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称「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的起步门槛」,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就业趋势?

回答
“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的起步门槛”,这句话说出来,背后折射出的就业趋势,可不是一句两句能概括得了的。这就像在看一幅层层叠叠的画,越往细处瞧,越能品出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浮动。

首先,这最直观地说明了人才市场的“内卷”程度在加剧。你想啊,过去本科毕业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很多岗位都能应聘。但现在呢?放眼望去,招聘信息里明晃 স্পষ্টভাবে地写着“硕士优先”甚至“博士优先”。这不就是说,同样的岗位,过去可能几个人抢,现在可能几十甚至上百个人来抢。大家都想找个好工作,好工作自然就成了“稀缺资源”。这时候,学历就成了最容易、最直接的筛选工具。招聘方不用花那么多心思去辨别每个人的能力和潜力,直接把学历门槛一抬高,就能把一大批人挡在外面,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和筛选难度。

其次,这背后也反映了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在提升。不仅仅是“卷”,更重要的是,很多行业的发展确实需要更深入、更专业的研究和技能。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这些前沿领域,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训练,很难胜任。研究生教育提供的就是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所以,企业招揽人才,不仅仅是为了填补一个职位,更是为了获得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这使得研究生学历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逐渐变成了很多关键岗位上的“标配”。

接着,我们还可以看到“学历焦虑”在悄然蔓延。当大家都发现,曾经能获得一份不错工作的本科文凭,现在可能只能勉强挤进一些基础岗位,甚至有些岗位连门槛都够不着的时候,那种不确定感和压力自然就会产生。为了不被落下,为了让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很多人会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成了他们规避焦虑、提升安全感的一种方式。这种焦虑也进一步推高了研究生的数量,形成了“学生越多,门槛越高”的循环。

同时,这也暗示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业开始设置研究生项目,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种供给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对需求端的“拉动”。企业看到了有更多研究生毕业生涌入市场,自然也就乐于提高对这一群体的期望值。

不过,我们也不能把事情绝对化。这个趋势并非意味着本科生就没有出路,更不是说学历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很多技术性强的岗位、需要实践经验的岗位,或者一些更注重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岗位,本科生依然是重要的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那些希望进入大公司、高科技企业、或者从事研究开发类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研究生学历确实正在从“加分项”变成“敲门砖”。

更深层次地讲,这还牵扯到社会对知识和专业价值的重新认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知识记忆已经不再是核心竞争力,而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更受重视。研究生教育正是致力于培养这种能力。所以,媒体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这是一种普遍的观察和感受,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总而言之,“研究生学历成为入职起步门槛”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藏着的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升级的需求、个体焦虑的驱动以及社会对专业价值的再认识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就业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结论放在当今的职场上是绝对不成立的。很多职位的起步门槛不仅没有达到研究生的地步,甚至连本科都不用,大专还是很多岗位的就业主力军。

但之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非常正确,就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视角不一样,当大家都盯着某些就业职位,并且眼里只有这些就业职位的时候,那这个职位对学历的要求提升,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这个原理我早在2017年的文章里就已经详细分析过了。

当一群人把自己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归结为学历不够的时候,这些人就会集体去读研刷学历。

几年后,即使这个职位原本并不需要研究生学历,但因为突然一下子来了很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并且对薪资的要求并没有大幅提高,那这个职位大概率就会招收很多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五年前当我说这些时,还有很多人跟我抬杠,说如果一个职位本科生就能干,就绝对不会招研究生,因为研究生的工资更高。

我当时就说,那如果研究生也要一样的钱呢?

很多职位之所以很多人去竞争,研究生也愿意去做只要求本科学历的工作,就是因为这些工作的待遇很不错,以前只有本科生去竞争这些职位,后来就有研究生来,说自己也愿意做这个职位,并且不要求更高的薪资,当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能力差不多时,这时候很多用人单位就会偏向于研究生。

学历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都多少提升了一些,比如在九十年代,很多银行的桂圆都是中专学历,大专都不多,现在大把研究生去竞争这些职位。

再比如二十年前,大部分城市的中学老师都是本科学历,年龄大点的,还很多是大专学历。

如果是小学,很多老师都还是当地师专毕业的,中专大专都有。

但现在呢?

