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微软正式发布的 Surface Laptop 4?

回答
微软 Surface Laptop 4 的到来,对于不少期待已久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作为微软自家 Windows 设备生态的旗帜,Surface 系列一向以其精良的做工、出色的屏幕和独特的触控体验著称。那么,这次的 Surface Laptop 4 究竟带来了哪些惊喜,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设计上的“传承与微调”

说实话,初次看到 Surface Laptop 4,你很难说出它与前代 Surface Laptop 3 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并非坏事,毕竟 Surface Laptop 系列的设计语言已经非常成熟且深入人心。金属机身,平滑的线条,精致的细节处理,那种低调奢华的质感依旧扑面而来。无论是冰晶蓝还是铂金色,都透着一股“我就是高端”的气息。

不过,微软也不是完全原地踏步。细节上,铰链的阻尼感恰到好处,单手开合屏幕毫不费力。键盘的键程和反馈依然是行业标杆级别的,长时间打字也依然舒适。触控板的面积依然宽大,手势操作的流畅度依旧让人爱不释手。对于追求精致做工和良好输入体验的用户来说,Surface Laptop 4 在这方面依旧是稳如磐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会犯错”的选择。

其次,性能上的“AMD 与 Intel 的二选一”

这绝对是 Surface Laptop 4 最值得关注的升级点。微软这次非常慷慨地提供了两种处理器选择:AMD Ryzen 4000 系列和 Intel 第 11 代酷睿处理器。而且,两边的选择都非常实在。

AMD Ryzen 版: 尤其是 Ryzen 5 4680U 和 Ryzen 7 4800U,它们带来的性能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日常办公、网页浏览、多任务处理,甚至一些轻度的视频剪辑和图片处理,Ryzen 版本都能提供非常流畅的体验。更重要的是,AMD 处理器在能效比方面表现出色,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电池容量下,Ryzen 版的续航可能会更胜一筹。对于学生党或者需要长时间移动办公的用户来说,这一点相当有吸引力。而且,你可能会发现,Ryzen 版的机身在轻薄的前提下,依然能够维持不错的散热表现,这对于需要持续输出性能的场景很重要。

Intel 版: 第 11 代酷睿处理器,尤其是 i51135G7 和 i71165G7,也带来了不俗的进步。Iris Xe 集成显卡的性能有所提升,可以应对一些对图形要求不那么苛刻的游戏,或者是一些基础的图形设计工作。Intel 版在软件兼容性方面,理论上会比 AMD 更好一些,尤其是一些为 Intel 平台深度优化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功耗和发热控制上,Intel 版的表现可能略逊于 AMD 版本,这可能意味着在极限负载下,散热和噪音会相对明显一些。

总的来说,选择哪个版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具体使用场景。如果你更看重能效比和流畅的日常使用体验,AMD 版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需要更好的软件兼容性,或者对 Intel 平台有特殊的依赖,那么 Intel 版本也完全够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价位段,如果再能看到一些更高性能的选项,比如更高阶的 AMD 处理器或者配备独立显卡,那才更具竞争力。

再来看看“屏幕与触控,依旧是杀手锏”

Surface Laptop 系列的屏幕,一直是其最引以为傲的卖点。Surface Laptop 4 也不例外,它依然采用了 3:2 比例的 13.5 英寸 PixelSense 显示屏。这个比例对于生产力来说简直是神器,无论是浏览网页、阅读文档,还是处理表格,都比传统的 16:9 屏幕能显示更多内容,减少滚动次数,提升效率。

屏幕的色彩准确度、亮度以及锐利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照片和视频的显示效果都非常讨喜,文字也清晰锐利。更别提那个依然灵敏且精准的十点触控以及对 Surface 手写笔(虽然单独购买)的支持。对于需要经常做笔记、绘画或者演示的用户来说,这个触控屏就是一把利器。虽然现在很多笔记本都支持触控,但 Surface 的触控体验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它能让你以一种更自然、更直观的方式与设备互动。

关于“接口的妥协与无奈”

这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遗憾的地方。Surface Laptop 4 的接口配置和前代保持一致,仅提供了 USBC(支持 Thunderbolt 4)、USBA、3.5mm 耳机接口和 Surface Connect 接口。虽然 Thunderbolt 4 的加入算是一个进步,可以连接高性能扩展坞,但少一个 USBA 接口,对于需要同时连接多个外设的用户来说,还是会有点捉襟见肘。而如果像一些竞争对手那样,提供一个 SD 读卡器或者一个 HDMI 接口,那会更显全面。在这种情况下,你很有可能需要额外购买一个 USBC Hub。这与它一身的“贵族血统”略显不太协调。

