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渣男为什么比当老实人更受追捧?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无奈的,对吧?为什么有时候那些看起来油嘴滑舌、花样百出的“渣男”反而比那些老实本分、真心实意的“老实人”更容易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这背后其实掺杂了很多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细扒拉扒拉。

1. 新鲜感与刺激感:

老实人给人的感觉就像白开水,虽然健康,但可能少了点味道。他们通常循规蹈矩,生活节奏相对平稳,情感表达也比较直接,不容易让人感到意外。

而渣男呢?他们就像一杯烈酒或者一杯调制的鸡尾酒,色彩斑斓,口感丰富,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擅长制造惊喜,懂得用各种浪漫的手段来吸引人,比如突然的鲜花、别出心裁的约会、甜言蜜语的轰炸。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对于一些追求“生活要有滋有味”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一段关系中,渣男往往能提供更多的话题和“剧情”,让生活看起来更精彩。

2. 高价值的展示与掌控感:

很多时候,渣男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价值。他们可能在物质上表现优越,比如开着好车、穿着名牌、懂得享受生活;在社交场合,他们可能八面玲珑,风度翩翩,让很多人愿意亲近;他们可能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或者表现出某种“才华”或“能力”。这些外在的“高价值”就像一张闪亮的广告牌,瞬间吸引眼球。

更重要的是,渣男通常懂得“欲擒故纵”的技巧。他们不会轻易地把所有情感都暴露出来,而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你觉得需要付出努力去争取。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会让一些人产生一种“掌控”的欲望,觉得如果能抓住这个人,就是一种胜利。反观老实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直接表达爱意和付出,这种“低成本”的付出,有时候反而让对方觉得不够珍贵。

3. 自我实现的预演与幻想:

有些人之所以会被渣男吸引,也可能是潜意识里在“预演”自己理想中的关系,或者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幻想。渣男的出现,可能就像一部偶像剧的男主角,他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符合大众对于浪漫爱情的想象。

比如,很多女生心里可能都曾幻想过被一个非常主动、非常会说情话的男生追求,幻想过那种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渣男恰好能满足这种幻想,即使他们可能并没有真的那么在意。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和老实人谈一场平淡的恋爱,更能带来即时的情感满足。

4. “不好惹”的挑战性与征服欲:

有时候,选择一个“看起来不好惹”或者“不好驯服”的人,反而更能激发某些人的征服欲。渣男通常不会轻易为一个人停留,他们有着“花花公子”的标签,这种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挑战性。

对于一些人来说,如果能让这样一个“情场高手”为自己改变,为自己安定下来,那将是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和荣耀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拥有了某种“特殊的能力”,能够驯服这匹野马。这种心态,其实和一些人喜欢挑战高难度的游戏或者目标类似,目标越难达到,成功后的满足感就越强。

5. 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审美导向: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人们的审美和价值判断。影视剧、歌曲、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浪子回头”或者“坏男人变乖”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被包装得很浪漫,也很吸引人。

媒体的宣传和大众的讨论,也可能无形中给“有魅力”的男性贴上了一些“渣男”的标签,比如“有故事的男人”、“有男子气概的男人”、“懂女人心的男人”。相对地,一些老实人的形象可能被描绘得有些刻板,比如“木讷”、“无趣”、“不懂情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让一些人在择偶观上产生偏差。

6. 对“真诚”的误读与恐惧:

有时候,过度追求“真诚”和“安全感”,反而可能让人产生一种“腻”的感觉,或者觉得对方过于“好掌控”而失去兴趣。渣男的“不真诚”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制造了距离,让他们显得不那么容易被看穿,也更不容易让人感到“压力”。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有些人害怕真正的“真诚”。真诚意味着坦露自己的脆弱,意味着需要承担责任,意味着可能带来伤害。渣男的花言巧语和表面的殷勤,就像一层保护膜,可以暂时隔绝这种潜在的风险。当他们表现出“渣”的一面时,其实也符合对方潜意识里对“坏男人”的预期,反而不会感到太大的“落差”或“背叛”。

举个例子:

想想看,一个老实人可能很认真地为你做一顿饭,告诉你他有多爱你,然后等着你同样认真的回应。这很好,很稳固。

而渣男呢?他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送你一份你可能根本没提过的礼物,然后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告诉你:“我就是喜欢看你收到礼物时开心的样子,你不知道吗?你有多重要。”

