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统计物理中的刘维尔定理 dρ/dt=0 的物理意义是一个代表点邻域内的代表点数目恒定?

回答
我们来聊聊统计物理里的一个核心概念,刘维尔定理,或者说它表述的那句“dρ/dt=0”。这句简短的数学式子,背后蕴含着一个非常深刻的物理意义:一个相空间区域内,代表这个宏观状态的“微观世界”的总数是恒定的,它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增加或减少。

听起来有点绕?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

首先,我们要理解“相空间”和“代表点”是什么意思。

想象一下,你想描述一个由很多很多粒子组成的系统,比如一瓶气体。要完全知道这瓶气体的状态,理论上你需要知道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如果气体里有 N 个粒子,那么你需要 3N 个位置坐标和 3N 个动量坐标来描述它。加起来就是 6N 个数字。

在统计物理里,我们把这 6N 个数字(3N 个位置,3N 个动量)看作是系统在相空间中的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称之为代表点。相空间是一个非常高维的空间,每一个维度都代表着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一维位置或动量。

那“代表点邻域内的代表点数目恒定”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说的“代表点”不是指一个孤零零的点,而是指一个由很多很多非常接近的代表点组成的“小区域”。这个小区域,在相空间里就像一小块“体积”。

为什么要把代表点看作一个区域?

原因在于,我们不可能精确知道每一个粒子的确切位置和动量。即便我们能测量,也总会有误差。所以,我们通常描述的是一个宏观状态,而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微观状态。

比如,我们说“这瓶气体的温度是 25 摄氏度,压强是 1 个大气压”。这个宏观描述,对应着相空间里一大片互相靠近的代表点。这些代表点虽然精确的微观构型不同(粒子 A 在这里,粒子 B 在那里,它们的动量也可能略有差异),但它们所代表的宏观性质(温度、压强)是相似的。

所以,“一个代表点邻域内的代表点数目恒定”其实就是说:那些描述相似宏观状态的、在相空间里紧密聚集的“代表点集合”,它所占据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

刘维尔定理 dρ/dt=0 的物理意义:

ρ (rho): 在这里,ρ 代表的是概率密度函数。在相空间里,ρ(q, p, t) 表示在时刻 t,一个代表点处于位置 q 和动量 p 附近单位体积内的概率。简单来说,它描述了系统处于某种微观状态的“拥挤程度”。

dρ/dt: 这是概率密度函数 ρ 随时间的变化率。

dρ/dt = 0: 这句话的意思是,概率密度函数 ρ 随时间的变化率是零。也就是说,无论系统如何演化,在相空间里,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总的概率密度保持不变。

把“概率密度不变”和“代表点数目恒定”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微观系统的演化: 构成我们宏观状态的那些无数微观粒子,它们的位置和动量都在时刻变化。在相空间里,每一个代表点都在沿着它自己的轨迹(由牛顿定律或哈密顿方程决定)移动。
2. “盒子的变形”: 想象一下,我们用相空间中的一个“小盒子”(代表一个宏观状态的区域)来框住一组代表点。随着时间推移,盒子里的每一个点都在移动,盒子本身也在变形。
3. “体积守恒”: 刘维尔定理告诉我们,即使这个小盒子变形了(可能被拉长,被压缩,但总体形状变得不规则),它所包含的总的“体积”(在相空间意义上的体积,注意这和我们日常理解的体积不太一样,它是一个广义的体积概念)是恒定不变的。
4. “人数守恒”: 更直观地说,如果我们将相空间中的这个“小盒子”看作是“容纳”代表点的容器,那么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守恒的。如果“单位容积”里代表了固定数量的微观系统,那么这个“容器”里代表的微观系统的总数自然也是恒定的。

一个生动的类比:

想象你在一个巨大的、有很多很多游泳池的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的红色小船。每一艘小船代表一个微观系统的状态。

相空间就是这个水面。
代表点就是每一艘小船。
一个宏观状态就是一片区域里相似的小船。

现在,假设所有的船都在不停地划动,并且有些地方的水流很急,把船拉开;有些地方水流很缓,船靠得很近。

刘维尔定理告诉我们,如果你用一个“网”(一个相空间区域),圈住了一部分船。随着时间推移,这网里的船可能会散开,可能会挤在一起,网的形状可能变得非常奇怪,但网里船的总数量永远不会变。

或者,换个角度:你不可能凭空变出更多的船,也不可能让船凭空消失。你所拥有的船的总数是恒定的。

总结一下,dρ/dt=0 的物理意义在于:

