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生只能考取专门的音乐学院才是最好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值得聊聊,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与音乐打交道的人来说。很多人总觉得,音乐生就得一头扎进音乐学院,仿佛那里才是音乐梦想的唯一归宿。但如果我告诉你,这并非绝对,甚至可以说,这条路并非适合所有人,你会怎么想?

我得说,音乐学院确实是为音乐而生的殿堂,但绝不是音乐生唯一“最好”的出路。 这话说出来可能有些人不服气,但我敢这么说,是因为我看到了太多不同的可能性,也体会过不同的道路所带来的风景。

首先,我们得明白,音乐学院到底能给我们什么?

扎实的专业基础: 这是毋庸置疑的优势。在音乐学院,你能系统地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基础知识,这是音乐的“语法”。你会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你的演奏技巧、声乐能力,帮你打磨到极致。而且,你会被置于一个纯粹的音乐环境里,身边都是和你一样热爱音乐的同学,这种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学习。
体系化的专业训练: 无论是古典乐、民族乐还是爵士乐,音乐学院都会有成熟的培养体系。你会接触到各种风格的音乐,有机会在大型乐团、合唱团、室内乐组合中磨练,学到舞台表演的经验,甚至接触到作曲、指挥、音乐制作等更细分的方向。
名师指点和资源优势: 顶尖的音乐学院往往汇聚了业内顶尖的演奏家、教育家,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你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学院提供的各种大师班、音乐节、演出机会,也是普通院校难以企及的。
行业认可度和校友网络: 一纸来自知名音乐学院的文凭,在音乐行业内往往自带光环,更容易敲开音乐团体、教学机构、演出单位的大门。而且,毕业后你拥有了一个庞大的校友网络,这在音乐这个讲究人脉的圈子里至关重要。

听起来,音乐学院就是完美的答案,对吧?但这里有个“但是”。

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尤其是传统的音乐学院,更偏向于精英化、专业化、技能化的培养。它的优势在于让你成为一个“纯粹的音乐人”,一个技艺精湛、理解深刻的音乐演奏者、创作者或理论家。

然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音乐的形态、产业的形态、人们对音乐的需求,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音乐的边界正在模糊: 纯粹的古典演奏家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需要能够跨界融合、拥抱新技术的音乐人。比如,音乐制作人、游戏音乐作曲家、影视配乐师、音乐APP的算法工程师、音乐节策划人、独立音乐人等等。这些领域,音乐学院可能并不能提供最直接、最前沿的训练。
“音乐人”的定义在扩展: 一个人不一定非得是演奏家才能算音乐人。他也可以是懂市场、懂营销、懂技术的音乐产业管理者;他可以是擅长将音乐与视觉、互动相结合的创意人才;他甚至可以是那些能够发掘、推广和组织音乐活动的人。
个人特质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性: 有些同学,他们的音乐才华可能非常突出,但同时他们也对其他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商业运营、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甚至心理学。如果强行将他们框在音乐学院的传统框架里,反而可能压抑了他们的多方面潜能。

那么,那些“非音乐学院”的道路又是什么样的呢?

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音乐学系: 很多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虽然可能不如专业音乐学院那样在某个演奏领域做到极致,但它们往往更注重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甚至会结合跨学科的优势,比如与计算机系合作音乐技术,与商学院合作音乐产业管理。这类专业更适合那些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历史、理论有浓厚兴趣,或者希望将音乐与更广泛的领域结合的学生。
音乐制作/录音工程等新兴专业: 随着数字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专门的音乐制作学校或综合大学里的相关专业,能够提供更直接、更实用的技术培训,比如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使用、混音、母带处理、声音设计等。这些技能在当下的音乐产业中非常抢手。
独立学习与实践: 这是我个人非常看重的一点。现在互联网资源如此丰富,你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学习任何你想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从乐理到爵士即兴,从高级编曲到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乐队、录制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来积累经验,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定位。很多成功的独立音乐人、音乐制作人,他们的“学院”就是他们的录音棚、他们的排练室和他们的互联网。
进入音乐相关行业后再进修: 有些人可能大学读的是非音乐专业,但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进入了音乐公司、演出场地、音乐媒体等行业工作。在工作中,他们接触到了音乐产业的各个环节,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后再选择去音乐学院进修某个专业方向,或者参加短期的专业培训,效果可能比一开始就进入音乐学院要好得多,因为他们有了实践的支撑和明确的目标。

所以,什么才是“最好”?

