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宇航员发现国际空间站霉菌含量超标,这意味着什么?

回答
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发现了霉菌含量超标的情况,这可不是件小事,它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层面的问题,对在轨运行的宇航员健康、空间站的长期维护以及未来深空探索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封闭且极端环境下的空间站,任何细微的失衡都可能被放大。霉菌的生长,尤其是在生命支持系统中,首先对宇航员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

呼吸系统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霉菌孢子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宇航员的呼吸道会受到刺激,可能引发咳嗽、喉咙不适、鼻塞等症状。对于原本就因为太空失重环境而容易发生的免疫力下降的宇航员来说,这更是雪上加霜。他们的身体可能更难抵抗这些潜在的病原体或过敏原。
过敏反应: 即使是地面上对霉菌不敏感的人,在太空这种特殊的生理环境下,也可能因为免疫系统的改变而变得更容易过敏。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轻则不适,重则可能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潜在的毒性: 一些霉菌种类会产生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即使是低剂量长期暴露,也可能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甚至肝脏造成损害。虽然空间站的空气过滤系统会尽量捕捉这些物质,但一旦霉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过滤的压力就会增大,效果也可能打折扣。
心理影响: 长期处于一个被视为“不洁”的环境中,即使是轻微的健康问题,也可能对宇航员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太空任务本身就充满压力,再叠加健康隐患,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

空间站的长期运行和维护:

设备损坏: 霉菌的生长并不仅仅停留在空气中。它们会附着在各种表面上,包括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内饰材料等等。潮湿和霉菌的结合,会加速这些设备的腐蚀、老化,甚至导致电路短路等更严重的故障。一旦关键设备损坏,维修起来非常困难,可能需要从地面运送备件,这不仅成本高昂,还会影响任务进度。
生命支持系统压力: 国际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其运行的命脉,包括空气净化、水循环等。霉菌的爆发会增加空气过滤系统的负担,可能导致滤网堵塞加速,需要更频繁地更换。在水循环系统中,如果存在霉菌,将严重污染饮用水,威胁宇航员的饮水安全。
火灾风险: 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某些类型的霉菌在特定条件下会释放出易燃气体,或者加速某些材料的分解,间接增加了火灾的风险。太空站是一个高度集中的高科技设备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未来深空探索的启示:

挑战的真实写照: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试验田”。在空间站发现霉菌超标,这可以说是对未来更长期、更遥远深空探索任务的“预警”。随着任务时间延长,宇航员离开地球的保护越远,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就越关键。
微生物管理的复杂性: 密封的环境,加上人体活动、设备运行等因素,很容易在微重力下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是深空探索必须解决的重大挑战。这次的霉菌事件,无疑会促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和优化目前的微生物监测和清除策略。
材料选择和设计: 霉菌的生长往往与材料的吸湿性、透气性有关。未来设计月球基地、火星探测器或其他深空栖息地时,需要选择更适合太空环境、不易滋生微生物的材料,并优化内部设计,减少容易藏匿霉菌的角落和缝隙。
技术创新需求: 可能会促使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空气净化技术、表面抗菌材料、以及更灵敏的微生物监测设备。甚至需要考虑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维持一个更“健康”的微生物群落平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无菌”。

原因推测(通常情况下的可能性):

国际空间站虽然是一个高度受控的环境,但仍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导致霉菌超标:

湿度控制失衡: 太空站内部的空气湿度需要精确控制,一旦某些区域出现湿度升高(例如冷凝水、宇航员呼出的水蒸气未能被有效排出),就为霉菌提供了生长条件。
通风系统问题: 如果通风系统某些部分出现堵塞或效率下降,导致空气流通不畅,或者过滤效果减弱,那么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就可能在站内累积。
材料中的微量水分或有机物: 即使是空间站内部使用的材料,也可能存在微量的吸湿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某些有机物,成为霉菌的潜在“食物”。
宇航员活动引入: 尽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但宇航员的日常活动、携带的物品,理论上都有可能引入少量微生物孢子。在密封环境中,这些孢子如果遇到适宜条件,就可能开始繁殖。
设备维护中的疏忽: 在某些维修或更换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操作上的不当,也可能导致霉菌孢子进入某个区域并开始生长。

总而言之,俄罗斯宇航员发现的霉菌超标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发霉”问题,而是对国际空间站整体环境控制、宇航员健康保障以及未来太空探索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在征服宇宙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看不见的“敌人”,需要我们持续地研究、创新和警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霉菌是会变异的。

2019年,国际空间站上两种最常见的霉菌(曲霉菌和青霉菌)的孢子,已经可以达到在高剂量宇宙辐射中存活下来,这个剂量是能杀死人类的辐射致死剂量的200倍[1]