在一些待遇好的行业,因为大家都想获得这些职位,但又没有比刷学历更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于是很多人就选择了刷学历,最后必然会导致这个行业的学历门槛被冲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竞争者普遍都有更高的学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这些职业其实也没有更好地手段去筛选求职者,求职者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差不多时,很容易就选择学历更高的那个。

而在一些行业或公司里,一直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筛选人的方法,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业或公司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很严重的学历通货膨胀问题,但是这些公司一般也都是众所周知的很难拿到offer的公司。比如某湾区公司,曾经来大陆地区招聘过程序员,开出的条件十分优厚,几十万的年薪再加上绿卡,最后拿到offer的,也不全是学历高的。

但现实往往是,大部分工作其实不需要太高的能力,也不需要很资深的经验,但是这些工作又因为处在了利润比较高的行业,因此出于惯性,开出的薪水也明显比其他行业要高,最后就必然会导致学历通货膨胀。

如果说六七年前去互联网大厂拿高薪,还属于高学历人才匹配了高薪职位的话,那前两年前一些本科985硕士英美top名校的人毕业后去大厂做内容审核,只为晒一晒大厂工牌,刷一个大厂履历,那就纯粹是卷了。

但当你把视线从这些大厂,高薪,较高薪行业转移开来,看看那些收入在平均线,以及平均线以下的行业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学历门槛在过去十年不仅没提升,反而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情况。

比如我去某传统行业,听他们领导跟我抱怨说,想当年,他们公司每年都有好多985高校的本科硕士应届生来工作,这些年虽然招的还都是研究生,但学校层次一路从头部985跌到垫底985,再到这两年,连211都守不住了,要是再看看这些研究生的本科学校,那就更刺激了。

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收入虽然跟着通货膨胀也上涨了不少,但是跟其他行业的收入相对而言反而低了不少,一些名校毕业生,就算转行去别的行业当小弟,收入都比留在这个行业当中层还要高,那干嘛还不跑呢?

这个世界的一个残酷事实就是,你在一些行业,可能干到中层才能拿到十几二十万的年薪,干到高管也突破不了五十万,但是你换一个行业才猛然发现,二十万真的只是起步。并且学历要求也没提高多少,毕竟都已经是硕士博士了,还能再通胀到哪里去?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去这些行业再卷一卷呢?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行业会给大家制造一种学历很内卷的感觉。

学历内卷的背后一定是这一行的收入还不错。

当这个行业收入拉了的时候,内卷现状自然就缓解了。这世界上那么多职位,为什么月入两千块没编制没五险一金的清洁工没人去卷呢?

user avatar

体现了一种病态的就业趋势。

这不是纯纯的病态还能是什么?

研究生成为入职的起步门槛这不就是纯粹是标题党?

记得2018年有篇文章

《中国只有 3% 的人具有本科学历,还有 3000 万人穷的超乎想象》

这也就才4年不到,撑死了现在中国有5%的人有本科学历,那怎么得出来的研究生学历成为入职门槛了?

从quora以前的一个回答可以看到

可以看到这些个国家的本科率都在10%以上

那这些国家的入职门槛都在研究生了吗?

并没有,大多数国家对于自己国民的要求就是本科,绝大多数工作都可以由本科生完成,招硕士纯属闲的发慌。

我们一年本科生1000万,研究生将近200万,这两部分人加起来都快赶得上不少的小国家了。

按理说没什么地方可以消化掉这么多的待业人员,再加上每年都有剩余的待业人员,这样压力积累下来,自然有一大堆的研究生学历人员找不到工作。

这很正常,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但是有一个不好的趋势就是太多的人把这个当饭吃,还吃的黑心饭。

简单来说就是散布焦虑,考研话题一年中不断被炒热,反反复复的炒。

知乎的考研基本上是赚钱能力最高的那一档,一个月几个W的都有。

你就看吧,有几个话题能有考研这么热?

研究生卷不动就考个雅思换赛道吧。

user avatar

你们是真的不知道研究生备考群体是多肥的一块肥肉啊...

这帮人几乎没有社交,热衷分享焦虑,而且买资料欲望极其强烈,正规出版物会买,私人印刷品也买,只要可能有用,他们掏钱连眼都不眨一下,养活了多少出版社、网店、辅导老师,也支撑了各类考研专业营销号的灵活就业。上网课尽量标配一个iPad,最不济也要搞个安卓平板。

热点话题每年标配六次以上,报名、考前、考后、出成绩前、出升级后、最终结果。每一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知乎、微博每到这时候都能开心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考上的假惺惺得“还以为自己失败了”,没考上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行,各大运营标配“希望大家都能上岸”。大家热热闹闹搞完一套流程,下一年继续。

这能体现出什么就业趋势?能体现出依托考研人的产业愈发庞大,人数也会越来越多,考研辅导才是真正的就业趋势。

user avatar

如果一直死盯着那些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岗位,就是在卷学历,而且通常效果也一般。事实上,研究生学历还只是第一步,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很多新手还不了解脑力劳动其实也是在民工化,钱多的岗位通常是离职率很高的,因为要长时间工作,很多人撑不下去,赚了一笔就转做钱少但是轻松一点的工作。


而体力型劳动,则是被看不上的。事实上,在写字楼格子间里面的打工人,如果完全以钱来衡量一份工作,还真不一定有资本去看不起外卖员和快递员这样的蓝领岗位。


研究生学历,其实应该是学术型工作需要的。之所以将研究生学历作为入职起步门槛,看似学历通货膨胀,实际上是看起来体面的工作岗位的增速低于扩招的速度。因此企业为了筛选人,不得不将学历设置高一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