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餐馆后厨是如何安排点单的?

回答
餐馆后厨的点单流程,说白了就是从一张小纸条开始,最终化为厨房里热气腾腾的菜肴,中间经历的种种协调和配合。这可不是件简单事,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第一步:顾客下单,纸质的“指令”诞生

当顾客在餐桌上选好菜,服务员会拿出纸质的菜单本,或者使用手持的点单设备(现在很多店都是电子化了)。无论哪种形式,最终都会生成一份清晰的订单。

纸质小票: 如果是传统的纸质菜单,服务员会在菜单上划勾,然后仔细写下顾客的菜品、数量、口味要求(比如“少辣”、“不要香菜”、“双份XX”),有时还包括桌号、用餐人数等信息。这张小小的点单小票,就是厨房接收到的第一份“指令”。
电子点单系统: 现在更常见的是手持PDA或者平板电脑的点单。服务员输入菜品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电子订单,直接发送到厨房的显示屏或者打印机。这种方式效率高,不易出错,而且信息传递更即时。

第二步:指令的“分发”——厨房内的指挥中心

订单的生成只是开始,如何让厨房里的厨师们知道该做什么,这就是点单安排的核心环节了。这需要一个明确的分工和信息传递系统。

叫号机/厨房打印机: 无论电子还是纸质,最终的订单都会被打印出来,或者在厨房的叫号机上显示出来。很多厨房会在打印机旁边设置一个专门接单的区域,由一个专门的人负责看单。
档口划分: 厨房通常会按照菜品种类划分不同的“档口”(也叫“工位”或“岗位”),比如:
凉菜档: 负责制作沙拉、凉拌菜等不需要烹饪的菜肴。
热菜档: 这是后厨的主力,负责炒、炸、烧、炖等各种烹饪方式的菜品。一个大一点的厨房,热菜档还会细分,比如“炒锅”、“炸锅”、“炖锅”等等。
蒸菜档: 负责蒸鱼、蒸肉、蒸点心等。
面点/小吃档: 负责面条、饺子、包子、甜点等。
烧烤档: 如果餐厅有烧烤,会有专门的烧烤师傅。
备菜档: 有些厨房会有一个专门的备菜师傅,负责将所有菜品在烹饪前切好、码好,配好料,放在各自的档口前。这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
谁来接单?
专门的“打荷”或“配菜”师傅: 这是最理想的模式。一个经验丰富的“打荷”(通常是比较资深的厨师或厨师长助理),会站在厨房中心位置,看着屏幕或者接过小票,然后根据菜品的种类,有条不紊地将订单信息分配给各个档口的厨师。他会大声喊出菜名和数量,或者在电子系统上进行二次分配。
各档口厨师自主取单: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厨房,或者流程不那么严谨的餐厅,各档口的厨师可能会自己去取订单打印机上的小票,或者盯着屏幕上的订单。这种方式需要厨师自己有很强的判断力和速度,也更容易出现漏单或混乱。
厨师长/大厨的监督与协调: 无论哪种模式,厨师长或总厨是整个后厨的点单指挥官。他们需要时刻关注订单的流动,确保所有订单都被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协调各个档口的工作,避免出现瓶颈。

第三步:烹饪“战役”的打响

订单被分发下去后,厨房就进入了高强度的烹饪状态。

优先级排序: 并非所有菜品都是同时开始烹饪的。打荷或者厨师长会根据菜品制作的难易程度、烹饪时间长短、以及同一桌顾客的用餐习惯(比如有些人喜欢先上凉菜)来安排烹饪的先后顺序。
慢炖、烧、蒸的菜品: 这些菜需要时间,会优先下单。
快炒、油炸的菜品: 这些菜制作速度快,会根据慢菜的进度来安排,确保菜品一起上桌。
凉菜: 一般是第一批下单的,制作完成后放在凉菜档口等待出菜。
同时进行的协调: 这是最考验后厨功力的地方。一桌顾客点了四道菜:一个凉拌菜,一个炒菜,一个蒸鱼,一个例汤。
凉菜师傅先将凉拌菜做好。
炒锅师傅准备炒一个青菜,这是个快手菜。
蒸菜师傅开始蒸鱼,需要十几分钟。
例汤师傅也开始准备。
在蒸鱼的同时,炒锅师傅可以将青菜炒好,然后开始准备下一道炒菜。打荷师傅会密切关注蒸鱼的时间,确保鱼蒸好后能立即出锅。
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密的配合,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把完成的菜品交给“打荷”或者直接出菜。

