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动视暴雪最赚钱的游戏是糖果冒险,说不定微软买了暴雪以后经过海量专家精确计算,把暗黑守望之类的东西都裁了,专心做糖果冒险去了。
太好了,暴雪有救了。
暴雪为了赎身自救从维旺迪跑路,不得已跟动视联姻。结果我们看到了什么?
动视以绝对性的股权体量优势和营业额优势一直在压榨暴雪。
看看动视给暴雪带来了什么。
守望先锋天胡开局玩崩了,现在守望2更是凄惨,杰夫卡普兰这么大的功臣创始人跑了,接任主管干了不到仨月也跑了。目前除了皮肤什么都不出,消息全都是在做遥遥无期的守望2。
炉石传说,卡牌游戏一哥没问题吧?易上手难精通,乐趣无穷,现在成了一个不氪金就完全没法玩的游戏。
风暴英雄,设计超前,虽不火爆,但也有了核心粉丝,有了一批可靠的玩家受众,电竞体系也逐渐在搭建,结果直接被砍了。
魔兽世界,版本离谱不离谱好玩不好玩另说,肉眼可见的变肝,通过强行延长游戏内容和时间来保证点卡付费的增长。
几乎暴雪所有的离职员工都指控动视温水煮青蛙,把暴雪的管理层全给换了一个遍。并且给暴雪施压,设置根本不合理的营业指标,逼迫暴雪向快餐化和氪金化转型。现在暴雪的管理层相当大一部分是动视的人,真正有梦想的暴雪工作者要么无奈离开,要么噤若寒蝉不敢作声。
暴雪当初以为从维旺迪跑了,可以做精品游戏了,结果刚出虎口又入狼穴,摊上了动视这茬。动视最擅长什么我想都不用多提了吧,快餐化和氪金那就是动视的招牌。动视从来就不考虑做一个艺术品,它就想赚快钱,赚完了任游戏死亡,赶紧出新游戏顶上。它必定看不得暴雪这样的慢工出细活,暴雪出品必属精品?精品有快餐化来钱快吗?
东ea西动视,北美两个快餐游戏代表,出的游戏几乎都是美国版cf。动视一直在疯狂地以透支暴雪游戏信誉和生命力的方式来赚暴雪的快钱。
现在这个情况终于要结束了,暴雪终于得救了。
可以期望的是,守望先锋2会以一个精品的面貌横空出世,把我们带回2016年那个夏天。
可以期望的是,炉石传说的脑残版本会大大减少,它们会以趣味性和玩家黏性长久盈利,而不是靠营收KPI来赚快钱。
可以期望的是,我们也许会看到风暴英雄重启。
可以期望的是,我们会看到魔兽世界以更合理、更符合当今社会节奏的方式再度重登舞台。
可以期望的是,暴雪将有足够的资源、精力和现金流来完成暗黑4的制作打磨。
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个更宏大的梦,星际3启动,魔兽世界2拉开序幕......
微软入局代表着充足雄厚的资金、资源和技术将进入动视暴雪,并且将会监督和调整动视暴雪内部运营方式。至少动视一直折腾恶心暴雪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了,有了更自由创作环境和更雄厚资金的暴雪,要重新起航了。
我知道动视也做过一些不错的游戏,但我只想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当年你仗着体量大欺负暴雪,来,你现在跟微软比比谁体量大。
我不关注暴雪的ip,毕竟他们都还能捞点烂钱,但能重启的可能性太小了,就好像放在港口当博物馆的鸭滑,恰好暴雪还有星际、魔兽、守望、暗黑这四个大点的IP,而鸭滑也是4艘。
COD也无需担心,没有什么比北美CF更能捞钱,除了中国CF。
至于索尼和任天堂……
我现在只想知道虐杀原形还能不能重启?
这等于是把压码头捞起来重建了。
上帝关上了暴雪的door,就会给他开一扇windows
多年之后,人们翻看那几天的报纸,上面是这样写的:
第一天,微软宣布收购动视暴雪:华盛顿州的怪物在加利福尼亚州登陆。
第二天,微软宣布动视暴雪的游戏将加入主机和PC版的XGP:毁掉诺基亚、Yammer、Skype的魔鬼巨硬又将双手伸进玩家心目中的圣地。
第三条,微软宣布重启虐杀原形系列:上次主机大战的失败者又在布局阴谋。
第四天,微软宣布暗黑破坏神4和守望先锋2将在今年年末发布,并保证风暴英雄以后更新比Windows更新还快:微软正在收购暴雪。
第五天,微软宣布星际3的制作在考虑范围内:国际巨头微软接近收购动视暴雪,这笔交易将有利于双方下一步发展。
第六天,微软承诺一旦收购成功,那么魔兽争霸4将会立项并用次时代画面重置魔兽世界: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世界PC软件开发的先导,世界著名跨国科技巨头微软将于今日收购动视暴雪,来到他忠诚的暴雪总部大楼。我的上帝,这是多么天作之合的收购,在那里他还将迎接数以万计夹道欢迎的暴雪粉丝。他们手拿横幅,砸了ps5,奉上钱包,把Windows开启实时更新永不关闭,向微软表达其忠心。
之前微软花了相当于PS4生命周期SIE总利润的价格收购了杯赛;
现在微软花了相当于大半个索尼集团(不是SIE)的价格收购了动视暴雪……
只能说上头了……
之后除非索尼捏着鼻子开放PS5平台,允许微软在PS5上推出XGP并强制要求Xbox账号登录,否则COD系列今后PS独不占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可能不是从2022年开始)——微软显然不可能对XGP的竞争对手心慈手软的。
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
1.微软能不能像steam和epic一样和网游运营商整合账号系统,如果能,索尼死期将近
2.微软能不能拉着PC厂商一起做高度定制化SOC,如果能,索尼必死无疑
1就很好理解,XBOX实际上就是一个装了封闭的windows系统的PC,如果和第三方网游运营商整合账号系统,就是可信游戏平台,起码不会被随便封号。光这一点,我就不知道索尼怎么去办。
2.就更好说了,整个pc产业都面临苹果m1带来的形象冲击,微软牵头做一个游戏机.PC二合一的soc,在MCM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做到按需封装模块,每6个月一次迭代。微软牵头定规格,PC厂商销售摊成本,索尼拿什么去和整个pc行业竞争?
