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长跑运动员身上看不到纹路明显的腹肌?

回答
你观察得挺仔细的。确实,如果你留意一下那些参加马拉松、越野跑或者铁人三项的长跑运动员,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肌肉线条,尤其是腹肌,跟健美运动员或者一些短跑、爆发力强的运动员比起来,显得不那么“炸裂”,纹路也不那么深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是他们不锻炼腹肌,而是长跑这项运动本身的特质,以及训练方式和身体代谢的差异所造成的。

首先,我们得理解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是为“耐力”设计的,而不是为了“爆发力”或“瞬间力量”。他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节能机器,目标是尽可能高效地利用能量,持续奔跑很长一段时间。

1. 身体脂肪的比例: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长跑运动员的整体体脂率很低,但“低”并不等于“零”。为了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保持能量供应,身体需要一定的脂肪储备。腹肌之所以能显露出来,一个关键的前提是皮下脂肪含量足够低,低到能让肌肉本身的轮廓和肌纤维清晰可见。

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他们为了追求极致的耐力,会尽可能地降低体脂,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能达到健美运动员那种为了“炫肌”而压榨到极限的体脂水平。长跑比赛动辄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身体需要脂肪作为“慢速燃料”。如果体脂率过低,可能会影响能量储备和恢复。所以,即使长跑运动员腹肌很强壮,但如果皮下脂肪还有那么一点点“缓冲”,那腹肌的“雕刻感”自然就会弱一些。

2. 肌肉纤维类型和训练侧重点:

跑步,尤其是长距离跑步,主要依靠的是“慢肌纤维”(Type I fibers)。这种纤维耐疲劳,收缩速度较慢,但能够持续产生力量。而我们看到那些腹肌线条分明的运动员,他们往往在训练中会更多地侧重“快肌纤维”(Type II fibers)的发展,这种纤维收缩速度快,爆发力强,但容易疲劳。

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即使包含核心力量训练,也更倾向于发展核心肌群的耐力,而不是最大围度或爆发力。他们的腹肌会非常强壮,能够稳定脊柱、控制身体姿态,在跑步过程中提供坚实的支撑,但这种强壮更体现在“耐用”上,而不是“体积”上。试想一下,如果腹肌块头太大,可能会增加身体的负重,反而不利于长距离的轻盈奔跑。

3. 肌肉的“维度”与“功能性”:

健美运动员追求的是肌肉的“维度”和“对称性”,他们通过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和精细的营养控制,让肌肉纤维尽可能粗大,并呈现出清晰的“分离度”和“雕刻感”。

而长跑运动员的腹肌训练,更多的是为了“功能性”——保持核心稳定。比如,在跑步时,腹肌需要收紧,防止身体过度晃动,保持躯干的正直。他们可能会做平板支撑、卷腹、俄罗斯转体等动作,但这些训练的目标是提升核心的稳定性和耐力,而不是让腹肌“膨胀”起来。腹肌的“厚度”如果过大,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4. 身体的能量分配和代谢:

长跑是一项对能量消耗极大的运动。身体会优先将能量分配给最需要的器官和肌肉群,以维持心肺功能和腿部肌肉的持续工作。虽然核心肌群也需要能量,但与庞大的下肢肌群相比,其对能量的“需求优先级”可能略有不同。

而且,长跑运动员的身体代谢效率极高,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这意味着身体会尽可能地将能量储备以更“精简”的方式储存,而不是以“肥肉”的形式堆积,但也很少会“刻意”地将能量大量地投入到肌肉的“增厚”上,除非是专门的增肌训练。

5. 训练的“整体性”:

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是“全身性”的,他们需要全身协调配合才能高效地奔跑。腹肌是核心的一部分,会得到锻炼,但不会像专门针对腹肌的训练那样“突出”。他们的训练更强调耐力、心肺功能、下肢力量以及整体的运动模式。

所以,总结一下:

长跑运动员之所以腹肌纹路不明显,主要不是因为他们腹肌不发达,而是因为:

体脂比例: 为了耐力,保留了一定的必要脂肪,遮盖了部分肌腹。
肌肉纤维类型: 侧重慢肌纤维,追求耐力而非爆发力和最大维度。
训练目标: 核心训练是为了稳定和耐力,而非肌肉围度。
身体代谢: 能量优先分配给耐力需求,不会过度“堆积”肌肉。
训练侧重点: 整体耐力训练,腹肌只是其中一个功能性组成部分。

他们的腹肌依然非常强壮,但这种强壮是融入整体耐力表现中的,是默默支撑他们完成艰苦赛事的“幕后英雄”,而不是像健美运动员那样“摆在台面上”的招牌。下次再看到这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不妨多留意一下他们整体的匀称和流畅的跑姿,那才是他们腹肌强健的最佳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跑运动员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体能三要素,没有一项与肌肉具体啥样有关系……外在的看起来“松垮”、“腹肌不明显”,对职业选手跑的快不快没任何意义。