可逆性: 刘维尔定理是可逆过程的体现。如果时间倒流,系统也会沿着相同的轨迹反向演化,所以概率密度也不会改变。
不可压缩性: 相空间中的“流体”是不可压缩的。代表点的分布在演化过程中会变形,但其“密度”或“总量”在任何给定区域内是恒定的。
系统总概率守恒: 系统总是在某个地方的,所有代表点的总概率是 1。dρ/dt=0 确保了这种总概率的恒定性。
宏观性质的稳定性: 由于描述宏观状态的“代表点集合”的“数量”或“总概率”是恒定的,这意味着我们观察到的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强)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不会因为微观态的“增减”而发生非预期的改变。

所以,dρ/dt=0 这句看似简单的数学式,揭示了在平衡态或准平衡态下,宏观系统的统计性质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正是因为构成它的无数微观状态在相空间中的分布是“守恒”的,没有“凭空产生”或“凭空消失”的微观世界。这是一种深刻的时间不变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尝试写一点自己的想法。既然问题中有“从数学上说明”,那我尽量(假装)写得数学一点。


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我以前可能写过,但一时找不到了,这次应该有所改动以及增加新的内容。

(这里我有一些想法,但是全部写下来太多了,总之就是关于“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有一大堆想说的话,但是没什么意义,可能把这篇文章完善以后会重新整理一次)

我大概希望展现的是,知道一点数学之后,从一些基本的想法出发,可以得到一些“看起来说了很多但实际上完全没用的理论”,甚至连“理论”都称不上的东西。

(其实最令我好奇的是问题标签里面为什么有我科大。。)


这个回答的重点:

  1. 当然会有人不理解测度,为什么有测度这个东西出来?我试图给一个“自然”一点的解释。(当然了,也可以说这些都是马后炮)这部分在第二节有解释,以及第五节有另一种解释。
  2. 知道一点最基本辛几何的人都知道,这个定理的“标准”表述其实是“相流保持相空间体积”或者类似的说法,那么这跟统计物理中常见的 是什么关系?我想这部分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这部分在第四节中解释。
  3. 关于导数是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写下 或者 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我们在写什么吗?当然了,这不完全算是个物理问题,但总是会有初学者搞不清,我尝试给一个更数学的说明。(然而,初学者看了恐怕会更迷惑)这部分在第三节中解释。

一、什么是系综

我相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看到“系综”这个词,心里面想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这里给出一种也许有点意思的想法。

这一节我以前似乎有写过类似的,但是已经忘了写在哪里的了,这里再写一次,应该也比之前的要好一点。


首先假定我有一个力学系统。我会考虑哈密顿力学,所以一个力学系统就是一个 维的辛流形 ,称为相空间,和其上一个光滑函数 ,称为哈密顿量。(我只考虑不含时系统)

假设我已经很清楚这个系统也很熟悉哈密顿力学了,那么这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说的。问题的起始是这样的:如果我考虑有很多个相同的、互不影响的系统,会怎么样?(例如,理想气体这种东西,就可以看成“单个气体粒子”这个系统的许多个拷贝;再比如,太阳系中忽略掉行星之间的引力,就可以看成“太阳产生的有心力场”这个系统的一些个拷贝——你可能会说这不够多,但是在这里,我不需要“多”;更有甚者,我可以自己“想象”一大堆相同的系统——可能会有人说我不懂物理了)

大概不会怎么样,既然它们互不影响,那么大家都是独立的,有什么特别的吗?不管怎样,尝试来研究这一堆系统吧。


第一个方案是“化归法”:我已经会做一个力学系统的问题了,那么我把这一堆系统看成一个力学系统,岂不是就做完了?啊,听起来很有道理,如果有 个系统,那么新的大系统的相空间就应该是 ,哈密顿量就是 。(这里写得很奇怪,但相信大家都知道哈密顿量是什么,即每个系统独立地有哈密顿量然后全部加起来。作为一个练习,这个相空间上的辛形式是什么?当你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类似地就知道这个哈密顿量应该怎样“严格”地写出来了)

这似乎就是玻尔兹曼统计的样子。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有很大的问题:其一,我了解原来的系统,并不代表我了解这个新的系统,虽然理论上应该可以(其实我没有仔细考虑);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会需要考虑 即热力学极限的情形,这个方案几乎没办法处理。(然而,本文中几乎不会用到热力学极限)


