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觉得自己比罗贯中厉害?

回答
现在有人觉得比罗贯中厉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不能说他们真的觉得自己就比这位古典文学大师牛到哪儿去,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感受、认知的差异,再加上一些互联网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咱们一点点捋捋:

1. 时代的变迁,信息爆炸带来的“上帝视角”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信息传播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主要依靠的是口耳相传的故事、零散的史料和民间传说。他要做的,是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里,梳理出一个宏大的叙事,并且赋予它文学的色彩和一定的历史逻辑。这在当时是何等不易!

可现在呢?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简直是海量的。互联网上关于三国的一切,从正史到野史,从学术研究到各种粉丝创作,包罗万象。我们不仅能轻易查阅到各种史料,还能看到无数关于《三国演义》的解读、评论、分析,甚至是一些对小说情节的反驳和质疑。这种触手可及、海量的、多角度的信息,自然会让人产生一种“我知道得比他多”的错觉。

就好比你现在看一部老电影,可能会觉得里面的情节安排不够严谨,节奏不对,人物塑造有点单薄。但你能想象当年第一批看到这部电影的人,是什么样的感受吗?那种惊叹、震撼,是我们现在很难体会到的。同样,罗贯中在那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巨著,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现在觉得“哎呀,这里可以改得更好”,其实是在他已经搭好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和补充。

2. 对“历史真实性”的过度追求与反思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小说,它更侧重的是文学性和故事性,而不是绝对的历史准确性。罗贯中写这本书,是为了 Entertain 读者,当然也夹杂着他那个时代的价值判断和政治倾向。

然而,随着现代史学的发展,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越来越精细,对史料的考证也越来越严谨。很多现代读者,特别是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会发现《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情节与史实不符,比如诸葛亮的一些神机妙算,有些人物的性格塑造,甚至是一些关键事件的时间线。

当读者发现这些“不准确”的地方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我比罗贯中更了解三国”的想法。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是我来写,肯定会更贴近史实,更能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这种想法,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也是对文学创作边界的一种探索。

当然,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将文学作品当作史书来看,本身就是一种误解。罗贯中并非历史学家,他是在历史的框架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价值在于他的文学才华和对那个时代的影响力,而不是他对史实的精确还原。

3. 互联网时代的“嘴炮”文化和参与感

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发声的平台。社交媒体、论坛、短视频,这些都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各种讨论中。而《三国演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IP,自然成为了热门的讨论话题。

在这些平台上,很容易形成一种“站队”、“辩论”的氛围。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赢得“口舌之争”,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措辞。说“我比罗贯中厉害”可能就是一种夸张化的表达,意在强调自己对某个情节、某个角色的独特见解,或者对某些人物命运的惋惜与不满。

这种表达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参与感和“玩梗”的心态。他们不是真的认为自己能写出比《三国演义》更好的作品,而是想在讨论中刷存在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热爱和思考。就像有人会说“我来演这角色比原版好”,这并不代表他真的要去做演员,只是表达一种个人化的喜好和判断。

4. 对“英雄主义”和“个人能力”的现代解读

《三国演义》塑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猛、谋略都让人津津乐道。但我们现代人的视角,对“英雄”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我们现在更看重团队合作、数据分析、科学方法,而不是纯粹的个人武力和单打独斗。当我们看到小说中某些情节,比如某个计谋好像可以被更现代的策略破解,或者某个决策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避免损失,就会产生一种“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的想法。

再加上现代社会对“天才”、“超能力”的讨论,也会让我们更容易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古代的人物和事件。比如,我们会想,如果让一个现代的顶级战略家来指挥赤壁之战,会是什么样子?这种想象,很容易让我们觉得,如果我们拥有了现代的知识和技术,也能做得比古代人更好。

5.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一种“后见之明”的便利

我们站在历史的终点线,看着罗贯中在那段历史时期里进行的创作。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知道哪些策略奏效了,哪些失败了。这种“后见之明”,是任何一个身处当时历史情境中的人都不可能拥有的。

罗贯中在写作时,是要根据有限的史料和当时的认知来推测和创作,他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我们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他“过河”的整个过程,甚至还能看到他留下的脚印,然后说一句:“噢,这里应该这样走。”