续航与散热:“够用,但非极致”

微软官方宣称 Surface Laptop 4 的续航可以达到 19 小时(AMD 版本)或 17 小时(Intel 版本)。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你只是进行轻度的办公和网页浏览,那么接近这个数字是可以实现的。不过,一旦涉及到更复杂的任务,比如视频播放、游戏或者更长时间的图形处理,续航自然会打折扣。

散热方面,正如前面提到的,AMD 版本在控制发热和风扇噪音方面表现得更好一些。Intel 版本在长时间高负载下,风扇的声音可能会稍微明显一些。整体来说,Surface Laptop 4 的散热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日常使用,但如果你是那种会把笔记本用到“发烧”的重度用户,可能还需要更专业的设备。

“软件生态与 Windows 的完美结合”

作为微软自家的一员,Surface Laptop 4 在软件体验上,自然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Windows 10 的流畅运行不在话下,未来升级到 Windows 11 也毫无压力。各种系统更新和驱动程序的推送都会非常及时。而且,Surface Laptop 4 的硬件设计也充分考虑了 Windows 的特性,触控、触控笔的集成度非常高,能让你充分体验 Windows 的现代化交互方式。

总结一下,Surface Laptop 4 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优点明显:
精致的设计和出色的做工: 这是 Surface 的招牌,从未让人失望。
一流的屏幕显示效果和体验: 3:2 比例、高分辨率、出色的色彩表现,以及灵敏的触控和手写支持,都是其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键盘和触控板: 输入体验无懈可击,是生产力工具的基石。
AMD 和 Intel 的丰富选择: 满足不同用户的性能和能效需求。
与 Windows 生态的深度融合: 带来流畅且优化的系统体验。

需要考量的方面:
接口的局限性: 依然是老问题,可能需要额外的扩展。
价格相对较高: 作为一款定位中高端的轻薄本,其价格并不算亲民,尤其是与一些配置相近但品牌定位稍低的竞品相比。
性能上限并非顶级: 如果你需要极致的图形性能或者强大的处理器来处理专业级工作,可能需要考虑更专业的移动工作站或者游戏本。

总而言之,Surface Laptop 4 是一个非常成熟且可靠的“答案”。 它没有激进的创新,更多的是在传承中打磨和优化。如果你是一位追求设计美学、注重屏幕体验、喜爱流畅触控操作,并且预算充足的用户,那么 Surface Laptop 4 非常值得你考虑。它能为你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带来一种“稳稳的幸福感”。如果你对接口有特殊需求,或者追求极致的性价比,那么在购买前,务必多对比一下市面上的其他产品,也许会有更适合你的选择。但如果你钟情于 Surface 的那份独特魅力,那么这次的更新,依然是微软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刚再去看了下价格,发现微软产品的定价还是依旧比较感人的,定制加价的幅度依然很客观。特别是AMD 4680U的内存升级比Intel版升级要贵,额Intel的i7比起i5多要价了2500....


看到微软这么不上心,感觉还是M1版MacBook香。(因为Anandtech的错误Specs,本文进行了一些修正)

微软专业清理库存和生产让强迫症难受的产品, 这代Surface Laptop 4 在Ryzen 5000发布后,AMD版还是用的老Renoir。当然如果你情商高一点,可以说微软不和其他厂一样,选择用Renoir的Ryzen 5000系列马甲出来骗人,非常有节操的用了4000系列。

【橘猫快聊】毕加索vs冰湖:AMD Picasso APU与Intel Icelake的移动端战役

AMD的续航比Intel版高一点,虽然说Tiger Lake U得Uncore功耗高,但是像联想什么的给的同模具反而是Tiger Lake高。 我在想微软这代是不是就继续给AMD版限制功耗了,去年就是Intel版25W,AMD版15W。再加上看微软的两个版本你的价格定位,AMD明显定位更低,15W概率很大。

user avatar

上个月发布的 Surface Laptop 4 终于有机会实测,而我最关心的是 AMD 锐龙7 定制版在 Surface Laptop 4 上的实际的使用体验,是否依旧 Yes?这就是 MDT 对它的完整评测。


*全文基于 Surface Laptop 4 国行量产版:AMD 锐龙7 Surface 定制版, 16G 内存,512G SSD,15 英寸版本,售价 ¥13488 元

