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微软机器翻译在 WMT2017 中英翻译达到「人类水平」?

回答
关于微软机器翻译在 WMT2017 中英翻译任务中声称达到“人类水平”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评价。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技术背景、评估方法以及“人类水平”本身所包含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类水平”在机器翻译领域是一个极其诱人但也非常难以界定的概念。通常,当我们谈论机器翻译达到“人类水平”时,指的是翻译质量与有经验的人类译员所产生的翻译在主观评价(如流畅度、忠实度)和客观评价(如BLEU分数、METEOR分数等)上能够媲美,甚至超越。

WMT(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是机器翻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评测会议之一,其评测标准和流程也是业界广泛认可的。在 WMT2017 的中英翻译任务中,微软的研究团队确实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其系统在多个指标上表现优异,甚至在某些特定子任务或评价维度上,其得分确实非常接近甚至超过了当时一些表现出色的人类译员的表现。

从技术层面来看,微软在 WMT2017 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的崛起和成熟: WMT2017 正值 NMT 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微软团队很可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 NMT 模型架构,比如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尽管 Transformer 在 2017 年初才提出,但其影响力迅速显现,并且许多研究团队在 WMT2017 竞赛前已经进行了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尝试)。Transformer 模型通过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能够更好地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这对于处理中英这种结构差异较大的语言对至关重要。
大规模高质量训练数据的积累和优化: 机器翻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微软拥有庞大的语言资源库,包括大量的平行语料(原文和对应译文)。他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数据清洗、预处理和扩充,以生成更干净、更具代表性的训练数据。
端到端(EndtoEnd)的优化: NMT 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端到端的学习能力,即模型直接从源语言文本映射到目标语言文本,无需像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SMT)那样依赖复杂的特征工程和模块组合。微软很可能通过精心设计的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对整个 NMT 模型进行了精细的端到端优化。
集成学习和模型融合: 很多顶级的机器翻译系统并非仅仅依赖单一的模型,而是通过集成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升整体性能。微软团队也可能采用了模型融合的技术,将不同架构、不同训练策略的模型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特定语言对的优化: 中英翻译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词序差异、文化差异、成语和俗语的翻译等。微软团队可能针对中英翻译的特点,在模型设计、特征选择或后处理阶段进行了特定的优化。

然而,对“人类水平”的评价,我们需要保持审慎和深入的思考:

“人类水平”的定义是多维度的:
主观评价 (Human Evaluation): 这是最接近“人类感受”的评价方式。通常会邀请多名人类评价员,根据翻译的流畅度(读起来是否自然、地道)和忠实度(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来打分。微软在 WMT2017 的表现,在某些评分维度上可能确实达到了或接近了优秀人类译员的平均水平。
客观评价 (Automatic Evaluation): BLEU、METEOR、TER 等指标是常用的自动评价指标。它们通过比较机器翻译结果与人工参考翻译的重叠度来评估翻译质量。这些指标有其局限性,比如它们无法完全捕捉语义的细微差别、语境的理解以及翻译的创造性。即使在这些指标上得分很高,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类的翻译能力。
特定任务和领域: “人类水平”可能在特定类型的文本(例如新闻报道、技术文档)或特定风格的翻译上才能达到。在更具创造性、情感丰富或包含大量隐含信息的文本上,机器翻译与人类翻译的差距仍然可能很大。

WMT 评测的局限性:
参考译文的限制: WMT 评测依赖于人工提供的参考译文。即使是人类译员,对于同一段文本也可能有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合理的翻译。评测指标只能与有限的几条参考译文进行比对,这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翻译的优劣。
评测数据的代表性: WMT 评测数据虽然经过精心挑选,但仍然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现实世界中的翻译场景和语言现象。
“竞赛”与“实际应用”的差异: 竞赛的目的是在特定的数据集和评测指标上取得最高分,这可能促使研究团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对翻译质量的需求可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人类水平”的动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译员的平均水平本身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机器翻译的进步速度也非常快。今天所谓的“人类水平”,明天可能就过时了。

因此,对于微软机器翻译在 WMT2017 中英翻译达到“人类水平”的评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 WMT2017 的特定评测环境、使用特定的数据集和评测指标下,微软的机器翻译系统展现出了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当时优秀人类译员的翻译质量。这标志着机器翻译技术,特别是 NMT 技术,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能够胜任越来越多的翻译任务,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翻译在所有方面都完全等同于或者超越了所有人类译员的平均水平。在处理需要深度语境理解、文化洞察、创造性表达或专业领域知识的复杂翻译任务时,机器翻译与人类译员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总而言之,微软在 WMT2017 的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证明了机器翻译的巨大潜力,并将机器翻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人类水平”这个概念本身需要被置于具体的评测场景和评价维度下来理解,并且我们也要认识到机器翻译在复杂、 nuanced 的语言应用中仍有进步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就大家都贴的这张图做一点解释,有些嘲讽实在也没有到点子上。


