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反感中介?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

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高额佣金: 无论是房产中介、二手车中介、还是各种服务型中介,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佣金。而这个佣金比例,很多时候高的离谱。尤其是在房价高企的今天,一套房子交易下来,中介费可能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笔钱对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很多人会觉得,我付了这么高的中介费,你们到底提供了什么值这个价的服务?是不是有点坐地起价,趁火打劫的意思?
隐形收费和附加费用: 有些中介并不只收明面上的佣金,还会巧立名目收取各种“服务费”、“信息费”、“评估费”、“贷款服务费”等等。这些费用往往在最开始跟你谈的时候语焉不详,等到交易过程中才一点点冒出来,让你防不胜防。感觉像是被套路了,钱花得不明不白。
信息不对称的利用: 中介掌握着市场信息,知道房子的真实价值、潜在买家数量、价格波动趋势等等。但这些信息往往只对他们自己有利,不会完全透明地告知客户。他们可能会压低卖家的价格,或者抬高买家的价格,从中赚取差价和佣金,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牟利的做法,让很多人感到不公平。

其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一些“黑中介”。

不专业、不负责任: 有些中介业务能力不行,对市场行情、合同条款、法律法规了解不深,在提供咨询和服务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给客户带来麻烦甚至损失。他们可能只是把房子挂上去,偶尔带人看看,然后就坐等交易成功,对客户的需求和疑虑敷衍了事。
虚假房源、虚假信息: 这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一点。为了吸引客户,一些中介会发布大量虚假房源,比如价格低得离谱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或者房源信息严重失实(面积、楼层、朝向、配套设施等)。浪费了客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这些根本不存在的房子。更有甚者,会用“诱饵房”的方式,先用假信息吸引客户上门,然后趁机推销别的房子。
强买强卖、恶意引导: 有些不良中介为了促成交易,会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比如夸大某套房子的优点,或者恶意贬低其他房源,甚至制造虚假的竞争压力,逼迫客户尽快做出决定,不给客户充分的思考时间。
职业道德缺失: 一些中介为了多赚钱,可能存在信息泄露、吃差价、甚至串通买卖双方损害一方利益的行为。这种职业道德的沦丧,让很多人对整个行业都失去了信任。

再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中介”的不可或缺性降低了。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 以前,中介是获取房源信息、车源信息甚至招聘信息的重要甚至唯一渠道。但现在,各种APP、网站、社交媒体平台都能提供海量的信息。买房可以看链家、贝壳、安居客;买车可以看汽车之家、瓜子二手车;找工作可以看Boss直聘、拉勾网等等。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很多事情我们自己上网就能查到,中介的“信息垄断”优势不再明显。
交易流程的简化和自助化: 很多交易流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比如在线签约、在线支付、在线贷款申请等。这使得过去高度依赖中介才能完成的复杂流程变得更加便捷,甚至可以自助完成。
用户自主性的增强: 现代人越来越有主见,也更倾向于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的推荐。大家更愿意自己去了解信息,去对比筛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中介的“服务”。

最后,社会整体的“效率至上”和“利益驱动”思潮也加剧了对中介的不满。

快节奏生活下的焦虑: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希望高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尽快卖掉房子,尽快买到车。一旦中介办事效率低下、拖泥带水,就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耐烦和不满。
对“空手套白狼”的反感: 当很多人意识到自己付出高额费用,但中介提供的服务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时,就会产生一种被“收智商税”的感觉,对这种“不劳而获”或者“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模式感到反感。

总结一下,现在大家普遍反感中介,主要就是因为:

1. 费用太高,感觉不值。
2.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乱象丛生。
3. 互联网发展让他们的作用不如以前重要了。
4. 大家对“中介式”的利益获取方式越来越警惕和不满。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中介都这样。很多中介还是兢兢业业,专业负责地提供服务的,他们也确实为买卖双方的交易提供了便利。但就像任何行业一样,总有那么一些老鼠屎,把整个行业的口碑都带坏了。当负面体验的比例高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普遍性的反感情绪了。

这就像我们买东西,如果商家都诚信经营,商品质量都过硬,大家自然会觉得商家是好人。但如果商家总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那大家对商家的印象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普遍性的抵触心理。中介这个行业,现在可能就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句老话,叫“车船店脚牙,无罪也可杀”。