因此有第二个方案,在我看来这是天才的想法,毕竟第一个方案那么自然,怎么会有人另辟蹊径想到这种东西呢?(当然了,你还是可以说我是马后炮)这个方案就是:我仍然只考虑 ,但我把每个系统的演化都标在这同一个相空间上。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在初始时刻每个系统的初始状态都对应这个相空间上的一个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密密麻麻的一大堆点动起来,形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把线。、

这就是系综了。(当然,你也可以不同意我的这种看法)

然而,至少目前看来还不知道怎么“数学”地描述这个想法,也就没办法操作了。我会在后面再说这个问题。


二、为什么是测度

好吧,假定我已经有一个系综——不太恰当地说,即一大堆相同的系统——了,我要研究些什么呢?

对于单独一个系统,我们可以问“某个时刻这个系统处于什么状态”;对于多个系统,似乎不应该问“某个时刻这些系统们处于什么状态”(考虑一下,这就回到第一种方案了,因为这等价于把相空间全部乘起来再考虑状态),不过似乎可以问“某个时刻有多少个系统处于这个状态”,这就很“统计”了。

不过这个问题似乎不够好,毕竟我们的系统不是离散的。(道理大概是:如果你产生一万个服从 之间随机分布的随机数,你肯定不会去数“有多少个数等于 0.37”,这个答案除了零几乎不可能有别的;但是大家都会去数“有多少个数大于 0.3 而小于 0.4”,比如数出来1018,这就很让人开心啦)

所以合适的问题类似于:“某时刻有多少个系统的能量在 到 之间?”(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能量是守恒量,所以一开始有多少个,以后就永远有多少个)“有多少个粒子的 坐标在 到 之间?”等等。稍微抽象一点,考虑 的任一子集 ,可以问:“某时刻有多少个系统的状态在 里面?”

还不够好,因为我们说过,会试图去考虑 的情况,那么问“有多少个”可能不大合适,但是问“有多大比例”似乎就没有问题了。


好的,随便考虑一个系综,把问题“在 时刻有多少比例的系统状态在子集 里面”的答案记做 ,并且 的特殊情况记为 ,那么立马能得到一些显然的结论:

  • 显然 且 而 ;
  • 如果 ,则 ;
  • 如果知道 了,那么 也应该由系统的演化而完全被确定下来。


前两条几乎是说 是个“概率测度”,不过一来我完全没考虑 -代数(我觉得没有几个物理学家会想这种事情),二来这也只是有限可加而非可数可加(可数可加总觉得不太物理的样子)。但一定要论证,这些坎也是可以强行过去的;至少“ 是测度”这件事情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了。

(我来试着“强行过去”:看一下前面的问题,我们考虑的集合 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一个可观测量 的值在某区间 中的那些态组成的;由于 必须连续,故这些 一定是开集,所以这个 -代数考虑 Borel 代数是自然的。至于有限可加还是可数可加,这在物理上似乎没什么影响)

这些个测度究竟“测量”了什么,或者说物理意义是什么?也就是它们的定义,这些系统们的状态的分布。

第三条则是说,系统们的状态在将来的分布,完全被初始时刻的分布给确定下来了。(很显然吧,除非这个系统本身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有常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和哈密顿量的光滑性保证)

在后面我会试着给出另一个出现测度的“原因”,也许会显得更自然。


于是我说,这个系综就是这个 ,一个系综就是一个概率测度,即初始时刻的状态分布。(这里有些小问题,我放到后面去说;此外,通常的 和这些 是什么关系,我也放到后面去说)

剩下的问题就是:既然 决定了 ,那么这个关系能明确写出来吗?


三、哈密顿力学的复习

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哈密顿力学的一些基本内容。


现在已经有一个相空间,即辛流形 ,那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形式 给出了向量场和 -形式场之间的同构。这是一个线性代数的事情:有限维向量空间 上的双线性形式完全等价于 到 的同构。具体一点写下来,对每个向量场 ,定义 对任意向量场 成立,来确定一个 -形式场 。显然 ,即内积。把 的逆映射记为 。

于是每个光滑函数 都能给出一个向量场 ,这样的向量场称为哈密顿向量场。特别地,我们考虑哈密顿量 对应的向量场 ,并且认为这个向量场生成的流(单参数微分同胚群 )就是这个力学系统随时间的演化。(一个小问题:如果向量场不完备,这只是个局部流;但是似乎没什么人会在意这个事情)

Theorem. 这个流保持辛形式 不变,因而保持体积形式 。换言之,相空间体积随时间演化是不变的。

Proof. 一个量 随流的“无穷小变化”就是李导数 。由 ,故向量场 生成的流保持 不变当且仅当 是闭的(这样的向量场称为辛向量场)。显然哈密顿向量场都是辛向量场,因为恰当形式都是闭形式。

(此即通常的刘维尔定理)


如果有一个可观测量,即一个光滑(连续?)函数 ,且系统处于状态 ,那么对这个可观测量做一次观测,得到的结果就是 ,这是容易理解的。如果系统初始状态为 ,我们在演化 时间后再观测,结果是什么呢?

