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把 USB-C 接口供电标准提升到 300W,满足市场中低端台式电脑和绝大部分电子电子设备?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成本以及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为什么目前 USBC 接口的供电标准没有普遍提升到 300W,以满足中低端台式电脑和大部分电子设备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现有 USBC PD 标准及其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USBC PD (Power Delivery) 标准的发展历程和能力上限。

USB PD 1.0 (2012): 最初的支持功率为 100W。
USB PD 2.0 (2014): 支持 100W,引入了更灵活的电压和电流组合。
USB PD 3.0 (2016): 在 PD 2.0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支持了 PPS (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允许充电器和设备之间更精细地协商功率,提高充电效率和发热控制。
USB PD 3.1 (2021): 这是关键的突破。USB PD 3.1 标准将最大供电能力从 100W 大幅提升至 240W。它通过引入新的电压等级 (例如 28V, 36V, 48V) 和支持更高的电流来实现这一目标。240W 是目前 USBC 接口的官方最高供电标准。

为什么目前不是 300W,而是 240W 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与电气工程的物理限制、成本以及行业采纳速度有关。达到更高的功率意味着需要更粗的导线、更强的散热能力、更可靠的连接器设计以及更复杂的电源管理芯片。

2. 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所谓的“中低端台式电脑”和“绝大部分电子设备”对功率的需求:

中低端台式电脑:
CPU/GPU 功耗: 即使是中低端的台式机,其 CPU 和 GPU 的瞬时功耗也可能达到 100W 到 200W 甚至更高,尤其是在游戏或高负载计算时。如果一个 300W 的供电标准仅针对这些组件,那么适配器需要能够稳定地提供这个功率。
其他组件: 除了 CPU 和 GPU,主板、内存、硬盘、风扇等也需要供电。
电源效率: 传统的台式机电源(PSU)通常有较高的效率等级(如 80 Plus Bronze, Gold 等),但仍然会有能量损耗。
USBC 接口的定位: 目前 USBC 接口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外围设备等。将如此高的功率直接通过 USBC 接口供电给台式机主板,会涉及到主板设计、内部走线以及电源接口的重新设计,这并非易事。

绝大部分电子设备:
手机、平板、耳机、智能手表: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 5W 到 65W 的功率。USB PD 3.0/3.1 的 100W/240W 已经完全绰绰有余。
笔记本电脑: 绝大多数轻薄本和中端笔记本电脑的功耗在 45W 到 90W 之间,高性能游戏本或工作站可能需要 130W 到 240W。USB PD 3.1 的 240W 已经能够覆盖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
显示器: 一些高端显示器可能需要 65W 到 100W 以上的功率来驱动,尤其是有内置 USB Hub 功能的。USB PD 3.1 的 240W 也是够用的。
小型家电: 例如一些台灯、小型风扇、充电器等,它们的功率需求可能在 10W 到 50W 之间。
游戏机 (如 Switch): 需要一定的功率进行充电和运行。

总结来说,绝大部分现有的电子设备对 300W 的需求并不迫切。 即便是一些功率较大的设备,目前的 240W USB PD 标准也基本能够覆盖。

3. 技术和工程挑战

将 USBC 接口的供电能力提升到 300W 会面临以下技术和工程挑战:

电缆设计和载流能力:
线缆发热: 电流越大,线缆的发热越严重。要传输 300W 的功率(假设电压为 20V,电流则高达 15A),线缆需要具备极低的电阻,这通常意味着需要更粗的铜线( AWG 号数更小)。
线缆成本和柔韧性: 越粗的线缆越贵,也越不灵活,影响用户体验。
连接器寿命和可靠性: 高电流会增加连接器插拔时的发热和磨损,对连接器的材料、设计和制造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以保证长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USBC 连接器本身是有设计电流限制的,虽然可以设计支持更高电流的,但这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电源适配器 (充电器) 设计:
散热: 300W 的电源适配器将产生更多的废热,需要更强大的散热系统(例如更大的散热片、更快的风扇),这将增加适配器的体积、重量和噪音。
尺寸和便携性: 功率越大,适配器通常也越大越重。300W 的适配器可能不再像我们现在习惯的轻巧笔记本充电器那样便携。
效率: 虽然 USB PD 标准本身追求高效率,但达到 300W 功率时,即使是高效率的电源,其能量损耗也会相对增加,产生更多的热量。

设备端设计:
内部电路: 设备内部需要能够处理和管理 300W 的输入功率,包括电源管理 IC (PMIC)、电压转换电路、散热设计等。为适配如此高的功率,设备内部的 PCB 布局、元器件选型和散热设计都需要大幅改进。
连接器和线缆的集成: 台式机主板上集成 USBC 接口来直接供电给 CPU 和 GPU,这是一项重大的设计变革,需要重新考虑主板的供电轨设计和散热方案。目前台式机的主板电源接口(如 24pin ATX)就是为高功率设计的。