应该说,这687亿的收购,决策难度比我说的这两个要高不止一个数量级,既然微软连这笔钱都拿出来了,以上两个决定只有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没有能不能的问题。
比收购Zenimax更天翻地覆的变化
动视暴雪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丰富的游戏资产库之一
这种结合其实是地震级别的
这下微软真的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了
理性说其实是低点买的
全现金我觉得很震惊,如果没记错微软其实现金也就千亿级别
-
追加个问题,会不会给微软标准薪资定级。真定了中国厂商又难挖人了
开放吧,等啥呢。
当初电动车有高昂补贴,最高的时候每台电车能拿11万人民币,结果国产电车造出来点啥?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后来不惯毛病了,引进了特斯拉,补贴一砍再砍,反倒是鲶鱼一来,国产车企也开始知耻后勇了。
谁有687亿美金,谁也第一时间想买动视暴雪这种公司,
而不是网易。
看到一个答案里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忘记点赞了一时找不到,
大意是,动视暴雪能卖这个价也实属正常,网易跟动视暴雪一个价才不正常。
呼吁一下相关部门,
看一看微软完成收购后的游戏版图,
以及国内游戏市场的现状,
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取经,把鲶鱼引进来,把国产游戏产业提振上去,然后全世界赚取利润。
中国并不缺乏做好游戏的人才和创意,
而是缺乏一个开放且尊重玩家的市场。
——
《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原神》,全球营收前三全是中国公司,头两名均超28亿美金很牛逼对吧。
老三原神去年移动端共营收18亿美金,就算你说北美4亿美金很多了,但后面超10亿美金的移动端游戏、任天堂、动视、Garena等公司的游戏一大堆啊,这些游戏你在国内玩么?玩得到么?
能不能动动脑子想想背后的逻辑,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游戏公司背靠国内这么大的单一市场,且外面进来的壁垒极高,在海外做到这么多的营收,却也不妨碍国外玩家玩抓宝可梦,北美玩家就是喜欢给消消乐充钱。
在北美赚个几亿美金,鲶鱼就没必要有了?玩家就不需要尊重了?
恰恰更特么需要鲶鱼,国内玩家更需要尊重好么?
真正开放了,尊重了,
你才能明白自己的预算,在游戏版图里到底有多大的购买力,能当多久的爸爸。
而不是现在这样,圈地自萌,老子天下第一,干死好多3A,谁也比不了,
那和当初国产车叫嚣着特斯拉绝对不可能国产,自己活的巨滋润的年代有啥区别。
那我上班刷NGA就不算摸鱼了!
微软+游戏社交
微软+游戏电竞
微软+魔兽等ip影视化
微软+PC端游
微软+元宇宙
……
打法好多、想象空间也很多,坐等微软下一步动作….
(还在震惊中……
本来还是个不怎么成器的业界老三,一下子就成了业界霸主,有钱啊,是真的能为所欲为。
游戏机行业一年的总产值(软+硬)也就500多亿美元,微软再这么买下去,索尼还真就没有任何办法,PlayStation由盛转衰从5代开始。
我有种预感,索尼要输了。。。
微软的野心是全机种制霸(ᵒ̤̑ ₀̑ ᵒ̤̑) OMG!
简单解读一下微软关于这个事情的公告,叠加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如下。
传奇般的游戏内容、沉浸式互动娱乐方式和专业的游戏发行加速了微软游戏业务在移动、PC、主机和云领域的增长。 [1]
开篇即强调了微软游戏业务的范围:PC,主机和云端;也包括了微软在游戏业务的盈利模式:开发游戏,云业务体验游戏和游戏发行。
华盛顿州雷德蒙德,2022 年 1 月 18 日——如今有 30 亿人在积极玩游戏,在新一代沉浸于互动娱乐乐趣的推动下,游戏现在是最大、增长最快的娱乐形式。 今天,微软(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SFT)宣布计划收购游戏开发和互动娱乐内容发行商领先的动视暴雪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TVI)。 此次收购将加速微软在移动、PC、控制台和云领域的游戏业务增长,并将为元宇宙提提供支持。 [2]
微软点名了元宇宙(Metaverse),这是向Meta(Facebook)直接宣战么。另外,世界上居然有30亿游戏玩家,未来到60亿也不是不可能吧(笑)。
微软将以每股 95.00 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全现金交易价值 687 亿美元,其中包括动视暴雪的净现金。 交易完成后,微软将成为全球收入第三大游戏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索尼。 计划中的收购包括来自 Activision、Blizzard 和 King 工作室的标志性特许经营权,如魔兽、暗黑破坏神、守望先锋、使命召唤和 Candy Crush,以及通过美国职棒大联盟游戏开展的全球电子竞技活动。 该公司在全球设有工作室,拥有近 10,000 名员工。 [3]
1、今晚动视暴雪盘前最高90美元,目前价格在82美元波动。为啥收购价都写清楚了95美元,而股价不直接涨到95美元呢?因为本次收购还有1年的时间,不确定性还是有的。
2、收购价格总价为687亿美元,而且是全现金收购。当然收购也包括了暴雪的现金,查了下2021年9月30日暴雪财报的现金是97.18亿美元,也就是实际的股权收购价不到600亿美元,其实也是很大了。
3、交易完成后微软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游戏公司,前面还有腾讯和索尼。写到这里,我真的有点寒心了,虽然腾讯依然是世界第一大游戏公司,但是目前的情况,未来如何在世界上竞争?