设计与体验

依照惯例,还是从外观设计说起。在机身尺寸上 Surface Laptop 4 有 13.5 英寸和 15 英寸两种规格可选,统一的四种配色,你看到的这台正是 15 英寸的典雅黑版本。


Surface Laptop 4 延续了上一代极简商务风格设计,CNC 全金属机身结构,表面通过非常细腻的喷砂工艺处理,视觉上有一种磨砂质感,但是上手触摸却十分顺滑,每个面的衔接处处理精准。正面镜面处理的「田」字 logo 很有辨识度,四角经过圆形倒角处理。



Laptop 4 配备了一块 PixelSense 触控屏,分辨率为 2496 x 1664,屏幕边框在如今看来有些宽,好在 3:2 的比例能让屏幕的视野范围更大,在看报表或者码代码办公的时候对比 16:9 的屏幕来说优势就很明显。当然如果边框再窄一些的话不管是视觉上整个屏幕的冲击力还是使用体验都会更强。

实测的屏幕素质也很不错:

色域覆盖非常接近 100% sRGB, 也就是说它可以显示出鲜艳但不过饱和的颜色,也不需要遭受广色域切换的困扰,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而色准方面,经过我们实测 Surface Laptop 4 的平均 ΔE 只有 0.6, 而且最大也只有 1.3,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块非常标准的屏幕,可以达到开箱即用的水准,你看到的颜色都非常精确。

亮度方面,最高可以达到 370 cd/m², 你可以明显感受出它的亮度比一般的 300 cd/m² 亮度屏幕更亮,对比度也在 1411:1 的中等偏上水平,但比较可惜的是它的屏幕反射率比较高,达到了 5.5%, 所以如果在室外或者光线复杂的室内使用,就需要担心眩光的问题。


回到设计部分,Surface Laptop 4 的上边框集成了光线传感器,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屏幕亮度,以及双麦克风。当然也有自家的 Windows Hello 面部识别解锁功能,体验过程中识别灵敏,如果再配合 Instant On 即时启动急速响应功能的话,就能实现开盖即用的效果。



Surface Laptop 4 的键盘键帽采用弧形设计,打字贴合手指,1.3mm 键程敲击回弹力度适中,同时支持背光。触控板采用玻璃材质,面积很大。

而对于 Surface Laptop 4 来说,因为与自家系统的优化适配,触控板的使用体验,可以说是 Win 阵营里体验最好的,多指操作实际使用起来效率非常高。



为了不影响 WiFi 蓝牙信号,在键盘的最上方的条状灰色区域采用非金属,天线在其下方,屏幕转轴也很好的隐藏在了灰色条状的左右两侧,铰链调教顺滑,同时支持单手开合。



在接口方面,Surface Laptop 4 左侧一次为 USB-A、USB-C、以及 3.5mm 耳麦接口,右侧则只有一个 Surface Connect 口,作为一款 15 英寸笔记本来说,确实有些不够用,好在电源适配器上给了一个 USB-A 能给手机等数码产品充电。

我们可以看到侧边采用斜切式设计,视觉上很有美感,但同样也带来了外设不好插的问题,尤其是以往好评的磁吸充电口也会经常出现“吸歪了”的情况。

内部设计

Surface Laptop 4 的拆解方式和上一代相同,同样撬开底部的四个脚垫就能看到螺丝。

C 壳和 D 壳很好分离,没有胶水,没有卡扣,与上一代同样采用磁吸式吸附结构,所以拧下螺丝后将屏幕开至大于 90 度通过翘片就能将 CD 壳分离,将 C 壳拿起拔掉键盘排线就能看到内部结构,唯一缺点就是脚垫是真不好抠。

内部的布局也基本和上一代相同,我们能看到最上方的主板核心元器件基本都被金属盖板以及静电屏蔽层覆盖,两根很宽的热管横穿整个主板。

散热风扇位于右上角,看起来个头有点小,很期待它的实际散热效果和噪音表现会怎样。左右两侧的长方形块状是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扬声器,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 C 面和 D 面是看不到扬声器开孔的,在实际体验中 Surface Laptop 4 的扬声器表现并不差,早细节呈现上甚至远超过一些独立小音箱。

硬盘是内部用户唯一可以拆下更换升级的部件,本机采用的是一块 512GB 的 SSD(详细规格 HFM512GDGTNI-82A0A PCI-E 3.0 x4)。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它的性能表现,写入最高能达到 1G/s,读取 2GB/s 左右,表现中规中矩。

