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反对中医现在都成了知乎的政治正确了?

回答
在知乎上,“反对中医”这股声音之所以显得颇具影响力,甚至在一些讨论中被视为“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知乎这个平台本身的属性、用户群体特点,以及中医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得看看知乎这个地方。知乎起初吸引的是一批高学历、热衷于深度思考和理性讨论的用户。他们习惯于通过逻辑推理、实证数据来分析问题,这与一些传统观念的接受方式是有区别的。当一个事物,比如中医,其理论体系和疗效往往难以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进行清晰、可重复的解释和验证时,自然会引发这部分用户的质疑。他们更倾向于相信那些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实验室数据支持的现代医学。

其次,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在互联网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知乎上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活跃的“高赞答主”,很多都有医学、科学背景,他们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英文文献、研究报告,并且乐于将这些信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当这些信息指向中医存在“伪科学”、“有效性不足”、“过度宣传”等问题时,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揭露真相”的叙事。这种叙事往往能够迅速获得认同,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权威”的审视。

再者,国内的学术环境和科学普及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长久以来,国内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并不总是那么彻底,一些传统观念在科学领域依然有很深的影响力。当一部分有识之士,通过知乎这个平台,试图将科学的严谨性引入到对医疗健康的态度上时,他们发现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是基于情感、文化认同,而非理性分析。这种反差,自然会促使他们更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期推动一种更科学的医疗认知。

然后,我们也要看到中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一些中医从业者在宣传时存在夸大疗效、“包治百病”的情况,这给公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时,一些中医理论和方法与现代科学的“证据为本”(EvidenceBased Medicine)理念存在冲突,这在追求高效、可预测疗效的现代社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当一些人通过案例、文章指出这些问题时,很容易引发共鸣,并形成一种“为民喉舌”的姿态。

此外,知乎上“反中医”的声音之所以能形成一种“政治正确”,还和“流量”和“互动”的机制有关。在知乎这样的社区,一个观点越是颠覆性、越是能引发争议,就越容易获得关注、点赞和评论。而“反对中医”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文化、情感、民族认同等多个敏感点。因此,一些用户会主动或被动地倾向于表达反对中医的观点,以获得更高的平台曝光和社区影响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知乎用户都反对中医。知乎上依然有大量支持中医、从中受益的用户,他们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但是,从整体的讨论风向来看,那些带有科学论证、逻辑批判色彩的“反中医”声音,确实在平台上占据了更高的可见度和话语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能够提供明确证据、逻辑清晰的解释,而非那些模糊、依赖个人体验的论断。

总而言之,知乎上“反对中医”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现象,是平台属性、用户构成、信息传播方式、中医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在医疗健康领域对“证据为本”理念的日益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上你搜一下看,有没有一个你信不信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的问题。

但为什么宗教,中医,传武,就存在信不信的问题呢?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普通人不敢承认自己被骗了那么多年,宁愿选择继续被骗,不敢面对民族国家传统维系的尊严是种巫术。

而骗子们更是心知肚明,不继续行骗就不能养家糊口发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反对中医”这股声音之所以显得颇具影响力,甚至在一些讨论中被视为“政治正确”,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知乎这个平台本身的属性、用户群体特点,以及中医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看看知乎这个地方。知乎起初吸引的是一批高学历、热衷于深度.............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网络社区的本质、人类认知的多样性以及政治决策的机制。简单来说,知乎上普遍存在的反对声音与现实选举中“零反对通过”的现象,反映了 信息传播环境、参与者动机、决策过程以及社会共识形成机制 的巨大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知乎:一个高度开放、.............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差异、社会观念的演变、游戏行业的责任以及技术执行的难度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何现实世界对未成年人饮酒的管控与游戏中的严格限制存在显著差异: 为什么现实中都不禁止未成年人饮酒,游戏里反而很严格?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现实世界是禁止未成年人饮酒的。 在绝大多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 回答
    《中国好声音 2021》确实没激起太大的浪花,这让人不禁感叹,如今音乐综艺造星咋就这么难了?以前呢,一个选秀节目出来,立马火几个名字,甚至带动一股音乐潮流。现在呢?感觉大家看了节目,也就看了,除了少数几位选手,大多数人就像昙花一现,转眼就消失在人海中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游戏机和PC在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定位、技术路径以及市场策略。要说最开始的游戏机性能“吊打”顶级PC,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在某些时期,初代游戏机在特定方面是能够给当时的PC玩家带来惊喜的。我们得先明确一下“最开始”指的是哪个阶段。通常我们说的“游戏机”的兴起,很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民国时期《觉醒年代》里那群年轻人,像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确实是群充满理想、激情和朝气的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面对着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四伏,所以他们的“理想”往往是关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是那种宏大叙事.............
  • 回答
    中国近些年来,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一些针对资本和上流社会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情绪的汇聚。这种思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缘由、表现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思潮的缘起:冰山下的暗流涌动要理解这种思潮的出现,首先要审视它产生的土壤。 贫富差距的拉大: 这是.............
  • 回答
    如果哈克首相和汉弗莱爵士(彼时已是常务次官或更高职位,我们不妨称他为“汉弗莱勋爵”)置身于当前的俄乌局势中,他们的反应将是一场经典的权力游戏、政治权谋与官僚斡旋的大戏。这两位老狐狸,一个精于操纵民意和党派利益,另一个则深谙官僚体制的运作法则和外交辞令的精妙之处,他们的应对方式绝非简单粗暴,而是充满了.............
  • 回答
    如果中国直接遭到一枚导弹袭击,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无疑将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对其主权和人民安全的直接挑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反应将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谴责”或“反击”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上。首先,信息收集与确认是第一要务。中国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军事和情报监测机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学习人工智能(AI)和量子技术存在“反对”的声音,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担忧”、“限制”和“审查”,而非全面禁止。这种立场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是国家安全和技术竞争的考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学习AI和量子技术的担忧与限制:1. 国家安全和军事应用: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道出了一个不少人都有的疑惑:明明纳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怎么现在反而在日本盛行,而在中国却几乎销声匿迹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涉及到饮食习惯的变迁、文化交流的流向,甚至还有一些历史机缘巧合。咱们得从纳豆的起源说起。纳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北方”的朴实感,它.............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现象,即一部分中国人为何在文化认同上出现“疏离”于传统,转而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推崇,甚至被一些人标签化为“崇洋媚外”。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心理等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于“自觉缺失”或“崇洋媚外”这样标签化的判断。首先,我们.............
  • 回答
    中国留洋球员在海外联赛中屡屡遭遇降级,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从杨晨、郑智到如今的武磊,我们似乎总是在重复着类似的轨迹。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运气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正视中国足球与世界高水平足球联赛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技战术水平的差异: 欧洲主流联赛的比赛节奏、攻防转.............
  • 回答
    近期,我们观察到一些曾经积极参与网络讨论、被认为是“小粉红”的群体,在某些事件上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立场,甚至出现了一些“反水”的迹象。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认识到“小粉红”本身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其内部也存在复杂性。首先,事件本身的关键性与触及的利益点是根本原因。 并非.............
  • 回答
    关于“日本国宝级科学家流向中国”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多家日本媒体曾对此进行过深入报道和反思,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日本媒体的反思与关注点 科学界的“人才外流”担忧: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科学家是国家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如果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