空间站上的霉菌

早在2005年,第10远征队就在国际空间站内一块编号为406的面板上,发现了大量灰色的霉菌。这块板是宇航员用来在健身锻炼后晾干衣服用的。潮湿的环境滋生了大量霉菌。宇航员每周都会有至少4小时的时间来给空间站各个角落做深层清洁,但这块板上的霉菌实在是太顽固,清洁几次都尝试失败了,最终决定只能更换这块面板[2]

为了监控空间站的微生物情况,宇航员会定期采集空气、水和设备表面的霉菌样品,每6个月将其送回地球进行详细识别和分析。通常情况下,微生物都会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但是由于空间站失重环境下空气没有对流,只能靠循环系统人为的产生空气流动,所以势必会有个别区域空气流通不足。霉菌喜欢潮湿的环境,在恒温恒湿(60%湿度)且没有太阳光杀菌的空间站中,霉菌很容易在阴暗潮湿之处生长。另一方面,每个宇航员每天通过饮食会消耗约2.7升的水,除了一部分被身体排泄掉以外,还有一部分以汗水和呼气的形式蒸发到空气中。除此之外,还有空间站的金属外内壁因外部温度变化较大而易产生周期性的凝结水,如果不能把这些水蒸气和冷凝水及时除掉,空间站就会变成一个满布霉菌、霉味扑鼻的地方。

霉菌让电气设备失灵

在地球上,如果发现霉菌,只要打开窗通风,让太阳晒一晒,大部分霉斑就解决了。但在空间站,既不能开窗,也没有足够的采光让阳光射入,从而对在太空工作的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苏联人说,空间站长霉菌,多大的事儿,他们当年和平号空间站上就已经有了由于设计过于紧凑,和平号空间站有许多死角无法清洁,通风也不畅,导致霉菌在阴湿的地方生长,孢子到处飞扬,加上灰尘、面包屑、头皮屑和水分在角落里积累,和平号空间站内宇航员无法清洁的死角就成了细菌和真菌的理想繁殖地。

1997年,和平号空间站上就发生了一次紧急情况:负责与地面通信的设备控制单元失灵了。由于这套故障设备是密封的,所以在设备运回地球之前,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故障。

俄罗斯科学院医学与生物问题研究所(IMBP)的工程师[3]在打开设备盖子后发现,在设备机箱壁、电缆和绝缘材料上有大量的霉菌生长,导致了功能故障。

霉菌附着在大部分电线上,使其变成蓝色(我猜大概是铜的氧化物),从而导致短路。有的宇航员报告说在和平号空间站中闻到过烂苹果的味道。这是因为微生物为了获取他们必需的化学元素,会分泌某类酶(味道的来源)及酸性物质,它们会导致塑料部件慢慢被腐蚀破坏。

自1988年以来,苏联/俄罗斯的研究所一直在收集从空间站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从和平号第一批菌株被从着陆器的舷窗表面分离出来以后,收集到的菌种样品显著增多,现在已经达到500多种[4]

2001年,国际空间站也出现了一次紧急情况[5]。由于微生物的过度繁殖,俄罗斯舱段的一个烟感探测器中招了,过多的微生物干扰了烟感的内部光路,导致它不断发出虚假的火灾警报,把以冷静著称的宇航员们全惹毛了。他们愤怒的把传感器拆了送回地球。不过还好,出问题的只是烟感,如果影响到的是空调或氧气回收系统,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后来,国际空间站的通信系统和消防传感器的设计都得到了改进,令微生物很难嵌入。但电缆的塑料绝缘皮还是会有被微生物侵蚀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控制空间站的微生物水平是如此的重要。


下方图片预警。



按照俄罗斯段的要求[6],设备表面细菌不应超过每100平方厘米500个CFU(菌落形成单位),真菌不应超过10 CFU。实验室结果表明,国际空间站美国段的墙壁上每100平方厘米包含细菌670个CFU到7.8亿CFU[7]。也就是说,在某些角落,细菌数比俄罗斯的标准多数十万倍。[8]

后来没有办法,于是美俄两国在上世纪90年代修改了标准,将细菌的标准提升至每100平方厘米多达10000 CFU。另外,也修订了采样和统计标准,通过这种方法,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的细菌量降到标准的78,000倍左右。

在地球上像手术室这样的地方,通常会用高效的氯基消毒剂等来消毒。但这些不能用于空间站,因为在密闭的舱室里,含有氯的化合物对人类很危险。虽然空间站可以配备含有强效消毒剂的气滤设施,但此类设备的重量和尺寸对空间站的现有能力来说还是太大了。

宇宙射线下的变异

在非俄国舱段已采集的500余种微生物中,目前已经确定的有133种细菌和81种真菌。这些细菌分为三类:放线菌门、 厚壁菌门(包括许多致病细菌)和变形菌门。还有54%的细菌和60%的真菌属于未知的物种,使用标准方法无法检测其品种。它们进化了!

