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评价完全的形式主义电影的好坏?

回答
评价一部“完全形式主义电影”的好坏,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理解的议题。因为在纯粹的形式主义电影中,叙事、人物塑造、甚至主题等传统电影评论的侧重点往往被弱化,而视觉风格、声音设计、剪辑节奏、镜头语言等形式元素被推向了极致。因此,评价的尺度和角度也需要随之调整。

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评价完全形式主义电影好坏的几个关键维度:

一、形式元素的内在逻辑与表现力(核心评价维度)

这是评价形式主义电影最核心的标准。所谓“完全形式主义”,意味着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是表达情感、思想、氛围的关键。

视觉风格的独创性与高度统一性:
美学风格的鲜明度与辨识度: 电影是否创造了一种独特且令人难忘的视觉语言?例如,韦斯·安德森的对称构图和鲜艳色彩,王家卫的模糊焦距和霓虹光影,或者某个特定导演创造的全新的摄影技巧、布景设计风格。
视觉元素的协同作用: 摄影、美术、服装、灯光等所有视觉元素是否紧密配合,共同构建出一种强烈的氛围或情绪?它们是否服务于影片整体的形式追求,而不是孤立存在?
色彩、构图、光影的运用: 这些基础元素是否被创新性地使用?例如,是否运用非写实的色彩来表达情绪,是否通过大胆的构图打破常规,是否利用光影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或心理状态?
镜头运动与角度: 摄像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拍、固定等)是否具有特殊的意义?视角是否独特,是否能引导观众以一种新的方式观看?例如,长镜头是否带来了沉浸感或压迫感,快速剪辑是否制造了混乱或节奏感。

声音设计的创新性与情绪渲染力:
音乐与音效的匹配度与独特性: 音乐不仅仅是背景,它是否与画面产生共鸣,甚至引领观众的情感走向?音效的运用是否具有实验性或具象化,是否能增强电影的氛围和质感?例如,某些电影会大量使用非自然的音效来制造疏离感或超现实感。
声音的叙事功能: 在某些形式主义电影中,声音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叙事工具。例如,旁白的声音质感,对白的处理方式(压抑、回声等),甚至是沉默的处理,是否都服务于影片整体的形式追求?

剪辑的节奏感与叙事实验性:
剪辑节奏是否独特且有效: 是快节奏的蒙太奇,还是慢节奏的长镜头?剪辑的跳跃性是否能制造出情感冲击或智性刺激?它是否符合影片整体的“呼吸”?
非线性叙事或实验性剪辑: 是否运用了回闪、闪前、交叉剪辑等手法,并且这些手法是否服务于影片的形式美学或情感表达,而不是为了炫技?
剪辑的视觉连贯性或断裂感: 剪辑是追求流畅还是刻意制造断裂感?这种断裂感是否能引发观众的思考或某种情绪?

场面调度与空间利用的精巧性:
人物在空间中的位置与运动: 导演如何安排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他们的行动路线,以及他们与环境的互动?这是否创造出某种象征意义或心理状态?
场景设计与空间表现: 布景、道具、建筑等是否具有形式上的吸引力,它们是否能成为角色内心或主题的隐喻?

二、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度(“形式为谁服务”的问题)

即使是完全形式主义的电影,也并非完全脱离内容。形式是为了传达某种感受、思想、或对现实的一种独特观察。

形式是否服务于情感表达: 电影的极致形式是否能更有效地传达导演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一种极端的色彩或剪辑节奏,是否能比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准确地触及观众的情感深处?
形式是否服务于主题的探讨: 电影的风格化语言是否能深化对某些主题的理解?例如,某个特定视听语言是否能象征性地体现人性的异化、社会结构的压抑等。
形式是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或重构: 形式主义电影往往会选择性地呈现或扭曲现实。评价的标准在于这种抽象或重构是否具有洞察力,是否能引导观众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忽略的层面。
形式是否构成一种“游戏”或“智力挑战”: 有些形式主义电影是为了与观众进行一场关于电影语言本身的对话,它们挑战观众的观影习惯,引发思考。这种“游戏”的吸引力在于其精巧和挑战性。

三、观影体验与主观感受(不可忽视的维度)

