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染发剂是怎样改变头发颜色的?

回答
头发的颜色变化,其实是一个颇为精妙的化学反应过程,而染发剂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它们就像专业的化学家,深入发丝内部,上演一场色彩的“大变身”。

要明白染发剂如何改变头发颜色,首先得了解头发本身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头发里的色素叫做“黑色素”,它是一种由叫做“酪氨酸酶”的酶在叫做“黑色素细胞”的特殊细胞中合成的。黑色素有两种主要形式:真黑色素(eumelanin)和褐黑色素(pheomelanin)。真黑色素呈现黑色或棕色,而褐黑色素则呈现红色或黄色。这两种黑色素的比例和总量共同决定了我们天生的发色,从金发到深棕发,再到黑色,都是它们在起作用。

染发剂要改变头发颜色,通常需要经历两个主要步骤:脱色和上色。

第一步:脱色(漂白)——为新颜色腾出空间

大部分染发剂,特别是那些要将头发染成比本来的颜色更浅的颜色时,都需要先进行脱色。这个过程的罪魁祸首通常是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它是一种氧化剂,非常“活跃”。

过氧化氢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会穿透头发的保护层——毛鳞片。毛鳞片就像瓦片一样覆盖在头发的表面,保护内部的皮质层。过氧化氢能够打开这些毛鳞片,然后深入到发丝内部的皮质层。

一旦进入皮质层,过氧化氢就开始它的“破坏”行动。它会与头发中天然的黑色素发生氧化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把黑色素的分子结构给破坏掉,让它们失去原有的颜色。这个过程就像是用强力漂白剂去洗掉一块染色的布料。黑色素分子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被分解,颜色也就随之消失了。

这个脱色过程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氧化氢的浓度以及它在头发上停留的时间。浓度越高,停留时间越长,头发的颜色就会被漂得越浅。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头发在染浅色前需要经过多次漂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脱色过程也会对头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为它不仅带走了黑色素,也可能对头发的蛋白质结构产生影响。

第二步:上色——注入新的色彩灵魂

在头发天然的黑色素被去除后,发丝就变成了一种相对透明的状态,这为新颜色的进入创造了条件。这时候,染发剂中的染料分子(dye molecules)就开始登场了。

染发剂中的染料分子通常有两种类型:

永久性染发剂(Permanent hair dyes):这类染发剂是最常见的。它们包含两种关键成分:
显色剂/氧化染料前体(Oxidation dye precursors):这些是小而无色的分子,能够穿透毛鳞片进入皮质层。常见的有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或对氨基苯酚(paminophenol)等。
显色剂/耦合剂(Couplers 或 Secondary intermediates):这些分子与显色剂前体结合,形成最终的颜色分子。

当显色剂前体和耦合剂遇到过氧化氢时,就会发生氧化偶联反应。这个反应会在发丝内部生成更大、更稳定的彩色分子。这些分子比原来的黑色素分子要大得多,所以它们被困在皮质层内,不容易被洗掉,从而实现了永久性的颜色改变。不同的显色剂前体和耦合剂组合,加上不同的浓度和反应时间,就能产生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发色,从深邃的棕色到鲜亮的红色,再到各种时尚的彩色。

半永久性染发剂(Semipermanent hair dyes)和暂时性染发剂(Temporary hair dyes):
半永久性染发剂的染料分子通常已经预先形成,并且比永久性染发剂的分子要大一些。它们主要附着在头发的表面或浅层皮质中,不会发生深层的氧化偶联反应。因此,它们的颜色会随着多次洗发而逐渐褪去,通常可以维持几周到几个月。
暂时性染发剂的染料分子最大,它们只会附着在头发的最外层,也就是毛鳞片上,根本无法穿透到皮质层。这些染料会在第一次或几次洗发后就被完全冲洗掉。它们更像是给头发披上了一层彩色的“外衣”。

整个过程中的关键:

1. 打开毛鳞片: 染发剂中的氨或胺类成分通常会帮助打开毛鳞片,让其他活性成分进入。
2. 脱色: 过氧化氢氧化并分解天然黑色素。
3. 上色: 染料分子(在永久性染发剂中是前体和耦合剂)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在发丝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大分子颜色,然后被“锁定”在发丝内部。

