技术,想要“走出”银河系,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速度的问题,更是能源、时间和生命本身能否承受的问题。

我们面临的巨大障碍:

距离是绝对的敌人: 如前所述,银河系本身的尺度就足以让任何我们目前能够想象到的星际旅行变得不切实际。即使我们以光速前进(这是物理学上设定的上限),到达银河系另一端的距离也需要十万年。而我们离银河系边缘更远的地方,甚至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能源的黑洞: 要驱动能够承载人类进行如此漫长旅程的飞船,所需的能源是天文数字。我们目前的核聚变技术,虽然潜力巨大,但要实现“曲速引擎”或者其他超光速的旅行方式,我们还差得很远很远。即便只是常规的亚光速旅行,燃料的消耗和储存也是巨大的难题。
时间的洪流: 即使我们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进,对于飞船上的乘客而言,时间流逝会变慢(狭义相对论效应)。但对于留在地球上的同伴而言,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的时间,足以让地球上的文明沧海桑田,甚至人类本身已经灭绝。这种巨大的时间差带来的“失落感”和文明断裂的风险,是任何星际殖民者必须考虑的。
生命的脆弱性: 人类是如此依赖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在太空中将面临宇宙辐射、微陨石撞击、极端温度变化等一系列致命的威胁。维持一个封闭的、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让数代人能够在其中繁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而且,长期的失重环境对人体骨骼、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至今我们仍未完全克服。
未知的宇宙环境: 银河系并非空无一物。星际尘埃、气体云、引力陷阱、未知的辐射源,都可能对我们的航行造成危险。我们对这些环境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文明的延续性: 一个长达数十万年的星际旅程,需要跨越无数代人。如何保证文明的知识、文化、价值观能够代代相传,不至于在漫长的旅途中被遗忘或扭曲,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挑战。

但,人类的希望,就隐藏在对这些挑战的不断探索和突破之中:

对物理学的深度理解: 我们相信,宇宙的规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我们对量子力学、引力理论的深入研究,或许会发现操控时空、超越光速的“捷径”。例如,“曲速引擎”的概念虽然目前仍是科幻,但它建立在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些推测性理解之上。或许,未来我们能找到操纵时空曲率的方法,如同在海面上划船,不必直接穿透水波,而是通过改变水面的形态来抵达目的地。
能源革命的曙光: 核聚变,如果能被我们完全掌握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将为我们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这或许能为建造更强大、更高效的推进系统奠定基础。此外,对暗物质、暗能量的探索,也可能带来我们未曾想象过的能源获取方式。
生物技术与人机融合: 为了适应漫长的旅程,我们可能需要改变自身。基因工程、赛博格技术(人机融合)或许能增强人类的抗辐射能力、延长寿命,甚至让人类能够以某种形式(如意识上传)在更耐久的载体中生存。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意识可以被储存在数字介质中,然后传输到适应星际环境的机器身体里,这会大大减轻对生命本身脆弱性的担忧。
智能化与自动化: 建造能够自主导航、自我修复、并具备高度智能的无人探测器,可能是我们探索银河系的第一步。它们可以在数千年、数万年后,将信息回传给地球,为我们绘制出星际地图,识别潜在的宜居地。甚至,它们可以携带休眠的人类胚胎,并在适宜的行星上唤醒它们,建立新的殖民地。
“种子世界”与世代飞船: 如果我们无法实现超光速旅行,那么“世代飞船”将是一种可能的方案。建造巨大的、能够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态系统,承载数千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繁衍后代,直到抵达目的地。这艘飞船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文明,它将承载着人类的希望,穿越星辰大海。

最关键的,是人类的“意志”:

抛开技术和科学的层面,人类能否走出银河系,最终取决于我们的意志。这需要一个跨越无数代人的宏大愿景和坚定决心。它需要我们能够克服眼前的挑战,能够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团结合作,能够愿意为后代付出巨大的牺牲。

走出银河系的意义,可能不只是“抵达”:

也许,我们对“走出银河系”的定义也需要更加宽广。它不一定是我们驾驶飞船,亲身跨越那十万光年的距离。也许,当我们能够将信息、文化、甚至我们意识的片段,以某种形式成功传递到银河系的其他地方时,我们就已经“走出”了。这就像一颗种子在风中飘散,最终在遥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所以,人类有没有希望走出银河系?