其中,车、船、脚,对应现在的客运业和货运业。在过去,这行杀人越货、偷鸡摸狗、坐地起价的行为很常见,对应现在的黑车和手脚不干净的快递员。

店,指店小二。过去这种人多要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欺软怕硬。对应现在崇洋媚外,嫌贫爱富之极,能当着你面表演“变脸”的变色龙式店员。

牙,就是牙行。一手托两家,吃完买家吃卖家,甚至利用垄断或信息差,赚取极大利润。一旦你想绕过他们,他们就会使出种种手段,恶心你,干扰你。


看到没有,其他的,甭管真心与否,起码放到现在,多数人都得承认他们是“行业败类”,只有牙行,还是整体维持了当初的状态。

所以现在他们挨骂很奇怪吗?

╮( •́ω•̀ )╭

user avatar

因为按房产价值的比例收钱,而不是按劳动收钱,这个利润已经太离谱了。当年银行汇款手续费1%时,也是有上限50元的。

更新: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将各种服务细化定价,服务即收钱,而不是搞“免费服务”却在买房人那里狠宰

例如:使用APP看房的照片,以及VR看房,交一笔信息费;带看房源,交带看费(真买几百万元房的人,付几百元甚至几千元获得带看服务,也不是个事);帮办手续,给服务费;帮签合同,收法律服务费(这个律所也可以做),不差中介费的人,则可以提供全套代买服务,等等。

关于中介提供的服务价值:

十几年前房价低的时候,比如一套房30万,当时买房程序上确实也存在一些难题,中介能帮忙解决。收6000劳务费,还说得过去。

例如,我买房时,将几十万元首付款给了中介,中介一起办完过户,然后才将首付款给房主。此时中介起到了“监管账户”的作用,降低了交易双方的风险。

但现在呢?中介早就没这个功能了。因为后来发生过中介卷款跑路的事情,再后来,官方出了监管账户,安全性远高于中介公司。(就算有人贪污挪用,也保证能赔付)

现在中介很多时候只是陪着客户去跑一遍,提供的服务,其实比以前少多了。

但中介费呢?以前30万的房,现在值一百万、二百万,按2%算,他就付出了这点劳动,就值2万、4万元?

更别提上海、深圳了,比如一个上海普通家庭年收入20万元,卖掉自住200万的30平米房,要置换一套70平方米五百万的房。就因为中介带他来看了房源,陪客人跑了一些流程办理手续(房产能否过户是看客人本身有没有购房资格,贷款是看客人本身资质),中介的劳动就价值10~15万元,顶这户人家半年多的收入?

现在的中介,更多的是靠信息垄断来使买卖双方被迫交钱。比如一个人在网上搜房,不通过中介,难以得到信息。事实上房东想直接交易的,多得是,只是被中介们用各种方式把他的信息掩盖掉了。这种方式,能不令人反感?


中介和物业的本质区别:

有的人会拿中介和物业相比,说物业费提高了,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小区环境改善还有利于房价上涨。但中介可没这种资格和物业相比。别忘了,对大多数人来说,中介是一锤子买卖,买房后几年都不会再买。所以中介的最佳策略必然是……把眼前这个客户狠宰一笔。