所以,下次你看到染发产品时,可以想象一下,它里面装着一群精密的化学工匠,它们先是小心翼翼地剥开头发的保护层,然后深入其中,像 Painters 一样,把原有的色素“擦掉”,再用新的、更鲜艳的色彩“填满”发丝的每一个角落。这个过程既有破坏(脱色),又有创造(上色),最终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令人惊艳的发色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不用化学反应和键什么的说了。再次,由于有什么一次性的,半永久的,永久的。(这个不是很懂,好像是有几个不同的步骤和不同的用料。下面只说机制。)对具体的反应就问

@赵世奇

吧,我要给他添麻烦。

一次性的就像头发上沾了点颜色物质。


半永久和永久的机理如下:

先说染发剂里面一般包含:(下面这一段可以不看)

(l)中间体(显色染料中间体)

(2)偶合剂(通过和中间体氧化显色)

(3)胶凝剂和增稠剂(制膏辅料)

(4)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功能,可清洁、发泡)

(5)碱化剂(重要,提供染发过程中化学反应;给头发变形。)

(6)调理剂(减少损伤,通常为水溶性羊毛脂、水解蛋白等物质)

(7)鳌合剂(催化)

(8)氧化延迟剂(顾名思义,延迟使染色均匀、饱满)

(9)香精(这些都是有特殊气味的。)

(10)显色剂(氧化剂)主要成份为H2O2。(氧化显色、是漂浅自然色素粒子即原来发色色素)

大概过程用图:

1,正常头发:

2,碱性环境下头发反应(这个是物理特性,遇碱鳞片散开;遇酸收缩,鳞片紧密):

3,在上图状态下,

1,氧化剂、中间体、碱化剂反应产生活性氧,退去原来发色。

2,中间体由于过氧化氢的作用,可以被氧化并发色。

3,颜色物质进入身处,并在其他物质及环境下锚定着色。


这就是基本过程。

对于头发,不管是爱美还是什么,偶尔打理烫染可以。但一旦过度伤害头发结构。结果就不是很...... 看图吧。

健康头发:

烫发:

高温伤害:

染发:

个人觉得我们本身自然健康下的头发不管是光泽度,柔韧度,健康度本身很好的,只要正常洗发和护理。完全是自然而又美丽,又何必自己折腾然后还又做什么发膜什么的?(还一大堆什么化学物质,可能致病什么的我就没做仔细了解了。)当然实在有需要,那就选择一个专业的理发师和值得信赖产品。