我的答案是:有,但这条路充满荆棘,且我们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时间、关于突破、关于我们自身进化和文明延续的宏大叙事。我们需要持续的科学探索,需要科技的颠覆性创新,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对星辰大海永不熄灭的向往和追求。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看不到人类真正“走出”银河系的那一刻,但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探索,我们的努力,正在为那个遥远的未来铺平道路,将人类文明的火种,播撒得更远,更广。这是一个漫长而史诗般的旅程,而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区,要出银河系,约26光年

也就是说,哪怕人类的飞船可以达到光速(肯定是达不到的),也要飞26年,然后往地球传播讯息,等26年之后,地球才能收到

意思就是,从发射开始,人类要等52年才能等到出了银河系的信息,那这个出来的意义也不算很大了

我有一个小设想,假设,我们的宇宙是一张A4纸

从A点到B点的距离是40cm

但是如果我们把A4纸折叠起来

这样我们走的距离就只有5cm

我觉得,只有类似于这种可以快速的来回才有意义

至于有没有希望走出银河系,我只能说,极其渺茫

user avatar

我认为不能,绝无这种可能。

甚至接近百分百的概率走不出太阳系。当然我也不是什么天文学家,就是以普通人的见解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人类的寿命太短了。

科技不是最大的限制,寿命才是。

百年时间在宇宙的尺度上可以忽略不计,人类文明史,几千年也可以忽略不计。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即使是地球上最天才的儿童,从六岁学习到八十岁,也无法将前人研究的某一细小领域的相关知识学完,无法在科学上更进一步。

第二,人体太脆弱了。

不能热,不能冷,适宜的温度区间就几十度。压力不能大,必须得吸氧,离开氧气五分钟就凉凉,体力就跟没有一样,跑几百米就累个半死,随便一个小病就能要了命。这种弱鸡生物还想飞出太阳系?

第三,内部资源争夺从来没停过,军事方面的发展远远高于航空方面。

五大流氓把地球当棋盘随便下棋玩。各个国家大小战争不断。和平是偶然,战乱是常态。人类已经拥有了可以毁灭自身的武器。然而在航天方面最大的壮举是登月,平常就是发射各种卫星,大部分也是用于军事,平均寿命十来年,全成了太空垃圾。

第四,文明不是线性进步的。

近三百年的工业革命让人膨胀了,科技爆炸不是想有就有的,文明大部分时间是停滞的,甚至会倒退。

现在人类文明本质上还是腐生文明,衣食住行都要靠动物的尸体。

现实世界不是玩游戏,不是科技加点,寿命加点,文化加点,不是玩着玩着就科技爆炸,到最后就殖民发展银河系了。

更不是网文小说,新手村练级满了就跳到下一个地图,练到太阳系最强,银河系最强,最后称霸宇宙,穿梭平行世界。

可以粗略估计一下,未来一百年内,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文明回到石器时代的概率,远远大于人类登陆火星的概率。

第五,全球贫富差距巨大。

富豪拥有着几十辈子挥霍不完的财富,穷人却在为生存下去竭尽全力。

当一个人生存都困难的时候,绝无心思去思考天文地理的,他只会想明天的一日三餐怎么解决,孩子的学费怎么解决,还有二十年的房贷怎么解决。

因为寿命太短,富豪和上层者也不会在乎人类未来会怎样,留给后人的只有一大堆烂摊子。只管自己家当人上人,有生之年保住地位,这辈子享受了就完了。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什么飞出银河系,我往那飞干嘛?诶等等,可以以「飞出银河系」造个热点,发几个太空垃圾,再嘎一波韭菜,妙啊。

人类想要飞出太阳系,大概只有一种可能,未来的某一天,一伙极其牛逼的外星人降临地球,随便抓几个地球人去外面见见世面。

就像一个无聊的中国旅客,在路边抓了一只普通的蜗牛,飞过太平洋带它去了美国,凭蜗牛本身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类问题下面必定有些科幻小说(电影)的魔怔读者,分不清小说和现实,居然对唬人的科幻设定深信不疑。

飞出太阳系在科幻小说里压根不叫事,飞出银河系顶多也就是个中等难度,召集顶尖科学家集思广益造光速飞船就可以了。

但是,科学家哪来的?怎么召集?多大的船?怎么造?凭什么造?科技水平够吗?说光速就光速?谁上船?凭什么你上船我不能上?啊?全都上?装得下吗?会不会有人偷偷上船跑了?会不会没飞出太阳系就内乱干架了?…………