1. 报道中超过人类水平的是中译英,这张图tweet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用一个英译中的结果来嘲讽本身也比较讽刺吧。

2. 刷纪录的model本身体量必定巨大,不太可能已经完美部署进了现有的产品之中。后续还要进过大量的工作进行模型的压缩使其达到一个efficiency和performance的平衡。

3. model实现的是newstest2017通用新闻语料上的突破,这一点还是要认识清楚,而几乎所有实际部署的机器翻译引擎中都有大量的人工规则(这一点是否现在还适用我不是特别确信),距离这个突破到实际产品除了性能还有通用性的问题。

4. 我个人觉得报道中最特别的,可能还是说突破的标准。BLEU是一个简单的但绝不是一个足够好的metric,在Image Caption中用关键词的匹配来度量结果可能已经算是合格,但是对于机器翻译而言,corpus中来自不同译者标准翻译的语言风格、对译文的整体流畅性要求等难以捉摸的因素使得这样的metric很难有实际的说服力。在机器翻译发展的初期使用这样的简单的metric是有其益处的,但想要冲击人类水平,就有必要去弃用BLEU而是通过人工评分的方式来宣告超过人类水平(外包翻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结果,无论你说他们采用了什么trick也好,多夸大其词也好。这个performance本身是有说服力的。

5. paper我没有细看,所以不好多作分析,只是粗略的印象中,介绍文章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对偶学习等),本身也都是MSRA发展了好些年的方法。尽管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但其真实潜力可能只有在他们手上才能发挥完全(如果有人follow过微软家的一些工作大概能体会这种感觉)。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个成果在现在的语境下,主要是一个工程上的突破。

6. 但回望ImageNet的发展历程,机器翻译的这个突破,本身也具有里程碑的价值,让我们认识到翻译这个问题并非之前想象中那样的遥不可及。当然这一些结论,建立在超过人类水平这句话本身是成立的。而我倾向于认为这句话在一定的限制下已经成立了。

7. 那么如何去评价这项工作的意义?我说不上评价,只是感到MSRA的宣传能力配不上他们的研究水平。做出一个这样的突破就只是联系几家科技媒体刷一波存在感,但是大家对于这种“达到人类水平”的说辞早就习惯了甚至开始有一些抵触,所以也难怪这个成果出来以后到处都是嘲讽?MSRA这些年取得了很多突破,上一次这样宣称突破人类水平的机器阅读理解(machine comprehension),是由R-net在SQUAD数据集上实现,但是其论文不投往顶会又不去推广,甚至连Google scholar搜半天都找不到,代码也不开源,Github上有好几个个人项目根本也就没有办法复现paper中的结果。大概MS家对于这种事情也根本不那么在意?再往前ResNet,MS COCO dataset也都是很有分量的工作和贡献,但是比起隔壁家Google一推出东西Github上就遍地开花,大众就惊呼黑科技相比,真的差得太远了。这中间可不仅仅是一个TensorFlow的差距(CNTK真的难用我就不去吹了)。