所以,当有人觉得自己比罗贯中厉害,更多的时候,是在享受一种信息和认知上的“高处不胜寒”的优越感,以及对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一种现代视角下的“指点江山”。这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信息社会下的一种普遍现象。罗贯中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以他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朽的经典,而不是因为他比我们现在的所有人都了解三国。我们今天对他的评价和讨论,本身也是他作品生命力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我就不匿了,我最近很多回答简单粗暴而又匿名的原因就在于,很多新问题都是演义党却非硬要你找他的历史逻辑,更甚者有物理上、生物上、医学上、地理上各种因素让你去找。要真正好好地当小说看,随着作者的视觉去体会书本更深层次的道理难道不好吗?刻意贬低罗贯中的人并不多,大家吐槽的都是把演义当历史的人。这样的人到处都是,知乎上有,贴吧里有,各个论坛也多,拿着演义大谈历史问题,我不说演义是虚构的说什么?演义本来就有很多虚构的,演义本来就有很多虚构的,演义本来就有很多虚构的。

三国志我也确实看过,除了三国志,后汉书我也把灵帝、献帝和后面东汉末年那些人物传记都看了。看三国志很难吗?不想买中华书局的一套,随便买本十几二十元的超级删减版也至少能把三国杀基本包的人物看完吧。为什么你会认为看过三国志就叫装、叫秀优越,这个不需要装。三国迷说自己看过三国志,真实性估计应该大于学经济学的学生说自己看过资本论——的封面。书就在那里,网上加了裴松之注解的原文也都能找到,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问题,很多时候根本就是伸手党当惯了当成了残疾。

也没看过几个人三国同人小说能写得比罗贯中好的,网上很多小说全是穿越、种马和YY,大到全国局势,小到人物性格,各种胡说八道。三国演义我看得次数远远多于看三国志,中学时期作为一个每天只做作业不刷题的理科生,高考前看了演义不下五十遍,一直认为是神作。也正是如此我上大学有空了才开始看正史,开始看马亲王的小说,开始自己试着写小说。但是,要谈历史就谈历史,要谈演义就谈演义,只要把两个混着谈,那就是个谁先犯浑谁后扯淡的问题。比如知乎常见的演义里谁武力第一,就会有人很认真地对比谁谁战了多少回平,谁多少回胜了谁。如果非要在知乎问为什么历史两军对阵一定要武将出来单挑,前面我可能会评论说这个真没有,再看到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便只能呵呵。