安全性和 EMI/EMC:
高电压/大电流风险: 更高的功率意味着更高的能量密度,一旦出现故障(如短路),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安全保护机制需要更完善。
电磁干扰 (EMI) 和电磁兼容性 (EMC): 高功率的电源转换会产生更强的电磁干扰,需要更严格的屏蔽和滤波设计来满足 EMC 标准。

4. 行业标准和生态系统

兼容性与过渡: 行业标准(如 USB PD)的推广需要时间,并且需要考虑向后兼容性。一下子将标准提升到 300W,会使得大量现有不支持该标准的设备和充电器成为“废品”,引起用户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标准化进程: 像 USBIF 这样的组织需要时间来研究、测试、投票和发布新的标准。300W 的提升(如果未来发生)将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成本考量: 芯片制造商、线缆制造商、设备制造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来支持新的高功率标准。如果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这些成本,那么推广将非常缓慢。
现有成熟方案: 对于台式机而言,标准的 ATX 电源供应器(PSU)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提供数百瓦的功率,并且有各种效率等级和品牌可供选择。相比之下,通过 USBC 接口直接为台式机供电还需要克服巨大的工程和生态系统障碍。

5. 为什么是 240W 而不是 300W?

USB PD 3.1 标准选择 240W 作为一个新的上限,可能有以下原因:

技术和成本的平衡点: 240W 可能是在克服了线缆、连接器、电源适配器等方面的技术挑战后,一个相对成本可控、性能足够提升的平衡点。达到 300W 可能意味着成本和复杂性会显著增加,而收益(能支持更多设备)的边际效应递减。
现有设备需求的覆盖: 240W 已经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工作站以及一些显示器等设备的需求。

结论

将 USBC 接口的供电标准普遍提升到 300W,虽然听起来很美好,可以简化许多设备(如台式机)的供电线缆,但目前来看,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挑战、成本、现有设备生态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实际迫切性。

现有的电子设备普遍不需要如此高的功率。
中低端台式电脑的供电需求,目前有更成熟、更经济的解决方案(ATX 电源)。
提升到 300W 会带来线缆、连接器、散热等方面的巨大技术和成本压力,并且需要行业生态系统的大规模更新换代。
USB PD 标准已经向 240W 迈进,这个新标准正在逐步渗透市场,并能满足绝大多数现代电子设备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不排除 USBC 的供电标准会进一步提高,但 300W 的普遍化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更可能看到的是在特定高端应用场景下,例如专业工作站或特殊用途设备,通过定制的 USBC 接口和线缆来实现更高的功率传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猜答主应该没有书房塞了十台电脑,6个显示器,三个光猫的经历,不然不会问这种问题

我猜答主应该只是每种设备只有一台,而且总花费也不高,所以没有考虑过除了方便之外的其他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全能线缆,成本飞天,残血线缆,便利性爆炸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当你的设备数量增加,仅仅为了便利性一项需求,付出的成本是随着设备数量增加而线性增加的。

就拿这十台电脑举例子,我没有八个耳朵,不能同时听8路声音,因此我只需要1-2台电脑能出声就行,剩下8台电脑附带的音频系统对我而言就是完全没有价值的累赘。一般较好一点的主板,音频系统大概需要花费20-30人民币的物料成本。八台电脑就是240元RMB的成本,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这个成本是线性提高的。

如果低功耗设备(每设备功耗小于30w)都换成USB-C,那没问题,就是成本比micro usb多一块钱,售价增加两块钱罢了。这很好说。

但是,如果涉及到价值较高的电子产品,帐就不是这么算了。首先要算你这个全功能USB口实现全部功能需要多少钱。

我们假设一台电脑有一个全功能USB接口,可以组成雷电网桥,可以接eGPU,可以传输100w的电力,还可以当普通USB接口用还可以实现视频输出。

而且我还假设这个全能USB接口不需要额外的主控,核心主控全部集成在芯片组里。

要实现视频输出,需要DP ALTmode,需要一个额外的小主控,不打紧,VIA的,三美元左右

要实现100w电力供应,需要USB PD,还需要一个支持PD的电源管理芯片,也不算很打紧,就也算三美元

然后,还假设这台机器是MXM独显,或者是集显,总之不能是标准的HHHL或者FLFH卡,不然还要加视频信号输入的端口物料成本

最后,假设这个机器不需要给外置设备供电,即此设备本身即是完整系统,那么为了实现USB万能,需要付出起码6美元左右的物料成本,如果按一般成本/售价比例来算,消费者需要掏12美元。

