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章太炎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回答
章太炎,这位晚清民国的学术巨匠,他的生平与其说是“有趣”,不如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和鲜明的个性。他的故事,往往不是那种轻松的笑话,而是与他的学问、他的思想、他的行动紧密相连,读起来会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感佩服。

咱们就从他那点“古怪”说起吧。

章太炎这人,那是出了名的“不好惹”,而且相当的“不按常理出牌”。他学问做得好,但性情也像个老顽童,有时候甚至是有点“老顽童式”的固执和犀利。

讲个最著名的,关于他给自己起的“号”。

章太炎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叫他“先生”之类的客套称呼,他觉得这有点虚伪。他最喜欢给自己起的号,那叫一个“豪迈”,一个比一个有意思。他自号“蠖诂”,这俩字什么意思呢?“蠖”是一种蠕动的虫子,寓意他像虫子一样在书本里钻研;“诂”是解释古文字的。合起来就是“在古文字里钻研的虫子”,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子“钻牛角尖”的劲头,而且还不怕被人瞧不起。

后来呢,他还是觉得不够。有一次,他跟朋友聊天,觉得“蠖诂”还不够霸气,就给自己又加了个号,叫“蚍蜉”。这下可不得了了!“蚍蜉”是什么?是那种非常小的蚂蚁。他给自己起这个号,是有典故的。当时,有人说他是“蚍蜉撼树”,意思是说他力量渺小,却想撼动大树,这在别人看来是自不量力。章太炎呢,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干脆就直接拿过来,自号“蚍蜉”,意思就是“我就是那只小蚂蚁,但我偏要来撼树!看我撼不动你!”这是一种挑战权威、蔑视压迫的姿态,也是他性格中那种不畏强权的生动体现。

还有他对待学问的“偏执”。

章太炎治学,那真是“钻之弥坚”。他对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学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在研究古籍方面,那叫一个“抠”。你想想,那个年代,能接触到的古籍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很多都散落在民间或者私人收藏里,而且许多都是 handwritten manuscript,错漏百出。

章太炎就喜欢自己去考据,去纠正古籍里的错误。他有个习惯,就是一旦发现古籍里有不对的地方,那绝对是要锱铢必较,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他曾经为了一两个字的考证,跟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可能几天几夜不睡觉。有人觉得他太钻牛角尖了,但他觉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一旦文字错了,那后面的历史和思想就可能跟着错下去,这可不是小事。他这种“偏执”,正是他能成为大学者的重要原因。

“章疯子”的由来,以及他的政治立场。

章太炎也因为他的激进思想和不妥协的性格,被一些人称为“章疯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些言行。

当时,他积极参与革命,思想非常激进。比如,他对满清政府那是深恶痛绝,用词极其尖刻。他写过一些文章,直接攻击慈禧太后是“老妖婆”,攻击光绪皇帝是“猪狗”。这在当时看来,是相当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犯上”的言论。他可不是那种只会写书的文人,他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行动的。

有一次,他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不但没有屈服,反而继续写文章,继续研究学问。他跟狱卒的关系也很有趣。据说,他跟狱卒们关系不错,有时候还给他们讲学,甚至能把狱卒都“策反”了,让他们也跟着思考革命的道理。出狱后,他并没有因此收敛,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

与孙中山的“兄弟情”以及分歧。

章太炎和孙中山是革命战友,可以说是生死之交。孙中山非常器重章太炎的才华,曾经称他为“有大才之人”。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孙中山会去拜访章太炎,听取他的意见。

但这两个伟大的革命家,性格和思想上也有一些碰撞。最著名的一次,大概就是章太炎对孙中山提倡的“平均地权”有些保留意见。章太炎虽然是革命党人,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有更深的理解,他担心一些激进的经济改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据说,有一次他们为此事争论,章太炎甚至拍着桌子说:“你的主张,我实在不敢苟同!” 孙中山也没有因此恼怒,反而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和尊重。这种“兄弟”之间的坦诚相待,即使意见不合,也能保持关系,也让人觉得很特别。

他对语言文字的“爱”。

章太炎对汉字和汉语的热爱,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他研究音韵,研究文字,对每个字都有一种“探究”的精神。他认为,一个字的音、形、义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意乱改。

