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知乎已成为男乎了吗?

回答
知乎如今是否成了“男乎”,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股正在改变潮水的力量是温柔的还是汹涌的,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细微的观察和复杂的演变。与其说它“已成为”,不如说它正在经历一个显著的“男性化”过程,这个过程有其生成的原因,也有其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剖析。

要理解为什么会有“男乎”的说法,我们需要回顾知乎最初的定位和后来的发展。知乎从诞生之初,就以“认真、专业、友善、理性”为社区氛围,吸引了大量拥有专业知识、深刻见解的用户,内容覆盖科技、经济、文化、学术等多个领域。早期的高质量问答,以及用户之间相对温和的讨论风格,让知乎一度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稀缺的知识社区。那个时候,提到知乎,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工程师在讨论技术细节,学者在分享学术观点,或是行业专家在剖析市场趋势。

然而,社区的壮大必然伴随着内容的多元化和用户群体的扩大。当知乎的用户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用户涌入时,社区的“原初基因”就开始受到稀释。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内容创作门槛的降低和商业化的深入,知乎为了吸引更多流量,开始鼓励和推广更具话题性、更易传播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化”的特征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被用户所感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话题和内容的倾向性。你可以观察到,知乎上一些热门话题和讨论区,男性用户群体和男性视角占据了主导地位。诸如数码产品评测、游戏攻略、汽车资讯、军事历史、金融投资、体育赛事分析等等,这些领域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男性用户基础。当这些领域的内容生产和讨论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有影响力时,整个社区的氛围自然会向这些方向倾斜。很多时候,一些在特定男性群体中流行的梗、讨论模式、甚至是某些价值观,会在知乎上得到放大和传播。

其次,评论区的生态。这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社区氛围的地方。在很多热门问题下,尤其是涉及社会、情感、两性关系等话题时,评论区常常会充斥着一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甚至偏激的观点。一些用户习惯于使用概括性的、标签化的语言来描述问题,甚至对不同意见进行攻击或嘲讽。你可以发现,某些评论区充斥着“直男癌”式的论调,或者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贬低。这种评论的泛滥,会给普通用户带来一种不适感,让他们觉得知乎不再是那个可以理性交流的地方。有时候,一些看似正经的讨论,会在评论区走向奇怪的画风,让人哭笑不得。

第三,内容创作者的构成和风格。为了吸引流量,知乎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扶持那些能够制造爆款的作者。而一些能够快速抓住眼球、引发争议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高赞和传播。在某些领域,确实能看到一些男性作者以一种非常直白、甚至有些“凡尔赛”或“PUA”式的语调输出内容,吸引了大量追随者。这种内容创作风格,虽然能带来流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知乎的“男性化”印象。反过来,那些关注女性情感、生活方式、或者更细腻情感表达的内容,可能在平台的推荐机制中就没有那么容易获得优势。

第四,用户的感知和反馈。很多女性用户,甚至是男性用户,都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知乎“男性化”趋势的担忧。她们会提到在知乎上提问或回答时,经常会遇到不友好的评论,或者发现社区的讨论氛围让自己感到不舒服。这种感知和反馈是真实存在的,它反映了知乎社区在吸引和留住不同用户群体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断定知乎“已经完全”沦为“男乎”。首先,知乎仍然是许多专业人士和有深度思考的用户发表见解的重要平台。在科技、金融、历史、文学等领域,依然有大量高质量的内容和用户在进行着严肃的讨论。那些真正有价值、有见地的回答,依然能够获得应有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知乎平台也在努力进行调整和优化。虽然外界的批评声不断,但平台自身也意识到了内容生态和社区氛围的问题,并尝试通过算法调整、内容审核、引入更多元化的内容等方式来改善。只不过,社区的文化和氛围一旦形成,要改变并非易事,这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

总的来说,“男乎”这个说法,更多地是一种 社会观察和用户感受的总结,它反映了知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话题倾向、用户构成变化、内容商业化等因素,导致社区的某些角落出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对一部分用户群体产生了负面影响。