4、暴雪的游戏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我就不多废话了,包括魔兽、暗黑、守望先锋、使命召唤和Candy Crush,这几个重点点名了。简单浏览了富途的评论,普遍观点是使命召唤在哪,我就是谁的人,利空索尼啊。
Bobby Kotick 将继续担任动视暴雪的首席执行官,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专注于推动进一步加强公司文化和加速业务增长的努力。 交易完成后,动视暴雪的业务将向微软游戏的首席执行官 Phil Spencer 汇报。 [4]
Bobby Kotick (左2)是目前动视暴雪的CEO,微软收购之后还是保留了原来的管理层,应该是利好吧,虽然暴雪的管理层口碑不咋地。Phil Spencer(左4)是微软游戏业务的主管,Bobby Kotick 未来向Phil Spencer汇报。另外,Satya Nadella(左1)是微软的CEO,这个传奇哥们可以说是拯救了微软,印度裔美国人。
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Satya Nadella 表示:“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娱乐中最具活力和令人兴奋的类别,并将在元界平台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正在对世界级的内容、社区和云进行大量投资,以开启一个将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的游戏新时代,让游戏安全、包容和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5]
我特别赞同Satya Nadella(微软CEO)的观点,特别是将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这一点。
“世界各地的玩家都喜欢动视暴雪的游戏,我们相信他们的创意团队有他们最好的作品摆在他们面前,”微软游戏首席执行官Phil Spencer说。 “我们将共同打造一个未来,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玩他们想要的游戏。” [6]
看来未来的主攻方向还是放在云端?通过XGP作为连接,PC和XBOX作为家庭终端,手机和平板作为移动的云端,随时随地享受所有的游戏。
“30多年来,我们才华横溢的团队创造了一些最成功的游戏,”动视暴雪首席执行官 Bobby Kotick说。“动视暴雪的世界级人才和非凡的特许经营权与微软的技术、分销、人才渠道、雄心勃勃的愿景以及对游戏和包容性的共同承诺相结合,将有助于确保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继续取得成功。” [7]
两边结合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官方的图:
手机是游戏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全球近95%的玩家都在玩手机游戏。 通过强大的团队和技术,微软和动视暴雪将使玩家能够在任何他们想要的地方享受身临其境的接入体验,比如光环和魔兽。 借助Candy Crush等游戏,动视暴雪的移动业务代表了微软在这个快速增长的领域的重要存在和机会。 [8]
在手机上玩魔兽?想想还是挺激动的。
此次收购还增强了微软的 Game Pass 产品组合,计划将动视暴雪的游戏推出到 Game Pass 中,该产品已达到超过 2500 万订户的新里程碑。 凭借动视暴雪在 190 个国家/地区的近 4 亿月活跃玩家和 30 亿美元的订阅,此次收购将使 Game Pass 成为业内最引人注目和最多样化的游戏内容阵容之一。 完成后,微软将拥有 30 个内部游戏开发工作室,以及额外的出版和电子竞技制作能力。 [9]
1、2500万XGP用户狂喜。
2、暴雪的用户量确实很惊人,4亿的活跃玩家真的挺有吸引力的。
该交易需满足成交条件、完成监管审查和动视暴雪股东批准。 该交易预计将在微软截至 2023 年 6 月的财年完成,交易完成后将增加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 该交易已获得微软和动视暴雪董事会的批准。
这里就点名了收购不成立的风险,主要有三:
1、交易条件满足,这个不确定是什么,一般就是尽调完成啊,董事会决议签署啊,股东签署等日常合同条款,不确定微软有没有要求额外的条件。
2、监管审查,这个就挺有意思的,我主要是想到了中国反垄断的审查会不会在内?主要是之前好几个大的收购最后都没有完成,让我长了个心眼。
根据商务部《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10],满足下列条件的需要报审:
(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动视暴雪2020年FY的收入是80.86亿美元,妥妥的达标了100亿元人民币的标准;接下来看在中国境内,暴雪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地区的构成为:
也即是亚太地区是9.72亿美元,感觉打到4亿人民币的概率也挺高的;当然合法经营的部分主要就是魔兽世界和暗黑3的运营了,这个还要扣掉给网易的分成,最后看看会不会触发条件吧。
1、结构上,95美元/股的收购价,687亿美元的总对价,全部现金支付(微软真有钱啊),预期在2023财年完成。
2、资本收益影响,不影响之前的回购政策。
3、财务报告:预计未来将动视暴雪的收入汇报到微软的游戏业务范围内。
4、组织架构影响:动视暴雪的管理层继续管理,并向微软的游戏业务副总裁汇报。
昨晚暴雪的收盘价是82.31美元,相较95美元有15.42%的套利空间,这个价差就是收购不成功的风险,那么,根据凯利公式可以简单计算出,只有当收购成功率在86.64%以上的时候,才值得搏一搏这个套利交易,不然就根本不应该去搏,因为如果一旦收购失败,将面临大约17美元的潜在亏损(相较于上一日收盘价65.39美元)。
假设你是一个赌徒,觉得这个收购的成功率为90%,那么基于凯利公式:
(90%*(1+15.42%)-1)/15.42%=25%,也即是可以拿自己可投资金25%的部分去搏一搏。
19日日股开盘索尼跌了10%,创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单日最大跌幅,看到新闻很想抄底,结果我看了看相比于2020年底,还是快翻倍的价格。。。这?
600亿美元,现金,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换算一下,就是3800亿人民币。
按照巴菲特的说法,企业每1美元的现金,如果不能创造等值于1美元的市场价值,不然还不如将这个钱分给股东。
微软目前的市值是2.2万亿美元,从长期来看,这600亿美元是否可以带来超过600亿美元的市值呢?虽然昨天微软一个交易日就跌去了567亿美元,接近跌掉了这次收购的对价了,但是从一个长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大概率是能的。
借用微软的一张图。
世界一共有80亿人口,其中互联网的用户是40亿人口,其中游戏玩家是30亿人口。微软的目标就是通过游戏业务统一整个这全部的游戏玩家到自己的口袋里来。
我们假设,未来微软真的做到有10%的渗透率,也就是有3亿的常驻订阅玩家,XGP的月费按照5美元来计算(也即是一年60美元),光这一部分的收入规模就是180亿美元/年,游戏的毛利一般又特别高,长期来看这是一个100亿美元/年的息税前利润的规模。按照2.5%的长期利率来折算,这部分对应的市值就有4000亿美元。
当然,我并不认可在目前这样的泡沫期去进行收购,尽管投资大佬都强调不要通过宏观分析去揣测个股。
根据热度再更新。
谢谢大家支持微软,还有我(我喜欢尼娅,还有大家)。
Sorry啊,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就在刚刚的晚上9点,微软旗下的游戏部门XBOX官方正式对外宣布:微软以687亿美元的价格全额收购动视暴雪!
