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是亚健康?

回答
“亚健康”这个词,好像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身边的人,自己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前的人,要么是健康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生了病,哪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现在怎么了?

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亚健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方面来聊聊,每一方面又都有很多细节。

一、生活方式的巨变:节奏快,压力大,作息乱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

工作压力山大,精神内耗严重:
竞争激烈: 现在社会竞争有多激烈,大家心里都清楚。不进则退,这种紧迫感时刻压在肩上,导致很多人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警觉和紧张的状态。加班是常态,下班后也可能被工作信息轰炸,大脑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内卷”文化: 不管是职场还是学习,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你觉得不拼就落后。为了不被淘汰,很多人会牺牲睡眠、牺牲健康去换取所谓的“成功”。
信息爆炸与焦虑: 手机、电脑24小时不离手,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负面新闻、社会事件、甚至别人的“光鲜生活”,都可能触发我们的焦虑感。这种持续的心理刺激,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情感与人际压力: 除了工作,家庭、婚姻、人际关系中的不顺心,也可能是巨大的精神负担。沟通不畅、误解、期待落空,这些情绪长期积累,同样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力。

作息不规律,睡眠质量堪忧:
熬夜党是主力军: 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娱乐(刷剧、玩游戏、社交媒体)或者学习,习惯性熬夜。熬夜不仅影响身体的生物钟,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长期下来,各种小毛病就容易找上门。
睡眠质量差: 即使睡着了,很多人也睡不好。睡前玩手机、思虑过多、睡在不熟悉的环境等,都会导致浅睡眠过多,深睡眠不足,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修复。
“报复性熬夜”: 有些人白天被工作和压力绑架,到了晚上才觉得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宁愿牺牲睡眠也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无奈的“亚健康”表现。

饮食结构失衡,营养跟不上:
快餐与外卖的诱惑: 忙碌的生活让很多人无暇在家做饭,外卖和快餐成了日常。这些食物往往高油、高盐、高糖,却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吃,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问题,也容易营养不良。
“吃”成为情绪出口: 有些人压力大时会“暴饮暴食”,或者用零食、甜食来安慰自己。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增加了身体负担。
饮水不足: 很多人忙起来就忘记喝水,或者只喝含糖饮料,これも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运动量严重不足,久坐成疾:
“办公室瘫”: 大部分工作都要求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下班后也可能瘫在沙发上刷手机或看电视,运动的时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
缺乏主动锻炼: 即使有时间,很多人也提不起劲去运动,觉得累,或者觉得没必要。身体长期缺乏锻炼,肌肉力量下降,心肺功能减弱,新陈代谢变慢,更容易堆积脂肪,也更容易感到疲劳。
“碎片化”的运动误区: 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走了几步路、爬了几层楼就算运动了,但这远远不够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运动量。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空气、噪音、光污染

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

空气污染: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空气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长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也可能影响全身的健康。
噪音污染: 城市的喧嚣、交通的嘈杂、甚至邻里的噪音,都会影响人的休息和情绪,导致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质量。
光污染: 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手机、电脑屏幕的蓝光,都会干扰人体的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周期。

三、社会心理因素:过度消费、攀比心态

消费主义陷阱: 各种广告和营销信息都在告诉你,“买买买”才能获得快乐,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满足这种不断被制造出来的欲望,很多人会拼命工作,甚至透支信用卡,这种压力同样会转化为健康问题。
攀比心理: 看到别人买了什么、去了哪里、有什么成就,自己就忍不住和别人比较。这种攀比不仅带来心理压力,也可能驱使人做出不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进一步加剧压力。

四、对健康认知的偏差:

对“健康”的定义狭隘: 有些人认为只要没生大病,就是健康的。但实际上,亚健康状态正是疾病的温床,忽略了这些信号,等到真生病了,后悔也来不及。
对自身身体信号的忽视: 经常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消化不良等等,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但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忽视,认为是“正常”的。

总结一下,我觉得现在这么多人亚健康,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逼迫我们以一种透支健康的方式去生存。 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模式,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并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再加上我们对健康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年轻和健康,去换取那些并不一定真正需要的物质或虚名,结果就是,很多人在“活得还算可以”和“彻底生病”之间,游走在那个模糊不清的亚健康地带。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付诸行动。但同时,我也觉得,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支持性的环境,比如更人性化的工作制度、更普及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更易获得的健康服务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大家摆脱亚健康的困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觉得各位对照一下膳食结构、睡眠、运动、工作时长和健康管理等等几个方面就会发现,自己的亚健康状态一点都不冤枉。

一,膳食结构:

中国营养学会每年都会基于既往几年的普查情况出版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因为每年更新都比较小,所以目前通行的还是以2016年版为主。为了直观展示,一般用于传播的都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1]