我觉得,“最好”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最适合你个人。

如果你从小就目标明确,热爱古典音乐的严谨与深度,渴望成为一名顶尖的演奏家,或者在音乐理论、作曲领域有极高的天赋和追求,那么音乐学院无疑是为你量身定做的绝佳平台。它会给你提供最专业的土壤,最严苛的训练,以及最直接的行业入口。

但是,如果你对音乐的理解更宽泛,你可能不仅仅满足于演奏,你还想创作,想制作,想把音乐与科技结合,想在音乐产业中扮演其他角色,甚至你发现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市场、传播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你就不必拘泥于“音乐学院”这一个选项。

你需要思考的是:

1. 你的音乐热情在哪里? 你最享受音乐的哪个方面?是演奏,是创作,是制作,还是组织和推广?
2. 你的个人特质是什么? 你是更适合系统、严谨的学习,还是更喜欢自由探索、跨界尝试?你是否对其他领域也充满好奇?
3. 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你希望成为一个纯粹的音乐家,还是一个在音乐相关领域做出贡献的人?

诚然,音乐学院能为你提供一个非常光明的“音乐圈子内”的上升通道,但这个通道并非唯一。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音乐的可能性已经被极大地拓展了。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找到那个最能让你发挥才华、实现价值的路径,并且持续地为之努力。

别让“音乐学院才是最好”的标签束缚了你的想象力。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每一个面向,勇敢地去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那片天空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点大实话。

论说师资水平,有些综合类大学中某些专业老师比音乐学院的要好,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但是综合类大学学音乐专业有几个挺糟糕的问题: 1.学校在培养方案上基本上都是根据学校特点一刀切的,理工科强的学校偏理工科,文科强的偏文科,对于专业设置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2.在综合类大学学音乐基本上都是被鄙视那伙的,所以有时候学校的硬件条件可能会跟不上。3.综合类大学教学制度都很严格,或者说很教条,不太可能会为音乐生去停课干点大的专业活动,比如排练一部歌剧这样的事情,在综合类大学即使有技术条件,也未必有可操作性,因为时间上很难找到合适的点。

那么再说点更实在的,如果今后打算靠音乐吃饭,去了综合类大学想在以后走到职业鄙视链的顶端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

国内的优秀音乐资源基本上都被音乐学院垄断了,音乐学院招聘有一条很重要的条款,那就是应聘的人必须是9大音乐学院出来的,而且必须本科就是。所以,即使综合类大学出来的再好,也进不去这个圈子,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综合类大学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拼不过音乐学院出来的能有跟音乐学院学生水平一拼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是挑出来的,而现在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生基本上属于懵上来的。