根据官方的原文:
微软豪掷687亿美金,全额收购了动视暴雪与其旗下的团队,在交易完成后,动视暴雪的旗下的全部业务,员工,团队和IP都将成为微软游戏的首席执行官斯宾塞进行汇报。
而在此之后,微软将会将目前所有的动视暴雪游戏上线XGP中,包括《魔兽世界》,《守望先锋》,《炉石传说》,《暗黑破坏神》,《使命召唤》等等。而在微软可预期的计划列表中,《守望先锋2》,《暗黑破坏神4》,《星际争霸》,《使命召唤》后续的新作也将登录XGP!
另一方面,微软承诺将会对动视暴雪的团队进行重组和清算,在重新评估动视暴雪旗下的项目和团队后,微软将会继续扶持动视暴雪那些优秀的团队的IP继续创作新的游戏!
也就是说!无论是看着快崩盘的《守望先锋2》还是《暗黑破坏神4》,甚至包括人气作品《虐杀原形》,都有可能安全落地!
毫无疑问,微软的XGP游戏通行证战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仅仅2021年Q1季度,XGP的营收就超过了371亿美元!而如今索尼竞品XGP的“斯巴达克斯”产品的即将上线,更是论证了这一策略。
另一方面,微软最终收购暴雪对于双方来说也是双赢的局面,暴雪在性骚扰问题的不断恶化下基本上属于走投无路的状态,微软的收购相当于釜底抽薪,直接改写了这个困境,拯救了濒临倒闭的暴雪;而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也能空前的加强XGP的产品阵容,甚至有可能在主机战争中改写局面,反超索尼。
无论如何,2022年1月18日终将载入游戏界的史册,动视暴雪这个昔日的游戏界教父在这一天土崩瓦解,而微软以前所未有的庞大身姿,成为了如今全球游戏行业头顶的巨擎!
我大哥微软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谢谢你读完这篇文章,我是用花里胡哨的标题吸引你点进来,但是绝对不是营销号,上班偷偷打游戏的摸鱼菌梅森森,希望你能点一下关注。我会用最快的速度,为你带来游戏圈和ACG圈的第一手新鲜有趣的瓜和资讯~
气死我,本来想过两天买刚刚反转的育碧的,结果被微软。。。
看看这扬长而去的日线
啥时候出一个帝国时代2的人类文明大战虫族的RTS,秘籍可以在城镇中心造出守望先锋的英雄
风……风暴有救了?
这件事情最让人震惊的不是收购价格,而是全现金收购。
不是股权置换,不是其他方式的收购,而是微软,真的掏出了近七百亿美元的现金,然后购入了动视暴雪。
这就意味着,微软账面上的流动资金,至少,不比这个数字要差,
同时,微软的财大气粗,也是让人吃惊的,因为在此之前,动视暴雪的股价,才六十多美元,拿出笔原股价多一半的价格,来收购,足以展现这次微软的势在必得。
所以说,就算比尔盖茨不再是世界首富了,微软,依旧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庞然大物,而现在,这个庞然大物,在全现金收购了动视暴雪之后,至少在游戏方面,将会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巨无霸,而对于动视暴雪来说,有了这样一个富庶的金主,那么也就意味着,之后的开发,将不会再受制于曾经的董事会,而是会有一个能够放开手脚的金主老板,让动视暴雪,可以肆意的开发。
所以,我很期待,成为微软麾下企业的动视暴雪,会和曾经的动视暴雪,产生多大的差异,而微软和动视暴雪的碰撞,又会有什么新的体验。
我,很期待!
谢 @傲剑凌云 同学邀请~
勉强回答一下:
再一次见证历史,将近700亿美元的纯现金收购+游戏阵容空前扩充,让之前收购B社已经完全不够看了,这波原本有点食之无味的XGP没准能成王牌了(后续看点是到底“独占”多少个)。带来的影响现在甚至都无法进行估计,毕竟手笔太大,过于具有战略性,这波对微软游戏阵容可谓是空前加强。
之前疯狂吐槽微软第一方“独占游戏”的匮乏(已经快成梗了),以及XGP可能大打折扣的价值,这波直接把动视暴雪吞了,其他暴雪的IP先不管了,《使命召唤》这个可是“稳定千万”的年货级别游戏,现在加上《FIFA》让微软这个“枪车球”先凑够一个同花顺,再看暴雪后续能不能有王炸了,就现在的情况,XGP可是重大利好,PS5再送点会免啊!!!!!
这波收购过去之后,现在XBOX第一方可以搞“暴雪宇宙”或者大乱斗级别的联动了,下世代主机争霸有的看了(最好和索尼弄得势均力敌,比着送会免)
原本微软主机缴纳金额,畅玩游戏库所有(包含暴雪),PS5送20多个免费+每月会免,都认为后者从游戏阵容上优势一些,现在可不好说了……后续游戏独占阵容,我觉得可能有逆转趋势(现在是微软劣势,一堆日系游戏都没有)
我提议赶紧把之前的《星际争霸:幽灵》(主机游戏+潜入射击)给捡起来,继续构建暴雪宇宙(重制走心点),如果制作,我绝对把En taro Microsoft!打在公屏上!(滑稽)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理论上,双方生态可以融合。
微软一直对游戏娱乐很有兴趣,不止xbox系列游戏机,帝国时代也是微软出的。
收购暴雪可以丰富微软的实力。特别是什么元宇宙,其实网络游戏早就是元宇宙。
问题是这个价格真不低。看后续发展吧,微软历史上有一些失败的收购。
真的太震撼了,见证历史。
给国内玩家一个更直观的感受,目前网易的市值也就700多亿美金。微软相当于是吃下了一个网易这样的公司。
去年中国游戏产业总产值3000亿人民币出头,这笔收购金相当于中国游戏行业一年半的产值。
微软2021年的利润是612亿美金,这笔交易花了微软一年多的利润...