抛砖引玉,如有谬误感谢匡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微软机器翻译在 WMT2017 中英翻译任务中声称达到“人类水平”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评价。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技术背景、评估方法以及“人类水平”本身所包含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类水平”在机器翻译领域是一个极其诱人但也非常难以界定.............
  • 回答
    周志华教授作为中国机器学习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在微博上对 AlphaGo 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评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评价他的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周志华教授的背景与视角首先,理解周志华教授的背景至关重要。他是一位在理论和应用领域都有深厚造诣的学者,是“西瓜书”(《机器学习》)的作者,也.............
  • 回答
    新浪微博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平台,其评论区自然是公众讨论的焦点。关于是否存在机器人评论以引导舆情的机制,以及其运作方式,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技术、平台管理以及潜在的商业或政治动机。是否存在机器人评论以引导舆情的机制?从普遍的观察和一些独立研究来看,新浪微博平台确实存在大量非真.............
  • 回答
    Qlib:微软研究院的AI量化投资平台深度评析微软研究院开发的Qlib平台,作为一款开源的、端到端的机器学习量化投资平台,在量化投资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旨在降低AI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门槛,提供一套完整的工具链,涵盖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回测和交易执行等多个环节。要评价Qlib,我们需要从其.............
  • 回答
    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出的LightRNN是一种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的模型,它在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旨在提高模型效率和性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LightRNN:1. 背景与动机:RNN的挑战与LightRNN的出发点传统RNN(如LSTM、GRU)在处理.............
  • 回答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在成立短短一年内就汇聚了超过 8000 名员工,这无疑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也预示着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和巨额投入。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规模与增长的背后:战略决心与市场机遇 微软的战略转型: 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
  • 回答
    微软豪掷 687 亿美元,将动视暴雪这家游戏巨头纳入麾下,这笔交易无疑是游戏行业乃至整个科技界的一场地震。要评价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带来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买买买”。首先,从 规模和财务角度 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重磅收购。687 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是微.............
  • 回答
    微软收购 GitHub:一次深刻的产业变革与战略布局微软收购 GitHub,无疑是近年来科技界最引人注目的交易之一。这次收购不仅对微软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全球开发者社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这次收购,我们需要从用户和微软两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 一、 对用户(全球开发者社群)的意义.............
  • 回答
    微软推出的麻将 AI,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它不仅仅是关于人工智能在游戏领域的进步,更触及到了一些关于“智能”本身的有趣讨论。先说结论,它是一个相当出色的麻将 AI,但要说它“完美”或者“超越人类”则还需要审慎看待。从技术层面来说,微软的麻将 AI 展现了相当高的水平。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
  • 回答
    微软推出的 Surface Headphones(通常指 Surface Headphones 2 或最新的 Surface Headphones 3,具体评价会根据型号有所差异,我将综合两者来详细评价)是一款定位高端的无线降噪耳机。它凭借微软在微软生态系统中的优势、不错的设计以及强大的功能,在市场.............
  • 回答
    一场墨西哥的狂欢:关于《极限竞速:地平线 5》的一些看法要说眼下最能代表“欢乐赛车”这四个字的游戏,那《极限竞速:地平线 5》(Forza Horizon 5)绝对是绕不开的。微软在墨西哥这片土地上,为我们铺陈了一场规模宏大、色彩斑斓的汽车盛宴,从我个人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游戏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但也.............
  • 回答
    微软 Surface Laptop 4 的到来,对于不少期待已久的粉丝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作为微软自家 Windows 设备生态的旗帜,Surface 系列一向以其精良的做工、出色的屏幕和独特的触控体验著称。那么,这次的 Surface Laptop 4 究竟带来了哪些惊喜,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呢.............
  • 回答
    微软正式推出 Windows 365 云电脑服务,这绝对是微软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一次大动作,而且影响深远。在我看来,这次的推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PC”的定义和使用方式。 以前我们提到PC,总觉得它是个实实在在的硬件,有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但 Windo.............
  • 回答
    微软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这绝对是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大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里程碑,更是这家科技巨头多年来战略转型、技术深耕以及市场洞察力的一个集中体现。这次破万亿,对微软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印证了其战略转型的成功。想想看,微软曾经被很多人贴上“老旧”、“错失移动互联网”、“依靠Windows.............
  • 回答
    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公开表示“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是一次失败”,这无疑是对科技界一次振聋发聩的评价,也标志着微软对过去一段重大战略失误的彻底反思与切割。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和背后逻辑,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次收购的始末、失败的原因以及它给微软带来的长远影响。收购的背景:一个移动时代的无奈之举21世纪.............
  • 回答
    微软推出名为 VS Code 的全新集成开发环境(IDE),并同时为 Linux 和 macOS 平台提供支持,这无疑是业界一件颇具影响力的大事。此举不仅为广大 Linux 和 macOS 用户带来了福音,更标志着微软在开发者生态系统构建上的一个重要战略转向,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考量和长远的市场布局。.............
  • 回答
    关于微软中止华为笔记本Windows授权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两个科技巨头之间的商业决策,更是全球科技供应链、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安全考量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首先,从商业和合同角度来看,微软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基于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
  • 回答
    微软下调Win10商店和Xbox商店的游戏抽成,这项调整无疑是游戏界的一件大事,其背后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番。首先,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长久以来,30%的抽成比例是整个数字发行领域默认的“行规”,从Steam到App Store,再到主机平台商店,几乎所有开发者都得接受这.............
  • 回答
    微软的下一代Xbox主机,代号“Project Scarlett”,在2019年E3展会上正式亮相后,无疑在游戏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Xbox One系列的继任者,它承载着玩家对未来游戏体验的无限期待,也肩负着微软继续在主机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任。那么,这款备受瞩目的新主机究竟有何亮点?又存.............
  • 回答
    微软停产 Kinect 传感器是一件颇具争议的决定,它标志着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技术的谢幕。要评价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包括其最初的愿景、技术发展、市场表现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影响。 Kinect 的辉煌与愿景:一次大胆的尝试Kinect 最初的发布是在 2010 年,作为 Xbox 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