而那些已知的微生物并不存在于前往火星、月球探测的无人航天器中,反倒广泛存在于健身房、办公室、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葡萄球菌),说明可能是由宇航员肉体带入的。(任何消毒措施都无法消除人身体上的微生物群。)

也就是说,有一些人体携带的微生物,在太空环境下已经变异了。细菌共同进化的能力,比昆虫强得多,它们能以惊人的速度改变自身基因结构,一小时就能分裂数次,在宇宙射线的影响下的突变更快。细菌不像昆虫,它不仅能从父母(亲代),还能从隔壁邻居的细菌中获得抗性基因(如对抗强辐射的基因)。也就是说,细菌不但能在繁殖中进化,还能通过旁边的不同种的细菌中传播基因。[9]通常情况下,电离辐射通过破坏细胞的DNA和其他基本细胞基本结构来杀死细胞,但有一些细菌已经几乎杀不死了。它们的孢子已经能在高达1000戈瑞的X射线下幸存下来,在500戈瑞的重离子辐射暴露中幸存下来,在每平方米3000焦耳的紫外线下幸存了下来。要知道,人的致死量也就是4到5戈瑞而已。

细菌正在享受一个诡异的新时代。在它们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从未遭受如此强烈而致命的宇宙射线的袭击(尽管空间站有足够的保护),在这场战斗中必然会产生更强大的更适合太空和其它星球的微生物。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伦敦的医生已经分离出一种奇特的肠球菌菌株,它竟然已经进化到只能活在强大的“万古霉素”[10]抗生素中,离开用于杀菌的抗生素就会挂掉的地步。类似的,从切尔诺贝利采样的微生物显示,已经有变异的细菌可以吸收辐射并转化为能量[11]