对游戏圈的影响太大了,如果COD后续作品、暗黑4等全部独占,主机市场的战争天平将出现大的倾斜。(当然,在这样的投入面前,一代主机战争的输赢都是小事)
另外,育碧的市值大概50多亿美金,卡普空60多亿美金。只要微软想收,也可以轻松拿下。。。
PS:又想到一个更有趣的比喻,如果按投资一个3A项目一亿美金来计算,这笔钱能做到每周出一个3A出10年-_-
有没有一种可能:
在巨硬阿三管理层的领导下
守望先锋的秩序之光史诗级加强?
现实由我来掌握!
微软这样一把梭哈进去,是为了COD年更泡面番?是为了candy crush之类旧式手游?还是为了那些教玩家玩游戏教到走火入魔的系列?总之仍然不看好那些半只脚踏进坟墓的IP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有了钱就把风暴英雄好好做一下吧……
微软有一种要在电子游戏领域all in制造大烟花的气势...
动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家用机第三方,到今年已经是43年的历史了。
虽然多次换皮转生,但依然拥有着极其恐怖的历史底蕴和象征意义的。他们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做COD,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有COD的IP。
这笔交易对于各方来说长线影响今晚肯定是看不出太多,因为如今的动视暴雪很难单纯用游戏开发公司来形容他们的定位,而动视暴雪最近所陷入的风波之中也让他们在短期内很难摆脱大量的负面评价和事实上的低谷。
微软的介入对动视暴雪本身的影响更多是战略性的,方向性的,具体会带来什么,可能需要在收购完成一年到三年后才会逐渐在作品上体现。
而对于微软自身来说,其游戏阵容又会有一个全面明显的扩增,这会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微软在努力推行的XGP政策,会有更加明显的助推作用。
而独占这种敏感的政策对于微软来说,其已经拥有了开火权。
虽然和微软收购Zenimax一样,都在微妙的低点附近,但AB的影响力更大,对于业界整体的影响也难以预料。
微软虽说这代要翻盘只能收购ab ea 2k或者ubi中的一家,但直接瞄着第一大去可还行。
现在cod是在稳和不稳的分岔路口上,商业大作如果为了一己私利上独占的话,说不定就是直接毁系列,尤其是脚跟不稳的时候,上一个叫古墓丽影。
暴雪不用多想,它的价值实际上是很低了,之前丑闻主要也是出在玻璃渣,而且主力支撑点wow垮了,所以主要还是冲着cod去的。
这个收购时间其实是很糟的,贝塞斯达之前看买了也许还是长线运营,但很明显效果不好,直接买动视必然就是短线搏命了,不想继续运营式玩下去了。
只能说是个赌局,赢了还能继续,但翻掉ps的可能性也是基本是0。
输了大概率微软加动视从游戏市场里彻底滚蛋。
算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了,有关于cod和账号生态(索尼的)哪个更值钱的疑问,这个其实是可以秤一下的,如果ps账号值钱那就是微软亏300e打底,本来就是溢价45%收购的,腰斩非常正常,如果cod值钱那得还十几年账。
反正这笔收购费大概相当于目前好几年的Xbox流水了,别说利润或者净利,就算把索尼的份额全吃了,加起来三年流水都顶不住这笔钱。
不炒股肯定也是赚不回来的,属于孤注一掷了,实际上相当于用本周期的整个买断制游戏的整个流水预期买了个cod,去赌市场份额。
如果索尼没死或者别家上位,本质上都是亏本生意。
顺便劝你们别相信订阅服务,还未来前景呢。
我是网飞的老订户,网飞的会员从不打折的,请问最近3-4年网飞涨了多少次价?
昨天刚涨完,最低的订阅服务十刀一个月只能看SD,不合订就是120刀一年,最高的快20刀一个月了,按人头算(毕竟实际订户才写在财报里)光流水就200E美刀打底的规模,但他们实际现金流还是负的,所以涨价很勤快。
你们知道这是多大的窟窿嘛?
XGP满打满算两三千万订户,微软要是能后面加个零我倒是信了,而且大把订户还是没花几个钱的,和网飞不一样,虚的不少。
网飞再怎么分享,那个付钱的才叫订户,十刀基本就还是十刀,顶多就是吃点汇率变化,但钱多少真金白银的付了。
谁信谁那啥。
本质上只是贾跃亭和美国贾跃亭的区别而已,泡沫大师。
我超突然发现这么多人点赞,
昨天黄哥还在奶他们不会做生态,
结果9点就来了个收购直播,
盖茨肯定在348寺!
圣堂武士!亮出光刃!
———————————————————————
星际3!咚咚咚!
星际3!咚咚咚!
换个角度,Xbox 负责人 Phil Spencer 是真能啊,必须吹一波老大,「三句话,让纳德拉为我砸了(超过)762 亿美元」
之前微软花 75 亿美元,收购 Bethesda 母公司 ZeniMax,大家无不惊呼「行业地震」,调侃黑曜石贝塞斯达欢天喜地,原来只是个开胃菜…
尽管对微软来说,Xbox 对 Azure 的业务提升与未来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但还是太大手笔了…
以前游戏玩家们经常给「怎么不收购 EA」「怎么不收购动视暴雪」之类的议题找理由…
好嘛,感情是因为大家对钞能力的想象力不足。
那么对玩家来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
COD 对主机战争这么重要的游戏 IP,后续会如何处理?
因为 COD 营收与用户的重要性,再加上微软目前赛道的方向,直接无视主流平台装机量也不太可能,但一定程度的 Xbox 独占性应该是会做的,那会做到什么程度,也让人很好奇。
(站内有个这个问题:随着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使命召唤 COD 系列今后会变成索尼 PlayStation 独不占吗?)