形式主义电影往往会带来强烈的观影体验,因此主观感受也占有一定比重。

沉浸感与愉悦感: 无论多么抽象或风格化,一部好的形式主义电影应该能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否令人愉悦,是否能带来审美上的满足?
情感共鸣或智性启发: 即使不讲究传统的故事性,电影是否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或者提供一种智性上的启发?例如,看到一种新的视觉语言被创造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启发。
记忆点与回味: 电影是否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点”?是某个独特的镜头,一段旋律,还是某种强烈的感受?观影后是否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回味?
是否具有“艺术性”的感染力: 这是比较主观的评价,但一部形式主义电影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性”魅力,让观众感受到其超越日常的价值。

四、与传统电影的对比与反思(定位和价值)

将形式主义电影置于更广阔的电影史和类型片中进行评价,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其价值。

对电影语言的创新与贡献: 某部形式主义电影是否在电影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它是否开创了新的表现手法,影响了后来的电影人?
与“内容至上”的电影的辩证关系: 形式主义电影是对叙事电影的一种补充,还是一种颠覆?它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是否能与观众产生有效的沟通: 虽然形式主义电影不一定需要迎合大众口味,但它能否与一部分观众产生有效的沟通和共鸣,而不是完全封闭自赏?

评价一部完全形式主义电影的“坏”

反过来,如果一部电影在这些维度上表现不佳,就可以认为它是“坏”的:

形式上的空洞与堆砌: 视觉元素、声音设计、剪辑等,看起来很炫目,但缺乏内在逻辑,只是为了炫技而存在,无法支撑起任何有意义的内容或情感。
形式与内容的脱节: 极端的风格与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完全不符,甚至起到了阻碍作用。例如,用非常华丽的形式来讲述一个空洞的故事,或者用过于冷峻的形式来表现一个需要温暖情感的主题。
缺乏独创性或模仿痕迹过重: 形式元素只是对其他大师作品的简单模仿,缺乏自己的独特思考和创造力。
观影体验上的不适或厌烦: 过于刻意的形式设计,导致观众感到不适、枯燥、甚至产生反感,无法获得任何审美愉悦或智性启发。
无法与观众建立有效的连接: 形式过于晦涩难懂,或者与观众的感受相距太远,导致沟通失败,无法产生任何共鸣或理解。

总结一下,评价一部完全形式主义电影,核心在于:

其形式元素是否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独创性和表现力。
这些形式是否有效地服务于某种情感、思想或对现实的独特观察。
它是否能带给观众一种深刻、独特且令人难忘的观影体验。