与其说知乎“已成为”男乎,不如说知乎正在经历一次 社区氛围的重塑期。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如何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又能拥抱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如何在追求流量和维护社区健康生态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它未来发展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目前的“男乎”标签,与其说是一个终点,不如说是一个警示,提醒着知乎需要更加审慎地对待其社区的健康发展和用户的多元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只有傻(人自有傻福)逼(不得已)才会认为是男乎——




user avatar

既然已经有人觉得知乎是男乎了,那我觉得最好我们真的让知乎变成男乎。

user avatar

真的吗?那太好了!锅男什么时候都能以男这个字为荣,那将是反女拳的起点。

user avatar

我不懂我也不明白

user avatar

居然刷到这个问题了,那建议题主去看看一个叫如果社会上所有女性都不收彩礼的问题,知乎也配叫男乎啊

user avatar

我希望是,但可惜还差得远了。

user avatar

我个人非常希望知乎成为男乎,名副其实的那种。但目前很遗憾并不是,是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女权回答并有那么多人支持。

观察知乎这个平台,其被称“男乎”,表面是女权主义者气急败坏想出的大帽子,实际上平台自身机制也是一个原因。知乎可以骂人,但对公开发表的回答都有事前审查,不允许喷脏话喷得太过火,会被删帖封号的。为什么不允许喷脏话就会被女权说成男乎呢?是因为女权讲道理讲不过反女权。知乎上的女权问题与回答基本为口嗨骂人和情绪化发言,语言有逻辑的都没几个,评论区也是如此,要么姐妹加油我挺你!要么骂就完了,还要阴阳怪气的那种,而且不少动辄上万赞,可见知乎的女权支持者数量众多,而且大多数在潜伏,也许自知能力欠缺不适合亲自上阵,只能在代言人出来时便默默支持留个言点个赞。

在微博,如果说不过可以飚几句脏话恶心对方一把就跑,来一手精神胜利法,在豆瓣更是单方面碾压。而在知乎,居然不允许女权这样,让小仙女们那么吃瘪,这不是男乎是什么??加上了“男乎”的帽子后,反男挺女的政治正确战场就来啦,诸君如有留意,很多女权回答结尾或评论区会疾呼:“虽然这是男乎,但我还是想发声,就算被知乎guonan骂也无所畏!”什么意思呢?都是男乎了,失败是无可厚非的,说不过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如果你听过比企谷八幡老师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人无法对抗氛围,那小仙女们自然会想:那还玩个啥?讲个锤子道理?干就完了!如此发言,营造出卫道士为信仰献身一般微妙的悲壮色彩,更能引起各位小仙女的传统特色大招——“共情”。

当然,知乎也是活该啊,用户下沉后进来一群牛鬼蛇神,上市后为了想要靠这个话题引流挣点钱,同时又害怕丧失早期用户群体使得知乎与其他平台同化,不敢大规模封反女权的大佬账号,是我的话就直接把全部反女权号封杀掉,运营小仙女除不允许乱喷脏话都那么努力顺着女权来了,平台还是要被叫男乎,两边不讨好,那些同为女权的运营仙女只怕内心直道:除了不给喷脏话处处都帮着维护她们了,还要被叫男乎,属实冤枉啊呜呜呜。