而物业恰好相反,他和业主是长期合作的,他要么有“压倒业主”的本领(赶不走,不满意也得忍着),要么做好服务,让业主满意,才能长期做下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官方对一些“洋节”的态度愈发谨慎,甚至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反感”二字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思潮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观察。首先,我们得明白,官方的这种态度并非空穴来风,很大程度上是对近年来“洋节”.............
  • 回答
    说实话,现在确实能听到不少人夸奥迪,尤其是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还是有挺多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造就了奥迪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像咱哥俩聊天一样,别有那种硬邦邦的AI味儿。1. 先说说“面子”这事儿,奥迪抓得挺准。你想啊,在国内,车子很多时候不光是.............
  • 回答
    哎呀,说起英短啊,那可真是现在宠物界当红炸子鸡!我家楼下,拐角宠物店,每次去都得瞅见几只,圆滚滚、胖乎乎的,那小模样,谁看了不心软?这股子养英短的热潮,怎么就这么起来了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可不单单是“可爱”两个字能概括的。首先,咱得说说这英短的长相。这可是它们吸粉的第一大利器!你见过英短不?那叫一个.............
  • 回答
    “废医验药”这一说法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医疗体系和药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理解“废医验药”的含义和背后的驱动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废医验药”的字面含义与引申理解 字面含义: “废医”指的是取消医生这个职业或大幅度削减医生的作用;“验药”则意味着只关注.............
  • 回答
    说实话,现在“讨厌贾宝玉”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对贾宝玉的态度变得更复杂了,理解也更深入了,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会有一些批评和不满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时代变了,价值观冲突是根源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跟贾宝玉生活的那个封建大家族时代,简.............
  • 回答
    要说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里皮的执教能力,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几年,尤其是他重掌国足教鞭之后,外界的看法确实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期望值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里皮第一次带国足,那简直是万人空巷的期待。毕竟,他是一个在欧洲足坛名声赫赫,拿到过欧冠、世界杯.............
  • 回答
    说现在很多人调侃战争,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也挺耐人寻味。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媒介的普及是根子上的原因。过去啊,战争离普通人太远了,信息渠道也窄,大家听到战争的消息,多半是通过官方发布、少数几家媒体的报道,再不然就是战场上.............
  • 回答
    最近几年,国足确实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提起这事儿,那可真是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国足?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说,而且里面掺杂着很多中国足球多年的积弊和大众的复杂情绪。一、成绩太烂,打死不涨。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看看国足这成绩,说实话,对不起观众,.............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这些年,“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少人嘴里似乎带上了点儿负面的色彩,甚至成了不少人心中负面情绪的载体。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太杂,就像一层层剥洋葱,越往里走,越能看到更多细节。首先,咱们得说说“贫富差距”。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你看,现在.............
  • 回答
    现在有人觉得比罗贯中厉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不能说他们真的觉得自己就比这位古典文学大师牛到哪儿去,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感受、认知的差异,再加上一些互联网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咱们一点点捋捋:1. 时代的变迁,信息爆炸带来的“上帝视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信息传播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主要依.............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周围好多朋友、师兄师姐,甚至不少导师都在“劝退”读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以前感觉读博是一种荣耀,是通往学术巅峰的必经之路,但现在这画风转变得太快了,原因嘛,得从里到外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博士不等于高薪高位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过去,有个博士头衔,找工作那是香饽饽,.............
  • 回答
    高晓松这些年遭受的批评,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也不是单一事件引起的,更像是一锅慢慢熬煮,味道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汤。一开始,高晓松以那个“矮大紧”的形象出现,靠着他的才情、幽默和“懂很多”的谈吐,在音乐、电影、主持等多个领域都算得上是风生水起。尤其是他参与的《晓说》、《晓松奇谈》这类节目,成功地吸.............
  • 回答
    “亚健康”这个词,好像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身边的人,自己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前的人,要么是健康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生了病,哪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现在怎么了?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亚健康”,我觉得可.............
  • 回答
    一些人对黄继光、雷锋的看法转变,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历史背景与宣传的时代印记首先,我们得回到黄继光和雷锋那个年代。他们的事迹之所以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宣传策略。 集体主义的强调: 在那个时期,国家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为集体.............
  • 回答
    二次元,这个曾经只是小众爱好者的词汇,如今却成了互联网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骂”二次元?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文化观念、社会现实、个体差异,甚至还有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咱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二次元的受众确实在扩大,而且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想想看,.............
  • 回答
    网上“社恐”的帖子铺天盖地,从不敢接电话,到见了人就脸红心跳,再到觉得社交是地狱模式…… 感觉好像一夜之间,我们身边全是这样的人。这到底是大家真的生病了,还是这只是一阵跟风的“无病呻吟”?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社恐”这个词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多含义,而且在网络语境.............
  • 回答
    最近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莱昂纳德的讨论,其中夹杂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可以说“喷”得挺厉害的。要说为什么,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他打球风格、个人选择、以及一些外界解读的叠加。我试着详细说说,希望能帮你理解一下。首先,得说说他的打球风格。莱昂纳德一直都不是那种特别张扬、能瞬间点燃全场气氛的球员。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