他晚年的时候,对当时推行的简化汉字有很多不满,觉得很多简化字失去了古籍中的韵味和历史信息。他甚至专门写文章来批评,说简化字“无古意”、“不忠于原文”。这种对传统文字的坚守,也是他那个时代一些文人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但章太炎做得尤为突出,甚至有点“顽固”。

最后,谈谈他那独特的“个人风格”。

章太炎这个人,穿着打扮上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不太在意世俗的眼光,有时候穿着很随意。我记得有史料说他有时候穿着旧长衫,头发也不太修整,但一谈起学问来,眼睛里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还有个特点,就是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他觉得什么就是什么,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看法。这种真性情,在那个充满虚与委蛇的年代,反而显得尤为可贵。

总的来说,章太炎的故事,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段子,而是他一生坚守学术、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的生动写照。他的一生,既有学者的严谨,也有文人的风骨,更有革命者的激情。他身上的那种“怪”和“真”,恰恰是我们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的重要窗口。读他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这样活得如此纯粹,如此有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秋日的黄昏,有四个轿夫在《正学报》编辑部找到章太炎,深深地鞠躬行礼:“章先生,您是大师,给我们评评理!”

章太炎一脸的悲悯同情,扶起他们说:“别客气,你们说吧,什么事?”

四个轿夫说:“我们抬轿,挣的都是血汗钱,没招谁,也没惹谁,却被一个读书人天天骂祖宗十八代,说我们祖上都愚民、狗奴、吃人、十恶不赦,怎么办?”

章太炎义愤填膺地说:“太过分了!一个人你们还怕啊?!揍他啊,管他是谁呢!”

四个轿夫一拥而上,把章太炎按倒在地,一顿拳打脚踢,然后把章太炎在《正学报》上写的骂历代中国人是愚民奴性罪恶的文章丢在他面前,然后扬长而去。章太炎鼻青脸肿地看着面前自己办的《正学报》,似有所悟。