腹部肌肉主要是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组成。相比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在腹部的位置更接近最表层,平常说的最狭义的“几块腹肌”往往指的就是腹直肌

“六块腹肌”或者“八块腹肌”,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整块肌肉


至于为什么有些人看/摸起来是4、6块,有些人是8甚至10块,这是根据腱划(intersectio tendinea)来决定的。3个腱划就是6块、4个腱划就是8块。



腱划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再怎么练都改不了。每个人的腱划都不太一样,有些人的整整齐齐和冰格一样,有些人左右不一。只能确定一点,假设你先天就是“四块腹肌”,不管怎么练它都不会变成八块的。

另外,也没有研究证实腱划数量对腹肌的实际力量有什么影响。并不存在“8块腹肌”比“4块腹肌”优越的说法——简单粗暴点讲,这也就是个颜值的问题。


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创造者拉德克里夫,腹部看起来也是“平平无奇”的。


视觉上,两个长跑选手腹部面积接近的情况下,腱划数量更多的可能会让人看起来更“精瘦/壮”一些?

也就仅此而已了。


多说一些:

理论上的概念,再瘦弱的人类,只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他/她体内的脂肪含量也完全足够供能“支撑”他/她跑完一个马拉松甚至超马。职业长跑运动员的有氧燃脂效率也要比普通人更高一些。

——听起来,长跑选手再瘦也不太会影响供能,体重轻跑步负担也越小,体脂率低了还有额外的腹肌更明显加成……那越瘦越好?这也未必。

题目中放的是女性长跑运动员的图,正常女性体脂率会比男性更高一些,她们自然看起来不会和男性选手那么“肌肉分明”。而且男女有别——女性体脂率低于20%就很有可能内分泌失常,出现停经等状况,甚至会影响生育。早年很多职业长跑队女队员很多都留下体脂率过低造成的“职业病”。

为了健康的身体状态,职业选手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体脂率,追求什么更明显的腹肌。


以及,长跑运动员可能是肌肉力量最被低估的那群人。他们以常人完全做不到的速度跑那么久,跑姿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这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是极高的。