更新:彭博社的爆料称,交易完成前(2023 年 6 月),动视暴雪仍会独立运营,而完成收购后,动视暴雪的一部分游戏依然会登陆 PlayStation 平台,但这个说法并没有指明具体作品,也没有指定登陆方式(比如是否同步,如果 COD 独占 Xbox 半年,依然会重创 PlayStation),所以还得看实际行动,毕竟 Bethesda 的 Starfield 就已经是索尼独不占了(Switch 早就不是一个赛道就不提了)。
现在 Xbox Game Studios 就是一个惊人的帝国了,期待一下 XGP 阵容的变化,XGP 超高速的用户增长恐怕还难以停下脚步……
希望老大赶紧找个樱井政博这样的人,微软明星大乱斗势在必得(
对比起当年 Xbox 刚开局,因为不打算完全搭载 Windows 差点被砍,现在微软有如此夸张的投入,不知道 Xbox 人是如何看待的,有点好奇这个问题(如何评价微软游戏主机 Xbox 纪录片《Power On: The Story of Xbox》?)里颇有感触的 Xbox人 @CHONG 的看法……
暴雪要火!
动用68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微软简直就是疯了!
要知道,Valve的起谈价,据传也只有1200亿美元!
唔,说的我好像买得起一样= =
微软这是要 all in 游戏了吗?
未来显然利好动视暴雪,暴雪再也不用愁没钱做游戏了。
以微软的财力,星际3、魔兽4、暗黑4、守望2应该可以全线开工。
起码可以先推出个魔兽3决定版,帝国时代2的决定版不要太良心。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似乎再次使用了木马计。
Mike Ybarra曾是微软副总裁,他于2019年离职微软,14天后就加入暴雪。
他在3个月前成为了暴雪工作室的唯一领导。
而在今天,动视暴雪就被卖给了微软。
这么看的话,动视暴雪近年的表现疲软似乎也说得通了。
微软虽然出了天价,但仍算是乘低收购。
说起来,G胖也是从微软出来的老人呀。
下次是不是要收购V社了?
对于玩家来说,以后在steam上玩到暴雪系游戏不是梦。
微软的光环、盗贼之海等大作,通通都上了steam。
动视暴雪的命运2也上了steam,早就食髓知味。
独占有什么好,多卖一份它不香吗?
纵观游戏界的发展趋势,从各平台独占,到限时独占。
未来可能会淘汰“独占”这个概念,这对玩家是相当有利的。
以后想玩什么游戏,在哪个平台上都能玩到,不需要专门买多款主机了。
主机平台最好是能用特色化的体验或服务来吸引玩家,而非只是独占游戏。
其实索尼也想通了,独占大作开始上PC了。
就看“民间高手”任天堂什么时候想通了:)(好吧,不太可能)
无论如何,这次风暴真的要火了!
糖果真的是赚钱,但既然微软说战略方向是元宇宙,大家耳熟能详的糖果游戏角色说几个看看?有多少归属感?
最接近这个概念的其实是wow,因为wow本来就是大型3D多人在线聊天室(误),拍卖、制作等功能一应俱全,甚至能组队语音,所以在海报上wow拿到了一个靠中间的位置,只是不知道微软是口花花还是真的想搞。
以前说wow引擎不会更新了,只能榨取2004年祖传引擎的剩余价值完事,因为暴雪虽然有持续的订阅流水,但没有现金,起不了重资产工程,所以只能修修补补凑合用。
那么微软拿得出一亿刀吗?
北京时间1月18日,据报道,微软公司(Nasdaq:MSFT)今日宣布,计划以每股95美元的现金收购游戏开发和互动娱乐内容发行商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Nasdaq:ATVI)),交易总金额约为687亿美元。
微软在一份声明中称,当前有30亿人在玩游戏,沉浸在互动游戏的乐趣中,游戏已发展成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娱乐形式。而此次收购将加速微软在移动(手机)、个人电脑、游戏机和云领域的游戏业务增长,并将为“元宇宙”业务提供基石。
微软称,将以每股95.00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交易价值687亿美元,其中包括动视暴雪的净现金。交易完成后,按营收计算,微软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游戏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索尼。
这笔收购将包括动视(Activision)、暴雪(Blizzard)和国王工作室(King Studios)的标志性特许经营权,如《魔兽》(Warcraft)、《暗黑破坏神》(Diablo)、《守望》(Overwatch)、《使命召唤》(Call Of Duty)和《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以及通过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Gaming,北美顶级电竞联)进行的全球电子竞技活动。
该联盟在世界各地设有工作室,拥有近1万名员工。
交易完成后,鲍比·科蒂克(Bobby Kotick)将继续担任动视暴雪CEO,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专注于推动进一步加强公司文化和加速业务增长的努力。一旦交易完成,动视暴雪的业务将向微软游戏业务CEO菲尔·斯宾塞(Phil Spencer)汇报。
微软公司董事长兼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对此表示:“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上最具活力和最令人兴奋的娱乐类别,将在‘元宇宙’平台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正在对世界级的内容、社区和云进行大量投资,以开创一个游戏的新时代,把玩家和创作者放在首位,使游戏变得安全、包容,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
微软游戏业务CEO斯宾塞称:“世界各地的玩家都喜欢动视暴雪的游戏,我们相信,他们的创作团队会把最好的作品摆在面前。我们将共同建设一个未来,让人们可以在几乎任何他们想玩的地方、玩他们想玩的游戏。”
动视暴雪CEO科蒂克表示:“30多年来,我们才华横溢的团队创造了一些最成功的游戏。我们的世界级人才和非凡的特许经营权,与微软的技术、分销、获取人才的渠道、雄心勃勃的愿景,以及对游戏和包容的共同承诺相结合,将有助于确保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继续取得成功。”
微软在声明中称,移动端是游戏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全球近95%的玩家在移动端玩游戏。通过伟大的团队和卓越的技术,微软和动视暴雪将使玩家能够在几乎任何他们想要的地方,享受最身临其境的特许游戏,如《光晕》和《魔兽》。随着《糖果粉碎传奇》等游戏的问世,动视暴雪的移动业务代表着微软在这一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机遇。
此外,此次收购还将加强微软的Game Pass产品组合。微软计划将动视暴雪的游戏加入到Game Pass中,后者已拥有超过2500万订阅用户。
微软表示,凭借动视暴雪在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每月近4亿活跃玩家和30亿美元的特许经营权,此次收购将使Game Pass成为业内最引人注目和最多样化的游戏内容阵容之一。完成交易后,微软将拥有30个内部游戏开发工作室,以及额外的出版和体育制作能力。
微软称,这笔交易已经得到微软和动视暴雪董事会的批准,但还要满足一些成交条件,以及监管部门和动视暴雪股东的批准。据预计,这笔交易将在2023财年(始于2022年7月)完成,交易完成后将增加微软的每股收益(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
你们可要好好做游戏!再翻车就会被微软收购!
