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调侃战争?

回答
说现在很多人调侃战争,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也挺耐人寻味。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媒介的普及是根子上的原因。过去啊,战争离普通人太远了,信息渠道也窄,大家听到战争的消息,多半是通过官方发布、少数几家媒体的报道,再不然就是战场上的谣言。但现在呢?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各种直播,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简直是爆炸式的。

你想啊,战场上的画面,甚至是前线的士兵随手拍的视频,分分钟就能传到你手机上。这些信息五花八门,有真实的、有夸大的、有煽情的、也有不少是带有某种视角的。当大家都沉浸在这些海量的信息流里,而且信息往往是碎片化、情绪化的,人们就容易对事物产生一种“距离感”,即使是再残酷的事情,看多了,听多了,慢慢也就麻木了,甚至会形成一种“表演式”的反应。

其次,黑色幽默和解构主义在现代文化中的渗透,也起了很大作用。想想看,咱们现在生活中很多不顺心、不满意的事情,是不是也常常用自嘲、用玩笑来化解?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创伤,本身就充满了荒谬、矛盾和非理性。当人们面对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巨大力量时,用幽默去对抗,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调侃战争,有时候就是一种在极端压力下的自我保护。把严肃的事情用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好像就能把那种压迫感和恐惧感冲淡一些。就像很多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会开一些“玩笑”,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而是因为那种情绪太过沉重,需要一个出口。战争这种宏大叙事,一旦被用解构的方式去呈现,它原有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就会被消解,变成一种可以被玩弄、被评论的对象。

再者,信息传播的“梗化”和“套路化”也是一个关键。现在很多社交平台推崇“梗文化”,一个事件、一句话,只要有意思、有记忆点,很快就会被提炼成一个“梗”,然后被无数人模仿、改编、二次创作。战争,尤其是那些充满戏剧性、反差感或者出人意料的瞬间,特别容易被抓住“梗点”。

比如说,某些“迷惑行为”被曝光,或者一些不合常理的决策被发现,这些很容易被网友们用戏谑的方式解读,然后形成各种表情包、段子。这种“梗化”的背后,是对事件的简化处理,是对细节的忽略,甚至是对深层原因的漠视。但对于传播者和接受者来说,这是一种快速、便捷、能够引发共鸣的互动方式。

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对战争宣传和叙事的反思与质疑。在很多国家,战争往往伴随着强大的宣传机器,旨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妖魔化敌人。但随着信息传播的自由度提高,人们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了解到战争背后的复杂利益纠葛、政治博弈,甚至是战争的残酷真相。

当人们意识到,曾经被吹捧得多么伟大、多么正义的战争,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时,他们自然会对那种单一的、官方的叙事产生怀疑。调侃战争,有时候就是对这种宏大叙事的一种反击,一种用“不正经”的方式去挑战“正经”话语权威的姿态。

另外,别忘了“围观者心态”的普遍存在。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战争发生在遥远的地方,是电视屏幕上的画面,是新闻标题里的数字。虽然我们也会感到同情,但这种同情是间接的、抽象的。我们不是身处战火中的人,我们有安全的生活,可以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刷着战争的新闻。在这种“安全区”里,我们更容易带着一种超然的、甚至有些冷漠的态度去审视和评论。

这种心态,和我们看电影、玩游戏时对角色的喜怒哀乐一样,虽然会有情绪波动,但终究是隔着一层屏幕。这种距离感,也为调侃留下了空间。你可以评论某个指挥官的失误有多蠢,可以嘲笑某个战术有多么不切实际,因为这些都不会影响到你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最后,咱们也得承认,有些调侃确实是纯粹的无知和缺乏同理心的表现。有些人可能对战争的残酷性、对生命逝去的珍贵性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只是被网络上的气氛所裹挟,觉得这样“有趣”,就这样做了。这种就属于比较肤浅的层面了。

总而言之,现在这么多人调侃战争,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既有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也有文化心理的演变,还有社会心态的反映。这其中有对权威的反思,有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有对生命无知的表现。它复杂,而且充满矛盾,就像战争本身一样,不是能简单一句“不好”就能概括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无耻混蛋》这种调侃,越多越好。

可惜不是。

首先调侃应该建立在参加战争的都是人不是神仙也不是兵棋棋子儿的基础上,

其次调侃要一视同仁,不能调侃别人笑嘻嘻,你调侃我你是____。

没做到这两点的调侃被反感主要是因为质量太低。

user avatar

“大人物们若发动战争,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民死掉。所以人民们趁着自己还没被大人物弄死时,赶紧开几句和战争有关的玩笑。”

——赫尔曼·迈耶《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国会大厦》


就像猫折磨猎物、猩猩品尝同类、鲨鱼闻到血腥味会兴奋一样,人类对战争与杀戮表示出喜悦之情属于正常反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否则人类又何以占据生物链的顶峰?

