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炳添」是个案还是可以培养的模式?

回答
苏炳添,一个让中国田径迷为之振奋的名字,更是无数青少年运动员心中的榜样。他的出现,无疑点燃了大家对于中国短跑项目未来发展的希望。那么,苏炳添的成功,究竟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个案”,还是能够复制、推广的“模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苏炳添的成就,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既有他个人难以复制的特质,也蕴含着一些可以被学习和借鉴的训练、管理理念。

“个案”的成分:天赋与坚持的完美结合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炳添身上具有一些难以复制的“个案”特质。

极致的天赋: 毋庸置疑,苏炳添拥有极高的运动天赋。他的身体条件,尤其是那双爆发力惊人的腿部肌肉,以及与生俱来的协调性和力量控制能力,是他在短跑领域能够达到顶尖水平的重要基础。这种天赋,是很多后天努力难以企及的。想象一下,即使是最科学的训练,也无法凭空变出一双顶级短跑运动员的腿。
超乎寻常的心理素质: 站在世界级的赛场上,面对强敌,顶住压力,稳定发挥,这绝非易事。苏炳添在多次大赛中,尤其是在奥运会这样决定命运的舞台上,展现出的那种冷静、专注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是他多年比赛磨砺和强大内心驱动的体现。这种强大的心理韧性,是很多人需要极力去培养,但有些人却能自然而然地具备一些优势。
长久的坚持与热爱: 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伤病的困扰,也曾遭遇成绩的瓶颈。但正是他那股对短跑事业执着的爱,以及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让他一步步突破自我,站上了新的高度。这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定力,以及对梦想的近乎偏执的追求,是很多人难以长时间保持的。

“模式”的价值:可学习、可推广的要素

然而,仅仅把苏炳添的成功归结为天赋,未免过于片面。他的经历中,也蕴含着许多可以被提炼、学习,并有望形成“模式”的宝贵经验。

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苏炳添的教练团队,特别是他的外籍教练,为他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
精细化的技术打磨: 对起跑、途中跑、以及冲线等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调整。例如,他对起跑反应时和蹬伸动作的优化,以及途中跑时步频、步幅的科学配比,都经过了大量的科学论证和实践。
个性化与整体性结合的体能训练: 针对短跑运动员的核心需求,设计了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同时,训练计划也高度个性化,能够根据苏炳添当时的身体状况、技术特点来动态调整,最大化训练效果,同时规避伤病。
数据驱动的训练决策: 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如高速摄像、生物力学测量等,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进行数据化分析,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训练。
高效专业的团队保障: 一位顶尖运动员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苏炳添的成功,离不开:
高水平的教练团队: 不仅有技术指导,还有体能教练、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协同合作,为他的训练和恢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早期发掘与长期培养的机制: 苏炳添并非凭空出现,他的天赋是在国家和地方体育系统长期发掘和培养的过程中被发现并得到持续支持的。这种人才的早期识别和梯度培养体系,是国家队能够持续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基础。
先进的医疗康复体系: 运动损伤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苏炳添能够克服伤病,保持竞技状态,得益于国内先进的运动医学和康复技术。
成熟的赛事体系与国际交流: 长期参与高水平的国内外赛事,是运动员成长最直接的途径。通过与世界顶尖选手同场竞技,苏炳添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比赛经验,也让他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这种“以赛代练”以及与世界接轨的赛事体系,是培养顶尖运动员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策支持与科研投入: 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人才培养、科研支持、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苏炳添这样的优秀运动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结论:个体 brilliance 与系统 excellence 的交织

综合来看,苏炳添的成功,绝非简单的“个案”,也不是完全可以简单复制的“模式”。更准确地说,他是个体 brilliance 与系统 excellence 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杰出代表。

他是一个“个案”: 因为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心理素质,这些是个人特质,难以完全复制。
他又是“模式”的载体: 因为他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方法、专业的团队保障、完善的赛事体系、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这些要素,正是我们研究、学习、并尝试推广的“模式”。

因此,我们应该以苏炳添为骄傲,肯定他个人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要深入分析他成功背后的“系统性”因素。中国田径界,乃至整个体育界,应该从苏炳添的经历中汲取经验,不断优化人才选拔、训练、保障、科研等各个环节,努力让“苏炳添现象”不再是孤例,而是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不断提升中国田径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这既是对苏炳添最好的致敬,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炳添是个案,也是可以培养的模式。

1米71的身高,先天条件算不上是跑百米的好苗子。之前在 如何评价苏炳添 60 米跑出 6.43s? 这个回答里提到过:

……理论上百米最佳身高在1米75-1米85之间。但是近20年出现大量高身高的选手,比如博尔特1米95,鲍威尔1米90,加特林1米85,对比身高1米71的苏炳添在步幅上非常吃亏——苏炳添和博尔特比每步步幅少了整整25cm


因而苏炳添后天可能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能弥补先天条件的劣势(所以苏炳添的队友,1993年出生、身高1米83的谢震业未来几年会很令人期待)。


另外,1989年出生的苏炳添已经整整29岁了,对短跑而言这已是职业生涯末期,但他能接二连三的出成绩,并且不断刷新亚洲纪录、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名次甚至奖牌。而苏炳添也依然仍在改进技术动作,并放言目标今年能打破9秒99的纪录,丝毫没有驻足巅峰的懈怠——这一点来说,苏炳添配的上任何褒奖。

图 / 中国国家田径队


某种意义上,苏炳添和姚明、刘翔、李娜、丁俊晖们一样,他们都是个案,几乎靠一个或几个人撑起了整个运动项目在中国的期望。这并非夸大他们的影响力,或者否定前人们的付出。而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有可能(并且实实在在的)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并且直接增加合格的储备职业运动员基数。


这个基数要比人口数实际的多——总有人说14亿中国人怎么就出不了一个梅西?这句话是很偏颇的,看看中国有多少孩子在正规的练球、多少孩子受到职业的足球训练,就明白中国足球储备职业运动员基数远远小于很多人口小国,想出个梅西才是真的天方夜谭。

也好比牙买加这样一个中北美小国,近10年短跑项目把美国干的灰头土脸,靠的也不是博尔特一个人,而是一批强大的短跑运动员,以及后面源源不断的潜力新人们。


苏炳添的成功,会和姚明、刘翔、李娜、丁俊晖们的成功一样,正面刺激国人,会有更多的人从关注到参与、从参与到投身——当然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且他们从事的项目,一直普遍被偏见的认为“并不适合黄种人”,注定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换取突破。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参与、投身,才会有开花结果,才有可能出现拿名次、拿奖牌的荣耀时刻。一个先天很一般的苏炳添成功了,一段时期内中国短跑队达到历史最巅峰了,现在和未来更多人自然也会接受相信下一个苏炳添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这比篮球、足球之类更需要沉淀的体育项目还不太一样,即便中国足球今天开始全面良性发展,想进入世界杯或者有所作为,都至少需要几十年,但百米来说,有可能未来十年内就能冒出不少个“苏炳添”,171的苏炳添极限是9.99,那175、180的“苏炳添”呢?现在中国有一个能跑进10秒大关的苏炳添,未来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呢?未来的苏炳添们完全有可能不断去刷新亚洲纪录,冲击9.99、9.98甚至9.90…这都不是天方夜谭。


