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把月圆之夜定为每个月起始的第一天?

回答
将月圆之夜定为每个月起始的第一天,这个想法听起来非常浪漫和富有诗意,但实际上存在很多现实和历史上的原因,使得它难以成为普遍的历法基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这样做:

1. 月相周期与平均月份长度不匹配:

月相周期(朔望月)的实际长度: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完成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者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的平均时间是 29.530588 天。这被称为朔望月或会合月。
平均月份的长度: 我们目前的公历(格里高利历)中的月份长度是固定的,为 30 天或 31 天(二月除外)。即使是包含闰日的阴阳合历,其月份长度也大多是固定的,或者根据实际月相调整但并非严格与月圆对齐。
不匹配的后果:
如果强行将月圆定为每月的第一天,那么每个月都将有一个不同的天数,大约在 29.5 天左右。这意味着有些月份是 29 天,有些是 30 天。这会打乱我们目前以固定天数(如 30 天)为基础的周、年、季度等概念,使得计算非常复杂。
例如,如果第一个月是月圆,那么下一个月圆可能出现在 29.5 天后。我们无法精确地将这个 29.5 天的周期与我们习惯的 7 天一周或 30/31 天的月份对齐。

2. 月相周期是不均匀的:

月球轨道的椭圆性: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并非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的。这意味着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会有变化,从而影响其视大小和运行速度。
周期长度的微小波动: 由于轨道椭圆性以及其他天体(如太阳、其他行星)的引力扰动,朔望月的实际长度会在 29.27 天到 29.83 天之间波动。
对历法的影响: 如果将月圆定为每月的第一天,那么每个月的实际长度会因为月相周期的波动而进一步不规则。这意味着每年的总天数将会出现更大的变动,或者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来维持与回归年的同步(见下一点)。

3. 与回归年的同步问题(夏历的挑战):

回归年(太阳年)的长度: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成一个季节周期(从春分到下一个春分)的平均时间是 365.2422 天。这是我们制定农业和气候相关日期的基础。
阴历(纯粹的月亮历)的问题: 如果只根据月相来计算月份,一个包含 12 个朔望月的阴历年(12 x 29.53 天 ≈ 354.36 天)比回归年(365.2422 天)短约 11 天。这意味着纯粹的阴历会逐渐与季节脱节。例如,某个月份在某一年可能出现在夏季,但经过几年后,它可能会出现在冬季。
阴阳合历(兼顾月相和太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古老的历法(如中国的农历)采用的是阴阳合历。它们通过周期性地增加一个“闰月”来调整阴历年与回归年的差异,使其大致保持在季节之内。
月圆定为每月初的困难: 如果我们强行将月圆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并且要同时保持与回归年的同步,那么每月的长度将不得不根据月相周期和回归年的要求进行非常复杂的调整。这会使得历法的设计和使用变得极其困难,远超我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历法。

4. 历史和文化原因:

早期历法的起源: 许多早期历法,无论是夏历还是其他文明的历法,都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虽然月相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周期,但它与其他重要周期(如太阳的升落、季节的变化)之间存在不匹配。
农业和社会需求: 农业社会的运作与季节密切相关。因此,历法需要能够准确地预测季节,指导农事活动。与太阳周期(回归年)同步的历法(阳历或阴阳合历)比纯粹的月亮历更有用。
文化习俗的惯性: 许多文化已经习惯了现有的历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节日、习俗和记忆方式。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历法体系需要巨大的社会共识和努力。

5. 实际操作的便利性:

固定长度的优势: 以固定天数(如 30 天)为基准的月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例如,计算月租、工资、合同期限等,都比一个长度不定的月份要简单得多。
星期制度的对齐: 我们普遍使用的星期制度(7 天)与月相周期(约 29.5 天)也无法完美对齐。如果月圆定为每月初,那么星期和月份的对应关系将更加混乱,使得日程安排更加复杂。

总结来说,将月圆之夜定为每个月起始的第一天之所以不被采纳,主要是因为:

月相周期(约 29.5 天)与我们期望的月份长度(30 或 31 天)不符。
月相周期的长度并不均匀,且会随时间波动。
纯粹的月相历法难以与太阳周期(回归年)同步,导致与季节脱节。
为了与回归年同步而进行的调整将使历法变得极其复杂,不便实用。
历史和文化上的惯性以及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也倾向于更稳定的历法体系。

尽管如此,许多文化仍然重视月圆之夜,将其作为重要的节日或时间节点(例如中国的元宵节、中秋节,西方的一些传统也与月亮周期相关)。但将其作为普遍的历法基础,则在实际操作和科学上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看过所有回答后,发现这道9年前的问题真可惜,9年中竟没有一个正确答案,什么朔月好观测,满月不好观测等等的高赞回答都是答者自己的臆想,竟然还会被收到知乎日报,可见广大群众应该好久没抬头真正看过月亮了。

