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程青松指责诛仙男女主角身为流量吹捧演技,并宣称金扫帚恭候?

回答
程青松对《诛仙》男女主角演技的评价,以及“金扫帚恭候”的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这件事情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一、 程青松的“金扫帚”标签与他一贯的“毒舌”风格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程青松是谁。他是“金扫帚奖”的创办者和主要推动者,这个奖项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评选年度最差电影和最差表现的。他本人也以敢于直言、不留情面地批评电影和演员而著称。所以,他针对《诛仙》男女主角的批评,并非突兀,而是符合他一贯的“人设”和“节目效果”。

“金扫帚”的评价体系,很多时候不单单是看技术层面的演技,也包含了他对演员商业价值过高、但艺术表现力跟不上,或者说“德不配位”的一种看法。他常常将“流量”与“演技”对立起来,认为纯粹依靠粉丝基础和商业宣传而存在的“流量明星”,如果没有扎实的演技作为支撑,就是对电影艺术的“污染”。

二、 针对《诛仙》男女主角的“流量”与“演技”之辩

《诛仙》选择肖战和李沁(虽然肖战是流量的代表,李沁也是当红演员,但两人在这次的讨论中,肖战受到的关注和争议更大)作为主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流量”属性。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利用高人气演员来吸引观众,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

程青松批评他们“身为流量吹捧演技”,这个说法可以解读为:

对演技的过度拔高: 程青松认为,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粉丝的评价,都将这两位演员的演技描绘得过于出色,超出了他们实际的表现水平。他可能觉得,一些表演上的瑕疵,在粉丝和部分媒体的口中被选择性忽略,或者被解读成了“高级感”等等。
流量与作品质量脱节: 他认为,演员的商业价值(流量)被过度放大,而他们所呈现的银幕表现却未能达到相应的艺术水准。这种“流量”的堆砌,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优秀的电影作品,反而可能因为主演演技的不足而拖累了整部电影的口碑。
对行业的隐忧: 程青松作为一个电影行业的“批评者”,他对“流量至上”的现象感到担忧。他担心这种模式会进一步恶化电影市场,让资本过于看重表面的商业指标,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和内容创作。将“金扫帚”的帽子扣上,也是他表达不满、试图引起行业反思的一种方式。

三、 肖战粉丝与程青松的“战争”

程青松的这番言论,无疑会触碰到肖战粉丝的“逆鳞”。肖战拥有庞大且战斗力极强的粉丝群体,他们对偶像的维护是出了名的。

粉丝的维护: 粉丝们很可能会认为程青松的批评是“恶意攻击”、“黑酸”,是为了博取关注而故意诋毁。他们会拿出证据来证明偶像演技的进步,或者反击程青松的评价标准。
“饭圈”文化的影响: 这种争论也折射出“饭圈”文化中,粉丝往往将对偶像的评价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很难接受客观的批评。对于“金扫帚”这种负面评价,粉丝的反应会非常激烈。
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粉丝很容易形成一个信息茧房,只接触到支持偶像的言论,而程青松的批评则打破了这个“回声室”,因此会引发更强的反弹。

四、 程青松的评价是否“客观”?

关于程青松的评价是否客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主观性: 演技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评价成分。不同观众、不同影评人,对同样的表演,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标准。程青松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个人的审美和对电影的理解。
“金扫帚”的性质: “金扫帚奖”并非官方评选,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反响和舆论监督。它的目的之一就是制造话题,引起关注,进而对电影行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它的评价标准和公信力,与学院派奖项有着本质的区别。
“流量”作为评价维度: 程青松将“流量”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这本身就带有了批判色彩。他认为不应该因为流量而降低对演技的要求。
电影质量的综合评估: 电影的质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包括剧本、导演、表演、剪辑、摄影等等。将一部电影的成败完全归结于主演的演技,或者因为主演是流量就预设其演技不行,可能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五、 这类争论的意义和影响