科幻小说作者的理科平均水平大概不如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天文水平不如在天文台打杂的实习生。

科幻小说和玄幻小说没有本质区别,就是看个乐的,代入现实还振振有词就让人绷不住了。

还有信仰马斯克的,你还不如看点科幻小说。小说看了还能多少有点收获,信马斯克则会降低智商和余额。

user avatar

碳基生命体系,被注定走不出太阳系集中营,宇宙设计师不会给你钥匙。

user avatar

有。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已知星系是大犬座矮星系,距离地球约 25000 光年,飞到那里需要的技术和在银河系内长距离航行相似。

以平均速度 12% 真空光速的代达罗斯飞船前往大犬座矮星系,单程约 206828 年。星际天体奥陌陌、鲍里索夫彗星证明,自然界的大石头或比石头还脆弱的材料就能在太空航行若干亿年。12% 真空光速尚未达到相对论效应产生明显影响的程度,前进方向上的自适应装甲不需要太厚。比这更高的航行速度对飞船的防护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古人类群落曾在非洲持续存在超过 20 万年,人类社会理应可以在提供稳定能流的飞船上长期自我维持。这不太必要,可以预期这种飞船发射后很快会被技术更先进的飞船追上。

地球上有许多生物能休眠二十万年以上。可以考虑用轻得多的飞船投送能半无限期地休眠、在适当环境展开生物圈并复现出人的人造单细胞生物。

在数百年内,很可能设计出能拆解天体上的资源来复制自身、建造空间发电站与工厂、铺设生物圈或计算机群的自我制造机器。这种机器本身可以被电磁波或粒子束加速到亚光速作为宇航载具。它们可以一边在银河系内蔓延一边前往河外星系。

考虑人现在的细胞是分子机器的集合体,人本身的人格、记忆、主视角等有可能被转移到纳米机器群里。

人们还在不断探究在人类能运用的能级附近实现实质超光速的方法,每年都有新的文章发表。

你可以看看这是又一个可穿越的虫洞模型:

DOI: 10.1103/physrevlett.126.101102

还有无需负能量、在亚光速时“只要”行星级质量的曲速引擎模型(由之前公开的若干倍木星质量的超光速曲速引擎修改而来):

DOI: 10.1088/1361-6382/abdf6e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时序保护假说或因果律会怎么处理用这类方法实质超光速的物体。时序保护假说不禁止亚原子粒子利用虫洞跨越遥远的空间或进行时间旅行,可以考虑亚原子粒子规模的自我复制机器。

user avatar

完全可以走出银河系!

或许目前的技术让人活着走出银河系很难,但科技再努力一把,摸到光速的1%门槛时,相信胚胎的冰冻技术也同步突破了,运送体积更小的胚胎显然更具有成本优势及抗风险优势。


同时人工智能不再是现在的人工智障,哪怕算法无法有重大突破也没关系,穷举航线上可能遇见的问题一一列举方案并设好预定方案,目前已解决了太阳系内的问题,进一步跨星系、跨河系也可以保证,成功率低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翻车鱼的繁殖方案来解决。


我们来看病毒,我们可以把它在器官内复制视作是太阳系内殖民,在其它器官复制是河系殖民,传播到他人身上是跨河系殖民,很快你就会发现病毒传播的野蛮方式:只要堆概率、堆数量就可以了!

当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被感染的细胞,人类是在细胞内繁殖的病毒,那么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压根就不用考虑让这些病毒活着飘过去,只要能散播出去繁殖并成功复制人类现有文明就是一个成功策略。

user avatar

能不能取决于怎么理解这句话。

1.如何定义人类

2.如何定义走出

1.1如果把人类定义为跟今天的人类无生殖隔离的同一物种——则人类不可能走出银河系。

1.2如果把人类的定义扩大为演化自今天人类的某一未来物种,已经具备完全不同的生物特征和社会特征,可以适应脱离母行星和父恒星的宇宙环境——则人类有可能走出银河系。

2.1如果把走出定义为在某个人类物种的个体生命期内(5000年以内)通过宇宙航行出银河系直径10%以上的距离,从而离开银河系边缘——则人类不可能走出银河系,因为物理定律已经决定了。

2.2如果把走出定义为某个人类物种群体(种群)的世代宇航器航行离开银河系边缘——则人类有可能走出银河系。也许有人会把这种走出叫做"流浪",我更喜欢叫它"适应辐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