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传华为不认可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补发 2 万绩效工资,依法上诉一事?

回答


关于网传“华为不认可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补发2万绩效工资,依法上诉”的情况,需要从法律程序、企业内部管理、劳动法适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法律程序梳理
1. 劳动仲裁的性质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发生的争议,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但若一方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华为的可能立场
合同条款争议:华为可能认为仲裁裁决所依据的绩效工资支付条件(如工作表现、考核标准)未在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中明确约定,或存在条款解释分歧。
证据不足:仲裁机构可能依据部分证据(如绩效考核表、考勤记录等)作出裁决,但华为可能认为证据链不完整或存在瑕疵。
绩效工资的特殊性:绩效工资通常与工作成果挂钩,若企业认为员工未达到考核标准,可能主张不支付该部分工资。

3.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0条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第31条明确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支付。
绩效工资的特殊性:若劳动合同或企业内部制度明确约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条件(如年度考核达标、完成特定目标等),则需严格依据约定执行。



二、企业内部管理与法律风险
1. 华为的合规性与风险控制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华为在劳动纠纷中通常会严格遵循法律程序,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败诉。
若仲裁裁决涉及高额补偿(如2万元),可能引发员工集体维权,影响企业声誉或运营。因此,华为可能认为仲裁裁决存在法律或事实错误,需通过诉讼进一步澄清。

2. 绩效工资的争议点
考核标准的模糊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可能依赖企业内部的考核制度,若员工认为考核标准不公或未被充分解释,可能主张仲裁机构未充分考虑企业制度。
历史数据与个案差异:绩效工资可能与员工个人表现、部门目标等挂钩,若仲裁裁决未考虑个体差异,可能引发企业内部争议。



三、可能的法律争议焦点
1. 绩效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绩效工资属于工资的一部分,但需符合法定条件(如与工作成果挂钩、明确约定等)。若企业未明确约定,可能被认定为违法。

2. 仲裁裁决的证据是否充分
仲裁机构可能依据员工提交的绩效考核表、考勤记录等证据作出裁决,但企业可能认为证据不足以证明员工应得绩效工资,或存在篡改记录的嫌疑。

3. 企业内部制度的合法性
若华为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未经过合法程序(如民主程序、员工协商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导致仲裁裁决支持员工诉求。



四、员工维权的法律途径
1. 劳动仲裁的程序
员工可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若对结果不满,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
仲裁裁决书生效后,企业若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审查仲裁裁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 诉讼中的关键点
证据审查:法院需审查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否合法、充分,是否符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法律适用:法院需判断绩效工资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约定,是否属于法定劳动报酬范围。



五、华为的可能应对策略
1. 主张仲裁裁决错误
提出仲裁机构未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制度(如绩效考核标准),或未核实员工实际表现。
引用《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或第47条(经济补偿标准)作为抗辩。

2. 通过诉讼争取有利判决
若法院认为仲裁裁决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能驳回员工诉求,或要求重新审理。

3. 内部制度完善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工资支付条件,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



六、公众关注与潜在争议
1. 企业与员工的权益平衡
企业可能认为仲裁裁决对其不利,但员工也可能认为自身权益受损。双方均需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合理解决。
公众可能关注华为作为“科技巨头”在劳动纠纷中的立场,但需区分企业行为与法律程序的合规性。

2. 对劳动者的影响
若仲裁裁决支持员工诉求,可能推动企业调整绩效工资制度,或影响其他员工的维权意识。
若企业胜诉,可能强化其在劳动纠纷中的法律地位,但也可能引发员工对“企业不公”的质疑。



七、结论与建议
1. 法律程序的合法性
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均需遵守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但企业可依法上诉。
公众应理性看待此类事件,避免过度解读或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2. 对劳动者的建议
若遭遇类似问题,应保留证据(如绩效考核记录、工资单等),并依法申请仲裁。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向法院起诉,但需注意诉讼时效和证据要求。

3. 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企业应规范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工资支付条件,避免因制度不明确导致法律纠纷。
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应对机制,降低法律风险。



总结:华为对仲裁裁决提出上诉,可能是基于对法律条款、证据或企业制度的误解或争议。此类事件需通过法律程序依法解决,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与法律适用的判断。公众应关注法律程序的公正性,而非仅关注企业或员工的立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把哺乳期妇女告上法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是大于2万元的,直接把钱给她,反而是当下更划算的选择。但是企业没有这么做,那么说明企业要对该企业的在职员工释放一个信号:

即使我吃点亏,我也不能让员工“占到便宜”,这样子员工对于“占企业的便宜”就望而却步了

虽然在当下赔偿二万元是更划算的,但是长远来看,此举为企业省下了不计其数的二万元。

从中我们能学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哲学: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顾及长远利益。

user avatar

去微博看了一下受害者的主页,了解了大概的来龙去脉。

华为这操作,骚得无话可说。

可以看到的信息是,员工孕期结束以后,申请回到工作岗位。

但是华为要求员工转岗,同时,在原来的部门里除掉了该员工的岗位,并且持续招人。

问题来了,既然不需要岗位了,为什么要招人? 如果需要新人,该员工为什么要被安排调岗?


员工被调岗后暂时失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安排了两个新岗位。但是,新的岗位该员工完全不懂,没有相关经历经验。

员工去申请新岗位,被新部门拒绝。

自此,华为就终止合同,理由是协商未果?