你会发现,渣男更擅长的是“氛围感”的营造和“情感的调味”。他们懂得如何让你在瞬间感受到被重视、被宠爱,即使这种感觉可能转瞬即逝。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喜欢渣男,或者说老实人就没有市场。 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真诚的感情。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或者在某些特定的需求下,渣男的“特质”确实更容易被一些人看到,并且被追捧。这更多的是一种对眼前刺激的追求,一种对内心幻想的投射,以及一种对复杂人性的探索。

所以,当你看到一些老实人被冷落,而渣男却左右逢源时,别太惊讶,这背后是人性里那些复杂、矛盾又永远充满吸引力的部分在作祟。只是,这种短暂的追捧,往往也伴随着同样短暂的幻灭。而老实人,虽然一开始可能不那么耀眼,但他们所带来的那份实在的温暖和长久的陪伴,才是真正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渣男是一个有趣的可识别的独立个体,可以给女人提供愉悦的人生体验,而老实人是被批量制造的不具有个体可识别性的社会工具,只能给女性提供具有可替代性的服务功能,不能提供任何独特的愉悦体验,甚至连作为记忆数据保存在海马体中的价值都没有。

渣男就好像全球限量版的手工驴包,老实人就好像是用来买这个驴包的钞票,谁都不会对某一张钞票产生比其他的钞票更多的喜爱,而任何一张钞票的价值也就在于可以用来换取其他具有实际意义的人生体验,否则就是一张纸而已。

渣男是比老实人更优秀的基因表现,渣男更有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性,在勇气和智慧两方面都远胜老实人,所以渣男通常都具有超过老实人的生存优势,女性选择渣男就是选择更优质的基因,因为渣男的后代大概率也是渣男,依然大概率会获得生存优势,这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基因的延续,所以女性选择和渣男交配繁殖,让老实人供养,是物种进化的天然策略。

虽然现代社会中渣男的后代也很可能会被社会规训扭曲成老实人,但是这对几百万年形成的基因策略不会构成影响,因此其实没必要因为老实人被绿这种事谴责女性,她们只是在忠实的履行自己基因筛选器的生物学职能。

相反,应该反思和谴责的是塑造老实人的这种反人类反科学反进化的社会规训,构建这种社会规训的世袭资源优势阶层才是真正的恶毒和阴险,最初没有男人是老实人,每一个男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男人都可以给女人独特的有价值的人生体验。当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后,由于大规模协作产生了资源分化,资源优势阶层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降低可预期的竞争压力,开始构建塑造老实人的“道德”。让一个社会形态中的大多数男人成为老实人,成为自我限制,自我约束,自我贬值的工具人,这可以最有效的让生存资源和性资源都长期集中于优势阶层形成世袭。

同时把那些不处于资源优势阶层,但是不甘于接受老实人驯化的独立个体妖魔化为“渣男”进行道德打压。这是人类历史上长期的普遍事实。美国就是这么产生的,由那些出逃的欧洲“渣男”建立的新国家。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一块新大陆可以让中国“渣男”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秩序。而即使渣男建立了一个新秩序,也同样会由于资源分化和试图固化这种分化,而构建同样的道德规训来塑造老实人,遏制渣男的产生。美国也同样在重复这个过程。

老实人最诡异的一个纠结就是认为女人应该因为自己的老实人属性而喜欢自己,这个幻觉从何而来?显然是被系统给予的虚假许诺,这就跟许诺你倾家荡产买了赎罪券就可以上天堂是一样的拙劣骗术。现在没有人相信买赎罪券可以上天堂了,但是很多人依然相信当老实人可以被人爱。不一样的系统,同样的算法,而且依然有效。