如果十台就是120美元。这是最理想情况。

这仅仅是为了实现全功能USB接口的成本,既不能连接设备,也不能计入电源价格


如果要用这个口连接高速设备,我们假设连接外置显卡,而且这个接口有80Gbps,也就是pcie4.0X4左右的速度。那么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信号完整性。

PCI-E 4.0用高品质PCB也就是最多25.4厘米,10英寸的传输距离,过一个连接器罢了。

如果USB想达到PCIE4.0的传输速度,而且不加retimer/redriver,那么线材长度就是25厘米。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而且USB连接不是过一个连接器,是过两个连接器。有效传输距离要更短。那就需要加retimer/redriver,这种主动式电缆,2米售价我们按100美元计算吧。

也就是说到还没买显卡盒子的时候,消费者仅仅为了满足USB-C接独显的需求,就要额外掏112美元了。

显卡盒子的其他成本,我们就按淘宝山寨算,50美元,这还不含给显卡供电的第二电源,即单卡功耗小于100w。也就是说,为了满足USB-C接独显,在已经非常成熟的技术和供应的基础上,消费者断断续续要掏150+美元。

如果你要万能USB0接eGPU的同时,万能USB1再接外置磁盘阵列,再从显卡接USB-C到显示器,那实现这个功能的价格就不是150+美元了,几乎翻倍到300美元了。如果你非要统一线缆,价格会飙升到接近400美元。如果你不统一电缆,接eGPU的线和磁盘阵列的线用主动模式,接显示器的线用被动模式,那么你会面临比单独接DP/HDMI信号线更大的不方便:起码单独的信号电缆一眼就知道接显示器的还是接其他设备的,如果都是C口线,纯电源的只能走USB2.0速度 非主动的只能连显示器 只有主动线才能既走高速数据又能连显示器还能供电


如果你有两台,那就是112(设备0)+112(设备1)+50(eGPU盒子)+50(外置磁盘阵列)+100(2米主动电缆-设备0至eGPU)+100(2米主动电缆设备0至外置磁盘阵列)+100(2米主动电缆设备0至设备1雷电网桥)+100(2米主动电缆eGPU至显示器)

好家伙,600-700美元,这成本已经可以买一张3080了。

如果你只要放弃所谓的一线通,基于USB的模块化,立省一张3080.


这个模型还没有涉及到电源的费用,题主说300W pd的费用,如果都算进去,再添点可以买3090了。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设备可以直接插插头啊……

其实USB用来充电本来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之所以用USB来充电,其根本原因是很多电子设备不能用太高的交流电来进行充电,需要进行降压和整流,给每个电子设备都配个巨大的充电头显然是很浪费的行为,所以人们需要一个通用的,低压的电源,这才有了USB充电的市场。

就算USB支持300W的充电功率,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提供USB电源的设备通常都无法支持这么大的功率,譬如说充电宝。300W的功率足以发热直到爆炸。所以就算设计出来,大部分电源和设备都不可能支持使得意义不大。


大功率电器本来就可以直接插插头啊……

300W的功率,在市电220V的条件下,都已经需要超过1A的电流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最后我想提醒很多人一件事情,现在能量密度最大的电池,也就是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也就900000J/kg,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如果一个玩意儿有300W,要给他供电五十分钟就需要一公斤的电池,注意这还是裸电池,不包括电路和外壳。换言之如果你的充电宝能做到300W的输出功率持续一个小时,你那充电宝是不可能小于三四斤重的……笔记本也是如此……