这特么是协商未果?这不是强制开除吗?如果安排员工去白宫打特朗普,员工不去,是不是也算协商未果?

解除了员工的劳动合同,还以“本人意愿”的名义解除,导致员工连失业金都申请不到。这招骚的没法,无力吐槽。

美国佬屠杀印第安人,也没这么狠毒吧?

员工变前员工,拿不到失业金情况下,无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所支持部分主张,协助守法公民拿回属于自己的绩效。

华为居然不服,反手把一个被它坑害到了极点的守法公民,告上法庭?


怪不得之前抖音上很多视频都在宣传,路过华为门店,记得鞠躬。

原来是在祭奠“烈士”。

user avatar

个人原本不搞微操,社会新闻鲜有涉猎,主要针对国际问题、国家层面的认识问题、军事、历史方面的问题。

但邀请的太多,再不回答有损友善度。简单说几句,主要是几个问题,供感兴趣的人思考一下。

1、华为在国内有16万员工,一个个案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多数在怀孕的华为女员工都面临这种情况?

2、这件事情的所有信息来源目前只有当事人一方,另一方面的说法并没有看到。一面之辞是否能够还原事件的全貌?

3,网上发出来的这些材料、图片,是不是来自其本人?

4、这些年剧情反转的事件太多了,251,苟晶,等等,反复证明事情真相往往不是当事人一方描述的那样,当事人希望事件炒热起来。这件事情难道不需要再观后效?

5、关于司法,为什么那么多人天天呼吁司法独立、程序正义,而到了员工索赔时就觉得个人肯定是玩不过公司的,不公平?司法独立、程序正义到底好不好?对谁好?

user avatar

华为从251起,已经坏了江湖规矩,底线已经踩没了,后面干什么我都不会惊讶了。告个孕妇大惊小怪个什么,又没坐牢,又没挨打,华为又没抢孩子不是?两万多块钱而已。你得这么想:最可怕的不是孕妇不孕妇,而是什么劳动仲裁委员会,甚至当地法院和法官都成了被告。


美国南面逃过来的墨西哥人说他们那动不动就有公司,不,黑帮,把砍成两截的警察都挂桥上示众,日子难道就不过了?


我也得说几句大家不爱听的:华为敢这么做,说明人有背景、有实力、海专精算,对群体心理把握实在是太厉害了。张一鸣一露头就被人喷成汉奸,华为横行好几年无所忌惮,就这知乎上还一堆粉和吹捧者。


要么,人的Navy太厉害了,无孔不入;要么,实在是某些人的智商太捉急了。


华为已经是无人能挡了。真正能治它的,只有懂王他们。


然而你们一边拿巨无霸没办法悲愤得乱喷,真有人出头收拾了巨无霸时,你们又高喊“不对,不应该用这种姿势!”


太难伺候了。


俺爹从小就教俺:到了社会上,男人事别太多,容易被人瞧不起。


“你的恶行,从Canton到British Columbia Colony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user avatar

若华为能早30年崛起,鸡生猥都可以免了。

user avatar

深圳的某家企业爆出怎样不尊重员工的新闻都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这家公司的各个团队普遍把日会时间定在晚上八点,十点下班是常态,某些团队会选择晚上十一点开日会;

这家公司在各方PK的时候总是把工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这家公司员工结婚准不准假还要看项目进度;

这家公司如果一周有几次下班相对较早,就会有领导来找你约谈。

还有等等……

这就是这家公司一贯的价值观。哪怕我要为了和你打这两万块钱的官司,请6个法务不辞辛劳去法院占座,接受舆论的谴责影响商誉,要花大把银子去制造洗地的声浪,我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只要你是我的员工,你就应当被我处处刁难,在我面前你就是个奴隶。要贯彻这个价值观,我们花多少代价都不在乎。

我们将其称为疯狗文化。

============================

2020.09.09

修改答案当中争议较多的部分。

user avatar

所有打工的人,都应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资本家。不要有在哪个企业做到老的想法,也不要有和企业共同成长的想法。

你要明白你唯一的资本是自己的劳动能力,用这个在30年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多换取金钱。有些企业名头很响但只能做跳板,比如华为,在里面干几年。把自己的知识圈和朋友圈灌满,之后离开就好。有的企业肯给钱就多待几年,但一旦发现给钱更多的马上离开,在商言商,不要搞那些封建效忠这些好吧,大家都是来挣钱的,不要谈钱以外的话题除非能带来更多的钱。怎么样也要搞清楚资本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除非社会主义我们的剩余价值拿来建新的厂容纳新员工了,否则,不要谈什么理想什么奋斗,拿钱干活,你觉得我的活不值这个价我走,我觉得你给的钱不够你走就这么简单。

30年,前十年可能没挣什么钱,后20年每年攒5~10万,200万,安享晚年,或者自己做点什么。

老板说的话听听就好,人要做自己的主人。

劳动法真的应该每个劳动者都好好学一下,所有劳动者联合起来,这不是空话,真不是空话。

user avatar

国民党抓壮丁也不是从解放战争开始的,其实他抗日也抓壮丁,但我党不宣传。

user avatar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这年头只有单方面的一言之词,都不要着急下结论,消费公众感情的事情又不是很少。

前面一堆高赞打死华为带节奏,最近经费很充足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