来源:http://dg.cnsoc.org/index.html

各位无肉不欢的小伙伴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碳水化合物、新鲜果蔬、豆/奶制品摄入和肉类制品、脂肪的摄入量是否比例严重失调。

另外,虽然这个宝塔图比较直观,但是细节信息还是太少。所以无法展示精制糖类(蔗糖、果糖等)、钠盐、亚硝酸盐等的摄入上限。钠盐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引起高血压;精制糖类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胰岛负担,久而久之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与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问题挂钩,甚至还和高脂血症、结直肠癌有关联;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和多种消化系统癌症相关。

所以,单从一个“吃”上面,很多小伙伴的亚健康状态就一点都不冤枉。上面的膳食结构图虽然信息有限,但是单纯能够做到这些,已经比很多年轻人现有的膳食结构健康得多。

二,睡眠缺乏/过多、睡眠质量较差

总体上看,大城市、年轻群体、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群睡眠问题最突出(这不就是正在逛知乎的诸位吗)。我们先看睡眠时间[2]

目的:了解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资料中选取31 694名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6±1.0)h,大城市职业人群平均睡眠时间最低(7.5±1.0)h,男性(7.6±1.0)h低于女性(7.7±0.9)h,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我国职业人群每天睡眠不足的比例为11.6%,睡眠过多的比例为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普通农村、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男性、年龄越大是睡眠不足的危险因素,文化水平越高、有配偶、中等经济收入是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居住在普通农村、中小城市、大城市、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是睡眠过多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职业人群睡眠不足与睡眠过多并存,睡眠时间分布存在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职业的差异,应对重点人群进行采取干预措施。——袁帆, 丁彩翠, 宫伟彦, et al.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34(06):19-22.

这项研究发现,在睡眠时间存在问题的人群中,睡眠时间过短和睡眠时间过长同时存在。

而且还有一点比较值得注意,文化水平高、有配偶、中等经济收入是睡眠不足的保护因素。这句话来解释一下,就是提高文化水平、结束单身成家立业、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太低太高都不好),这些都有助于摆脱睡眠不足的情况。

另外再看睡眠质量[3]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居民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了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0 349名15~69岁居民中,32 352人(64.3%)自报睡眠质量好,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1.576,95%CI:1.508~1.646)、年龄(OR=1.252,95%CI:1.232~1.272)、饮酒(OR=1.055,95%CI:1.005~1.107)和有午睡习惯(OR=1.308,95%CI:1.266~1.352)与睡眠质量差呈正相关,锻炼(OR=0.89995%CI:0.849~0.952)、睡眠时间长(OR=0.663,95%CI:0.652~0.673)和文化程度高(OR=0.941,95%CI:0.924~0.957)与睡眠质量差呈负相关。结论:女性、老年人、饮酒和午睡习惯是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锻炼、睡眠时间长和高文化程度是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殷鹏, 张梅, 李镒冲, et al. 中国15~69岁居民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3):224-225.

来解读一下:女性、年龄大、饮酒以及有午睡习惯的人更容易睡眠质量变差;锻炼、睡眠时间长、文化程度高的人不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

所以总结一下,要保障睡眠时间足够长、睡眠质量足够好,可能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要午睡、适当锻炼、成家立业都会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好的睡眠

另外,每周工作时间和每周锻炼时间的统计数据还没找到比较好的文献,等收集到了再更新一下。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是亚健康?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1,今天的膳食,蔬菜和水果达标了吗?肉类是不是太多了?油脂和盐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不该吃那么辣?是不是腌腊食物和炙烤食物太多了?

2,昨天晚上是不是又捧着手机玩到很晚才睡觉?是不是因为睡眠不规律造成晚上一直做梦,早上感觉起不来?

3,是不是已经很久不锻炼了?上次和朋友打球是几月来着?是不是有事情急着跑两步就喘了起来?

4,是不是明明体检发现了几个指标有点小问题而没有及时去看医生?