强烈呼吁单机游戏市场向外资开放。全面禁止免费网游。
微软爸爸牛逼!(破音)
XGP天下第一!(破音)
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买到xbox serie x啊,呜呜呜。
顺便,早就已经堕落腐败的暴雪最后能有这个结局算不错了。希望以后在不差钱的微软爸爸的呵护下,我们能够早日玩到《星际争霸3》,《暗黑破坏神4》,《上古卷轴6》等等
最后,既然ea play已经加入了XGP,那准备啥时候收购EA啊。
我不知道暴雪会不会比以前更烂还是更好。
但我可以肯定一点:暴雪旗下的游戏将会更多的支持手柄。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就会非常欣慰了。毕竟习惯用手柄之后,键鼠玩游戏简直是一件不能忍受的事情。
另外一点就是,在手机边上成长起来,习惯使用触屏的新一代玩家们其实是难以接受PC键鼠操控的,他们接受手柄却要快得多。所以我个人建议各游戏设计者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早考虑手柄操控的兼容性。
原神如果仅仅作为手游,个人认为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游戏,它能大火的原因,与它坚持进军游戏主机平台与PC平台是分不开的。没有主机平台跟PC平台,原神根本无法实现它想要的表现力。而如果你要想进军主机平台,不在交互层面设计出手柄支持是根本不行的。
我的看法就是如此,至于资本之间的撕逼,与我等吃瓜群众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回正题,游戏是软件公司值得入局的行业,一是游戏在对私业务上的利润丰厚,除非一个公司只做对公业务,不做普通消费者业务,否则都应该考虑入局游戏。二个嘛,游戏可能会是云宇宙(误:元宇宙)的入场券,毕竟游戏本身就是云宇宙的雏形,很多技术是可以用到云宇宙上去的。
这是游戏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
昨天动视暴雪的股价还只有65美元,微软是以95美元/股的价格,高额溢价了46%来收购,耗资687亿美元。
最惊人的是,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这687亿美元巨资,居然是全额现金收购。
这个世界上,能一下子拿得出手这么多现金的企业,估计也只有苹果、微软和谷歌了。
很多企业虽然账面现金很多,但负债也很多。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到底值不值,我认为还是挺值的。
微软一直有构建游戏帝国的愿景,其实这个才是真正在搞元宇宙的,脸书那种只是在炒作一些噱头。
不过微软虽然游戏硬件有XBOX,但软件方面的第三方游戏厂商,却一直不给力。
收购动视暴雪,可以大大增强了微软的游戏库。
关键是拥有了世界最顶尖的游戏开发商。 暴雪是维旺迪游戏的子公司,2007年维旺迪游戏和动视合并,并更名为动视暴雪。
暴雪和微软,也算是我的青春回忆之一了。
虽然我最早玩游戏是在5岁的时候玩任天堂的红白机。
但我在小学时期玩帝国时代和星际争霸,也是玩了很长一段时间。
暴雪出品,必属精品,虽然这句话最近这两年被弱化了。
这也跟暴雪团队有点变味有关。
微软看得出还是有真心想做好游戏,并构建一个游戏帝国,这个比炒作什么元宇宙要靠谱得多。
希望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后,能帮暴雪找回做游戏的初心,多做一些好游戏吧。
最后吐槽一下,2007年12月,动视和暴雪合并后没多久就次贷危机了。
这一次美国看着好像也挺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要是微软收购暴雪后的一年之内,如果真再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以后可以搞一个暴雪金融魔咒。
2019年微软游戏副总裁跳槽暴雪,
2020年暴雪嘉年华史无前例的自爆,星际停摆,风暴下线,暗黑炒冷饭,所有产品线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
2021年暴雪爆出大量丑闻,全面停摆,员工罢工抗议,
2022年微软收购暴雪。
不知道当初跳槽的副总裁要不要官复原职再高升一级,这怎么看都是内奸吧。
这么放水放下去,几个现金流巨头都在找投资标地。不干一票大的,手上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以现金方式花掉这么大一笔,顺利买入动视暴雪这么优质的资产,其他几个现金流巨头羡慕死了。
能一鼓作气把育碧买了就屌了,但是法国人估计不肯卖?
感觉很多人都在替索尼担心,真正瑟瑟发抖的明明是扎克伯格好吗?
近700亿的收购,这博弈明显不是放在什么“主机战争”身上,要知道索尼总市值也就千亿左右。这笔投资本身都快赶上对手全部身家了(还不仅仅是游戏),你觉得这是拿索尼当对手?
明显是为了争夺元宇宙话语权好吗?
如果元宇宙产业真的实现,那么市场只会有一家独大,其他数家争夺向下市场的场景。而这也是微软最擅长的事情。
从软硬件实力,包括扎根游戏多年的经验,再加上自身资本,微软真的要搞元宇宙,META真的还不够看的。
而且,真的论搞MMORPG的沉浸式体验来打造元宇宙基本框架,甚至包括调整数值这些,某收购的添头:扶我起来,这我可太会了!
为啥之前的论调都是“资本毁了游戏”,现在只是更大的资本进驻以后,又开始喊“微软大老爷来了,青天就有了”?
一个丫鬟从一个窑子被卖到另外一个窑子,新东家就一定会对她好吗?