第一种看法(薛定谔绘景)是:可观测量还是这个 ,但系统的状态在时间演化下变了 ,所以结果是 。

第二种看法(海森堡绘景)是:我假装系统的状态没变,而是可观测量变了 ,所以结果是 。

当然了,按照定义,它们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求出它随着时间的变化,按照李导数的定义,有 。然而,按照泊松括号的定义,又有 ,因为 。

所以上面那个式子在物理书上更常见的写法是 。


现在问:如果可观测量本身是含时的如何?

即,每一时刻 都有一个可观测量 ,它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是光滑的。这句话的具体意义是说映射 是光滑的。于是,在 时间做一次观测,结果就应该是 。

好的,现在来求导,问 是多少?注意到

除以 并取极限,我们就算得了这个导数。第一项结果显然是 ,剩下的则是 ,而这个 的准确定义应该是 。

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等式 。


四、其实还是个哈密顿力学的问题

回到原先的问题,即 和 是什么关系?

显然(也可能不那么显然)有 ,或者写成 。

即 ,这个的定义如下:如果有可测空间之间的可测映射 ,并且在 上还有一个测度 ,那么可以用 把这个“推前”到 上面去,定义为 。一个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例子是,我有一个概率空间 和其上的随机变量 ,那么这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就定义为 ,是一个 上的测度。


好了,那么通常所说的 是什么?注意到辛流形 上本来就有一个体积形式 ,它诱导了一个 Borel 测度 。这个测度具体怎么来的,我下面也会提到。最为一个最好的例子,请回忆,定向的黎曼流形上可以定义体积形式没有问题,但在不可定向的黎曼流形上我们仍然可以定义测度来积分,这个黎曼测度的定义和这里是类似的。

如果我们这个系综的测度 相对于 是绝对连续的,则有 对某个函数 成立,即 ,或者写为 。

假定所有的 性质都很好,那么我们能得到一系列函数 。自然地,我们会觉得 肯定是由 所确定的,具体如何呢?

按照定义 ,但之前已经知道它也等于 。现在我把 选成开集 ,那么这个积分就可以写成微分形式的积分 。考虑微分同胚 ,换元积分告诉我们 。于是,在任意开集 上两个体积形式 和 的积分是相同的,故它们只能相同。

前面的刘维尔定理告诉我们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 ,即 。


如果强行把 看成可观测量——虽然它们确实是函数,但是从物理意义上来看,把它视为含时的可观测量是非常不恰当的,但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就能发现 ,因为它就是常数,跟时间压根没关系。

回想一下前面哈密顿力学的讨论,这里应该写成 。这就是通常看到的刘维尔定理。

好吧,倒回来看物理意义,按定义 就是初始时刻 点附近状态数目的概率密度,即此点附近的“代表点密度”,而 就是 时刻 点附近状态数目的概率密度。它们相等,意味着随着时间变化 跑到了 ,但“代表点密度”其实是没有变化的。这就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

再想一想,写成 似乎不太好,因为这单独的两项——如果按照我们之前那样把它们仔细明确地写出来——似乎都没什么物理意义。(这也是我说的 从物理上来看不是一个可观测量)


五、再说测度

我试着说一种另外的想法,大概能更自然地导出测度,只不过不够直观。

我现在有一个系综,即很多个完全相同但互不影响的系统,各自处于各自的状态。对于任一可观测量 ,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这些系统都对 做观测,得到的结果平均是多少?(最常见的问题,比如平均能量多少)毕竟,考虑单个系统没什么意义了,要观测就全部观测,看一看平均值。

那么得到一个映射,把可观测量 映到它在这个系综下的平均值 ,并且显然这个映射有以下性质:

  • 如果 是非负的,那么显然 ;
  • 考虑可观测量 ,即每个状态观测一下都得到 的这么一个可观测量,或者说映到 的常值函数,显然 。

那么由第一条,里兹表示定理(不是希尔伯特空间里面的那个)告诉我们,在相空间 上存在唯一的 Borel 测度 ,使得 ,并且第二条告诉我们 还是一个概率测度,即 。

(你会发现我这里不是很严格,比如我根本就没说流形是不是紧的或者我的可观测量要不要紧支集什么的,然而,我觉得这些事情在这里并不那么重要)


这种想法更快速更自然,但也不那么直观,因为最不平凡的事情隐藏在这个大定理(正线性泛函等价于测度)里面了。之前的想法明显要直观得多,就是最基本的想法导出最基本的定义。

你可以考虑一个例子,就是这个系综里面只有一个系统的情况。此时的正线性泛函就是 ,对应的测度也就是这一点处的狄拉克测度 ,即 当且仅当 ,而 当且仅当 这样的一个测度。


六、量子的情况

我并不打算说量子统计(我也不会),只是试着把上面的想法放到量子力学上。

自然地,相空间就从一个辛流形变成了一个希尔伯特空间 ,哈密顿量还是哈密顿量,但不再是函数而是线性算子了。(我会忽略掉无界算子这方面的事情, 一来太过复杂,二来我们可以假装只考虑有限维的希尔伯特空间:有限维希尔伯特空间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地位大概就像紧流形在流形中的地位,有限维希尔伯特空间上的线性算子都是有界算子,紧流形上的连续函数都是有界函数)

系统的一个状态也就是一个向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这个向量对应的一维子空间。时间的演化也就是 生成的单参数酉群 给出的。一个系综是什么呢,按照之前的想法,也就是在相空间上找很多个态。

所有的可观测量构成一个 C*-代数,跟上面一样的,一个系综给出可观测量的平均值,这还是一个正线性泛函,并且把 映到 ,所以是这个 C*-代数的一个态(state)。所以 GNS 构造会出现了。


这部分没写完,我也不打算继续写了,有些地方还没想通,明天要开始学习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来想。基本上可以考虑的有:

  • 上面的 GNS 构造告诉我们什么呢?类比于经典的情况,应该个类似于测度的东西。
  • 如果找到了这个东西,有什么更直观的理解吗?
  • 密度矩阵是如何出现的?跟经典的类比,它的地位跟前面的密度函数是类似的。
  • 不要只考虑有限维,无限维的时候(有无界算子出现的时候)如何?可能这个时候才有真正有趣的东西出现。