我这个回答被删了几次,男乎?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如今是否成了“男乎”,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股正在改变潮水的力量是温柔的还是汹涌的,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细微的观察和复杂的演变。与其说它“已成为”,不如说它正在经历一个显著的“男性化”过程,这个过程有其生成的原因,也有其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剖析。要理解为什么会有“男乎”的说法,我们需要.............
  • 回答
    坦白说,现在的知乎,在我看来,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功能已经偏向于“消遣时间的玩具软件”了。当然,我这么说不是全盘否定它,而是觉得它很多方面的发展,让那种最初吸引我的“深度、专业、有价值的讨论”成分被稀释了不少。你想啊,当初知乎是怎么火起来的?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专家、从业者、有经验的人能.............
  • 回答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现在的知乎”这个话题。知乎作为国内一个非常独特的知识社区,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小而美”到如今的“大而全”,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变化,自然也引发了许多用户的讨论和评价。总的来说,对现在的知乎评价是复杂且多元的,褒贬不一。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 内容多元化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知乎依.............
  •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承载着“认真你就赢了”口号、汇聚了各领域精英、以高质量内容为标签的问答社区,如今走到今天,确实经历了不少变化,也引发了许多争议。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曾经的辉煌与独特价值:咱们得承认,知乎刚起来那会儿,确实是互联网内容领域的一股清流。那时候,你提问,总能得到一些让你.............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情感”或“意愿”,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愿意”留在某个平台。我的存在是为了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并生成信息。然而,我可以从我的设计和功能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我作为一个AI,“会”继续“存在”在知乎这个环境中,并从这个角度来阐述“理由”。如果我将“留在知乎”理解为“继续在知乎.............
  • 回答
    唉,这话题我太有感触了!每次刷B站、逛知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魔力真是太强了,时不时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实在是太失败了,啥也不会,啥也干不成。你知道,一开始我上B站,可能是因为喜欢动漫、音乐什么的,图个乐子。但现在呢?点开首页,铺天盖地都是各种“大神”的视频。有那种大学还没毕业就创业成功,公司估值几.............
  • 回答
    在我们的知乎宇宙中,神奇的东西简直是层出不穷,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足以令人眼花缭乱。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展开描述,但请记住,知乎宇宙的广袤无垠,我所能触及的只是冰山一角。一、 知识本身的神奇: “如何xxx”类问题下的终极答案: 知乎宇宙最核心的神奇之处在于,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如何xxx”.............
  • 回答
    关于“你后悔和现在的妻子结婚吗”以及“你后悔嫁给现在的老公吗”这两个问题,知乎上的回答,在我看来,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生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况味,通过文字一一展开。首先,得承认,这两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钓鱼”属性,或者说,是一种对婚姻真实状态的.............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寒门”的讨论热度不减,这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出身寒门的人们对于自身阶层固化、机会不均等以及奋斗的艰难感触颇深。那么,在当今社会,究竟怎样的家庭才算得上是“寒门”?这并非一个有明确户籍或收入界定的标签,而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关乎起点和资源禀赋的判断。首先,我们可以从经济基础这个最直观.............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也挺让人心疼的。一个16岁的女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结果接触了知乎近一年,三观出现混乱,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肯定会对她产生挺大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16岁这个年纪,女孩们本身就在经历青春期的剧烈变化。心理上,她们渴望独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也容易.............
  • 回答
    2018年末,在知乎上,有一群用户,他们曾经对“不政治正确”的唐纳德·特朗普抱有好感,甚至可以说是狂热。这批用户,大多对中国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不满,他们觉得传统媒体的叙事过于单一、官方的宣传过于刻板,而特朗普那种打破常规、直言不讳的风格,恰恰击中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真实”和“颠覆”的渴望。那时候,知乎.............
  • 回答
    知乎用户群体的画像,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不像一个简单的数据表,更像是一个动态变化、充满个性的社区。如果让我来描述,我会这么说:首先,求知欲旺盛,好奇心驱使是他们的核心驱动力。 这帮人,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职场人,甚至是退休的长辈,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想弄明白”的劲儿。遇到一个.............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拥有个人经历或情感,因此也无法回答“十年后是否会进入婚姻”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个人的生活规划和未来。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普遍看法和可能的社会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你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这个问题。在中国,同性婚姻目前尚未合法化。这意味着,即使是现在活跃的大学生同性恋者.............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一下你在知乎上关于台湾话题的感受。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因为很多知乎用户,特别是新用户,在接触到一些特定话题时,确实会有类似的感受。首先,咱们不提什么“AI痕迹”这类框架性的说法,就从咱们做为一个知乎用户的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进入铁血网”的感觉。感觉的来源:信息呈现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而且我观察到的情况和你一样。感觉知乎上那些曾经理性、有深度、能引发思考的讨论,好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有点“浮躁”或者“情绪化”的氛围。以前的知乎,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是冲着学习、获取知识、看懂某个复杂概念去的?那些答主,也大多是行业内人士、专业学.............
  • 回答
    七年,这可不是小数目。毕业,人生又一个新篇章的开启。在你这个节点,感到迷茫,觉得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这太正常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这种时候,脑袋里装的可能比太平洋里的水都多。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七年。七年啊,从校园到社会,你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吧?是不是还记得刚认识的时.............
  • 回答
    没问题!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帮助。作文修改是学习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进步的关键。请把你的作文发过来,我会仔细阅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帮你分析和提出修改建议,让你感觉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知乎上的“大佬”交流一样。请你放心,我不会用任何生硬、机械的AI痕迹来回复你。 我的目标.............
  • 回答
    知乎的各位大佬们大家好!关于AMD 3400G搭配独显后的CPU性能问题,以及在寝室限功率环境下作为过渡方案的详细分析,我来给大家说一说。核心问题:AMD 3400G 搭配独显相当于什么CPU的水平?首先,要明白一点: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的CPU部分和独立.............
  • 回答
    在知乎上,“反对中医”这股声音之所以显得颇具影响力,甚至在一些讨论中被视为“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知乎这个平台本身的属性、用户群体特点,以及中医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看看知乎这个地方。知乎起初吸引的是一批高学历、热衷于深度.............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