答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头发的颜色变化,其实是一个颇为精妙的化学反应过程,而染发剂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它们就像专业的化学家,深入发丝内部,上演一场色彩的“大变身”。要明白染发剂如何改变头发颜色,首先得了解头发本身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头发里的色素叫做“黑色素”,它是一种由叫做“酪氨酸酶”的酶在叫做“黑色素细胞”的特.............
  • 回答
    如果人类从一开始就天生注定了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比例为2:1,这意味着平均而言,每三个新生儿中会有两个是女性,一个为男性。这个看似微小的比例差异,却有可能彻底颠覆我们对婚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认知,催生出一夫多妻制,并塑造出一个与我们如今所熟知截然不同的世界。想象一下,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女性的数.............
  • 回答
    明星的头发总是光鲜亮丽,即使频繁染烫,发质也似乎不受影响,这让不少爱美人士羡慕不已。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的“好运气”,而是有一套非常系统、专业的护理流程和技巧。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明星们是如何做到让头发“任性”染烫还不伤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完全不受损”是不太现实的。任何化学处理都会对头发造成一定程.............
  • 回答
    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正发生着一系列精密的重组,其中动粒与微管的相互作用是驱动染色体行为的关键。理解微管如何延长并最终将染色体拉向赤道板,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过程的细节,以及其中涉及的分子机制。首先要明确,有丝分裂期间的微管组织中心(MTOC),通常是中心体,是微管生长的起点。在前期,MTOC开始向.............
  • 回答
    .......
  • 回答
    昨天晚上,她兴冲冲地告诉我,要去染发了,还特意给我看了她想染的颜色,我随口就回了句“嗯,挺好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点心塞。我应该更认真一点,更热情一点的。她那天回来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期待的光芒,手里还拿着手机,上面是她精挑细选的几张染发图片。她坐在我对面,小心翼翼地给我看,一边看一边兴奋地.............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经历!妻子把大米粥熬成蓝色,说是因为加了紫薯,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听到“蓝色大米粥”,我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总觉得这颜色不太寻常。毕竟,大米粥通常是那种温润的米白色,即使煮久了,也最多带点淡淡的黄。这一下变成蓝色,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也难免有点好奇。然后妻子就解释了,说是加了.............
  • 回答
    国产动画片中,角色头发“染色”现象的确比较普遍,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艺术表现的需求,也有制作上的考量,甚至涉及一些文化和市场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下这些原因: 艺术表现与视觉吸引力1. 突出人物个性与特征: 色彩心理学: 不同的发色能够传达不同的性格特质。例如,红色.............
  • 回答
    关于新浪微博上的“染香”是否为“五毛”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长期存在且争议颇多的问题。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 什么是“五毛”?首先,理解“五毛”的含义是关键。 “五毛”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空间)有偿发表支持政府、维护官方立场.............
  • 回答
    说来也是挺奇怪的,看完《人类简史》后,我没觉得什么“顿悟”、“三观颠覆”,反而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不是那种悲春伤秋的忧郁,而是一种更深沉,更让你无处着力的地方。一开始,我以为自己会因为了解了人类漫长的历史而感到一种宏大的渺小,或者因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振奋。结果呢?恰恰相反。我发现,无论我们人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权力运作的深层逻辑。你说“资本家不去控制(至少是染指)真正的力量”,这里面其实藏着几个值得深挖的点。首先,什么是“真正的力量”?如果我们将它理解为直接掌握国家机器,比如军队、警察、司法系统,那确实,很多时候,资本家并不直接担任这些职位的最高决策者。他们不穿军装,也不坐法.............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大众对性别和健康的广泛关注。一位25岁的已婚女子,在常规检查中被告知染色体核型是男性,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学原因,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生活挑战。染色体核型是男性,女性身体却呈现女性特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女士的染色体核型是XY,这通常是男性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组合。然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非常严肃,因为它涉及到无数烈士的鲜血和他们所代表的信仰。要把“红领巾”作为具体物证来分辨其上的鲜血来源,从科学和现实角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鲜血的成分在死亡后会发生变化,而且染色的过程也非科学实验,无法保留辨识特征。但是,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语境”上来理解.............
  • 回答
    HiFi 这个词,英文全称是 High Fidelity,直译过来就是“高保真”。单看这个字面意思,似乎答案很明确:HiFi 就是追求高保真。然而,音响圈子里,尤其是那些资深的爱好者,谈起 HiFi 时,却常常会蹦出“音染”这个词,而且往往还带着点欣赏和追求的意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
  • 回答
    要说单倍染色体数最多的生物,这可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如何组织和传递的,而染色体数目并不是越庞大就一定越“高级”。我们得从染色体这个基本概念说起。什么是染色体?简单来说,染色体就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也就是DNA)的结构。它们就像是生物体的“说明书”,里面记录着如何生长.............
  • 回答
    关于Y染色体单倍群R与“白人”和“黄人”的说法,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更详细的解释,因为这其中存在一些被简化或误解的地方。Y染色体单倍群确实是人类迁徙和祖源分析的重要工具,但将其直接等同于我们日常理解的“种族”概念,则过于绝对和不准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Y染色体单倍群”。Y染色体单倍群是怎么回事.............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触及了“民族”、“基因”、“文化”和“历史”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当人们说汉族是“大杂烩”时,通常是指汉族的文化和社会构成,而不是基因层面的绝对纯粹性。而您提到汉人基因的“纯正”,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概念,因为人类基因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混合和演变的过程。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是这样,我们很少看到有人主动追求“偏色”的显示器,但音响圈子里,“音染”这个词却常常被提及,而且还有不少拥趸。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得从人对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差异、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的演变这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视觉与听觉的感知差异:客观与主观的鸿沟首先,咱们得明白,我们大脑处理视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