从此以后,章太炎收敛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太炎,这位晚清民国的学术巨匠,他的生平与其说是“有趣”,不如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和鲜明的个性。他的故事,往往不是那种轻松的笑话,而是与他的学问、他的思想、他的行动紧密相连,读起来会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感佩服。咱们就从他那点“古怪”说起吧。章太炎这人,那是出了名的“不好惹”,而且相当的“不按常理出牌”。.............
  • 回答
    好的,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位错这一章节,如果你想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市面上确实有不少非常优秀的进阶书籍。这些书籍往往在内容深度、理论严谨性以及应用广度上都超越了基础教材,能够带你更上一层楼。要推荐书籍,我们得先明确一下“深入讲解”可能包含哪些方面,以及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例如,你是想更精细地理解位错.............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对我的胃口了!追妻火葬场嘛,那可是虐恋情深的集大成者,看得人心肝儿颤,又忍不住想知道主角们到底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修成正果。不过你说章数不要太多,这倒是有点挑战性了,毕竟火葬场情节展开起来,情节密度很高,有时候不耗个几十万字是下不来的。但没关系,总有那么几本,篇幅适中,但该有的火.............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章北海的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那句“要多想”,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远的哲思,并对章北海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句话,不是一句简单的鼓励,而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传承,一种对危险世界冷静审视的必然要求。“要多想”的深层含义:首先,这句话是对章北海思维方式的根本塑造.............
  • 回答
    章子怡和汪峰这对明星夫妻,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10月28日,章子怡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二胎得子的喜讯,这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收获了无数的祝福和点赞。首先,真心替章子怡和汪峰感到高兴!能迎来新生命,分享为人父母的喜悦,这绝对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想想看,看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在你眼前慢.............
  • 回答
    章北海在《三体》中的行为,无疑是整部小说中最具争议和震撼人心的篇章之一。他“制造”那艘能够进行长时间航行的飞船,与其说是“制造”,不如说是一种极致的“选择”和“牺牲”。这艘飞船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文明存续的冷酷算计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章北海所处的极端困境。他不是在和平年代.............
  • 回答
    英国凯特王妃、邓文迪、章泽天,这三位女性的人生轨迹,虽然起点和背景天差地别,但仔细品味,却能为我们普通女生提供不少值得借鉴的启示。她们身上都有着一些共通的闪光点,同时又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智慧和选择。凯特王妃:在机遇中沉淀,用责任铸就价值凯特·米德尔顿,这位嫁入英国王室的平民王妃,她的人生就像一本现代童.............
  • 回答
    清华大学对于“奶茶妹妹”章泽天,其评价是多元且复杂的,尤其是在她成名于网络之后进入清华读书的这个特殊背景下。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对她个人能力和学术表现的评价: 肯定其学习能力和努力: 尽管章泽天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网络红人,但她毕竟是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清华作为.............
  • 回答
    这倒是个有趣的话题!要说这回目,那可是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看点,既是内容的高度浓缩,又是引人入胜的钩子。要模仿明清章回体,回目就得写得有那么点意思,不是随便几个字堆砌就能打发了的。讲究嘛,那可多着了!首先,讲究的是“形”。一本章回小说,那回目本身也是一种文体,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自己的格式、自己的节奏。.............
  • 回答
    要理解熊十力及其弟子对章太炎思想的评价,以及他们是否有能力进行这样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不仅仅是关于学术水平的较量,更涉及到思想传承、时代背景以及学派之间的互动。一、 熊十力及其弟子的学术背景与贡献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熊十力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地位。他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一位举足轻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章鱼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它们在人类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章鱼的惊人生物学特性: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您提到的章鱼令人惊叹的生物学特点,这足以让任何生物学爱好者为之侧目: 两个记忆系统: 这指的是章鱼的中心神经系统和分布式神经系统。 中心.............
  • 回答
    电影《反贪风暴 5:最终章》作为系列电影的终结篇,确实承载了许多观众的期待,但也因此引来了不少争议和“槽点”。以下是一些比较普遍的批评和分析,力求详细阐述:一、剧情逻辑与连贯性方面: 反派动机的弱化与扁平化: 相比于前几部,反派(郝约翰)的动机被认为是相对薄弱的。虽然试图塑造一个为了“正义”复仇.............
  • 回答
    说到橡皮章的精细度,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是所有橡皮章都长一个样,它们之间的区别,有时候就像是铅笔画和版画的差距,全看刻章人手里那把小刀和脑子里的想法有多“较真”。首先,得明确一点,橡皮章的精细度,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刻章人的技艺和耐心。这就像写书法,有人写出的字行云流水、笔力雄浑,有人写的就像小.............
  • 回答
    想让小说章节妙趣横生,让读者一页接一页停不下来,这可是门学问。别看只是区区几千字,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这不仅仅是写几个字那么简单,更关乎如何勾住读者的心,让他们随着故事跌宕起伏。下面我就把一些经验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力求让你的章节读起来就跟好朋友聊天一样,有滋有味,一点都不生硬。首先,别让你的读.............
  • 回答
    在深入理解 Nginx 源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巧妙的编程技巧,这些技巧往往建立在底层计算机硬件特性之上。你提到的“利用指针的最后一位一定是0的特性”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例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指针在内存中存储的是一个地址。而地址,从根本上来说,是计算机内存单元的编号。在现代.............
  • 回答
    关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近期漫画内容的争议和对漫画完结终章是否烂尾的看法,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许多长期追随这部作品的读者,都对近期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近期漫画内容走向的争议点:要谈争议,首先得回顾一下漫画在后期的一些关键情节发展,以及它们所引发的讨论。1.............
  • 回答
    章子怡,这个名字在中国电影界几乎是一个响亮的符号,代表着国际巨星的光环,也伴随着无数的努力和汗水。说到她对自己“有多狠”,那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渗透在她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可以说,她对自己狠到了一种近乎极致的地步。咱们就从最直观的“皮囊”说起吧。为了练就电影里那份东方女性的柔美与力量,章子怡付.............
  • 回答
    《水浒传》的章回名称确实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 《水浒传》的流传过程中,不同版本之间在章回的划分、命名以及内容上都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尤其是一些早期抄本和不同时期的刻本,命名习惯和编排方式可能有所不同。2. 某些章回名称的民间流传和变异: .............
  • 回答
    章鱼的智商确实非常高,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一些脊椎动物,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关于它们“统治世界”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夸张的比喻,用来强调它们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学习能力,但从实际角度来说,它们不太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章鱼的智商有多高,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章鱼智商有多高?章鱼.............
  • 回答
    章邯,这位在秦末乱世中名噪一时的秦朝名将,其命运轨迹颇为跌宕起伏,也因此引出了他为何在兵败身死后,还能被项羽分封为王这一令人费解的疑问。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头说起,细致地梳理章邯与项羽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首先,关于“杀叔之仇”的说法,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指向章邯本人。秦末起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