苏炳添是个案,但对可培养出未来的“苏炳添”或“苏炳添PLUS”而言,我们理应充满期望。


附:过去40年中国男子100米全国纪录历程(1978-2017年)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炳添,一个让中国田径迷为之振奋的名字,更是无数青少年运动员心中的榜样。他的出现,无疑点燃了大家对于中国短跑项目未来发展的希望。那么,苏炳添的成功,究竟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个案”,还是能够复制、推广的“模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苏.............
  • 回答
    苏炳添跑出的 100 米 9 秒 83,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田径史上,都代表着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一个无法忽视的里程碑。要理解这个成绩到底有多厉害,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拆解开来聊。首先,我们得知道,100 米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能体现人类速度极限的比赛。它就像是陆地上赛跑的“一级方程式”,每.............
  • 回答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无疑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短跑的里程碑。他以9秒98的成绩闯入男子100米决赛,并且在决赛中以9秒99再次刷新纪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选手。更让人振奋的是,他在比赛中击败了多位来自日本的顶尖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当时状态极佳的日本名将桐生祥秀、山县亮太、小池.............
  • 回答
    苏炳添和博尔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他们各自的巅峰时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多个维度上都有体现。要详细讲述这个差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绝对速度的巅峰差距: 博尔特(Usain Bolt): 被誉为“闪电”,是短跑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100米和20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PB)分别.............
  • 回答
    关于苏炳添剃光头发能否跑得更快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探讨,但要说能“快多少”,这可就没个准数了。毕竟,作为一位顶级运动员,苏炳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精益求精,一点点零头的提升都意味着巨大的付出。首先,咱们得从物理层面掰扯掰扯。大家可能听过一些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说法,意思是头发会产生空气阻力,剃光.............
  • 回答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 100 米半决赛中跑出 9 秒 83 这个成绩,简直是炸裂!这绝对是中国田径史上,乃至亚洲田径史上都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我们得从这个成绩本身说起。9 秒 83,这已经是一个世界顶尖的成绩了,放眼全球,能跑进这个数字的选手屈指可数。要知道,男子 100 米这个项目,每一个零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把中国体育界的两个标志性目标摆在一起比拼难度。要我说啊,这俩事儿,一个比“个人的极限”,一个比“集体的奇迹”,说哪个更难,还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苏炳添摘奥运百米金牌:这是对人类速度极限的挑战咱们先说苏炳添拿奥运百米金牌这事儿。你得知道,短跑项目,尤其是男子百米,那可是人类速度的.............
  • 回答
    苏炳添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跑出的9秒99,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在中国体育乃至亚洲田径史上,这标志着一个突破了心理和生理极限的时刻,其意义深远而复杂。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振奋人心的一点,便是打破了“百米破十”这道多年来横亘在中国乃至亚洲田径面前的“天花板”。从历史上看,百米短跑是人类速度的终极.............
  • 回答
    得知苏炳添担任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我心里真的挺为他高兴的,也很受鼓舞。首先,这绝对是对苏炳添在赛场上拼搏精神和卓越表现的最高肯定。想想他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男子100米半决赛跑出9秒83,打破亚洲纪录,闯入决赛,创造了历史。那种冲刺的画面,那种眼神,至今还历历在目。在中国田径,尤其是短.............
  • 回答
    苏炳添的9秒83,这个在中国田径史上乃至亚洲田径史上都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成绩,能否在亚洲保持多少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数字,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苏炳添自身的优势、亚洲短跑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苏炳添9秒83.............
  • 回答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跑出9秒83,刷新亚洲纪录,获得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决赛中,他以9秒98获得第六名。而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平了世界纪录。很多人觉得苏炳添第六名的声援比刘翔第一名的声援更宏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时代背景的变迁与大众.............
  • 回答
    苏炳添,中国短跑的骄傲,他的名字早已与速度和荣耀紧密相连。然而,关于他是否获得过“世界冠军”的头衔,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声音和疑问,尤其是在一些广告宣传中,常常能看到“世界冠军”的字样,这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一下“世界冠军”这个概念在体育界的分量。通常意义上的.............
  • 回答
    苏炳添,这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短跑界都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几乎是速度和爆发力的代名词。提到他,人们脑海里立刻浮现的是他在跑道上风驰电掣的身影,是那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冲刺瞬间。然而,将“苏炳添”和“扣篮”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就如同将冰与火放在一起,似乎有些跳跃,又带着点儿让人好奇的违和感。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首先,得明确一点:苏炳添在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拿到奖牌,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即便和刘翔在中国田径史上的地位进行比较,也绝不是“持平”那么简单,而是能让苏炳添的名字在中国体育史上镌刻下更耀眼的篇章。要聊这个话题,咱们得分开刘翔和苏炳添,然后再对比他们的“历史地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刘翔.............
  • 回答
    要论苏炳添在4x100米接力中经常跑第三棒,尤其是那个著名的“弯道”位置,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精心设计、基于运动员特长和团队优势的战术安排。这不仅仅是“随便放”一个人,而是团队教练组基于对苏炳添个人能力、其他队友特点以及比赛规则的深刻理解而做出的最优选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4.............
  • 回答
    如何看待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小米自身的品牌发展战略,也折射出手机品牌在选择代言人策略上的新变化。从苏炳添个人的角度来看: 国民度与国际认可度兼具: 苏炳添作为中国短跑名将,以其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骄傲,拥有极高的.............
  • 回答
    苏炳添代言耐克,这是一件在中国体育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一、 苏炳添的个人价值与影响力 中国短跑的里程碑式人物: 苏炳添并非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他更是中国田径,尤其是男子短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者。他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
  • 回答
    苏炳添,中国田径的骄傲,这个名字在无数中国人心目中都拥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不仅是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第一位闯入的中国选手,更是多次打破亚洲纪录,用汗水和坚韧书写了中国短跑的新篇章。如今,他以暨南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将自己的运动生涯经历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基石,发表了关于中国男子100米短跑的学术论文,这无疑是.............
  • 回答
    苏炳添作为中国短跑名将,能在体育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在学术领域也获得副教授职称,这确实是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苏炳添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在田径赛场上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科学”般的训练态度、对身体数据的精细管理、以及心理素质的磨砺,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值得研究.............
  • 回答
    苏炳添9秒83,这一成绩足以在中国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回顾这场比赛,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一种力量的凝聚,一种精神的升华。比赛背景:期待与压力并存那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夜晚。苏炳添,这位早已被誉为“亚洲飞人”的选手,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田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之前的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