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法院写的这一段话是真好啊!
让人看了之后忍不住会对法律油然升起一种信服感!
这是最近少有的结果令人舒心的新闻了,判决结果也很令人舒心。
终于给“正当防卫”正了回名,否则以此前很多次的新闻,让我都对正当防卫这词感到不太理解,以及何时才能适用。
一不小心就是故意伤害,就是互殴,正当防卫似乎是一个很危险,很难成立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正当防卫很难界定,
因为一不小心就是互殴,是互相伤害。
除了正当防卫,见义勇为和故意伤害也比较难界定。
曾经我多次怀疑是否能很好的界定正当防卫,见义勇为,和故意伤人?
如若此事无法界定,
只会让更多的人犹豫,退后,
而不敢当机立断的去帮助受害者,去见义勇为。
因为,明明的正义怎么成了故意伤人呢?
这也是件有伤公信力的事。
回到这件事情上,
我觉得还是要敢于去判正当防卫,见义勇为还是要敢于去定,不要模棱两可,两边各打一大板,说什么互殴,互相伤害。
明明是一方,先挑衅,先让自己安危受到伤害,在这样慌乱的情况下,人出于自保是很正常的选择,而且人身安全受到伤害时,是有无限防卫权的。
模棱俩可的定性互殴,只会导致人们难以因为被伤害而行使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而是让受害人感到即便受到伤害,也只能认栽,受到相应惩罚的感觉。
这本身并不公平。
只有,敢于去判正当防卫,才会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被伤害不是认栽。
这很重要。
这次法院的判决真的令大家都很欣慰,也提升了公信力。我认为官方其实需要传播这样的正能量,让大家感受到正义永不缺席。抖音@四平警事,作为一个官方的公安法律类账号,也是真真正正的,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真的能让正义永不缺席,美好的事物永不消散。
他们的每一个视频都在阐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要义。通过一系列灰色幽默的调性,以一些段子的形式来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宣传严肃认真的法律态度。
我很喜欢看他们的段子,他们能够做到不模仿不蹭热点,只搞原创,并且虽然是一些很幽默搞笑的段子,但是能够看出他们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正义感,那种为民着想的态度。
真的会让我看完有一种肃然起敬油然而生的感觉。
我认为正是这份正义,才会让民众更加尊重法律,才会让民众更加相信法律,相信官方,相信正义。美好永远存在那些犯罪分子终将会被绳之以法,法律始终是公正的向着我们老百姓的。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官方法律宣传账号的意义就是让人能够相信法律,敬重法律。
而想要让大家敬重,必然是能够向着老百姓能够实现公平正义,四平警事的每一个视频,无不体现了公平正义,这一点始终为老百姓办实事。既是纪实,又是喜剧,又普法。能够戳中老百姓关心的点,并且实现老百姓的需求。这就是他不容易的地方。
这样也能更好的起到普法的效果。让民众更贴近法律,通过诙谐幽默的故事,更懂得法律的要义,并且能守住法律的底线。
【为这个判决点赞!正当防卫的认定为何艰难?】
这些年,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标准把握过于严格,条件过于苛刻,导致司法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的案例极少,大量的正当防卫案件被错误地追究了刑事责任。有媒体根据过往的裁判文书进行统计,律师关于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最终被法院采纳的不足10%。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政府、弱社会的总体格局。习惯于认为所有的暴力都应被政府垄断,正义应当由政府伸张。
第二,中国人谦抑、含蓄的权利观。强调公民的义务多于强调公民的权利。习惯于讲权利的边界,习惯于讲公民权利的滥用。
第三,司法工作被维稳思维主导。害怕被害者家属缠闹、上访。为了稳定而人为和稀泥。
第四,死者为大或伤者为大的传统遗留。认为有人死亡,必须要有人担责。无人担责就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第五,司法裁判的原教旨主义。流水线作业,机械死抠法条,丧失了对社会正义和常情常理的感知能力。
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些问题,我建议:
第一,最高法适时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特别是明确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
第二,加强案例指导。典型案例要及时编纂,强化指导案例的适用刚性。
第三,加强文书说明。过往判决中,关于正当防卫的争议,判决书往往两三句话带过。不进行说理,不分析论证,正义的边界就永远搞不清楚。
安全感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也是个人都必须有的。正当防卫是生物本能,也是自然法。从司法的角度,激活正当防卫非常必要。一个案例比一摞文件更有效,更能塑造社会价值选择,更能提供行为指引。#正当防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