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满足员工的要求也不回来了,现在人为什么都这么较劲呢?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明明已经努力去满足员工的要求了,可对方却依然选择离开,甚至连挽留的机会都不给,这种感受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又憋屈又无奈。

其实,现在的人之所以“较劲”,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不满意就走人”,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价值观的变化。

1. “满足要求”的定义正在悄然改变

我们过去理解的“满足要求”,可能更多的是指物质上的、硬性的条件。比如:

薪资待遇: 从基本工资到奖金、提成、补贴,这些是驱动人们工作最直接的动力。
工作时长和休假: 合理的工作时间,年假、病假、调休等,是保障个人生活和休息的基石。
福利保障: 五险一金、商业保险、培训机会、交通补贴、餐补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对员工的附加价值。

然而,在当今社会,特别是新生代劳动力群体中,这些“硬性”要求虽然重要,却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更看重“软性”的、关系到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东西,比如:

工作意义和价值感: 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能让他们觉得“我在这里是有用的,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如果工作中充斥着重复、无聊、没有挑战的任务,即使薪资再高,他们也可能觉得索然无味。
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 工作不只是一个提供薪资的平台,更是学习新技能、提升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抱负的场所。如果一个岗位停滞不前,没有晋升通道,没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员工会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保障,如同被“冻结”了一样。
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开放、包容、尊重、信任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影响员工工作体验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充斥着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复杂、沟通不畅、领导刻薄,即使硬件再好,员工也很难感到舒适和自在。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过去,很多人为了事业可以牺牲个人生活,但现在很多人更加珍视个人时间和生活质量。他们不愿意为了工作而长期加班,牺牲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或者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公司要求过高的奉献,或者缺乏灵活的工作方式,就可能成为他们离开的理由。
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很多年轻员工在选择工作时,会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道德操守、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如果企业的价值观与自己的理念不符,他们会觉得格格不入,难以长期融入。

所以,即使企业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的要求,但如果在“软性”层面上存在短板,员工依然会觉得“不满足”,从而选择离开。我们以为的“满足”,可能只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而忽略了员工的内心真实需求。

2. “较劲”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和风险规避

为什么感觉“较劲”?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自己未来负责的态度。

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员工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时,他们会感到不被尊重,觉得自己“不值钱”。“较劲”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我的能力不止于此,我的价值不应该被低估。”他们会寻找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平台。
风险规避和机会成本: 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同时,信息也更加透明。员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市场行情、同行业薪资水平、其他公司的用人需求。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现有岗位无法提供更有前景的机会时,他们会权衡离开的成本和收益。留下可能是安逸但可能落后,离开可能是未知但可能更有发展。这种“较劲”是他们对未来负责的表现,是对潜在更好机会的主动争取。
不再将一份工作视为“终身绑架”: 过去,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份工作就应该“从一而终”,忠诚度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但现在,职业生涯被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流动性更强。员工更愿意在不同的平台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固定在一个地方消耗自己。他们认为“较劲”是为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不是在原地踏步。
对“不公平”的零容忍: 如果员工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或者公司存在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论资排辈、关系户盛行),他们会觉得这种“不公平”是对自己努力的否定。这种“较劲”是对不公正环境的抵制,是对公平竞争环境的追求。

3. 沟通的断层与理解的偏差

很多时候,员工选择离开,不是因为要求没有被满足,而是因为“没有被真正听到”或“被误解”。

沟通的被动和消极: 很多管理者在面对员工提出的要求时,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只做出了最基本的回应,而没有深入了解员工提出要求的深层原因。比如,一个员工抱怨工作枯燥,管理者可能只是简单地分配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但没有去了解他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他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方向。
期望管理不善: 有时,企业在招聘时可能夸大了岗位的发展前景或工作内容,导致员工实际体验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即使企业后来努力去满足他们的要求,也难以弥补最初的期望落差。
缺乏同理心和换位思考: 作为管理者,可能更习惯于从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成本、效率、稳定性。而员工则更关注个人成长、幸福感和未来发展。如果管理者缺乏同理心,无法站在员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困境和诉求,那么即使做出了努力,也可能触及不到员工的痛点。
沟通的“表面化”: 有些企业或管理者会在表面上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行动上却跟不上。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反而会让员工感到失望和不信任,觉得对方在敷衍,因此选择“较劲”以示抗议。

总而言之,现在的员工之所以让我们觉得“较劲”,并非他们无理取闹或不懂得感恩。更多的是:

他们对“好工作”的定义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回报。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愿意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环境而流动。
他们不再盲目追求稳定,而是更愿意为自己的未来做更积极的规划。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可能存在断层。

作为企业或管理者,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更深入的洞察、更真诚的沟通、更具前瞻性的规划。 不仅仅是“满足要求”,而是要真正理解员工的需求、期望和价值观,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留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伙伴。否则,即使费尽心力去“满足”,也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最终换来的是员工的转身离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叫较劲

这叫在一个地方跌倒不能跌倒两次

user avatar

别人说这么复杂我看你这人也够呛能听懂。

说简单点员工在你这儿提8000那是“友情价”,别人开一万那是“新手试用装”,你再去找他就没这俩优惠了懂不?