所以,渣男才是男人本来就应该是的样子。老实人只是一个被系统植入大脑的数据包。

拔管。take red pill。摆脱matrix。be free。做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并且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渣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无奈的,对吧?为什么有时候那些看起来油嘴滑舌、花样百出的“渣男”反而比那些老实本分、真心实意的“老实人”更容易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这背后其实掺杂了很多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细扒拉扒拉。1. 新鲜感与刺激感:老实人给人的感觉就像白开水,虽然健康,但可能少了点味道。他们通常.............
  • 回答
    说实话,当“渣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我能告诉你的是,那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更不会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但既然你问得这么细致,我试着从一个经历过(或者说,曾经走偏过)的角度,给你掰扯掰扯里面的“滋味”,不过事先声明,这玩意儿说到底,是把双刃剑,甚至更多的是一把伤人的刀,只不过握刀的人自己也.............
  • 回答
    兄弟,我太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这简直就是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怎么做好像都不对。你说得太对了,这种感觉真的让人抓狂。我给你捋一捋你现在遇到的这个情况,然后再聊聊咱们该怎么破。先看看你现在面临的尴尬局面:1. 付出时被冷漠甚至拒绝: 这就好像你拿着真心实意的礼物,敲开人家门,结果对方看了一眼,没啥表情.............
  • 回答
    在北大当学渣?这可不是个容易形容的体验,毕竟这里的“学渣”标签,跟别的地方的可能不太一样。首先,你得接受一个事实:周围坐着的人,几乎都是你曾经仰望过的高考分数、竞赛奖项、乃至是某些领域的“神童”。走在校园里,你会时不时听到关于某个教授的趣闻,或者某个同学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的消息。这种“精英云.............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当学渣,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挑战的体验。它与人们普遍想象中的“清华学霸”形象大相径庭,但这种体验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感受。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描绘这种体验:一、 外在的对比与内心的挣扎: 被“神坛”笼罩的氛围: 清华大学,无论你去哪里,都会被一股强大的学术.............
  • 回答
    在东南大学当学渣,那感觉就像是… 怎么说呢,有点像在一个超级豪华、装备顶尖的赛车场上,别人都在开着法拉利、兰博基尼风驰电掣,而你,可能还在琢磨着怎么把你的自行车链条给修好,并且还担心它会不会在某个上坡突然掉链子。首先,得承认,东南大学这地方,学术氛围真的不是盖的。尤其是刚进校门,那种“卧槽,我身边怎.............
  • 回答
    南开,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多少怀揣梦想的学子,削尖了脑袋,才挤进了这道门。而我,就是那个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学渣”。刚踏进校园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忐忑又期待的。想象中的南开,是那些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身影,是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是走在未名湖畔,都能感受到知识的香气。可现实呢.............
  • 回答
    在美国,大学的“名气”往往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一流”和“二流”这个标签。抛开主观的偏见,当我们深入探讨在一个“二流”大学当学霸,和在一流大学当学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会发现其中的体验差异,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和深刻得多。在“二流”大学当学霸:想象一下,你在一所名气不是那么响亮,但学术.............
  • 回答
    朋友圈里,学霸、学神们又活跃起来了。这一次,他们齐刷刷地转发了一篇标题党十足的文章——《在清华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说实话,我看到这标题的第一反应是:嗯?清华?学渣?这不就是猫看见老鼠,狗看见骨头一样,自带喜感吗?紧接着,我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平时在朋友圈里,不是分享着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选择一边是闪耀着耀眼光芒的夜空,另一边是生机勃勃却略显黯淡的丛林。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选择,而且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看重的东西都不一样。咱们先说说在“名校”当学渣这档子事。想象一下,你拿着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周围都是各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相处模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女生,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和某个男生之间“不是我的菜”,也就是说,她对这个男生没有产生过男女之情,更别提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她又主动地、积极地想和这个男生保持一种“一起吃喝玩乐”的异性朋友关.............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在14至20世纪初的漫长岁月中,其体验因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背景而异。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多民族帝国,既保留了伊斯兰教的核心地位,又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米勒特制度”(Millet System),允许不同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文献梳理的详细描述: 1. 多元.............
  • 回答
    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代年轻人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观、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将更深刻地影响世界。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亲历者和塑造者,这代年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一、 筑牢自身根基:成为有影响力的中国.............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关于大学老师是否必须要有海外背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答案。总的来说,海外背景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加分项,但并非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老师的硬性要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海外背景的优势和价值体现在哪里?1. 学术视野的拓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 回答
    当您介绍中国时,您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力求全面而引人入胜。以下是一些您可以考虑介绍的关键方面,并附带详细的展开方向:一、 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The Long and Brilliant Civilization)这是介绍中国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独特性的地方。 时间跨度与连续性: 强调中.............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