这是一种对电影“本体”的探索,是对视觉、听觉语言的极致运用,评价标准需要我们放下对传统叙事的要求,转而关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的力量和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完全的形式主义电影?问问题麻烦问的清楚一些好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一部“完全形式主义电影”的好坏,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理解的议题。因为在纯粹的形式主义电影中,叙事、人物塑造、甚至主题等传统电影评论的侧重点往往被弱化,而视觉风格、声音设计、剪辑节奏、镜头语言等形式元素被推向了极致。因此,评价的尺度和角度也需要随之调整。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评价完全形式主义电影好坏的几.............
  • 回答
    关于“中国在选择抗日的时机上还是太急了一点,假如能再延迟五年,情况很可能完全不一样”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探讨的观点,但同时也充满了历史的 if 句,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中国和日本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延迟抗日可能带来的潜在后.............
  • 回答
    确实,在医学领域,老百姓的口碑在评价医生“好与不好”这件事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我们常常强调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衡量一个医生是否“内行”的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患者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这其中的逻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说:1. 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患者的痊愈与生活质量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 回答
    评价勒布朗·詹姆斯,这绝对是个大工程,因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球员。要给出一个“完全中肯”的评价,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掰扯掰扯。首先,统治力,这玩意儿在勒布朗身上简直是刻在了骨子里。出道即巅峰,然后以一种近乎变态的稳定性,把这种巅峰状态维持了整整二十年,甚至还在不断进化。你想想.............
  • 回答
    玩到八级坦克,尤其是像百夫长这样的热门车,本该是件挺高兴的事儿,毕竟这是迈向高级别的关键一步,意味着更强的火力、更厚的装甲,理论上也能赚更多的银币。但要是玩起来是银币亏得底掉,那真是让人有点提不起劲儿,甚至怀疑人生。百夫长八级,曾经的荣光与现在的无奈首先,得说说百夫长。这位老牌英系中坦,在历史上可是.............
  • 回答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感到“恶心”,这个反应非常真实,而且很有代表性。高更的这个故事,确实不是那种能让人拍案叫绝,或者看完内心充满温暖的故事。它更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体系上,让人不适,甚至感到反感。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你会感到“恶心”。首先,毛姆塑造的思特里克兰德这个角色,简直就是彻.............
  • 回答
    《诡秘之主》完结了,这个消息在我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有不舍,有惊叹,更有那么一股子“终于尘埃落定”的释然。作为一本追了很久很久的书,它的完结就像一个老朋友的告别,带来的是满满的回忆和复杂的情绪。说实话,刚开始看《诡秘之主》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它会火成这个样子。它的设定实在是太硬核了,太复杂了,什么序.............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的皇室人口与国家财政负担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用户提到的“五千万人口养百万朱姓皇室”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数据误差,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朝人口与皇室规模的误读1. 明朝总人口的估算 明朝人口在鼎盛时期(如万历年间)约为500.............
  • 回答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议题。以下从历史背景、运动过程、影响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清政府的腐败与衰落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因腐败和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应对列强侵略和内部动.............
  • 回答
    关于“吃牛排蘸黑胡椒汁的人家境一般,有钱人都蘸黑胡椒粉、盐”的言论,这一说法显然是一种带有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的简化归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对“调味品与阶层”关联的逻辑拆解1. 经济条件与调料选择的关系 这一言论的核心逻辑是: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更倾向于使用“更高贵”的调味品(如黑.............
  • 回答
    评价历史上的曹丕:一位复杂而重要的历史人物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魏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曹丕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又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继承了父亲曹操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并统治魏国的皇帝,其政治、文学、军事方面的成就和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评价。一、政治上的承上启下与制度创新曹丕最大的.............
  • 回答
    评价国内媒体停播202122赛季第28轮英超:一次复杂的多角度审视国内媒体停播202122赛季第28轮英超比赛,无疑是当时中国足球产业和体育传播领域的一件大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的原因或影响。一、 事件的背景与直接原因首先,我.............
  • 回答
    张学良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在“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关键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公众讨论的焦点。评价他的行为,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他个人的经历、性格和政治立场等多方面因素。一、 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表现:一个悲剧性的历史节点“九一八事变”是.............
  • 回答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这句话是一句非常生动且充满讽刺意味的俗语,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责任分担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字面含义与象征意义的解读: “吃地沟油的命”: 字面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圣雄甘地。甘地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物,对印度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评价甘地需要从他的思想、实践、成就、局限性以及他留下的遗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甘地的核心思想与哲学甘地的思想体系是他评价的基础,也是他行动的指南。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韩雪,一位在中国娱乐圈拥有独特存在感的女明星,她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的,很难用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从出道至今,她凭借着多方面的才华、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一些独特的经历,赢得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评价韩雪:一、 艺术造诣与职业素养: 演技: 早期作品: 早年韩雪出演.............
  • 回答
    谭嗣同:以生命之火照亮改革之路的悲剧英雄谭嗣同,这位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以其鲜明的思想、不屈的斗志和壮烈的牺牲,成为无数后人心中的民族脊梁和改革先驱。评价谭嗣同,需要从他的思想根源、实践行动、以及他所代表的历史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思想渊源:融合中西,革故鼎新谭嗣.............
  • 回答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名: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翔实的记录和深刻的洞察力,让西方世界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这部作品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一、 作品的背景与创作过程要评价.............
  • 回答
    怎样评价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ory)无疑是20世纪末以来地缘政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的根本性分界线将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尤其是文明之间的差异。这.............
  • 回答
    评价乌克兰不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建立奥地利或瑞典模式中立国家的提议,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个提议的背后,是俄罗斯试图在乌克兰建立一个被其控制的、缺乏实质性主权和安全保障的国家,而乌克兰的拒绝,则反映了其对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以及未来安全发展的深刻考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俄罗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