程青松的这番言论,以及随之而来的争论,至少有以下几个意义:

推动行业反思: 这样的争议,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电影行业、制作方、演员本人以及观众,去思考“流量”与“演技”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商业价值和艺术追求。
提升观众辨别力: 激烈的讨论,也能帮助一部分观众跳出“粉丝滤镜”,更理性地看待演员的表演,形成更健康的观影习惯。
“金扫帚”的价值: 尽管“金扫帚”常被批评为“哗众取宠”,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向警示作用,让那些纯粹靠流量而没有实力的演员,以及粗制滥造的电影,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
“饭圈”文化的审视: 这类事件也常常引发对“饭圈”文化的讨论,例如粉丝的过度维护、对批评的极端抵制等,促使社会思考如何引导健康的粉丝文化。

总结来说, 程青松对《诛仙》男女主角的批评,是他在“金扫帚”这个平台下,对“流量明星”演技问题的惯性输出。他将“流量”与“演技”对立,认为不应该用流量来“吹捧”本不配位的演技。而他抛出的“金扫帚恭候”的说法,则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和警示意味的表达,旨在吸引关注,并引发对行业现象的讨论。

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程青松的评价方式带有主观性和话题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他对“流量”与“演技”脱节问题的尖锐指出的合理性。肖战粉丝的激烈反应,也反映出当下“饭圈”文化的一些特点。最终,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部作品的口碑和演员的口碑,最终还是取决于他们真实的艺术呈现,而非外部的声势或批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怎么样,作为一名导演一名编剧也不该用这种趾高气扬的口吻说话。

影片不好我认,肖战作为非科班演员来说,演技不像营销号夸得这么好,我也认,但放在大荧幕上远算不上尴尬,跟以往角色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些放在绝大多数观众眼里是合格的,放在粉丝眼里是优秀的,从些许花絮和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来看,的确是下了功夫,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而那些说配音的,拜托,一部影片用配音与否,压根不是一名演员能决定的好嘛?

还有那些说我们粉丝玻璃心的,麻烦你换位思考下,如果是你,在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情况下把你的那部分完成得很好,却被他人诋毁得一无是处,你委不委屈,生不生气?

我看过肖战不少采访,他一直谦逊有礼,忌惮捧杀,他曾说,如果片子反响不好,他也没办法,但也会继续努力(大意如此)。

而程作为前辈可以批评指正,但不该满是嘲讽,外加端出一副看同行笑话的架子。

诛仙几个主演是真惨,肖战接这部戏的时候根本是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因陈情令火吸了点粉就被扣上了流量的帽子,老老实实被压了不少戏没播且戏份不多的沁姑娘也莫名被cue,孟美岐在影片中表现也可圈可点,作为首次出演确实算不上烂……

请问他那金扫帚奖要搬给谁?还影帝影后?过分了吧?

what???

就因为片方为了宣传买了几个不是很贴切的热搜?

就因为你们看不惯热搜下粉丝的夸赞?

难道粉丝多人气旺是原罪?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肖战跟以前一样没有名气,这片子会怎样?票房肯定没有现在理想,大家顶多吐槽片子烂,服装化烂,不符合原著,但吐槽的重点绝对不会放在这个扮演者的演技上,或许还会吸一波路人粉,被人说一句“哎,这个张小凡好像还可以啊…”也绝不会被一个素未谋面的导演提名。

现如今,他靠先前的剧有点名气了,首日票房过亿了,他就作为一个靠卖热搜的流量被某些人冠以"金扫帚奖影帝"之名钉在电影耻辱上。

请问,这公平吗?

一部片子的好与坏不仅仅在于演员在镜头前的表现力,而一个人能受到这么多人喜欢、能有粉丝愿意花钱去观影,是因为他有能够让人喜欢和去维护他的资本,那是他的本事,不该被剥夺,更不该作为某些人批判挑刺的把柄。

望周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