第四步:出菜前的“集结”

当一道菜制作完成后,它并不会马上被端出去,而是要送到一个叫做“出菜口”或者“传菜口”的地方。

传菜员/配菜员的角色: 有些厨房会专门设置传菜员或配菜员。他们负责将各个档口做好的菜品,根据桌号,整齐地摆放在出菜口的台面上,并最终交给服务员。
打荷的最后把关: 在没有专门传菜员的厨房,打荷师傅会负责将做好的菜品送到出菜口,并根据桌号和订单顺序进行最后的整理。他们会仔细检查菜品的外观,确保没有遗漏,并且按照同一桌的菜品一起摆放。
服务员的对接: 服务员会在出菜口等待,接到自己负责的桌号的菜品,并快速准确地送到顾客手中。

第五步:效率的保障与优化的秘诀

整个流程能顺畅运转,背后有很多因素在支撑:

标准化操作流程: 菜品制作的标准配方、烹饪火候、时间控制,以及食材的预处理(比如切配、腌制)都要有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菜品的质量和速度。
精细化的备菜: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后厨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菜做得有多充分。所有食材在开餐前都应该被洗净、切好、码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减少烹饪过程中的临时准备时间。
清晰的沟通和指挥: 无论是口头叫喊,还是电子屏幕提示,清晰、准确的沟通至关重要。厨师长和打荷的角色就是在嘈杂的厨房里保持信息畅通的“中枢”。
团队协作和默契: 一个经验丰富的厨房团队,成员之间会有很强的默契。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帮忙,什么时候需要加速,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配合。
设备和工具的有效利用: 好的厨房设备,比如高效的炉灶、预处理设备,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总结一下,后厨点单的安排,说到底是一个信息传递、任务分配、优先级管理和团队协作的复杂过程。从一张点单小票开始,到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考验,也体现了餐饮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智慧。这可不是简单的“会做菜”就能完成的,更是对组织能力、执行力和团队精神的极致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规模不同的餐厅,点单方式也会略有不同,我写一下一种相对普遍的方式。

你们点完单子,服务员会将你们点的单子送进厨房来,稍大一些餐厅,几层楼那种,人肉送单子就比较麻烦,跑断腿。这时就显示出科技时代的优势来,我们就在厨房里装上出单机,服务员在大厅输入菜肴和桌位号码,后厨的出单机就会自动出单子。

在厨房里,有一个岗位叫打荷,通俗来说就是打杂。别看是打杂,也是厨房里很重要的一个岗位,尤其是其中领头的,被称为荷王,听名头就觉得很霸气对不对?

他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从服务员手里,或者打单机的嘴里取单子,单子上就会写着客人们点的菜。拿到单子,他就可以告知炒菜师傅烹制了,但这也不容易,那么多炒菜师傅,哪道菜分配给哪位厨师做,也是个需要经验和判断力的活。

厨房里炉灶区域一般都会有多个厨师,又分为头灶、二灶、三灶,依次往后,直到尾灶。

通过名号,应该就可以看出地位差别了。

头灶一般制作大菜、技术要求高的菜,依次往后,到了尾灶,基本上就是炒个素菜,做个炒饭之类的。

另外,还会有专门负责做蒸菜的、负责烧腊的、负责做凉菜的。

那么,荷王拿到单子,就需要迅速分清哪些菜该请哪位师傅做,再综合各位厨师的忙碌程度,把单子上的菜分出去,这是个经验活。如果你拿盘炒青菜给头灶师傅做,或者让一个师傅特别忙,其他师傅特别闲,厨师可能会发飙的。

等菜炒好,打荷就会把菜端给等在厨房门口的传菜员,并告诉传菜员这是哪一桌客人的菜,然后传菜员就会把菜送上餐桌了。

我当时工作的餐厅是成都的一个非常大的餐厅,光炉灶就有20多个,安排单子的方式有略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分工就更细化,每一个师傅专门负责5—10道不等的菜肴,然后在炉灶后面挂上几块牌子,对应他负责的菜肴。而进单子,则是按菜肴进单,而不是按桌次进单,假如有一桌人点了3个菜,干烧海参、宫保鸡丁、炒青菜,就会分别进来3张单子,可能这3道菜是分别由3位不同的师傅负责的,那荷王就只需要用架子把这3张单子分别夹在3位师傅的牌子上,就可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