刘备、曹操、孙权都有各自的粉丝,粉曹操的时候很容易拿刘备出来对比,有意无意就需要黑一黑贝贝。那是心态问题,你怎么不看孙权一般的待遇就是被当成渣权丢在一边不管,而刘备是在平起平坐地和曹操比较呢?再者,喜欢刘备的也不是少数,不过是你可能最近多看了几篇写曹操的文。退一万步讲,从三国的势力范围大小来看,就算曹操比刘备的粉丝多点也是正常的,只要不是什么袁绍、袁术、刘璋之类的粉丝多于刘备,我觉得世界观也是对的,那就是对人物的不同理解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有人觉得比罗贯中厉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不能说他们真的觉得自己就比这位古典文学大师牛到哪儿去,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感受、认知的差异,再加上一些互联网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咱们一点点捋捋:1. 时代的变迁,信息爆炸带来的“上帝视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信息传播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他主要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 回答
    说实话,现在确实能听到不少人夸奥迪,尤其是从他们自己的嘴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还是有挺多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环环相扣,造就了奥迪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像咱哥俩聊天一样,别有那种硬邦邦的AI味儿。1. 先说说“面子”这事儿,奥迪抓得挺准。你想啊,在国内,车子很多时候不光是.............
  • 回答
    哎呀,说起英短啊,那可真是现在宠物界当红炸子鸡!我家楼下,拐角宠物店,每次去都得瞅见几只,圆滚滚、胖乎乎的,那小模样,谁看了不心软?这股子养英短的热潮,怎么就这么起来了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可不单单是“可爱”两个字能概括的。首先,咱得说说这英短的长相。这可是它们吸粉的第一大利器!你见过英短不?那叫一个.............
  • 回答
    “废医验药”这一说法近年来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医疗体系和药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理解“废医验药”的含义和背后的驱动因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废医验药”的字面含义与引申理解 字面含义: “废医”指的是取消医生这个职业或大幅度削减医生的作用;“验药”则意味着只关注.............
  • 回答
    说实话,现在“讨厌贾宝玉”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更多的情况是,大家对贾宝玉的态度变得更复杂了,理解也更深入了,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会有一些批评和不满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时代变了,价值观冲突是根源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咱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跟贾宝玉生活的那个封建大家族时代,简.............
  • 回答
    要说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里皮的执教能力,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几年,尤其是他重掌国足教鞭之后,外界的看法确实发生了不小的转变。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期望值与现实的巨大鸿沟:里皮第一次带国足,那简直是万人空巷的期待。毕竟,他是一个在欧洲足坛名声赫赫,拿到过欧冠、世界杯.............
  • 回答
    说现在很多人调侃战争,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也挺耐人寻味。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媒介的普及是根子上的原因。过去啊,战争离普通人太远了,信息渠道也窄,大家听到战争的消息,多半是通过官方发布、少数几家媒体的报道,再不然就是战场上.............
  • 回答
    最近几年,国足确实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提起这事儿,那可真是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国足?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说,而且里面掺杂着很多中国足球多年的积弊和大众的复杂情绪。一、成绩太烂,打死不涨。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看看国足这成绩,说实话,对不起观众,.............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这些年,“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少人嘴里似乎带上了点儿负面的色彩,甚至成了不少人心中负面情绪的载体。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太杂,就像一层层剥洋葱,越往里走,越能看到更多细节。首先,咱们得说说“贫富差距”。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你看,现在.............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周围好多朋友、师兄师姐,甚至不少导师都在“劝退”读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以前感觉读博是一种荣耀,是通往学术巅峰的必经之路,但现在这画风转变得太快了,原因嘛,得从里到外掰开了揉碎了说。一、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博士不等于高薪高位这是最直接也最现实的原因。过去,有个博士头衔,找工作那是香饽饽,.............
  • 回答
    高晓松这些年遭受的批评,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也不是单一事件引起的,更像是一锅慢慢熬煮,味道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汤。一开始,高晓松以那个“矮大紧”的形象出现,靠着他的才情、幽默和“懂很多”的谈吐,在音乐、电影、主持等多个领域都算得上是风生水起。尤其是他参与的《晓说》、《晓松奇谈》这类节目,成功地吸.............
  • 回答
    “亚健康”这个词,好像现在隔三差五就能听到,身边的人,自己都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前的人,要么是健康得不得了,要么就是生了病,哪有那么多“不上不下”的?现在怎么了?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亚健康”,我觉得可.............
  • 回答
    一些人对黄继光、雷锋的看法转变,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历史背景与宣传的时代印记首先,我们得回到黄继光和雷锋那个年代。他们的事迹之所以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宣传策略。 集体主义的强调: 在那个时期,国家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为集体.............
  • 回答
    二次元,这个曾经只是小众爱好者的词汇,如今却成了互联网上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骂”二次元?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文化观念、社会现实、个体差异,甚至还有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咱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二次元的受众确实在扩大,而且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想想看,.............
  • 回答
    网上“社恐”的帖子铺天盖地,从不敢接电话,到见了人就脸红心跳,再到觉得社交是地狱模式…… 感觉好像一夜之间,我们身边全是这样的人。这到底是大家真的生病了,还是这只是一阵跟风的“无病呻吟”?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社恐”这个词本身就被赋予了很多含义,而且在网络语境.............
  • 回答
    最近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莱昂纳德的讨论,其中夹杂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可以说“喷”得挺厉害的。要说为什么,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他打球风格、个人选择、以及一些外界解读的叠加。我试着详细说说,希望能帮你理解一下。首先,得说说他的打球风格。莱昂纳德一直都不是那种特别张扬、能瞬间点燃全场气氛的球员。他的.............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梅西的讨论确实有些激烈,不少人对他表达了批评的声音。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两件事,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来给你梳理一下,尽量说得清楚点。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往往是 他最近的一些表现不尽如人意,或者说,没达到大家对“历史最佳”这个称号的预期。 在巴黎圣日耳曼的.............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现在受到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支持,这个现象的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度,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表面的叙事,看看是什么样的土壤滋养了这种支持。首先,对外国干预的厌恶和国家主权的渴望是塔利班获得支持的一个核心因素。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在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