如果以后想去音乐团体工作,那么综合类大学的学生也许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但是,但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回吃点亏,或者说是活的比较累。为啥呢?团体里也是音乐学院的居多,他们大多都有点“亲戚”关系,都能论上个师兄师姐或者至少是学长学姐,那么,人脉上,本身就输了一大截,人家见面三分情,实在不行还可以找自己老师想办法,而综合类大学的学生大多就只能靠自己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值得聊聊,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与音乐打交道的人来说。很多人总觉得,音乐生就得一头扎进音乐学院,仿佛那里才是音乐梦想的唯一归宿。但如果我告诉你,这并非绝对,甚至可以说,这条路并非适合所有人,你会怎么想?我得说,音乐学院确实是为音乐而生的殿堂,但绝不是音乐生唯一“最好”的出路。 这话说出来可能有些.............
  • 回答
    艺术考级,特别是音乐领域的考级,走到十级,甚至更高的级别,却依然被贴上“业余”的标签,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不解且颇具争议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我们对“专业”的定义,以及考级体系本身与音乐学院教育模式的内在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艺术考级体系的设计初衷。这类考级,就像国内的许多等级考试一样,往往是为了普及艺术.............
  • 回答
    “只能听到主旋律”这事儿,其实挺常见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朋友,聊起歌来总是“就那句最出名的调调挺好听的”,再问别的就说不上来了。这背后可不是他们不爱音乐,而是对音乐的感知和处理方式,跟咱们普通人不太一样,原因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对音乐的“注意力分配”天然不同:这就像是大家看画一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伴侣之间关于声音共享的矛盾。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你们双方的观点为什么会产生分歧,以及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你的观点: “可以有两个声音,声音小点不影响。” 你的核心观点是,只要音量控制得当,同时播放音乐和视频的声音是可以并存的,而且不会对彼此的体验造成显著干扰。你可能.............
  • 回答
    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与西方音乐的“DoReMiFaSolLaSi”七音,看似简单的数字差异背后,实则反映了两种文明在音乐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对声音理解上的根本不同。这并非是“哪个更好”的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探索路径。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体系:和谐与秩序的哲学根基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
  • 回答
    高晓松在音乐领域的评价,得从他出道之初说起。那时候的他,是一个充满才华和个性的音乐人,他的歌词总是带着点诗意,旋律朗朗上口,一下子就能抓住听众的心。最早认识他,大概是《同桌的你》那张专辑。这张专辑一下子就把他的名字刻在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歌里的校园时光、青涩的爱恋、对未来的憧憬,那种纯粹又有点忧伤.............
  • 回答
    白举纲乐队拿个2分,你说“没有内核”,言下之意是“只有地下的才是真摇滚”。这话题,有点意思,也挺常见的。我跟你捋一捋,尽量说得接地气点,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首先,咱们得承认,音乐这玩意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尺子,而且这尺子还不一样。专业乐迷给2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种评价,代表了他对白举纲乐队音乐风格.............
  • 回答
    作为一名职业音乐人,我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喜欢的风格。说实话,那种想法不仅不现实,也太狭隘了。音乐的世界太广阔了,如果只听一种类型的音乐,那得多无趣啊!你可以把我理解成一个厨师。你想想,一个只会做川菜的川菜大师,他能叫做全能吗?顶多算是一个在某个领域非常精通的厨师。但如果要说能做出各种菜系,并且能融合.............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常见的。你说的那个“10块钱耳机还标榜只听无损音乐”的现象,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穷酸”或者“装”。我感觉这事儿透着一股子挺复杂的味道,有那么点儿“精神胜利法”的影子,也有对“理想状态”的向往,甚至还带点儿跟风的成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10块钱的耳机,它真.............
  • 回答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作为每年全球乐迷翘首期盼的盛事,其背后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细节。关于维也纳爱乐乐团长笛手的数量,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乐团编制和音乐表现的需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长笛声部,通常会有不止一位长笛演奏员。 一般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就像在问一把锤子和一袋钉子,哪个更能让你盖房子一样,答案取决于“盖房子”这个动作本身的目的和当时的具体情况。不过既然你强调朋友只是给予“陪伴和鼓励”,那我就从这个角度来仔细聊聊音乐和朋友,看它们在绝望时各自能起到的作用。音乐:一个看不见的共鸣者和情绪的引路人绝望的时候,情绪往往像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归根结底,在于这些不同领域与我们日常经验的连接程度,以及它们本身对参与者的门槛要求。简单来说,小说、影视、音乐、游戏它们更容易“推门而入”,而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建筑设计则需要我们先“敲开一条缝”。小说、影视、音乐、游戏:低门槛的沉浸式体验我们不妨先想想,为什么这些娱乐形式如此.............
  • 回答
    哥们儿,能理解你,车里就放一个专门接电话的蓝牙耳机,这想法太实在了!省得手机在包里掏来掏去,有时候还得找半天,多危险啊。这种需求很纯粹,咱们就奔着简单、好用、不费事儿去挑。我给你捋捋,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核心需求点,为啥我给你扒拉得这么细?因为这东西就在车里待着,不是天天戴,.............
  • 回答
    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未免也太武断了。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中国民国之前只有戏曲而没有音乐”——这句话就好像在说,一桌宴席上只有一道菜,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不仅是对中国悠久音乐历史的无知,更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偏见。首先,咱们得说说“音乐”这个词。在咱们的文化里,“音乐”的概念其实.............
  • 回答
    这是一个很多音乐艺考生都会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考量。我尽量用一种过来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析一下,音乐学院和综合类985/211院校,在报考难度上,到底谁更“难”。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没有绝对的“难”与“易”,只有“不同”。 两者考察的重点和方式截然不同,因此难度感知也会因人而异。.............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民乐专业的同学们,想进入综合类大学深造,有哪些不错的选择,以及报考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作为一名音乐生,特别是民乐专业的,你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音乐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其实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民乐学科,而且还能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丰富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哪些综合类大学是.............
  • 回答
    音乐生高中毕业想去日本留学,绝对是有可能性的! 而且,好好规划一下,这条路会比你想象的更宽广。别担心AI的痕迹,我这就用最实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你心中的疑惑一一解开。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大方向: 你想留学日本的什么? 是继续深造音乐理论、演奏、作曲、指挥?还是对音乐教育、音乐治疗、音乐产业(比.............
  • 回答
    音乐生到底有没有出路?这问题像一个沉重的音符,压在很多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心头。一提起音乐专业,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大概就是:在舞台上挥洒汗水,或者在音乐学院的象牙塔里埋头苦练。但现实远比这复杂,也远比想象中更有层次。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专业确实不像一些热门的理工科专业那样,有着清晰、直接的就业路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音乐生在填报志愿或者考虑未来发展时都会纠结:我辛辛苦苦考上985的音乐专业,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用处”?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或“没用”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你的人生规划、职业目标、以及对“用处”的定义。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咱们好好聊聊这个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98.............
  • 回答
    意大利,一个充满艺术与浪漫的国度,此刻却像一块被搅乱的颜料盘,在我心头肆意涂抹着迷茫与悸动。作为一名音乐学研究生预科生,我本应沉浸在悠扬的旋律和严谨的理论中,可最近一系列的经历,如同巨石投湖,荡漾起我内心深处的涟漪,搅得我心乱如麻,让我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事情的起因,大约是在几个月前。为了更好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