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把近防炮装在战机上?

回答
把近防炮装在战斗机上,这想法听起来挺带劲的,对吧?就像是给飞机装个近距离的“防身小手枪”。但现实操作起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太多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东西在战机上不常见,或者说几乎见不到。

首先,得明白近防炮是个啥玩意儿。你平时看的军舰上,那个突突突吐炮弹、用来打导弹或者低空飞行器(比如巡航导弹、无人机、甚至低飞的飞机)的玩意儿,就是近防炮。它们通常射速极高,精度也要求很高,能够在很近的距离上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玩意儿在战斗机上就这么“不受待见”呢?

1. 目标性质的根本差异:

战机的主要威胁: 战斗机在空战中的对手,首先是对方的战斗机。这些目标体积大,飞行速度快,而且是主动规避的。而近防炮的设计初衷,更多是应对那些飞行轨迹相对固定、或者机动性不如战斗机、但速度极快的来袭威胁,比如导弹。对付同样高速机动、并且有飞行员进行反制的敌机,光靠一门近防炮,效果是很有限的。
防御方式的演进: 现代战斗机的空战对抗,已经从早期的“狗斗”阶段,发展到更远距离、更复杂的态势感知和信息对抗。我们有先进的雷达、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电子对抗(ECM)设备,以及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空对空导弹。这些都是主动的、远距离的拦截和规避手段。近防炮这种“最后一厘米”的防御,在面对敌方战斗机时,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2. 物理限制与工程难题:

空间和重量是硬伤: 战斗机设计就是要追求极致的轻巧和气动性。每一克重量的增加,都可能影响飞机的速度、机动性、航程甚至载弹量。近防炮及其弹药系统,尤其是大口径高射速的,体积和重量都是非常可观的。把这么个大家伙塞进已经塞满了发动机、航电、燃油、弹仓和机炮的战斗机里,需要的结构增强、弹药存储空间、甚至专门的弹道控制系统,都会给飞机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并牺牲掉太多宝贵的性能。
后坐力难以承受: 高射速、高初速的火炮,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军舰的船体足够大、足够坚固,能够吸收和分散这种后坐力。而战斗机是一个相对脆弱的飞行器,而且需要保持高速飞行的稳定性和机动性。如果强行在机身上安装一门大口径近防炮,那巨大的瞬间后坐力,很可能直接导致机身结构变形、开裂,甚至解体。要设计一套能够承受这种后坐力的机身结构,又会大幅增加重量和复杂性。
弹药携带量的问题: 近防炮之所以能形成火力网,在于其极高的射速和大量的弹药。一门典型的舰载近防炮,一次装弹量就可能数千发。战机上宝贵的空间和载弹量,很难支持携带如此庞大的弹药基数。哪怕能带一些弹药,面对持续的威胁,很快就会打光,变成一个无用的摆设。

3. 空战的战术和武器的匹配度:

远距离交战为主: 现代空战的交战距离,普遍在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在这种距离上,导弹是主要武器。近防炮的有效射程通常只有几公里甚至更近。如果战斗机被逼到需要近防炮来解决问题的距离,那说明它已经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很可能已经被敌方锁定或者被对方的导弹击中。
机炮的传统角色: 实际上,很多早期的战斗机都装备有机炮,并且在近距离格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机炮的口径和射速,与现代舰载近防炮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的设计更多是为了在近距离交战时,为导弹提供补充火力,或者在近乎贴身缠斗时使用。即便是现在,一些战斗机仍然装备有机炮(比如M61“火神”等),但它们的设计和战术定位,与舰载近防炮的“最后一道防线”有着本质区别。机炮的弹药更易于储存和发射,后坐力也相对更容易控制。
主动防御系统(APS)的兴起: 相较于装设一门笨重的近防炮,更现实和有效的方式是发展主动防御系统(APS)。这种系统通常包含雷达、传感器和小型拦截弹或定向能武器,能够在探测到来袭导弹后,进行精准拦截。这比火炮的反应速度更快,而且对飞机结构的影响更小,也更容易集成。很多先进战斗机都在研究或已经装备了类似的系统。

4. 成本效益和维护复杂性:

开发成本: 为战斗机重新设计和开发一套适合的近防炮系统,成本将会非常高昂。这不仅包括火炮本身,还有弹药、弹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结构加固等等。
维护难度: 复杂的机械系统意味着更高的维护需求和更长的停飞时间。对于需要时刻保持战备状态的战斗机来说,这种维护负担是巨大的。

总结一下, 把近防炮塞进战斗机,就像是给一位马拉松运动员的脚上绑上一个铁锚。尽管理论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但它严重破坏了运动员赖以生存的轻便和速度。战斗机更看重的是整体的飞行性能、信息优势和远距离的精确打击能力。近防炮那种近距离的、大后坐力的火力输出方式,与战斗机追求的轻盈、敏捷和远程制胜的理念是相悖的。与其费力地塞进去一个可能弊大于利的东西,不如发展更适合飞机特性的主动防御系统,或者优化现有的机炮设计和战术运用。

所以,虽然想法够“硬核”,但从工程、战术和成本等多个角度来看,近防炮真不是战斗机的“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指以动能弹药为拦截手段,可以360度旋转的那种自卫炮台的话,因为体积原因,飞机上不能装。

但类似的思路已经在激光近防系统里有了,比如美军现在实验的Shield激光自卫吊舱,就是用激光烧毁追踪导弹,如果项目成功的话,应该可以看到类似的激光自卫系统出现在以后的飞机上

user avatar

你也知道“近防炮的构成是雷达,高射速炮和火控系统”,

这套东西跟飞机一样重。

我觉得你这问题就是在钓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