我可能大概知道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但还不能非常清楚地说出来。一方面我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考虑,另一方面某些知识自己也不那么清楚,留一个问题以后去想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聊聊统计物理里的一个核心概念,刘维尔定理,或者说它表述的那句“dρ/dt=0”。这句简短的数学式子,背后蕴含着一个非常深刻的物理意义:一个相空间区域内,代表这个宏观状态的“微观世界”的总数是恒定的,它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增加或减少。听起来有点绕?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相空间.............
  • 回答
    统计学中的“矩”(Moment)这个概念,可以说是统计学工具箱里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员。它就像是描述事物特征的一把尺子,只不过这把尺子测量的是数据分布的“形状”和“集中程度”。矩的引入:从描述数据到理解分布在还没有现代统计学之前,人们想要描述一组数据,可能就是看看平均值、最大的值、最小的值。但这些孤立.............
  • 回答
    信息熵与热力学统计物理中的熵,虽然名称相似,并且在概念上有着深刻的联系,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定义方式以及应用领域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将从定义、产生背景、计算方式、度量对象、物理意义、应用领域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几个方面逐一分析。 一、 定义与产生背景 1. 信息熵 (Informati.............
  • 回答
    热力学统计物理的“美丽”之处,并非是那种直观的视觉之美,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之美、逻辑之美,是建立在对宏观世界奇妙秩序的洞察以及微观世界随机纷扰的巧妙联系之上的。要说它美,咱们得从几个层面细细品味。1. 从无序中发现秩序:微观的混沌,宏观的规律想象一下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一杯水,空气中的尘埃,甚至我.............
  • 回答
    物理热力学之所以与概率统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两者在微观层面是密不可分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根源和数学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构成物质的微观世界的特性入手。热力学的宏观视角与微观世界的真相首先,我们要明白热力学研究的是什么。它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系统的能量转换、热量.............
  • 回答
    这事儿,真挺让人纠结的。你花钱买了自己的产权车位,想在上面搞点个性化创作,点缀一下自己的空间,结果物业一句“统一管理不准涂鸦”就给拦住了,这理由听着是挺官方的,但仔细一想,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咱们先来掰扯掰扯物业这个“统一管理”的说法。从物业的角度看,他们为什么这么说?1. 视觉统一与美观: .............
  • 回答
    1月27日武汉疫情发布会上关于“筹款统一归口,只通过省市红十字会接受捐赠”的这一决定,对物资援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潜在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 潜在的积极影响:1. 规范化和透明度提升(理论上): 统一管理: 将所有捐赠统一交给红十字会管理,理论上可.............
  • 回答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最讨厌的外国人是韩国人而非日本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历史遗留的复杂情感: 抗日战争的集体记忆: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记忆之一。这段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痕,民族仇恨.............
  • 回答
    中国海关统计泰国进口数据与泰国海关统计中国出口数据之间出现数百亿美元的差异,主要涉及多个复杂的统计机制和现实因素。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贸易模式差异等方面详细分析原因: 一、数据统计的时间点差异1. 报关时间不同步 中国的进出口数据通常以“货物离境”或“清关完成”为节点(如中国海关的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量子统计力学最核心的几个概念,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量子统计力学研究的是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的统计行为,而当我们谈论“粒子处在能量叠加态”时,这属于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而这个过渡正是量子统计力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 回答
    关于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方面关于死亡人数统计的档案馆起火事件,确实存在一些说法,但需要澄清的是,这并非一个广为人知、有确凿证据支持的“档案馆起火”的官方说法。更普遍的说法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及战后,涉及战争伤亡的记录管理确实存在混乱、遗失,甚至是不当处理的情况。历史背景来看,朝鲜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且复杂的.............
  • 回答
    量化择时与统计套利,都是量化投资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策略类型。从技术角度来看,量化择时的难度通常要高于统计套利,其核心原因在于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性”要求更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剥离那些“AI写作”的痕迹,用更贴近实操的语言来拆解它们。一、量化择时的核心挑战:预测与时效性量化择时,顾名.............
  • 回答
    在商家们眼中,双十一这样的全民购物狂欢节,就如同一个盛大的经济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关注的数字,其实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目标和对市场情况的不同解读。有的公司之所以会统计“下单额”,主要是他们更看重的是前端的、也就是消费者在平台上主动发起购买行为的意愿和规模。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消费者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并.............
  • 回答
    中国男女自杀率的统计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让人困惑的说法,特别是关于女性自杀率是否高于男性的讨论。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最新统计数据:男性自杀率确实高于女性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和近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男性的自杀率普遍高于女.............
  • 回答
    “中国人聪明,世界第一”这种说法,相信不少人都曾耳闻,甚至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家族聚会上听到过。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依据,是大家凭空想象,还是真的有数据支撑?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争取说得明白透彻。首先,要明确一点,“聪明”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且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 简单来.............
  • 回答
    经济管理类论文在建立模型之前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非一个简单的程序性步骤,而是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理解数据、指导模型选择和验证假设的重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侦探在开始调查案件时,首先会做的“现场勘查”,而不是直接扑上去抓嫌疑人。那么,为什么这“现场勘查”如此必不可少呢?让我们从几个核.............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对数学充满好奇的同学会想到的。为什么高中数学就停在那些看起来“初级”的阶段,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些听起来更“硬核”的学科,却要等到大学才能接触呢?这背后其实是有一套教育理念和循序渐进的考量在里面的。咱们一点点捋清楚:1. 知识的阶梯性:基础是根本数学这玩意.............
  • 回答
    理解您对湖北疫情数据核减和统计方式的疑问。这涉及到疫情数据统计的复杂性和科学性,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在统计口径和方法上可能会有所差异。关于湖北要求“已明确确诊的病例不能核减要全部加回”这个要求,通常出现在疫情初期,特别是当数据统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数据录入错误、或者由于早期对病毒认识不足导致的一些“误.............
  • 回答
    百度贴吧在过去五年内流失近九成用户,这是一个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其在用户需求、产品战略和市场变化等多方面的失误。要详细解释贴吧用户流失如此之快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一、 内容生态的崩塌与变质这是贴吧用户流失最根本的原因。 商业化过度与低俗内容的泛滥: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学术界一个挺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实验性强的科学领域,博士后经历似乎是“标配”,而在计算机、商学院、统计、生统等领域则不然。这不是说这些领域就没有博士后,而是其普遍性和必要性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看看不同学科的特点、学术晋升的路径以及博士后制度本身的意义。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