最后就会发现,亚健康真不冤枉。

参考

  1.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 ^ 袁帆, 丁彩翠, 宫伟彦, et al. 我国职业人群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34(06):19-22.
  3. ^ 殷鹏, 张梅, 李镒冲, et al. 中国15~69岁居民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3):224-22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亚健康”这个词,好像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身边的人,自己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前的人,要么是健康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生了病,哪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现在怎么了?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亚健康”,我觉得可.............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子里瞬间闪过好几个朋友的脸。的确,身边用iPhone的人还是多,明明安卓阵营旗舰在屏幕、拍照、充电速度这些硬指标上,早就能跟iPhone掰腕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甩它几条街。那为啥这么多人还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奔着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志去呢?这事儿吧,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得从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中医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痛心的现象,很多人都有同感。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市场经济下的冲击与“良莠不齐”的必然性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都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医作为一个有.............
  • 回答
    “随便一个人都会三四国语言,现在人都这么厉害吗?”——这句话说出来,我第一反应是,这得看是“哪里”的“随便一个人”了。当然,这不代表咱们普通人不行,只是这门槛,高低差异还是挺明显的。话说回来,你这句话点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比较”和“惊叹”。确实,咱们现在能接触到的信息,.............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感现象,那就是关于“爱国”的定义、身份认同以及文化接受度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描述的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爱国”这个概念本身。在很多文化语境下,“爱国”往往被赋予了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排他性。它通常意味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明明已经努力去满足员工的要求了,可对方却依然选择离开,甚至连挽留的机会都不给,这种感受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又憋屈又无奈。其实,现在的人之所以“较劲”,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满意就走人”,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价值观的变化。1.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音乐市场和大众认知变化的核心。孙燕姿那会儿被称“天后”,而现在即使很火的歌手也很少听到这个称呼了,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聊聊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天后”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在孙燕姿那个年代所代表的意义。“天后”的时代烙印:稀缺性、统治力与全方位影响力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 回答
    说实话,现在确实能听到不少人夸奥迪,尤其是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还是有挺多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造就了奥迪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像咱哥俩聊天一样,别有那种硬邦邦的AI味儿。1. 先说说“面子”这事儿,奥迪抓得挺准。你想啊,在国内,车子很多时候不光是.............
  • 回答
    哎呀,说起英短啊,那可真是现在宠物界当红炸子鸡!我家楼下,拐角宠物店,每次去都得瞅见几只,圆滚滚、胖乎乎的,那小模样,谁看了不心软?这股子养英短的热潮,怎么就这么起来了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可不单单是“可爱”两个字能概括的。首先,咱得说说这英短的长相。这可是它们吸粉的第一大利器!你见过英短不?那叫一个.............
  • 回答
    “废医验药”这一说法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医疗体系和药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理解“废医验药”的含义和背后的驱动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废医验药”的字面含义与引申理解 字面含义: “废医”指的是取消医生这个职业或大幅度削减医生的作用;“验药”则意味着只关注.............
  • 回答
    说实话,现在“讨厌贾宝玉”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对贾宝玉的态度变得更复杂了,理解也更深入了,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会有一些批评和不满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时代变了,价值观冲突是根源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跟贾宝玉生活的那个封建大家族时代,简.............
  • 回答
    要说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里皮的执教能力,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几年,尤其是他重掌国足教鞭之后,外界的看法确实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期望值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里皮第一次带国足,那简直是万人空巷的期待。毕竟,他是一个在欧洲足坛名声赫赫,拿到过欧冠、世界杯.............
  • 回答
    说现在很多人调侃战争,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也挺耐人寻味。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媒介的普及是根子上的原因。过去啊,战争离普通人太远了,信息渠道也窄,大家听到战争的消息,多半是通过官方发布、少数几家媒体的报道,再不然就是战场上.............
  • 回答
    最近几年,国足确实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提起这事儿,那可真是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国足?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说,而且里面掺杂着很多中国足球多年的积弊和大众的复杂情绪。一、成绩太烂,打死不涨。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看看国足这成绩,说实话,对不起观众,.............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这些年,“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少人嘴里似乎带上了点儿负面的色彩,甚至成了不少人心中负面情绪的载体。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太杂,就像一层层剥洋葱,越往里走,越能看到更多细节。首先,咱们得说说“贫富差距”。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你看,现在.............
  • 回答
    现在有人觉得比罗贯中厉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不能说他们真的觉得自己就比这位古典文学大师牛到哪儿去,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感受、认知的差异,再加上一些互联网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咱们一点点捋捋:1. 时代的变迁,信息爆炸带来的“上帝视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信息传播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主要依.............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周围好多朋友、师兄师姐,甚至不少导师都在“劝退”读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以前感觉读博是一种荣耀,是通往学术巅峰的必经之路,但现在这画风转变得太快了,原因嘛,得从里到外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博士不等于高薪高位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过去,有个博士头衔,找工作那是香饽饽,.............
  • 回答
    高晓松这些年遭受的批评,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也不是单一事件引起的,更像是一锅慢慢熬煮,味道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汤。一开始,高晓松以那个“矮大紧”的形象出现,靠着他的才情、幽默和“懂很多”的谈吐,在音乐、电影、主持等多个领域都算得上是风生水起。尤其是他参与的《晓说》、《晓松奇谈》这类节目,成功地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