user avatar

领导没有主动涨工资,时间长了,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员工才会提涨工资这种事。

所以但凡人家提出来,就表明人家已经觉得亏了很久,有要走的意图了。你不能涨到超过人家的期望,填平人家意念上的亏空,那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果我6K提涨8K,你不给我涨到9~10K我多半是要走的。但如果你提前主动涨工资可能涨到7~8K我就留下了。

如果我走了你还想挖我回来那么正常的行情就是2倍到2.5倍工资。你拿不出来1万2到1万5就别开这个口了。或者你能甩一大笔奖金也是可以考虑。

因为你不给涨工资说明不认可我的价值,你放我走说明不认可我工作的必要性,那么再想挽回,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最后,其实这很明显是个钓鱼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挺有代表性,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回答,这并不意味着大家没看出来这是钓鱼哦。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我都已经同意给他涨薪到8000了,为什么他还不回来呢?他咋就这么犟呢?他现在不还没工作吗?我都给他工作了,即使不感恩戴德,也应该马上回来,以前有点小的不愉快就算了吧。

员工心里:给我涨薪水以前不长,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涨?他八成是遇上解决不了的困难了。

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开口来求我这个跟他有过矛盾的人?我都已经跟他有过矛盾了,一旦度过难关不需要我的时候,他会不会反手把我给开了?

算了,听说现在市场上给的工资比他开出的还要高两千。还是在观望一段时间吧,反正也不差这么一两天。

user avatar

我打你一巴掌,再骂你一顿,再给你一颗甜枣,你还能待我如初,就当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吗?

user avatar

我把“提出离职”看作飞机起飞滑跑时的v1决断点[1],以后不管老板说什么都不会改变了,因为离职都说了,双方心里肯定会疙瘩,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


参考

  1. ^ V1指的是飞机的起飞决断速度。当飞机超过V1决断速度,就不能中断起飞。如果飞机在超过V1速度出现故障,也应该先起飞,升空后再决定是否返场,通常即便是单发熄火也不能中断起飞。
user avatar

从员工的角度:

我当过员工,所以能够理解员工。

一个程序员(至少从我个人的性格上来说),是很难鼓起勇气向老板直接提出“加薪”的;

当我确实开口提出“加薪”时,肯定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也就是说,已经有很长时间我认为我自己是超出当前薪水的,我已经“吃亏”很长时间了——所以只要你不直接说同意,我一定会立刻辞职。

那我为什么要求8K,没找到工作也不回去呢?因为当下社会的消费(比如买房买车),8K肯定达不到一个员工最终期望值的,理性上自己也知道暂时(或者永远)达不到理想的薪水要求,但感性上还是需要一个可能虚无飘渺的高收入(比如80K),所以老板画的饼再可笑,那也是一个有意义的饼啊,我也愿意相信。

但这个“我提出8K、老板说要考察、我辞职、老板找不到人后又同意8K”流程下来,我就会知道,老板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他不会画饼,更不可能实现我的饼,跟着这个老板没有前途的。

所以,他不会回来——除非活不下去。

这就是他为什么“较劲”的原因。

他不是计较你的那点工资,他是计较他的那个虚无飘渺的梦想。


从老板的角度:

现在我也算是一个小老板。

人力成本确实高啊!

平时我财务上也是稀里糊涂,但前两天正好做过测算,某程序员一个月他实际到手是12K,我的雇佣成本是20K,关于这个人的总支出是34K。

但对于公司来说,他们是产出价值的一方,是最核心的资产!必须得守护好。

我目前的方案是,1.中等底薪+项目奖金,2.画饼(捂脸)。

所以每个员工入职时,在说清待遇后,画饼是我的第一大要义,比如规划他的个人发展路线,虽然他可能明天就辞职了;比如股票期权,虽然我们这种公司的股票有个毛的价值。

但这块饼,既是我的虚无飘渺的梦想,也是他的虚无飘渺的梦想。


希望大家评论区也能指点我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守护核心资产的办法 [抱拳]

user avatar

你的认识上有个很大的误解。

8k是他还在你这儿的时候的要求,当时你没满足他。

现在不在你这儿了,你也说了,普遍是10k,以他的条件,只论给你干的话,多半比同样水平的别人要强,所以对于你,他不止是10k。

在你那儿,要求是8k,离开以后重新入职肯定要跟别的求职者平行比较要求了,打底是10k,基于自己的优势,还有可能12k,这才是他现在的要求。

所以,你其实没满足他的要求。

user avatar

前老板雇我负责公司网站,小程序开发和维护,一个月给我6K。之后我找他,要求涨到8K,他不正面回应,只说了会考察下,合适年后再涨。那天下午我就辞职了,前老板估计以为我是做做样子,第二天我直接不去了。

辞职后我发现,同样岗位普遍都要到10K+,哪怕没经验的应届生都可以拿8K,不禁觉得自己亏大了,再回想那天前老板的画大饼,暗自感叹早就该辞了。过了几天,前老板给我打电话说同意涨到8K,我压根不想回去。估计他是因为项目招不到人,才想起联系我吧。本来以为前老板能招到其它人顶替,没想到今天在Z乎看到他的提问,给价还是8K。

我很奇怪,当初他不肯满足我的合理要求、后来也不愿意涨薪跟随市场需求表达诚意,现在人为啥都这么别扭呢?


题主你看,角色互换,丝毫没有违和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