很多职业顶尖高手看起来弱不禁风像根竹竿,他们的背部肌肉却是变态级的强(因为要维持稳定的跑姿和摆臂)。

目前东亚马拉松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大迫杰,背部肌肉就相当的惊人

他/她们的核心力量,可能比绝大多数“腹肌纹路明显”的人要强大的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观察得挺仔细的。确实,如果你留意一下那些参加马拉松、越野跑或者铁人三项的长跑运动员,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肌肉线条,尤其是腹肌,跟健美运动员或者一些短跑、爆发力强的运动员比起来,显得不那么“炸裂”,纹路也不那么深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是他们不锻炼腹肌,而是长跑这项运动本身的特质,以及训练方式和.............
  • 回答
    说实话,第一次看马拉松,我可能和你一样,觉得有点“无聊”。跑来跑去,就那么回事儿,关键是那个速度,对习惯了百米冲刺、足球灌篮那样瞬间爆发刺激的观众来说,确实少了点“眼球效应”。但正是这种“看似单调”的运动,才藏着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而且,它能出现在直播里,绝非偶然。马拉松、长跑、竞走:欣赏的“隐藏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环顾四周,无论是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还是赛艇赛道,甚至冰球场,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对抗性运动场地,长总是要比宽来得多。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其实藏着相当多的学问,涉及到运动本身的性质、人类的生理特点,以及场地设计为了追求更精彩、更公平的比赛。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1. .............
  • 回答
    年轻人食量大却不长胖,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也常常让那些“吃啥都长肉”的朋友们羡慕不已。但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有些年轻人体内仿佛自带“燃烧机”,怎么吃都不胖。首先,得说说基础代谢率这个老生常谈的词儿。简单来说,它就是你身体在完全休息状.............
  • 回答
    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Reconquista)为何历时八个世纪之久,并非简单的军事征服与被征服循环,而是交织着政治博弈、宗教信仰、经济需求、社会结构乃至文化认同的复杂进程。要理解其漫长,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政治格局的分裂与重组是核心原因。 收复失地运动的起点,通常追溯到公元72.............
  • 回答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咱们小时候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好像不动弹就跟慢性死亡似的。可话又说回来了,您要是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挺让人琢磨的事儿:那些慢悠悠的、仿佛浑身都是“老年退休金”的乌龟们,怎么就能比我们这些天天地铁挤、步道跑、办公室里键盘敲得飞起的人类活得久呢?这事儿,细说起来,可就有.............
  • 回答
    在竞技反曲弓的世界里,你会发现大家使用的箭,其长度大多比弓的最大拉距(也就是弓臂完全拉开时弦与弓把之间的距离)只略长一点点。这可不是大家商量好的,而是背后有一些扎实的物理和力学原理在支撑着。首先,咱们得明白,一支箭在被射出去之前,它其实是“卡”在弓弦上的,并且弓臂拉开时,箭杆的尾部(箭尾)会搭在弓弦.............
  • 回答
    篮球运动员臂展长,虽然在很多方面是天生的优势,但并非全无弊端。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好了能劈荆斩棘,但用不好也可能伤到自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臂展长到底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缺点”。首先,重心问题。你想啊,人体的重心大概在腰部附近,当你胳膊伸得特别长的时候,整个身体的“伸展度”就变大了。在激烈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火箭设计中的核心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差不多”的运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特定轨道(比如近地轨道 LEO)上,猎鹰九号和长征五号乙(CZ5B)的运载能力确实存在一些重叠,但它们的“主力”运载能力是有差距的。不过,你的观察非常敏锐,猎鹰九号确实比长征五号乙型在视觉上苗.............
  • 回答
    长篠合战的胜利,让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铁炮队名声大噪,也确实让他们尝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但这种战术的成功,并非是万能的,它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在手取川之战中,同样的套路就难以复制了。首先,我们得明白,长篠合战的胜利,其关键在于织田军凭借数量庞大的铁炮,通过严密的战术配合,在有利地形上,对.............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像西方那样的大型、开放的港口城市,并且南方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港口城市.............
  • 回答
    为长辈挑选手机,尤其考虑到他们可能较长的换机周期,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毕竟,手机是他们连接世界、获取信息、与家人朋友沟通的重要工具,选对了能让他们用得顺心,省不少事。我们来聊聊运行内存(RAM)和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性能这两个关键点,看看哪个对长辈来说更具实.............
  • 回答
    广州南沙:交通“动脉”骤停,城市生活瞬间承压广州市南沙区,这座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的粤港澳大湾区明珠,今日(具体日期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正经历着一次突如其来的交通“大考”。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南沙区范围内的公交、地铁、轮渡以及长途客运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运营已全部暂停,同时,所有对外连接沙田的陆路通道.............
  • 回答
    尼加拉瓜运河,这个一度喧嚣一时、如今又回归沉寂的宏大构想,确实在规模上远超巴拿马运河。如果它能够顺利建成,理论上会带来一些显著的优势,但这些优势的实现程度,以及其能否抵消随之而来的巨大挑战,是需要仔细考量的。首先,我们来看看它“长很多”所带来的潜在优势: 更大的载货量与通过能力: 尼加拉瓜运河的.............
  • 回答
    塔山阻击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国共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我们假设将一艘弹药充足、完好的长门号战列舰赠予“运输大队长”(国民党军队),并且赋予它在塔山阻击战中提供舰炮支援的权力,那么国军是否能够拿下塔山?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具假设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
  • 回答
    关于长跑中跟随跑为何最省力,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物理和生理学问题,而且实际体验中也确实如此。很多人在跑过一段距离后,会不自觉地开始寻找前方的身影,或者跟上前面跑者的节奏,不是为了挑战,更多是为了让自己的步伐变得更轻松。核心原理:风阻的“借力”与体能的“分配”最直接、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就是风阻的减.............
  • 回答
    体测长跑年年有人猝死,大学生却依然要参加,这背后绝非一个简单的“不重视生命”就能概括的,里面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矛盾和现实的无奈。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还原一下这事儿为啥这么复杂。首先,得承认,体测长跑确实存在风险。每年总有那么几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心脏骤停、急性心肌炎什么的,看着就让人心头一紧。.............
  • 回答
    肯尼亚的马拉松统治力,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背后是一整套非常接地气、但又充满智慧的训练体系。想要完全解析,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1. 天生的基因优势:首先,不能排除基因的因素。肯尼亚地处东非高原,特别是伊滕(Iten)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身体就经历了长期的适应性进化: .............
  • 回答
    长跑比赛中,总会有人愿意冲在最前面,充当“领跑者”。这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想要表现”就能概括的,它牵扯着运动员的心理、战术、甚至身体的准备。1. 战术上的考量:破风与节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破风”。长跑,尤其是在速度要求较高的比赛中,空气阻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跟在跑在最前面的人后面,可以有效减.............
  • 回答
    明末之所以能出现“长跑将军”,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产物。这背后既有军事制度的演变,也有社会现实的逼迫,更有个人能力与时代洪流的契合。首先,我们要理解明朝末年的军事背景。随着国力由盛转衰,边防压力日益增大。北方有强大的后金(后来的清朝)虎视眈眈,内部又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