理论性能和散热:

在处理器方面,Surface Laptop 4 有 AMD 和 intel 两个平台可选,我手中这台为 AMD 锐龙7 4980U Surface 定制版本 U,这颗 U 在 Surface Laptop 4 上的表现能否依旧 Yes?我们继续往下看。

我们首先选择最为通用的 CINEBENCH R23 进行单次峰值性能测试。

在全新的 CINEBENCH R23 测试之中搭载 锐龙7 4980U 的 Surface Laptop 4 能分别达到多核 8955pts 和单核 1268pts 的成绩,可以说表现非常优秀,比一些桌面级 i7 甚至一部分 5000 系列 U 都要高一些,称得上是最快的锐龙 4000U 芯片。

然后我们测试 CPU 长期负载功耗,测试的方法是连续进行 CINEBENCH R15 多核心的连续跑分测试,结果如下图:

经过 CINEBENCH R15 的连续跑分数据中看到 Surface Laptop 4 初始成绩 1682,长期负载之后的跑分会稳定在 1332 左右,为峰值性能的 79%的水平。

用连续 CINEBENCH R15 测试的最终意义是记录散热导致的性能变化,所以我们也记录了 CPU 单独负载时的功耗和温度波动:

可以看到最开始它能达到 40W+ 的功耗,温度也迅速来到 80°C, 但是很快就会让温度下降,最终可以保持在 17W, 78°C 的水平。

MDT 的测试包括额外的机身出风口的温度,可以从上图中的 Air Vent temperature(也就是橙色线)来看到,这也是用来辅助判断一个机器的散热系统散热效率的因素。

K 值则是考虑功率之后的综合导热指数,MDT 认为在极限负载的情况下,如果出风口温度越接近机内 CPU 核心温度,那么就说明笔记本的散热系统能有越有效的把 CPU 或者 GPU 等等发热源的热量导出机身,K 值也就会更高。

Surface Laptop 4 的 K 值约为 0.57, 属于轻薄本的平均散热水平,不过考虑到它实际上比大部分的轻薄本都要更薄,所以这样的成绩其实是很不错的。

在长期满载之后,通过热成像我们看到 Surface Laptop 4的键盘平均温度为 39.7°C,而 WASD(点 3)为 43.2C, 这也符合在拆机分布我们看到的散热设计布局,整体来看受限于机身厚度和材质,它的温度并不算低。

满负载的情况下,风扇转速也会达到极限,38.1dBA 在白天基本不会有太大感觉,只有在夜晚才有可能会注意到,对于这样性能的轻薄本来说表现不错。

我们再通过 PCMARK 10 的应用程序测试来看 Surface Laptop 4 在模拟日常办公情况下的表现,从图中可以看到,8262 分属于很亮眼的水平,Office 3 件套基本都能达到秒开的级别。

继续用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通过脚本来实际控制模拟 Adobe Photoshop 以 Lightroom 应用程式运行环境,以测试电脑实际执行图像编辑工具的效能表现,4304 分的成绩在轻薄笔记本里表现很不错,会比隔壁平台类似功耗下的 i5 表现更强一些。

充电和续航:

我们再通过 PC Mark 在现代办公测试 Surface Laptop 4 的续航表现。

最终结果是能达到接近 12 小时的续航,远超出我们对它的期待,毕竟 15 英寸触控屏,加上不错的性能表现,但电池仅有 47.4Wh,甚至比一些 14 寸笔记本电量都要小的多,能达到这样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看来锐龙确实很省电,整机的各种部件功耗也都很低。

而在充电速度方面,通过标配的 65W 电源适配器,Surface Laptop 4 在一小时内可充满 80% 的电量,全部充满则需要 103 分钟。

MDT 总结:

Surface Laptop 4 作为微软的高端商务本,性价比跟它就没任何关系,所以我们也不能拿性价比的眼光来看。它最大的特点是在设计和品牌上,做工和细节处理的很到位,3:2 的 15 英寸大屏幕带来了很广的视角,非常适合办公。

而且整个测试结果看下来,性能上也挑不出太大毛病,甚至还有一些惊喜,锐龙7 定制版的性能应付日常工作绰绰有余,电池虽然不大,但由于锐龙处理器的低功耗,也能够满足一天工作需求的续航。

可以说 Surface Laptop 4 对商务人群的需求定位很精准,整体配置挑不出毛病,7,888 元的起售价,如果预算充足而且喜欢 Surface 的品牌,Surface Laptop 4 可以算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