也许,人类还没有征服火星时,火星早已被变异的微生物占领了。


谢谢关注我的你。

参考

  1. ^ 2019年天体生物学科学会议(AbSciCon),2019年6月24日至28日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主办
  2. ^ https://www.sciencephoto.com/media/629039/view
  3. ^ Svetlana Poddubko
  4. ^ http://www.imbp.ru/webpages/win1251/News/2017/microorg_coll2017.html
  5. ^ https://nmas1.org/material/2019/09/05/bacterias-iss-informe
  6. ^ GOST R 50804
  7. ^ https://nmas1.org/material/2019/09/05/bacterias-iss-informe
  8. ^ GOST标准正式仅适用于俄罗斯航天器,例如联盟号航天器。对于国际空间站,美国和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了修订后的标准:国际空间站医疗运营要求文件(MORD)
  9. ^ 摘自《演化》,卡尔·齐默
  10. ^ 万古霉素被用作“最后一线药物”,用来治疗所有抗生素均无效的严重感染
  11. ^ https://ordonews.com/chernobyl-mold-could-protect-the-iss-from-cosmic-radiation/#:~:text=Chernobyl%20mold%20could%20protect%20the%20ISS%20from%20cosmic,presence%20there%20by%20the%20end%20of%20the%20decad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发现了霉菌含量超标的情况,这可不是件小事,它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层面的问题,对在轨运行的宇航员健康、空间站的长期维护以及未来深空探索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封闭且极端环境下的空间站,任何细微的失衡都可能被放大。霉菌的生长,尤其是在生命支持系统中,首先.............
  • 回答
    关于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拍摄极光时发现不明飞行物的这件事,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引人关注,也足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事情。不过,在咱们深入讨论之前,得先声明一点:我可不是什么UFO专家,更不是掌握什么绝密信息的人,我只是一个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愿意去搜集信息、梳理思路,然后跟你一起聊聊我的.............
  • 回答
    俄罗斯联盟号 MS10 载人飞船在 2018 年 10 月 11 日的发射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其背后的故事比任何好莱坞大片都更令人心惊胆战。那一天,两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俄国英雄阿列克谢·奥夫奇宁(Alexey Ovchinin)和美国宇航员尼克·黑格(Nick Hague),原本是要前往国际空间站.............
  • 回答
    3月18日这则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特别是“俄宇航员穿乌国旗配色航天服”这一点,背后牵扯出的信息很值得细究。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留意的。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当然是事件本身。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穿着带有乌克兰国旗颜色(蓝色和黄色)的航天服,这个.............
  • 回答
    俄罗斯最近进行的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成功摧毁了一颗废弃的俄罗斯卫星,产生了数千块太空碎片。这次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这些太空垃圾对国际空间站(ISS)及其上的七名宇航员构成了严重威胁。太空垃圾的危害: 碰撞风险: 太空垃圾的危险性在于其速度极快。即使是微小的碎片,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运.............
  • 回答
    关于我们生存的宇宙是否像一个“俄罗斯套娃”式的结构,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也确实触及了许多前沿的物理学和宇宙学思考。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它更像是一种猜想,一种试图理解宇宙层级性与嵌套性的哲学与科学交织的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俄罗斯套娃”的比喻,并尝试详细.............
  • 回答
    关于“美国宇航员疑为早日回家钻破俄飞船”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十分惊讶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说法。如果属实,那么这位宇航员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和责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传闻的可能性和潜在动机。 动机方面: 宇航员想要早日回家,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情感。在太空站这样长期封闭且充满压力的环境中,.............
  • 回答
    俄罗斯程序员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的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历史、文化、教育、技术生态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教育体系:数学与逻辑的根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训练著称,这为编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基础扎实:俄罗斯的大学(如.............
  • 回答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期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以下是一套系统性的信息验证方法,帮助你识别虚假信息、辨别真实消息: 一、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分析1. 权威媒体与机构 政府或官方声明:查看俄罗斯国防部、乌克兰国防部、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官方渠道发布的声明。 专业新闻机构:如BB.............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2022年2月开始)是多重历史、政治、地缘战略和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诉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动机: 1. 历史与领土主权争议 克里米亚问题: 2014年,乌克兰政府在西方支持下推动“去俄罗斯化”,导致克里米亚分离主义分子与俄罗斯发生冲突。.............
  • 回答
    俄罗斯当前的局势复杂且多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关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困境:制裁与资源依赖的双重压力1. 国际制裁的持续影响 金融封锁:西方国家(美国、欧盟、英国等)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金融制裁,包括禁止俄罗斯央行使用SWIFT支付系统、冻.............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2014年至今)的赢家与输家分析需从多维度视角切入,包括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及对平民的影响。以下为详细分析: 一、俄罗斯: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并存1. 短期利益 领土扩张:通过2022年全面入侵,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包括克里米亚),并控制了赫尔松.............
  • 回答
    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三常之一)的地位,其稳定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大国关系、经济实力、地缘政治冲突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俄罗斯能否维持这一地位: 一、俄罗斯的“上三常”地位的法律与历史基础1. 联合国宪章的正式地位 俄罗斯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的创始成.............
  • 回答
    俄罗斯将美国、乌克兰等列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表态,以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干预,确实会对俄乌谈判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一、俄罗斯将美国、乌克兰列为“不友好国家”的背景与含义1. 政策意图 俄罗斯的这一表态并非单纯的政治宣示,而是其在国际关系中“去西方化”战略的延续。2022.............
  • 回答
    俄罗斯计划启用“国家互联网”(Russlan)项目,这一举措是其在2022年俄乌战争后对国际网络环境的主动调整,旨在减少对西方互联网的依赖、保障国家安全,并强化对信息流的控制。以下是这一计划的背景、目标、当前实施情况及潜在影响的详细分析: 一、计划背景与动因1. 西方网络封锁的触发 2022.............
  • 回答
    俄罗斯近期组织从欧洲撤离本国公民的行为,释放了多重信号,涉及地缘政治、安全局势、经济压力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行动可能传递的信号: 1. 安全局势的升级:对乌克兰冲突的担忧 乌克兰局势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双方在东部战场的激烈交火(如2024年3月的“巴赫穆特战役.............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2022年2月开始)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民族认同和国际战略等复杂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动因: 1. 历史与地缘政治因素 克里米亚的归属争议 2014年,乌克兰亲西方政府推动克里米亚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但被国际社会广泛视.............
  • 回答
    截至2024年6月,俄乌冲突的局势依然复杂多变,但近期的军事动态和双方互动显示,冲突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潜在的紧张局势仍存。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分析的详细解读: 1. 俄罗斯撤军的背景与细节 时间与地点: 2024年3月,俄罗斯宣布从乌克兰边境地区(尤其是哈尔科夫、顿巴斯等关键区域)撤.............
  • 回答
    俄乌冲突是21世纪最复杂、最血腥的现代战争之一,其正义性与胜负归属涉及多维度的历史、法律、政治、军事和人道主义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冲突的正义性判断1. 国际法与主权争议 俄罗斯的立场:根据2022年2月24日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宣称“保护顿巴斯地区(东部)和克里米亚的主权”,.............
  • 回答
    关于俄罗斯高级官员丘拜斯(Alexey Chubais)因乌克兰战争宣布辞职的事件,以下是一个基于公开信息和背景分析的详细说明: 1. 丘拜斯的背景与角色丘拜斯(Alexey Chubais)是俄罗斯前副总理(20122022年),曾担任俄罗斯经济政策的核心制定者之一。他因在200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