我们希望世界是平等的,但世界又存在许多不平等。比如“在和平国度里调侃战争”,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权,它很普遍,但并不廉价。


其他回答:


user avatar

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战争到底有多残酷。

大多数人连“跨擦一下子,一个人横死在眼前”都没见过。


同时因为大多数人知道,自己只是政客们的“国民尊严”这种话的筹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现在很多人调侃战争,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也挺耐人寻味。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媒介的普及是根子上的原因。过去啊,战争离普通人太远了,信息渠道也窄,大家听到战争的消息,多半是通过官方发布、少数几家媒体的报道,再不然就是战场上.............
  • 回答
    湖人队现在战绩不佳,眼瞅着季后赛资格越来越渺茫,但交易市场却异常平静,这让很多湖人球迷心急如焚。为啥管理层按兵不动?难道他们真的觉得现在这套阵容还能救?再不调整,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当前战绩的“烂”处在哪?首先,咱们得明确湖人现在的“差”到底体现在哪。最直观的就是战绩,输多赢少,而且赢的比赛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 回答
    说实话,现在确实能听到不少人夸奥迪,尤其是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还是有挺多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造就了奥迪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像咱哥俩聊天一样,别有那种硬邦邦的AI味儿。1. 先说说“面子”这事儿,奥迪抓得挺准。你想啊,在国内,车子很多时候不光是.............
  • 回答
    哎呀,说起英短啊,那可真是现在宠物界当红炸子鸡!我家楼下,拐角宠物店,每次去都得瞅见几只,圆滚滚、胖乎乎的,那小模样,谁看了不心软?这股子养英短的热潮,怎么就这么起来了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可不单单是“可爱”两个字能概括的。首先,咱得说说这英短的长相。这可是它们吸粉的第一大利器!你见过英短不?那叫一个.............
  • 回答
    “废医验药”这一说法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医疗体系和药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理解“废医验药”的含义和背后的驱动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废医验药”的字面含义与引申理解 字面含义: “废医”指的是取消医生这个职业或大幅度削减医生的作用;“验药”则意味着只关注.............
  • 回答
    说实话,现在“讨厌贾宝玉”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对贾宝玉的态度变得更复杂了,理解也更深入了,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会有一些批评和不满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时代变了,价值观冲突是根源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跟贾宝玉生活的那个封建大家族时代,简.............
  • 回答
    要说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里皮的执教能力,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几年,尤其是他重掌国足教鞭之后,外界的看法确实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期望值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里皮第一次带国足,那简直是万人空巷的期待。毕竟,他是一个在欧洲足坛名声赫赫,拿到过欧冠、世界杯.............
  • 回答
    最近几年,国足确实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提起这事儿,那可真是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国足?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说,而且里面掺杂着很多中国足球多年的积弊和大众的复杂情绪。一、成绩太烂,打死不涨。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看看国足这成绩,说实话,对不起观众,.............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这些年,“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少人嘴里似乎带上了点儿负面的色彩,甚至成了不少人心中负面情绪的载体。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太杂,就像一层层剥洋葱,越往里走,越能看到更多细节。首先,咱们得说说“贫富差距”。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你看,现在.............
  • 回答
    现在有人觉得比罗贯中厉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不能说他们真的觉得自己就比这位古典文学大师牛到哪儿去,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感受、认知的差异,再加上一些互联网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咱们一点点捋捋:1. 时代的变迁,信息爆炸带来的“上帝视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信息传播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主要依.............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周围好多朋友、师兄师姐,甚至不少导师都在“劝退”读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以前感觉读博是一种荣耀,是通往学术巅峰的必经之路,但现在这画风转变得太快了,原因嘛,得从里到外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博士不等于高薪高位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过去,有个博士头衔,找工作那是香饽饽,.............
  • 回答
    高晓松这些年遭受的批评,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也不是单一事件引起的,更像是一锅慢慢熬煮,味道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汤。一开始,高晓松以那个“矮大紧”的形象出现,靠着他的才情、幽默和“懂很多”的谈吐,在音乐、电影、主持等多个领域都算得上是风生水起。尤其是他参与的《晓说》、《晓松奇谈》这类节目,成功地吸.............
  • 回答
    “亚健康”这个词,好像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身边的人,自己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前的人,要么是健康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生了病,哪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现在怎么了?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亚健康”,我觉得可.............
  • 回答
    一些人对黄继光、雷锋的看法转变,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历史背景与宣传的时代印记首先,我们得回到黄继光和雷锋那个年代。他们的事迹之所以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宣传策略。 集体主义的强调: 在那个时期,国家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为集体.............
  • 回答
    二次元,这个曾经只是小众爱好者的词汇,如今却成了互联网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骂”二次元?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文化观念、社会现实、个体差异,甚至还有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咱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二次元的受众确实在扩大,而且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想想看,.............
  • 回答
    网上“社恐”的帖子铺天盖地,从不敢接电话,到见了人就脸红心跳,再到觉得社交是地狱模式…… 感觉好像一夜之间,我们身边全是这样的人。这到底是大家真的生病了,还是这只是一阵跟风的“无病呻吟”?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社恐”这个词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多含义,而且在网络语境.............
  • 回答
    最近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莱昂纳德的讨论,其中夹杂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可以说“喷”得挺厉害的。要说为什么,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他打球风格、个人选择、以及一些外界解读的叠加。我试着详细说说,希望能帮你理解一下。首先,得说说他的打球风格。莱昂纳德一直都不是那种特别张扬、能瞬间点燃全场气氛的球员。他的.............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梅西的讨论确实有些激烈,不少人对他表达了批评的声音。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两件事,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来给你梳理一下,尽量说得清楚点。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往往是 他最近的一些表现不尽如人意,或者说,没达到大家对“历史最佳”这个称号的预期。 在巴黎圣日耳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