一个两万毫安时的充电宝,以300W的输出功率不能坚持超过十五分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成本以及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为什么目前 USBC 接口的供电标准没有普遍提升到 300W,以满足中低端台式电脑和大部分电子设备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现有 USBC PD 标准及其发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USBC PD (.............
  • 回答
    将月圆之夜定为每个月起始的第一天,这个想法听起来非常浪漫和富有诗意,但实际上存在很多现实和历史上的原因,使得它难以成为普遍的历法基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这样做:1. 月相周期与平均月份长度不匹配: 月相周期(朔望月)的实际长度: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完成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从新月到下一个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公共场所的女厕所通常不比男厕所大?这背后涉及了多种因素,包括历史原因、设计规范、使用习惯、资源分配以及对性别差异的认知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1. 历史与传统设计理念: 早期公共厕所的设计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共厕所的设计更多地是基于一种“通.............
  • 回答
    将高速铁路的线型“完全拉直”看似是一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直观想法,但实际上,在现实工程、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下,这是不切实际且不可行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地形地貌的制约:无处不在的山脉、河流与水域 自然障碍: 地球并非一张平坦的画布。我们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地形,.............
  • 回答
    很多人有个疑问:既然单机游戏容易被破解,为什么不干脆都做成全程联网的游戏呢?这样不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盗版问题了吗?这个想法听起来挺有道理的,确实,全程联网的游戏,比如《使命召唤》系列、《英雄联盟》这样的,它的核心玩法和进度都绑定在服务器上,没有服务器的验证,你就没法玩。理论上,这确实能大大增加破解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关键,触及了 x86 体系结构函数调用机制的核心,而且是个很有意思的“为什么不”的追问。 简单来说,如果把 `push ebp` 和 `mov ebp, esp` 硬编码进 `call` 指令,确实能简化一些汇编代码,但这样做会带来一系列难以接受的弊端,而且,很多情况下,这种“简.............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马路上跑的全是那种崭新的、带有副刹车和清晰标识的教练车,这画面是不是有点儿……单调又滑稽?虽然教练车的设计确实是为了安全和教学,但要把所有车都改成这样,那可就有点儿“矫枉过正”了。这其中的原因,得从多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教练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新手安全过渡。你仔细想想,教练车最大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化学品选择在特定应用中非常具体的问题,要探讨注射死刑为什么不选用硝酸钾而选择氰化钾,需要深入了解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实现特定目标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两者在化学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氰化钾(Potassium Cyani.............
  • 回答
    将高中数学中的正余弦定理和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提前到初中,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也确实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挑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通常不这样做,以及如果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影响。核心原因:知识的连贯性、思维的成熟度、课程体系的平衡以及教学资源的适配性。 为什么通常不把.............
  • 回答
    把近防炮装在战斗机上,这想法听起来挺带劲的,对吧?就像是给飞机装个近距离的“防身小手枪”。但现实操作起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太多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东西在战机上不常见,或者说几乎见不到。首先,得明白近防炮是个啥玩意儿。你平时看的军舰上,那个突突突吐炮弹、用来打导弹或者低空飞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海军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考量。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军舰装甲厚到像坦克那样层层叠叠,绝不是因为我们“偷懒”或者想不到,而是因为在海上的复杂环境中,这样做会带来太多难以承受的代价。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船和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坦克之所以能装厚甲,是因为它在陆地上活动,它的载.............
  • 回答
    把核电站用过的核燃料(也就是乏燃料)直接送往太空,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解决麻烦的好办法,毕竟太空那么大,总能找个地方“藏”起来吧?但如果真这么做,那可就捅大娄子了,而且会比我们现在处理乏燃料的方法麻烦和危险得多。为什么呢?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我们一点点来掰扯清楚。首先,成本问题就够让人望而却步的。 咱们.............
  • 回答
    关于把高速公路收费并入油价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也牵扯到不少利益和理念上的考量。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征收、账务清晰的高速收费,和隐性、难以精准分配的油价税费,在管理、公平性和效率上都有很大不同。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公平性与使用者付费原则: 高速收费模式: 目前高速公路收费,本质.............
  • 回答
    把高中政治课全部替换成法学课,这个想法听起来颇具吸引力,毕竟法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如果真的这么做,高中政治课所承担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哲学意义,可能就会被大大削弱。咱们得先看看现在的高中政治课都讲了些什么。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堆砌,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对国家体制、.............
  • 回答
    把子弹做得更小更细,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想法,在军事和弹药研发领域,这一直是探索的方向之一。不过,这背后涉及到很多权衡和技术挑战,不能简单地“越小越好”。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子弹现在的尺寸大致是那样。子弹的大小,也就是口径,主要关系到几个关键因素: 能量传输与穿透力: 子弹的动能(可以简单理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设计选择——为什么很多电子设备,尤其是那些像遥控器一样的小巧便捷的设备,更倾向于使用电池供电,而不是像手机、平板那样内置充电电池?其实这背后是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而且往往是厂家在成本、用户体验和产品定位之间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您好!关于印尼“930”事件(又称九三零事件或印度尼西亚共产党(PKI)政变未遂事件),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事件,它对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您提到它没有被编入历史教科书,或者即使有也可能不详细,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930”事件是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演变和国家名称的由来。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俄罗斯”的“俄”字不能随便去掉,就只叫“罗斯”。首先,得明白一点,一个国家的名字,可不是随便哪个字加减就能行的。它背后往往承载着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甚至是政治因素。“罗斯”是什么?咱们先从“罗斯”说起。.............
  • 回答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其内容深刻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离家思念以及对家人的叮嘱,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硬汉柔情,充满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感染力。然而,纵观国内现行的语文教材体系,这首诗并未被广泛选入,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既有时代选择的考量,也有教材编写的侧.............
  • 回答
    将军用运输机改造成民用客机,听起来似乎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但实际上,这背后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考量,远非简单的“换个座位”那么简单。就好比你不能把一辆坦克改造成一辆舒适的家用轿车一样,军用运输机和民用客机在设计初衷、运行环境和使用要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得明白军用运输机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