还说什么“不会比现在更烂”——当然会,现在不赚钱的项目是有可能彻底关服的。乐子人云玩家到时候复制两句“好死开香槟了”,营销号写两篇煽情文章赚完流量了,两伙人勾肩搭背去找下一个目标霍霍了,还在玩这个游戏的到时候就一脸懵逼了。
我的态度很简单,谨慎乐观。
对于微软来说,守望先锋和暗黑上手稍微熟悉一点,其他几个,都没有(应该没有吧)相应的开发经验。还做不做,怎么做,都是未知数。
就算是守望先锋和暗黑,后续的更新里面可能大概率也会加入自己对游戏的理解。
至于这个理解怎么样,谁都说不好。
微软又不是慈善家,将近700亿的成本肯定是要榨回来的,至于怎么榨,一不小心会不会榨死,都不太好讲,毕竟诺基亚手机还在歪脖子树上挂着呢。
2021年,暴雪就像是小时候跟我最亲偷偷给我塞钱买零食的老舅,如今染上抽大麻恶习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你看他是怎么看怎么不争气,但要说骂两句或者打两下,回忆里又都是美好和感激。
毕竟当年我玩星际争霸1可是真的没花过钱呐。
我以为最好的结局是——被迪士尼和腾讯收购,趁着暴雪还没有烂到散摊子之前,至少把ip交给还能创造价值的股东也算是造福人类。之前爆出迪士尼拟收购动视暴雪的时候,真的还小小的激动了一把。这样的话大概率能在中国的迪士尼乐园里面把“暴雪乐园”这张地图复现一下。让那些曾经史诗般存在的ip能够在地球上留下痕迹,有个可以缅怀的地方。
卖给微软,很难说这样的结局会比“迪士尼+腾讯”的组合差。尽管“暴雪乐园”的问世可能又要推迟个二三十年,但是毕竟还可能有决心做好游戏,甚至能愿意继续“用心做CG,用脚做游戏”的股东,还具备现金收购能力不拖泥带水留后患的,可能真的只有暴雪了。
总不能指望steam来蛇吞象吧,那样的话,还会遇到谁是谁的启动器的问题。
尽管它收购的是动视暴雪,而且我强烈怀疑微软主要看中的还是动视的一年一新发的高利润率营收能力。
但在我心里还是偏爱暴雪。希望微软能成为暴雪的一支强心剂,能够把暴雪这艘已经更换了人员、资本的忒修斯之船再度推下水。
并且如今的我已不似当年,我愿意为游戏付费,当年守望我们两个人买了四套。反正打折就买,相当于原来的成本被分摊。但是,唯其愿意付费,却发现值得付费的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每年都期待着暴雪嘉年华今年能拿出什么骗我兜里的钱的东西,结果,2019年是暗黑手游,2020年号称魔兽手游,然后2021年干脆连暴雪嘉年华都没有了。
至今我还记得,20年前的冬天。我带着机枪兵,踩在菌坦上,消灭了一波口水龙和小狗的冲锋,把飞龙塔打的喷血。一个圆盘建筑伸出一根大舌头直插地面,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根舌头的作用的时候,脚下刺出的舌尖已经为我的小队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
为了取胜,按下T键,强心针注入,小队冲刺进塔殊死一搏。而强心针的代价是,自我伤害,全员红血。
暴雪面临的也一样,危急存亡之秋,再换股东。很痛苦,很危险,但是否能绝处逢生也在此一举。
作为搞金融的,我只知道资本驱动,我不相信企业文化只相信任何企业终有一死。
但作为玩家,我真心愿意相信,有这样的精神存在:瓦王掰开筷子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神族狂热者为了保护解放艾尔的折跃水晶而冲向滚开的毒爆;猩猩的一句召唤让收到召唤的人克服重重障碍前来集结——“看看这个世界,它需要我们”。
无论你们是悲观还是乐观,我就一句话:我的168三年xgpu至今有效,我也终于可以不花钱在xss上再次体验一把cod2-18了!
玩家终究是不亏的,只要抵制住诱惑不给cod充米,那就是白嫖啊。
有人传递假消息我被骗了。假如啊假如cod新作以后仅限xs和pc,不出ps版怎么办?ps版晚一年发售怎么办?或者ps版画质严重不如xbox版怎么办?哪怕是最忠诚的索索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
更可怕的是如果欧美第三方3A都被微软收购了,集体不上ps,ps还会有明天吗?我都有点动摇了。
我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Microsoft said: “Activision Blizzard games are enjoyed on a variety of platforms and we plan to continue to support those communities moving forward."
我得合计合计过几天要不要提PS5了。
如果不提,马上换XSX。
我是个简单而纯粹的男孩子,《使命召唤》跟谁,我跟谁。
我没想到随口一调侃竟然会有几百人点赞。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从21年的数据来看《使命召唤》已经成为了第三大游戏IP,当年COD跳到PS上,微软和Xbox One吃了多少瘪,大家想一想。
现在跳回XS,PS就得吃一样的亏。
去年收购杯赛的时候我就说了,微软收购杯赛明显不是为了跟索尼竞争,微软CEO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就为了打赢一个索尼一口气砸75亿去买个游戏公司。微软这些手笔那是在提前布局未来的云游戏市场。而事情起因就是当年微软入局手机操作系统晚了,最终windows phone败给了苹果和谷歌,导致现在丢失了手机操作系统这么大一块蛋糕。而现在微软应该是看准了未来云游戏项目巨大的潜力,而在游戏领域这个自己已经经营了20多年的领域,这次微软是志在必得,绝对不能再让这么大一块蛋糕跑了。微软这提前布局瞄准的目标,是苹果,亚马逊,谷歌,这云服务另外的三家巨头,也是唯三的三家跟微软同体量,可以和微软拼钞能力的公司。斯宾塞肯定是说服了纳德拉,让他了解到未来云游戏领域是多么大的一块蛋糕,和如果现在不利用微软本身在游戏界经营多年的优势开始提前布局,未来可能会遭遇多么大到的竞争压力,才能让微软下定决心,拿出75亿和687亿这种天价去收购两家游戏公司。这种规模的收购,目标只可能是想封死和自己同体量公司的入场。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美股四大巨头,市值遥遥领先的四大公司。至于索尼?附带伤害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