言归正传,本题唯一的正解,以及为什么说高赞回答是臆想,请见下文。

1、古人是如何确定每月的第一天

正解如下:

确定每月的第一天,这和天文学有很大关系,而这个天文标定物就是日月,每月的第一天就是日月相会的那天,即日月间的黄赤经度坐标差为0度的那天,古人称此日为日月合朔。

如晋代古书《五行大义》中记载了从正月到腊月的十二次日月在天空黄道中的相会位置。

《五行大义》有云:

支合者。日月行次之所合也。正月。日月会于诹訾之次。诹訾。亥也。一名豕韦。斗建在寅。故寅与亥合。二月。日月会于降娄之次。降娄。戌也。斗建在卯。故卯与戌合。三月。日月会于大梁之次。大梁。酉也。斗建在辰。故辰与酉合。四月。日月会于实沈之次。实沈。申也。斗建在巳。故巳与申合。五月。日月会于鹑首之次。鹑首。未也。斗建在午。故午与未合。六月。日月会于鹑火之次。鹑火。午也。斗建在未。故未与午合。七月。日月会于鹑尾之次。鹑尾。巳也。斗建在申。故申与巳合。八月。日月会于寿星之次。寿星。辰也。斗建在酉。故酉与辰合。九月。日月会于大火之次。大火。卯也。斗建在戌。故戌与卯合。十月。日月会于析木之次。析木。寅也。斗建在亥。故亥与寅合。十一月。日月会于星纪之次。星纪。丑也。斗建在子。故子与丑合。十二月。日月会于玄枵之次。玄枵。子也。一名天鼋。斗建在丑。故丑与子合。

简单注解下:

正月,日月相会为在黄道亥宫,二月,日月相会在黄道戌宫,后面的内容依此类推。

以上整段文字与汉代汝阴侯墓中出土的大六壬式盘上的内容完全对应。

下图为汉汝阴候墓出土的六壬式盘,在最内圈可以看到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这些代表农历月的数字。

这些数字的外面一圈是二十八宿,而十二个月与其中十二个星宿一一相对应,见下表:

上表中的每个星宿其本质代表的就是《五行大义》中所说的日月会于某某之次,也就是一年中十二月的日月合朔的黄道宫位。

日月合朔的天文现象就是地球、月亮、太阳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白天阳光很强看不到月亮,夜晚月亮又会随太阳一同落山,所以全天都看不到月亮。如下图所示。

类似的,由星体相会开启新一轮纪元的情况,还有木土相会的情况。我们国家的历法是干支历法以60年为一甲子循环往复,一甲子内会分上中下三元,而60年中大概每隔20年木星土星会相会一次,所以在古时木土每次相会后也就代表着一个三元时代的开始,这是另一个话题在此不做展开。

那么在生活中以初次相会定为某某事件的开始,也是人类习俗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比如每年的开学典礼,是每学期师生见面的第一天,我相信不会有学校等到期中考试才搞开学典礼吧。同样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所以以日月相会的那天定为每月的第一天也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

2、为什么说其他回答提到的满月比朔月难观测是扯淡的臆想

以上类似观点的回答和点赞的人,我敢肯定其中没几个晚上抬头看过月亮的,在他们的臆想世界中新月和满月一样都会高挂在夜晚的天空中等人类观测,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因为在日月合朔当天看不到月亮,而前1天(朔月),以及后1天(新月),月亮仅只会在黎明(朔月时)和傍晚(新月时)的天空中靠近地平线的位置显现5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时还伴有阳光的干扰,有效观测时间会更少,观测难度可想而知。

而满月前后的两天,月亮几乎整晚都会出现在天空中(东升西落),可观测时间长达11个小时左右

以上孰难孰易智者自知。

另外像他们所说不容易观测到底哪天是真正的满月,我只能说如果连哪天是真正的满月都观测不出,你们更观测不出来哪天是真正的日月合朔日。

综上回答完毕,建议看到此篇回答的朋友双击屏幕,把此篇提问中唯一的正解顶上去,谢谢。

user avatar

事实上并不是把月圆夜定在了十五,而是把月亮全黑掉开始另一个周期的日子定在了初一,由于月相周期约等于三十日,所以一般情况下十五的时候月亮最圆。

为什么这么规定,完全是为了观测方便!


为什么说月圆观测不便呢?我们来看一下月相图就知道了:

上面的月相图中,相邻的哪两个差距最大,观测最为方便?


答案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没想到吧^_^。

因为月相是个周期,所以第一和最后是相邻的!

一个弯月在左,一个弯月在右,太好分辨了吧!反而看中间的满月的时候,你能分得出哪个是十五的月亮么?

user avatar

某年某个6月是夏天,某年某个6月是冬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